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清
我愛上了它。
在清澈而忙碌的清晨,在溫暖而散漫的黃昏;在跨越時光的童年回憶里,在駐足凝神的頃刻間。漫步時,我想著它;閑聊時,我說著它;默默不語時,我不舍地追著它的魂、它的靈。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榆,它贈與我這個半百之人以年輕人的熱情與執(zhí)著!
何為“繁花”?一枝枝粉艷濃稠的花瓣是最好的注釋,尚無綠葉相襯,已然自成佳境。一樹樹那么明艷地闖入你的眼簾,明亮了你的眼睛,勢不可擋地照亮冬歲殘留在你心底的那點冷漠和憂郁。這是純粹的花語,是春天最慷慨、最浪漫,也最熾烈的表白,沒有人能回避它的眼神,沒有人能抵擋它的美麗,也不必擔(dān)心在它面前會黯然失色。它的使命在于呼喚,喚出那些姍姍來遲的美好,讓匆忙的腳步駐足花香,蹣跚的老人綻開笑容,讓憂郁消散,明媚回歸。它窮盡一樹花的力氣,言辭熱烈,盛情邀你步入春天的殿堂,生機盎然的殿堂,毫無疑問,“枯木逢春花千樹”,一切都是嶄新的,一切都是鮮亮的,這就是榆葉梅,這是春天的霓裳,這是春天的春天!
在這熱烈之旁的金葉榆開出另一番景象,一片片榆葉狀如小魚或聚或散在嫩枝間,葉脈恰似魚兒的花紋。繁葉欲青還黃,欲金還青,不由使人想起“橙黃橘綠”的佳句來,比之顏色,更讓人垂青于顏色之上鮮亮、明媚、跳躍的光澤,一切欣欣然,共同奉獻出一個個活潑的生命,一個個鮮嫩的娃娃。那稚嫩的肌膚,干凈的眼神,令你目之所及,歲月累積在心底的郁結(jié)一點點被化解,一條綠色而清澈的河流正悄然涓涓流淌在心底。河畔草如玉,花如星,鳥鳴聲聲,倒映著天如海,云似雪,生命之河如此愜意!再過些日子,它們的金色就會更加粲然,獨特的葉色將照亮每一個路過的身影,每一個迷蒙的早晨,每一個惆悵的雨天,每一個孤獨的黃昏。哦,這些散落的太陽的碎片!
而童年的故鄉(xiāng)是沒有燦爛的金葉榆的,更沒有艷麗的榆葉梅,這些現(xiàn)今的鐘情之物—唯榆樹沒有缺席。
榆樹高大,站在姥姥家正房頂上才能夠得到樹冠。正房背靠北山,站在房頂,看山一天天變青,看鳥兒飛到南山又飛回落下,看麻雀在屋檐下搭窩孵蛋,看著榆樹漸漸長出成串的榆錢錢,小手隨便伸手就能揪一大把,往嘴里一塞,大口大口嚼著吃,滿嘴都是淡淡的甜香,和著春光一起吃下去那是童年最快樂的圖景?!坝芮v新開巧似錢”,榆錢錢形如錢幣,薄而嫩,白里透著青,味道清香,既可以充饑又能當零食。有時玩性大發(fā),在耳后搭一串,就是青綠的耳飾。春天的榆樹對孩子們來說不單單是樹,更像是一位母親,管他們吃又把他們打扮得漂漂亮亮。大人好像也精神了,清爽了。“榆皮面”也是人們喜歡的食材,把它攪在松散的玉米面里,面就有了韌性,做的面食吃起來有勁兒?!坝芷っ妗泵逼鋵?,確實是由榆樹皮磨成的。以樹皮為食,當時著實讓小小年紀的我驚嘆。聽母親講在災(zāi)荒年月,人們用它充饑,不知多少人因有它才沒有被餓死?,F(xiàn)在的家鄉(xiāng)人只把它當稀罕物品,并不太知道它往日的功勛,它真是一位母親,樸實的母親。
“榆”的家族,不僅有正值芳華的榆葉梅,明朗英俊的金葉榆,慈心淳樸的榆樹,也有詩意滄桑的“榆關(guān)”?!吧揭怀?,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榆是遠行的納蘭性德,既有柔腸百轉(zhuǎn)的兒女情,又有獨行風(fēng)雪的英雄氣;“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榆是老驥伏櫪的沖天志;“秋入榆關(guān)雁有聲”,榆是長天浩蕩的一聲長嘯;“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干”,榆是烈烈燃燒的連天烽火……愛“榆”,即使是榆木,也有一把硬骨頭。
榆之所在,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長歌,是一條色彩迥異的畫廊,是一軸讀之不厭的歷史長卷。明媚,蒼涼,熱烈,滄桑,清邁,樸實,激蕩,幽靜……就是這樣的“榆”!我深愛著這樣的“榆”,也深深愛著這樣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