羅 周,李俊鋼,陳 源
(云南云通司法鑒定中心,云南 昆明 65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越發(fā)凸顯,電動車憑借價格便宜、便捷,并且不需要落戶和駕照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電動車的大量涌現,進一步增加了我國交通事故的發(fā)生率,雖然國家針對電動車出臺了相應的法規(guī),但是部分廠商為了獲取更多利益,對于車輛的設計游走在非機動車和機動車之間,這樣的行為也對我國車輛類型鑒定帶來了一定困難[1]。
根據《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2017)國家標準規(guī)定,事故車輛安全性能檢驗鑒定需要以“七系統(tǒng)、兩主線”的標準進行檢驗,兩主線具體是指具有和失去行駛能力的事故車輛檢驗;七系統(tǒng)是指行駛系、制動系、轉動系、轉向系、照明信號裝置和電氣設備系、車身及附屬設備和裝置系、發(fā)動機系。以兩主線為標準對事故車輛安全性能展開檢驗鑒定過程中,需要對事故車輛進行動態(tài)和靜態(tài)檢驗鑒定以及對車輛零部件安全性能進行檢驗。在對事故車輛進行靜態(tài)檢驗是,需要對車輛零部件、關鍵總成進行拆分檢驗并分析;而動態(tài)檢驗需要通過現場模擬、路試檢測、全檢測試等方式對事故車輛進行檢驗;零部件安全性能檢驗主要包括對利用專用設備對事故車輛失效零件進行檢驗,如光譜分析儀、疲勞損傷儀等。事故車輛檢驗鑒定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事故車輛檢驗鑒定流程
制動系統(tǒng)是車輛的重要裝置系統(tǒng),其通常位于汽車底盤位置,與汽車的停車、行駛性能有著直接影響,同時也是事故車輛安全檢驗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也是重點檢驗內容。
針對具有行駛能力的車輛,對其制動系統(tǒng)進行檢驗時需要檢驗制動性能和制動裝置性能。其中制動裝置性能檢驗主要對其制動裝置構件進行檢驗。制動裝置主要包括:三大制動裝置(包括應急制動、駐車制動、行車制動)、液壓制動系統(tǒng)、制動報警系統(tǒng)、制動器、氣壓制動系統(tǒng)。如果制動系統(tǒng)在事故中出現撞損的問題,需要在檢驗過程中查明制動系統(tǒng)是否在事故前便已經存在損傷或者故障的情況。事故車輛制動性能檢驗主要檢驗其是否達到車輛制動標準,通常采用臺試或路試對其進行檢驗。
具體檢測標準包括:通過目視方法檢驗活車制動裝置能夠可以正常工作、是否齊全;通過檢視方法檢測制動液是否泄露、制動報警裝置是否正常報警;利用氣壓表對制動氣壓及氣壓泄露情況進行檢驗;通過路試儀器對車輛制動減速度和初速度及制動距離進行測試,檢查檢測數值是否與標準值相符。此外,也可以通過臺式對車輛制動協調時間、制動力和左右車輪制動力進行測試。如果臺式和路試中有一種方法檢測數據與標準值相符,則可以判斷事故車輛制動性能合格[2]。
對于已經失去行駛能力的車輛主要通過靜態(tài)檢驗方法對事故車輛制動器的運行和磨損情況進行檢驗,以此來反映車事故車輛制動性能。與活車檢測不同的是,死車檢測需要利用游標卡尺等測量設備對車輛制動鼓和制動盤磨損情況進行檢測,然后利用零件解體方法對車輛制動器零部件完整情況和制動器磨損度進行檢測。具有和失去行駛能力車輛制動系統(tǒng)檢驗內容如表1 所示。
