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魁 韓佳瑞 計樹靈 賀露露
(1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中醫(yī)藥大學)
近年來,便秘發(fā)生率逐漸增加,已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常見疾病〔1〕。結腸的傳導功能出現(xiàn)異常,致使攝入的食物在腸道中大量貯存,或通過腸道的時間延長,從而引起慢傳輸型便秘〔2〕。臨床治療慢傳輸型便秘時,多選擇瀉藥,癥狀未緩解者再予以手術,但存在藥物不良反應、手術并發(fā)癥等問題,效果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補腎潤腸方為河南省中醫(yī)院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協(xié)定方,由經(jīng)典方劑簡化改進而來,補腎潤腸方對慢傳輸型便秘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顯著,但其機制仍不明確?,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腸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椎前神經(jīng)節(jié)共同對胃腸運動闡釋調控作用,腦部中樞系統(tǒng)、脊髓是接收信息及整合信息的重要器官,通過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及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調控信息進行傳輸,使其進入腸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對胃腸效應細胞產生調控作用,促使胃腸道充分使用內部環(huán)境、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從而促使其生理功能的實現(xiàn)〔3〕。此連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胃腸道系統(tǒng)的神經(jīng)-內分泌網(wǎng)絡即為腦-腸軸,于腸道功能的調控中,腦-腸軸的雙相信號傳導功能尤其關鍵〔4〕。本研究基于腦-腸軸探討補腎潤腸方對慢傳輸型便秘水通道蛋白(AQP)3、AQP9的作用機制。
1.1動物與材料 選取85只成年健康SPF級SD大鼠,均由上海杰思捷實驗動物有限公司提供,18~20月齡,體重200~220 g,均在相同條件下進行飼養(yǎng),溫度20~25℃,濕度50%~65%,且在飼養(yǎng)期間保證12 h的光暗條件循環(huán),本研究已獲得動物倫理委員會批準。補腎潤腸方劑:熟地黃、白術及山茱萸各20 g,肉蓯蓉、瓜蔞仁、懷牛膝、火麻仁、當歸、萊菔子、何首烏、杏仁及枳殼各15 g,為保證飲片的質量,由同仁堂有限公司藥師對研究用藥進行鑒定,且均證實為正品。伊托必利(山東信誼制藥,H37023049),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藥,H20040034〕;蘇木素(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H8070),二氨基聯(lián)苯胺顯色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ZLI-9032),由英國Abcam公司提供AQP3兔多克隆抗體;由SantaCruz公司提供AQP9兔多克隆抗體及目的基因一抗;由Epigentek集團公司提供山羊抗兔二抗;總RNA抽提試劑(美國Invitrogen公司,16596-026);β-actin鼠單克隆抗體(英國Abcam公司,ab8226)。
1.2儀器 BX50型光學顯微鏡(OLYMPUS),902ULTS型-80℃冰箱(美國Thermo),Thermo3111型CO2培養(yǎng)箱(美國Thermo),5804R型離心機(德國Eppendorf),EG1160型包埋機(LEICA),RM2245型切片機(LEICA),由美國Bio-Rad公司提供CFX96型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擴增儀;由北京六一儀器廠提供DYCZ-25D型電泳儀、DYCZ-40G型轉膜儀;由美谷分子儀器有限公司(上海)提供SpectraMaxiD5型多功能酶標儀;由日本Olympus公司提供FV1200型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由美國Bio-Rad公司提供UniversalHoodⅢ型凝膠圖像成像分析系統(tǒng)。
