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婷, 王紅娟, 肖和印, 趙秋華, 張文艷, 張艷坤, 郭凱
嬰幼兒濕疹為兒科常見皮膚病之一,是一種與過敏有關的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等,會伴有劇烈瘙癢,嚴重影響了嬰幼兒的飲食、睡眠等生活質量情況[1],若失治、誤治易變成慢性濕疹,甚至遷延不愈,會給社會和家庭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負擔,屬于全球性公共健康疾病,且近年發(fā)病率有不斷攀升的趨勢[2]。藥物治療雖然有效,但由于嬰幼兒各項機體功能還未發(fā)育完善,若處理不當,易導致感染等并發(fā)癥[3]。本病屬于中醫(yī)“奶癬”范疇,其發(fā)病機制,為風、濕、熱毒蘊結,浸淫于肌膚腠理所致。中藥外治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和特色,配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避免嬰幼兒內服中藥依從性差、長期使用抗組胺藥物及激素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濕疹反復發(fā)作等問題,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和依從性,改善患兒及家庭的生活質量[4]。本次研究以在我院兒科門診治療的120名濕疹患兒為研究對象,觀察中藥外洗配合護理干預對嬰幼兒濕熱浸淫型濕疹的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影響,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就診我院兒科門診的濕熱浸淫型濕疹患兒12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2個月至3歲,平均(15.47±11.02)個月;平均病程(28.05±23.08)d。對照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2個月至3歲,平均(19.05±12.16)個月;平均病程(25.17±33.62)d。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依據(jù)《臨床皮膚病學》第2版中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的診斷標準[5]。
1.2.2 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 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濕熱浸淫型濕疹診斷標準,發(fā)病急,皮損潮紅灼熱,瘙癢,滲液流水,伴見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白或黃,指紋紫滯[6]。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2)年齡2個月至3歲;(3)能配合完成治療療程者;(4)患兒家屬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1周內服用過抗組胺類藥物或外用過皮質類固醇激素者;(2)皮損局部合并細菌、病毒、真菌感染者;(3)有嚴重心、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原發(fā)疾病者;(4)對藥物成分過敏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中藥外洗。藥物組成:白鮮皮、地膚子、桑白皮、浮萍各20 g,生地榆、土茯苓各50 g,苦參30 g,紫草、當歸各10 g等。采用我院藥房中草藥,煎制后裝袋,每袋50 mL,為保證藥汁質量,每三日發(fā)放一次藥物。每次清潔皮膚后,用紗布蘸取適量藥液涂擦患處,無需清水再沖洗,每次1袋,每日3次,療程14 d。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本次研究對象是門診患兒,無法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護理方法主要通過針對患兒家屬的健康宣講為主,并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追蹤隨訪及指導,具體的護理干預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指導家長正確認識濕疹,了解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是由綜合內外因素引起的,除飲食因素外,吸入物、生活環(huán)境改變,接觸到的各種物質,都有可能是引起濕疹的外因;體內病灶、神經(jīng)精神因素以及新陳代謝狀況的改變,都有可能是濕疹的內因,要預防濕疹發(fā)生,必須結合嬰幼兒自身情況,注意發(fā)現(xiàn)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并盡量避免,并告知其家庭護理方法,還要明白該病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不可能追求一次性治愈,解除家長壓力,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2)皮膚護理:給嬰兒選擇柔軟、潔凈、寬大的純棉衣物,母親和患兒均要避免穿著毛、化纖衣物等有刺激性的材料衣物,尿布、衣物潮濕后及時更換,勤換床單等用品,選擇中性洗滌劑,要漂洗干凈,減少洗滌劑對皮膚的刺激;避免過度清洗皮膚,尤其是燙洗和過度使用肥皂;不要穿的太厚,要根據(jù)溫度隨時增減衣物,避免出汗,盡量給患兒創(chuàng)造干燥的環(huán)境;家長應控制患兒,剪短指甲,必要時包住雙手或戴手套,不能讓其任意搔抓患處,可以撫摸背部或聽兒歌輔助緩解,以免留下疤痕。(3)飲食調護:注意觀察對所進食物的反應,避免食入致敏食物;提倡母乳喂養(yǎng),或脫敏奶粉,注意輔食添加順序,科學喂養(yǎng);濕疹患兒添加輔食時易過敏的食物應適當推后,要謹慎添加魚、蝦、蛋等食物;給患兒多吃蔬菜和新鮮水果,提高免疫力,降低皮膚的過敏性;母乳喂養(yǎng)的媽媽要多吃豆制品,少食海鮮、牛羊肉等誘發(fā)性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4)生活環(huán)境:注意通風換氣,保持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濕度,避免日光、紫外線直接照射,減少汗液的刺激;注意保持清潔的生活環(huán)境,避免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減少如屋塵、螨、動物毛、花粉、真菌等變應原,填充玩具也要少接觸。(5)用藥護理:進行中藥外洗時嚴格無菌操作,預防交叉感染;局部存在感染灶或滲出液較多時,應進行清除再濕敷;敷藥過程中出現(xiàn)紅疹或瘙癢等癥狀時,暫停用藥并及時處理。