表1 具有和失去行駛能力車輛制動系統(tǒng)檢驗內容
(1)液壓制動檢驗。
對于活車液壓制動裝置的檢驗主要包括,制動油路動態(tài)測試、制動踏板行程檢測。主要檢測方法采用路試,針對活車檢測需要保證車輛處于空載狀態(tài),然后在水泥路面或干燥砂石路面對車輛液壓制動進行檢測。制動油路動態(tài)檢測時,需要踩下制動踏板,并保持1min,如果制動踏板并沒有出現下移的情況,則判斷其合格;在制動踏板行程檢測中,需要踩下制動踏板,如果制動踏板行程值小于120mm,即判其合格。
對于死車液壓制動檢驗,首先需要檢查車輛制動管理是否連接完好,同時檢查管路接頭位置是否存在漏油現象;其次對制動油路動態(tài)檢測,當踩下制動踏板后,保持一分鐘,如果不存在下移的情況則合格;再次對制動泵及制動器進行檢查,查看制動泵油管是否存在漏油,然后踩下制動踏板,如果無法利用撬棍轉動車輪,則表示車輛制動正常;最后檢查制動盤、制動鼓是否完好,摩擦片是否齊全,由于裂損、油污等現象。
(2)氣壓制動檢驗。
對于氣壓制動裝置的檢驗主要采用路試方法,在車輛空載狀態(tài)下首先檢測車輛汽車裝置氣壓上升時間,如果汽車發(fā)動機轉速為75%,氣壓表氣壓由零開始上升到起步階段花費的時間為4min 即為合格;制動氣路靜態(tài)測試中如果貯氣筒氣壓升高至750kPa,并且在3min 內氣壓沒有下降即為合格;動態(tài)檢測時,如果貯氣筒氣壓為750kPa,然后將制動踏板踩到底,維持至氣壓穩(wěn)定后,3min 內氣壓不下降即為合格。
對于死車氣壓制動的檢驗,需要檢查制動控制管理是否正常連接;制動泵是否連接完好;外接氣源制動泵及分泵推桿是否正常工作;利用撬棒是否可以轉動輪胎;制動鼓和摩擦片是否完好,有無裂損、油污等情況。
轉向系統(tǒng)通常位于汽車的底盤對位,并且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轉向系統(tǒng)的安全性能通常會直接影響車輛行駛安全性和操作穩(wěn)定性,如果轉向系統(tǒng)存在故障問題,極易造成行車安全事故。因此事故車輛轉向系統(tǒng)檢驗也是安全檢驗的重點內容之一。
對于具有行駛能力車輛而言,轉向系統(tǒng)檢驗主要包括系統(tǒng)性能和系統(tǒng)裝置。其中系統(tǒng)裝置包括事故車輛轉動機構、操作機構、轉向器和助力裝置;系統(tǒng)性能檢驗主要包括車輛轉向定位、側滑量、輕便性檢驗鑒定。如果事故車輛轉向系統(tǒng)在事故中被撞損,需要檢驗其是否在事故前便已經存在損傷或故障。
對于活車轉向系的檢測方法主要包括:安全檢測線、儀器檢測、檢視、路試檢測。其中安全檢測線方法對車輛轉向系輪胎側滑量進行檢測;檢視方法對車輛轉向裝置完整度進行檢測;儀器檢測用于車輛轉向盤自由行程和轉動量進行檢測;路試對車輛轉向系統(tǒng)輕便性進行檢測。
具有行駛能力車輛轉向系統(tǒng)檢驗內容如表2 所示。
表2 具有行駛能力車輛轉向系統(tǒng)檢驗內容
對于失去行駛能力車輛而言,主要對車輛轉向裝置進行檢驗。如果事故車輛失去行駛能力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轉向系統(tǒng)受損,還需要對轉向系統(tǒng)其他項目進行檢驗。主要檢驗轉向系統(tǒng)是否完好齊全,同時檢驗其是否在發(fā)生事故前存在損傷或舊傷。在檢測過程中需要利用檢視方法檢測車輛直拉桿、轉向節(jié)及臂、球銷是否存在損傷和裂紋,球銷是否存在松曠;修理或改裝時直拉桿和橫拉桿是否為拼焊;轉向軸轉向助力裝置能否正常工作;轉向器是否安裝牢固;利用檢測儀對轉向系統(tǒng)損傷和裂紋情況進行檢測;如果轉向系統(tǒng)完好無損壞,則需要對轉向盤自由行程和轉動量進行檢測。失去行駛能力車輛轉向系統(tǒng)檢驗內容如表3 所示。