1.3分組和造模 對大鼠進行為期1 w的適應性飼養(yǎng),將其隨機分為空白組(10只)及造模組(75只),選擇復方地芬諾酯進行造模,使用15 mg/(kg·d)復方地芬諾酯進行灌胃,在灌胃1個月后建立慢傳輸型便秘模型〔5〕。大鼠在2 w內出現(xiàn)明顯便秘癥狀。與空白組相比,模型組體重明顯減輕,24 h糞便數(shù)量明顯減少,糞便含水量也減少,說明成功復制大鼠模型。剔除造模失敗大鼠,將造模成功的大鼠(50只)進行二次分組,分為模型組、伊托必利組和補腎潤腸方低、中、高劑量組各10只。
1.4給藥 補腎潤腸方劑 藥液制作方法:將藥材置于砂鍋內,加2 000 ml水浸泡30 min,煎煮60 min后取汁200 ml,再次加水、浸泡后煎煮,取汁200 ml,充分混勻2次取得的藥液400 ml,采用減壓濃縮法,將補腎潤腸方液湯濃縮為濃度為2.2 g/ml的藥液,計算出藥量為高劑量組33.2 g/(kg·d)、中劑量組16.6 g/(kg·d)、低劑量組8.8 g/(kg·d)。根據(jù)相關文獻記載進行伊托必利藥物劑量選擇〔6〕,根據(jù)人和動物體表面積折算方法對大鼠用藥劑量進行換算,確定各組大鼠用藥劑量,即伊托必利組按50 mg/kg劑量灌胃,補腎潤腸方低、中、高劑量組分別按相應劑量灌胃,空白組及模型組進行等體積生理鹽水灌胃,各組灌胃1次/d,持續(xù)干預1個月。
1.5標本制備方法 ①結腸組織。在完成干預后統(tǒng)一頸椎脫臼處死大鼠,處死前禁食24 h,將大鼠腹部切開,確定胃底位置,然后由幽門位置將腸管捋出并摘除,摘除范圍為幽門至直腸末端肛管上方,然后根據(jù)腸管位置不同分別截取近端及遠端結腸各3 cm,將結腸組織均分為3段,對結腸內污物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清洗,然后再使用磷酸鹽緩沖液(PBS)進一步清洗,隨機選取其中一節(jié)腸管使用濃度為10%的多聚甲醛進行固定處理,將剩余兩節(jié)腸管放置于冰箱中保存,溫度設置為-80℃。②腦組織。于大鼠枕骨大孔進刀,將顱骨切開后,去除頭頂骨,并將視神經(jīng)剪斷,取出腦組織,用人工腦脊液對表面血液進行沖洗,并以濾紙將殘留血液吸除。于冰盤上對大腦組織進行剝離,提取前額葉皮質、下丘腦、海馬及紋狀體,放入1.5 ml Eppendorf離心管中,存儲于-80℃冰箱內待檢。
1.6蘇木素-伊紅(HE)染色及免疫組化檢測AQP3、AQP9表達 ①HE染色:脫蠟。于4%多聚甲醛中置入1段結腸,予以固定24 h后,石蠟包埋切片,水化。于二甲苯中予以浸泡15 min,連續(xù)2次后,依次以梯度乙醇及純水浸泡,各5 min,連續(xù)2次。染色。以蘇木素進行初染,沖洗,伊紅復染,依次以梯度乙醇及純水浸泡,各2 min,再予以二甲苯透明處理2 min后,中性樹膠進行封片,于光鏡鏡頭下進行檢查。②免疫組化:取HE染色的組織塊,4 μm切片,切片按照順序電烤箱1 h,在二甲苯Ⅰ和Ⅱ中浸泡10 min,然后依次放在梯度酒精5 min×2次,隨后用PBS(pH7.4)沖洗2 min×3次,浸入枸櫞酸鹽緩沖液內,20 min后PBS沖洗5 min×3次,在切片上滴加濃度為10%的正常山羊血清封閉液,進行15 min孵育,溫度設置為37℃。滴加一抗(按照1∶100稀釋),孵育過夜,PBS沖洗3次。滴加二抗(IgG),PBS沖洗3次,用二氨基聯(lián)苯胺(DAB)顯色,鏡下觀察染色程度,將其置入蘇木素溶液中,分化使用鹽酸乙醇,常規(guī)進行脫水、透明及封片等處理,然后在鏡下觀察,通過Motic3000顯微鏡觀察。
1.7Western印跡檢測AQP3、AQP9蛋白表達 對蛋白濃度進行調整,相同后添加緩沖液,加熱至100℃,維持沸騰狀態(tài)10 min,在制膠架上展開分離膠制作,將電泳緩沖液加入其中,條帶分離達到最佳狀態(tài)時即可停止電泳。對轉膜液進行4℃預冷處理,轉膜90 min后,將聚偏氟乙烯膜取出并做標記,以TBST洗膜10 min,連續(xù)3次。將封閉液加入至封閉盒內,震蕩60 min,于裝有AQP3、AQP9Ⅰ抗的孵育盒內添加聚偏氟乙烯膜,置于4℃環(huán)境中過夜。以TBST洗膜10 min,連續(xù)3次,稀釋Ⅱ抗,再以TBST洗膜10 min,連續(xù)3次。于暗室對包含蛋白質的聚偏氟乙烯膜進行曝光處理。