1.6 觀察指標 治療2周,觀察兩組治療前后主癥中全身皮損面積、瘙癢程度,兼證中飲食、睡眠程度及皮炎家庭影響調查表的評分變化。見表1。
表1 主癥及兼證分級量化標準
1.7 療效判定標準 (1)痊愈:患兒的皮損及瘙癢情況消退,臨床癥狀全部消失;(2)有效:患兒皮損及瘙癢情況有好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3)無效:患兒皮損及瘙癢情況未見好轉或更加嚴重,臨床癥狀沒有得到緩解[7]。
2.1 兩組治療14 d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14 d臨床療效比較[n(%)]
表2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療效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全身皮損面積積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全身皮損面積積分比較[n(%)]
表3結果表明,全身皮損面積積分比較,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2.3 兩組瘙癢程度積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瘙癢程度積分比較[n(%)]
表4結果表明,瘙癢程度積分比較,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睡眠、食欲、煩躁、腹脹、便溏積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5。
2.5 兩組皮炎家庭影響情況比較 觀察組皮炎家庭影響情況積分為(8.93±3.86)分,低于對照組(20.52±3.7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40,P<0.05)。
濕疹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病勢纏綿,易反復發(fā)作,治療或護理不當易繼發(fā)細菌感染,甚至導致敗血癥或膿毒血癥等嚴重后果[8]。嬰幼兒濕疹一般與有遺傳傾向的過敏體質有關[9],同時由于嬰幼兒皮膚角質層薄,毛細血管網(wǎng)豐富等因素,容易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10],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機械性摩擦、寒熱刺激、外用藥物、皮膚細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濕疹或加重患兒病情[11]。中醫(yī)認為嬰幼兒濕疹主要原因為孕母在孕期恣意飲食,過食辛辣刺激葷腥之物,或小兒飲食不潔,傷及脾胃,導致脾失健運,濕熱蘊結肌膚所致[12]。臨床治療多選用口服抗組胺類藥物配合局部使用激素類藥,但長期使用后,易引起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及皮膚色素沉著,而且停藥后易復發(fā)[13];中藥外用是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突出特色,臨床使用副作用小、依賴性小,加上小兒表皮菲薄,角質層不完善,富含血管,有較強的吸收和透過能力[14],所以在治療嬰幼兒濕疹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本研究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自擬的中藥洗劑,由土茯苓、地榆、白蘚皮、桑白皮、浮萍等藥物組成,具有清熱化濕、祛風止癢的功效。配合護理干預可從嬰幼兒濕疹的誘發(fā)因素、病理機制等方面有效改善臨床癥狀[15],同時在改善臨床癥狀的基礎上,調整飲食、睡眠等情況,從而達到提高濕疹患兒及家庭的生活質量[16]。
研究結果顯示,中藥外洗配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濕疹患兒睡眠、進食、情緒、腹部不適、皮損情況、瘙癢程度以及家庭影響評分,既能提高嬰幼兒濕疹的治療效果,還可改善患兒及家屬的生活質量。尤其是護理干預,從患兒的生活環(huán)境、用藥護理、皮膚護理、飲食調護、家屬健康教育等方面進行綜合護理,護理干預要求治療期間保持治療環(huán)境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流通順暢、清新,光線充足,保持室內安靜,保證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避免因生活環(huán)境刺激,引起嬰幼兒哭鬧,加重濕疹;同時患兒的衣物、床上用品應該經(jīng)常換洗,要注意螨蟲的影響,還要注意洗衣液等化學物品引起的刺激;嬰幼兒濕疹的致病因素和食物因素關系也比較密切,所以應該加強飲食護理,患病期間應該限制海鮮發(fā)物,芒果、菠蘿等食物的攝入,此類食物容易導致或加重過敏,應加以控制,可以將新鮮的水果、蔬菜打成泥狀喂其食用,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進而預防疾病復發(fā),但是還要重視對家長的指導,指導他們正確的護理方式、育嬰方式,要重視細節(jié),發(fā)現(xiàn)嬰幼兒有不適感,及時就醫(yī),以免發(fā)生感染或并發(fā)癥的情況[17]。
嬰幼兒濕疹的護理干預要專業(yè)、細致,既要考慮發(fā)病因素、發(fā)病機制,還要考慮到患兒的年齡特點,嬰幼兒特有的誘發(fā)因素,同時要關注因長期皮膚瘙癢帶來的睡眠、食欲問題,對嬰幼兒產生的遠期的免疫力降低及生長發(fā)育的影響[18],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而中藥外洗配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以上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既能緩解臨床癥狀,又可以調節(jié)患兒的身心健康,增強患兒的抵抗力,減少其濕疹的反復發(fā)作,實現(xiàn)嬰幼兒濕疹延伸性和持續(xù)性的預防,減輕家庭負擔,幫助其健康成長[19]。
綜上所述,中藥外洗配合護理干預可提升嬰幼兒濕疹患兒治療效果,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