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孩子解釋 無論孩子做得對還是錯,都要允許孩子自己解釋。家長則要保持中立,客觀評價孩子是否做錯、為什么做錯。
學會換位思考 家長要換位思考,理解孩子這么做的目的,找準批評的切入點,并且讓孩子換位思考:“假設你是那個人,你會有什么感受?這么做到底對不對?”
首先自我批評 批評孩子前,家長先進行自我批評,放低身段,迅速拉近跟孩子的關系。家長的自我批評,也能讓孩子學會自我反思。
只對事不對人 孩子做錯了或者沒做好,家長第一反應不是責罵,而是指導,就事論事,讓孩子明白為什么不能這么做,這么做會有什么后果。
教會孩子改錯 不能盲目地批評,要通過科學的方法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并且找到改錯的方法。
選擇恰當?shù)臅r機 不能在孩子起床時、睡覺前、吃飯時、生病時批評他,這會直接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采用和善的態(tài)度 批評孩子≠罵孩子,父母更不能向孩子宣泄情緒,應該簡明扼要地指出錯誤,然后再教育。也不要動不動就翻舊賬,讓孩子抵觸認錯,不服管教。
尊重孩子的自尊 別當著外人面批評孩子,更不要在孩子的同學、老師面前對他又打又罵。
(據(jù)微信公眾號“光明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