1.8高效液相-電化學檢測儀對大鼠腦區(qū)神經(jīng)遞質的含量 于0.5 ml預冷工作內標液中加入待測腦組織,在冰浴條件下以電動微量勻漿器展開快速勻漿,予以靜置10 min后,于4℃環(huán)境中予以14 000 r/min×15 min離心,取上清液后以Millipore 0.22 μm針頭式過濾器進行過濾。色譜條件為:①預柱:ESAHR-80,8.0 cm×4.6 cm;②流動相:10%乙腈、1.7 mmol/L1-辛烷磺酸鈉、pH=3、90 mmol/L磷酸二氫鈉、50 μmol/L乙二胺四乙酸、50 mmol/L檸檬酸;③色譜柱:ESAMD-150(3.2 mm×150 mm);④流速:0.66 ml/min;⑤柱溫:30℃;⑥進樣量:20 μl;⑦電勢:共4道,分別是150、500、200、350 mV。
1.9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結腸細胞AQP3、AQP9 mRNA表達 提取結腸中的mRNA采用Trizol法進行,嚴格參照說明書操作,用核酸蛋白儀對總mRNA提取后的純度進行檢測,純度在1.8~2.0時為合格,進行逆轉錄合成,按照TaKaRa逆轉錄試劑盒操作要求進行,各種試劑添加均嚴格按照SYBRPremixExTaqTM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基因擴增在PCR儀中完成,反應條件設置為溫度95℃,反應時間為10 min,然后95℃,反應10 s,最后60℃,反應30 s,共進行40個循環(huán),然后溫度95℃,反應15 s,溫度75℃,反應15 s,溫度設置為75℃,反應30 s。對PCR過程中各組樣本中的Ct值進行分析,mRNA相對表達水平采用2-△△Ct表示。光密度值采用酶標儀進行測定,內參β-actin及AQP9、AQP3引物序列為:β-actin:上游:5′-GAAGATCAAGATCATTGCTC CT-3′,下游:5′-TACTCCTGCTTGCTGATCCA-3′;AQP3:上游:5′-GTTCCGTGGCTCAAGTGGTGCTCAG-3′,下游:5′-GCAGGGTTCAAG TGGGCTCCAGACA-3′;AQP9:上游:5′-TCGGCAGT CGTGATGGCTCTCTATGA-3′,下游:5′-AGGCACCTGGCGTGGATATGAATGGA-3′。
1.10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方差齊則采用LSD-t檢驗,方差不齊則采用TamhaneT2檢驗。
2.1老年慢傳輸型便秘大鼠AQP3及AQP9光密度表達 AQP3呈現(xiàn)帶狀條形規(guī)律分布,主要分布位置為大鼠近端結腸組織黏膜頂部吸收細胞的質膜頂部(腔面)上,陽性染色為棕黃色;AQP9同樣呈現(xiàn)條帶狀規(guī)律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鼠遠端結腸組織黏膜的杯狀細胞上,染色為棕黃色。與空白組相比,模型組AQP3、AQP9光密度值明顯升高(P<0.05),與模型組相比,伊托必利組、補腎潤腸方低、中、高劑量組AQP3、AQP9光密度值明顯降低(P<0.05),與伊托必利組相比,補腎潤腸方低、高劑量組AQP3、AQP9光密度值明顯升高(P<0.05),而補腎潤腸方中劑量AQP3、AQP9光密度值無明顯差異(P>0.05),見圖1、表1。
圖1 各組AQP3、AQP9光密度表達(HE染色,×400)
表1 各組AQP3及AQP9光密度比較
2.2各組結腸組織AQP3、AQP9蛋白及mRNA表達 與空白組相比,模型組AQP3、AQP9蛋白及mRNA表達均明顯升高(P<0.05),與模型組相比,伊托必利組、補腎潤腸方高劑量組AQP3、AQP9蛋白及mRNA表達均明顯降低(P<0.05),補腎潤腸方低、中劑量組AQP3、AQP9蛋白及mRNA表達均降低,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伊托必利組相比,補腎潤腸方低、中劑量組AQP3、AQP9蛋白及mRNA表達均明顯升高(P<0.05),補腎潤腸方高劑量組AQP3、AQP9蛋白及mRNA表達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2、表2。
1~6:空白組,模型組,伊托必利組,補腎潤腸方低劑量組,補腎潤腸方中劑量組,補腎潤腸方高劑量組圖2 各組結腸組織AQP3、AQP9蛋白表達
表2 各組結腸組織中AQP3、AQP9蛋白及mRNA表達
