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舒清
在甘肅省平?jīng)鍪?,有一位收藏家叫張海山?2年來,他收藏了10萬余份各種各樣的報紙、6300多冊書籍、3000多本雜志。這些書報雜志里,有記載著新印注釋大字本《十子全書》告成、印度地震、法國水災(zāi)等消息的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六月十七日的《申報》,有具有特殊意義的《救亡情報》,還有記載著平?jīng)鼋夥畔?、佐證平?jīng)鼋夥湃掌诘?0多年前的珍貴報紙。比較新的收藏有關(guān)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全國各個城市的不同報紙。
1976年,張海山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工作之余,他除了喜歡看單位訂閱的各種報紙,還要從工資中省出一部分錢訂閱對自己有用的報紙雜志。張海山總是一邊讀,一邊將有價值的文章剪下來,粘貼成冊。5年間,他就剪貼了20多本,需要哪種資料,很快就能從剪貼本中找出來。久而久之,張海山越來越離不開報紙,也越來越癡迷于報紙收藏。1981年開始,張海山停止了剪貼,改為整本整張地收藏。
1987年10月,張海山開始從事文秘工作,報紙對他來說更加重要了。為及時了解政策、準(zhǔn)確反映情況,每年訂報時,他都要自費多訂閱五六種。平日里,他只要有空閑,就從各單位、科室收集別人丟棄的報紙,還經(jīng)常給在外地工作的親朋好友打電話請他們幫忙搜集報紙。平?jīng)鍪忻總€街道的報亭旁、舊書攤上,都有他尋找報紙的身影。
2019年,為了收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報紙,張海山更是想盡辦法,訂閱了全國31個城市出版的200多份報紙。
在張海山的收藏中,各種老報紙、創(chuàng)刊號、號外、記載著大事件的報紙等,可謂應(yīng)有盡有。他收藏的最早的一份報紙是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六月十七日的《申報》,上面刊登著新印注釋大字本《十子全書》告成、日本在德國定船、德奧意三國盟誓、印度地震、法國水災(zāi)等消息。除了《申報》《京報》和《大公報》,涉及重大事件的民國時期報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報紙,張海山也都精心收藏了起來。
在一處展臺上,記者看到了十多張顏色泛黃的老報紙,有《人民日報》《解放日報》……這些報紙全都報道了解放平?jīng)龅南?,非常有意義。張海山告訴記者,這是他專門從河北一個朋友那里買回來的,連平?jīng)鰴n案館里都沒有。張海山收藏的這些老報紙,進一步佐證了平?jīng)鼋夥诺娜掌凇?/p>
張海山告訴記者:“這些報紙都記載著歷史,我要永久保存,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財富。”
2015年,退休后的張海山多次自費參加全國及西北五省區(qū)集報聯(lián)誼會、博覽會,不僅開闊了眼界,還吸取了外地報友的經(jīng)驗,彌補自己的不足。2016年5月27日,平?jīng)鍪形麄鞑肯嚓P(guān)負責(zé)同志專題調(diào)研了張海山的報紙收藏情況并與他進行了座談,使他備受鼓舞。2017年7月1日,張海山的紅色書報收藏館在平?jīng)鍪姓介_館,了卻了他多年的心愿。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華誕,受平?jīng)鍪薪逃值葐挝谎?,張海山用收藏的報紙面向全社會舉辦了多場大型展覽。
張海山用滿腔熱忱和執(zhí)著填滿了那間70平方米的書報收藏館。他告訴記者:“我有個愿望:希望能在平?jīng)龀菂^(qū)找一處開放式的場所,辦一所真正意義上的書報博物館,讓更多的市民可以隨時隨地參觀、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