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耳朵
堂弟屬于聰明但懶散的一類人,高考上了個普通二本,沾沾自喜。他覺得,大學就是用來玩的,反正有本科文憑,不愁找不到工作。但大二那年,他突然開竅,宣布要早早準備考研,而且非某211 不考。問其原因,他說了四個字:因為羨慕。
讀書時他有個玩得很好的哥們兒,是個學霸,高考后進了復旦。大一時學霸邀請?zhí)玫苋ニ麑W校玩,堂弟樂得悠閑,直接翹課就去了。在他當時因年輕而見識太少的觀念里,好學生不過是一群書呆子,好學??隙ǘ妓罋獬脸???梢蝗ゲ胖?,人生處處是暴擊。
堂弟先是勉為其難陪哥們兒上了節(jié)英語課。
本以為學校上課都是一樣拿PPT 照本宣科,枯燥無味。結(jié)果,老師不僅侃侃而談,還放了一段美劇《老友記》。英文原版,不帶字幕的。包括學霸哥們兒在內(nèi),全班同學都跟著劇情大笑。只有堂弟,瞪著屏幕,啥也聽不明白。末了老師提問對話里的語法,大家搶著討論回答,氣氛別提有多輕松。留下堂弟,一臉蒙。
下了課哥們兒帶他去宿舍。進門一看,條件簡直太好了。宿舍已經(jīng)是寬敞的上床下桌四人間就算了,竟還在一樓專門配了活動室。同學們平時聚在一起討論個課題,甚至能投影看個電影。聽說女生宿舍,一樓還有溫馨的書吧。
最讓堂弟驚訝的是周末晚上。在他的學校,周末同學該打游戲打游戲,該談戀愛談戀愛。可復旦的通宵教室里,燈火通明,不是期中期末,沒有大考小考,這里的學生卻都在自習。
哥們兒還說,剛開學時,他參加了在上海的老鄉(xiāng)會。就因為他是復旦新生,直接被獎勵了幾千塊的獎學金。
參加社團,也不像堂弟學校只有動漫社、戲劇社等寥寥的種類,而是有輿圖社(地理類社團)、天文協(xié)會、推理協(xié)會、復旦詩社……都相當專業(yè)。畢業(yè),還有舞會,在金碧輝煌的大廳穿禮服喝香檳的那種……
那幾天,堂弟仿佛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原來校園生活,可以那么豐富精彩還高大上。原來名校的大學生,可以既刻苦又活躍,活得充實且從容。
他心里頓生遺憾,果斷奮起直追,這才硬是把自己逼進了好學校。
用我堂弟的話說,名校和普通學校最大的差距,一是學校提供的資源更多,二是學生的精氣神真的不一樣。我再同意不過。
拿前一陣,因疫情封校的復旦來說。網(wǎng)上有同學分享,學校封閉后,大家不僅不緊張,反而幸福感爆棚。學校食堂,生怕同學們餓肚子。早中晚三餐,變著花樣葷素搭配,吃飽了心不慌。飯管夠,解饞的小零食也為你考慮到。大包小包,送貨上門,飲料上還貼著暖心的字條。疫情最緊張的時候,學校里處處拉著讓人寬慰的橫幅。衛(wèi)生巾、暖寶寶、毛巾、牙刷……什么物資學校都先幫學生想到。怕同學們封校生活太枯燥,還組織桌游、羽毛球活動。專門請名師,給同學們疏導心情,甚至發(fā)“伴手禮”——嶄新的床上四件套。
之前就聽說過很多名校的“大方”。中國科技大學,新生入學,被褥、被套、涼席什么的,全部為你準備好。就連毛巾、蚊帳、臉盆都提前安排了。學生不僅能直接“拎包入住”,還會收到兩個新生大禮包,以及一個華為手環(huán)。這些,都是免費的。北大也是,有女孩入學,直接被送個超大行李箱。箱子里鏡子、梳子、洗發(fā)水、沐浴露,就連防曬霜都有。
本以為這些已經(jīng)夠讓人羨慕。
一場疫情封校,更是處處彰顯了這些學府的貼心。
同樣是封校,疫情下的浙大,也讓人看到好大學的學風真的不一樣。現(xiàn)在的杭州,晚上已經(jīng)挺冷的了,但浙大金港校區(qū)核酸檢測現(xiàn)場,井然有序的隊伍里,很多學生借著路燈,還在安靜地看書。不是個別,而是不少。還有人在排隊的間隙捧著電腦認真寫材料。突然遇到這樣的變故,他們卻能淡定鎮(zhèn)靜,做著自己該做的事,這是怎樣的自律。正常的教學秩序,從未被打亂。
華中師范大學,晚上8:36,食堂卻像課堂,擠滿了埋頭學習的人。北大,已經(jīng)下課幾十分鐘了,還有同學排著隊找老師問問題。上課前20 分鐘,教室里就已經(jīng)座無虛席,而且大家爭先恐后搶前排的座位。
只能說,同樣是最好的青春年華,名校和非名校,真的過著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除了文憑,除了讓人羨慕的環(huán)境和條件,良好的學習氛圍,名校能給你的,還有更多。
白巖松說過一件事。多年前他去內(nèi)蒙古一所不太知名的高校做演講。因為各種因素,這里的孩子能近距離聽一次名人講座,非常難得。結(jié)束后,白巖松接著去參加北大的百年講座。
路過告示欄,他看了一眼北大一周活動列表,驚呆了。北大一個禮拜的活動,堪比那所內(nèi)蒙古高校許多年的數(shù)量。而且去北大做演講的,不是科學家,就是商業(yè)大亨,還有著名學者。
再一個,名校給你的,有別處無法企及的人脈。我一直關注北大才女劉媛媛,前段時間看她發(fā)視頻說,沒想到竟還可以在畢業(yè)多年后沾到學校的光。有個想要合作的品牌,許久都談不下來。她無意中發(fā)現(xiàn)這個品牌的亞太區(qū)經(jīng)理是自己的校友,于是找同學聯(lián)系到他。一溝通,馬上就有了天然的信任感,迅速談成合作。
她的公司一直想換個更大的地方,到處找,發(fā)現(xiàn)有個房產(chǎn)公司大領導是清華畢業(yè)的。即便不是同一學校,但她仍可以通過各種同學聯(lián)系上。因為都是名校圈子,事情推動起來,就少了很多阻力。
想一想,學??嫉煤?,你的同學、校友,未來可能就是某個行業(yè)的大佬,某個專業(yè)的頂尖人才。人和人的差距是怎么拉開的?就是從高考開始,逐漸拉大,直到最后,你永遠望塵莫及。
很多人說一個人的出身就是他的起點。
可我相信,人生有第二個起點:你是從什么樣的學校走出來。一所好學校,對一個人的塑造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