2.3各組腦區(qū)神經(jīng)遞質含量比較 與空白組相比,模型組皮質、下丘腦、海馬甲腎上腺素(NE)水平明顯升高,多巴胺(DA)及5-羥色胺(HT)水平明顯降低(P<0.05);與模型組比較,伊托必利組及補腎潤腸方各組皮質、下丘腦、海馬中NE水平明顯降低,DA及5-HT水平明顯升高(P<0.05);與伊托必利組相比,補腎潤腸方各組皮質、下丘腦、海馬中NE水平降低,DA及5-HT水平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補腎潤腸方各組各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各組腦區(qū)神經(jīng)遞質含量比較
慢傳輸型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病,中醫(yī)學將慢傳輸型便秘歸于“便悶”范疇,《素問·靈蘭秘典論篇》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的觀點,強調大腸的功能是對小腸、脾胃消化吸收后的糟粕進行傳導,大腸傳導功能正常,糞便能夠正常排出;大腸傳導功能異常,糞便則無法排出,引起便秘〔7〕。中醫(yī)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重點在于“通下”,補腎潤腸為主要措施之一,方中山茱萸及熟地黃滋腎陰,而肉蓯蓉暖腰潤腸,具補腎陽之效,三者共作君藥,可雙補陰陽;白術補氣健脾,可促大腸運化;何首烏及當歸均補血潤腸;枳殼及萊菔子能寬腸下氣助通便;牛膝補腎壯腰;杏仁降肺氣及滋腸燥;瓜蔞仁及火麻仁均潤腸通便〔8〕。諸藥合用,共奏潤腸通便及補腎益精之效。
本研究提示補腎潤腸方組的干預效果雖未達到健康水平,但各項指標均與伊托必利組相似,表明補腎潤腸方能使老年慢傳輸型便秘大鼠AQP3、AQP9表達降低。AQP3為胃腸神經(jīng)遞質,在消化系統(tǒng)中大量分布,于大腸、胃部及小腸中均有表達,其含量出現(xiàn)異常是引起便秘及腹瀉的重要因素之一〔9〕。到目前為止,在腸道內已發(fā)現(xiàn)存在十多種AQPs表達,其中AQP1、AQP3、AQP4、AQP8、AQP9最為常見,目前已有研究指出,AQP3在結腸組織中存在高表達時,腸道內水分明顯減少,而出現(xiàn)AQP3低表達時,腸道內水分增加〔10〕。研究指出,在進行細胞染色時發(fā)現(xiàn),其染色部位主要集中在杯狀細胞的基底側,在便秘患者中,存在AQP9低表達情況,分析其水平下降與患者便秘癥狀存在相關性〔11〕。結腸中AQP3及AQP9含量升高與大鼠糞便含水量呈負相關,即大鼠結腸內AQP3及AQP9含量升高,致使腸道平滑肌出現(xiàn)痙攣,腸道的吸水能力增強,影響腸道蠕動頻率,導致便秘出現(xiàn)。補腎潤腸方具有潤腸通便及補腎益精的功效,通過對老年慢傳輸型便秘大鼠進行干預,使其腸道的平滑肌張力得到有效控制,降低結腸中糞便的推進阻力,改善便秘程度,促進大鼠順利排便,使AQP3、AQP9表達降低〔12〕。
研究發(fā)現(xiàn),內分泌異常、腦-腸軸紊亂、心理應激、腸道動力異常及免疫功能異常等均可能引起便秘,且各種發(fā)病機制相互作用,于腦-腸軸內,胃腸道效應細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間產生神經(jīng)傳遞作用的物質即腦腸肽,而慢傳輸型便秘出現(xiàn)后,患者血液、腸黏膜中腦腸肽含量發(fā)生改變,呈現(xiàn)出失衡狀態(tài)〔13〕。胃腸道功能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NE與5-HT均會活化,并于機體活動調節(jié)中處于對立統(tǒng)一關系,其中NE能使中樞系統(tǒng)興奮,而5-HT能對中樞系統(tǒng)產生抑制作用。DA為NE前體,同時又是獨立神經(jīng)遞質,于腦-腸軸內可對胃腸功能產生調節(jié)作用〔14〕。本研究結果提示,補腎潤腸方可對老年慢傳輸型便秘大鼠中樞神經(jīng)遞質及胃腸激素的腦-腸軸產生調控作用,原因可能是通過發(fā)揮補腎潤腸方潤腸通便及補腎益精的功效,在改善患者腸道功能的同時,促使患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恢復,并且調節(jié)中樞單胺類神經(jīng)遞質,從而促使神經(jīng)遞質改善。
綜上,補腎潤腸方可降低老年慢傳輸型便秘大鼠AQP3、AQP9表達,并對中樞神經(jīng)遞質及胃腸激素的腦-腸軸產生調控作用。但由于生物體內在機制十分復雜,且實驗設計還存在一定缺陷,可能使本研究結果受到影響。對此,后續(xù)需加大研究樣本量,并且展開重復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