表3 失去行駛能力車輛轉向系統(tǒng)檢驗內容
行駛系統(tǒng)是車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直接影響到汽車行駛平順性、正常行駛、操作穩(wěn)定性等,如果行駛系統(tǒng)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出現故障,極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因此事故車輛安全檢驗鑒定中,行駛系統(tǒng)也是重要檢驗內容。
對于具有行駛能力的車輛而言,行駛系統(tǒng)檢驗鑒定主要包括車輛車輪、車架、輪胎、車橋、懸架等進行檢驗,其中車輛懸架和輪胎是重點檢驗對象。通常情況下主要采用零部件檢驗和靜態(tài)檢驗方法對事故車輛行駛系統(tǒng)進行檢驗,使用的檢驗方法為儀器和檢視檢驗。對于輪胎的檢驗主要利用花紋深度計對輪胎花紋進行檢驗;利用氣壓表、動態(tài)平衡儀對輪胎氣壓和車輪徑向擺動量與橫向擺動量進行檢驗。針對汽車懸架檢驗,需要借助檢測臺對其特性進行檢驗,必要時需要通過疲勞損傷檢驗方式查看是否存在裂紋。
對于活車行駛系統(tǒng)檢測重點內容包括懸架和輪胎兩個方面,主要檢驗方法包括零部件檢驗和靜態(tài)檢驗。其中輪胎檢驗需要利用花紋深度計對車輛輪胎花紋進行檢驗;利用氣壓表對輪胎氣壓進行檢驗;利用平衡儀對車輛徑向和橫向擺動量進行檢驗;對于懸架的檢測主要對其特性檢測,必要時需要對懸架疲勞損傷進行檢測,以查看其是否存在裂紋[3]。
對于失去行駛能力的車輛而言,行駛系統(tǒng)檢驗內容和方法與具有行駛能力車輛檢驗方法和內容相同。
照明設備和電氣設備的主要作用是向駕駛人員其他行駛車輛顯示安全警示,以保證行車安全,尤其是針對夜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車輛,需要對其照明設備和電氣設備進行重點檢驗。
照明設備和電氣設備主要檢驗內容車輛照明設備、信號設備和電氣設備。主要采用儀器和檢視對車輛零部件性能進行檢驗。對于車輛燈光信號檢驗,主要包括檢驗車輛前照燈、示廓燈、制動信號燈、轉向信號燈、儀表盤信號燈是否有效和牢固。對于照明裝置的檢驗主要通過檢視和儀器檢驗方法,檢測照明設備是否可以正常工作,照明燈是否存在閃爍的情況。
聲音信號是對車輛喇叭裝置的發(fā)聲功能、報警提示音、故障提醒等進行檢驗;標識信號是對車輛安全標識的安裝和粘貼是否到位進行檢驗,如反光標識等。電氣設備檢驗主要包括車速里程裝置、速度裝置、機油裝置、水溫裝置、燃油裝置等進行檢驗,檢驗其是否可以正常顯示數值和運行。同時還需要對車輛電瓶電壓、線路是否連接正確和有無破損等情況進行檢驗。
綜上所述,交通事故作為當前社會作為嚴重的一個問題,重大事故的發(fā)生不僅給家人帶來了悲痛,而且也會面臨著巨額索賠。如何處理好每一起交通事故已經成為司法部門和交管部門面臨的問題。因此探討事故車輛安全性能技術檢驗鑒定的應用,不僅關系到事故責任人的權益,而且也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