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棲
打喪門神
父親總是說到他哥,也就是我伯伯。父親總是說,你伯伯怎么樣你伯伯怎么樣。你伯伯帶著我玩。走不動路,你伯伯背我走。你伯伯自己不上學(xué)了,讓給我去上學(xué)……我沒見過我伯伯,照相簿里也沒他的照片。他去世早,爺爺家的大門邊掛了一塊很舊的木牌子,上面寫著“烈屬光榮”,就是因?yàn)樗?。伯伯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來。
父親說,你伯伯帶著我們玩。
我問玩什么呢?
“我們也有各種玩的,也快快樂樂高高興興……”
冬天打“喪門神”。
打喪門神是一伙人一起玩。先做好喪門神。找一塊大石頭放下,算是喪門神的頭,頭后面放一塊小些的石頭,是喪門神的身子。頭旁邊放兩塊小石頭,是喪門神的兩個耳朵。耳朵前面放兩塊石頭,是喪門神的兩只胳膊。身子后面再放兩塊小石頭,是喪門神的兩條腿。
大伙兒退出一段距離,每個人輪流用石頭去砸喪門神。打中喪門神的耳朵、身子或者胳膊和腿都好,不要打到喪門神的頭。誰要是打到喪門神的頭,那誰就是喪門神。
喪門神的頭特別大,很容易被打到。出了喪門神后,大伙兒就高高興興地把他按倒。按照自己剛才打中喪門神的部位,對應(yīng)著去抓胳膊抓腿,或者揪耳朵。大家抬著喪門神往前走。打到喪門神身子的那個,因?yàn)殡y度最大,做的事情也最過癮,就是跟著大伙兒,邊走邊用手砰砰砰砰打喪門神的身體,想輕就輕,想重就重。
走出四十步再停下。
一輪結(jié)束,再來下一輪。
這個游戲很好玩,只要湊夠了人就玩。
另一個男孩喜歡玩的游戲是打尜(g¨?)。
這個游戲兩個人玩。找一小段木頭,一拃(zhA)長短,用斧子把兩頭砍成尖尖的,做成尜。再找一塊長條木板。把尜放在地上,用木板在尜的一頭一敲,尜就從地上跳起來。用木板朝半空中的尜使勁打,把尜打飛出去。換一個人。兩個人看誰把尜打得遠(yuǎn),打得近的那個人就輸了。
輸?shù)娜艘芰P。憋住一口氣,一直跑,跑到對手的尜落地的地方。要是中間喘了氣,就罰再跑一遍。
父親就學(xué),抱著頭,鼓著腮,嘴里發(fā)出嗚嗚的聲音。
我問為什么要嗚嗚叫著跑呢?
父親說,要是不嗚嗚叫著跑,誰知道他中間有沒有換氣?要是不嗚嗚了,就說明中間換氣了。
我一想,還真是!
其實(shí)打尜這東西我們小時候也玩。玩的規(guī)則跟父親他們玩的不一樣。父母不讓玩,怕打碎人家玻璃。
父親說,我們也玩球。但不是現(xiàn)在那種皮球。就是把破襪子拆了,里面放上棉花破布什么的,再縫起來,做成球。大家拋來拋去,踢來踢去。
再小一些,就玩哇哇響。什么是哇哇響呢?就是小孩用水和泥巴,和好了,把泥巴捏成一個碗。然后一只手捧住,翻過來往地上使勁一摔,泥碗鼓破了,乓的一聲響。嘴里還念:
“哇哇響,哇哇響,
哇哇不響下腳耪(pAng)!”
耪就是踩的意思。
還有一種最簡單的游戲,叫“漂坑”。
在地上挖一個坑,碗那么大小。大家退到遠(yuǎn)處去,拿一個銅板往里面扔。扔進(jìn)去就贏了,沒扔進(jìn)去就輸了。
輸了怎么辦?
輸了就給贏的一根火柴。
父親說,火柴那時候叫洋火,紅頭洋火。青島出的,什么牌子不記得了?;鸩窈幸贿呝N著砂紙,火柴頭往上一擦就著了,不是安全火柴。夏天收麥子打場,要是口袋不掏干凈,火柴盒掉在麥子里,碌碡(li¨?·zhou)一壓,火柴就著了,把麥子都燒了也有,不安全。不像現(xiàn)在黑頭的,安全。火柴也要省著用。為了省火柴,有好幾種辦法。一種是用黃表紙卷個卷兒,捻成火煤子,點(diǎn)上后把火吹熄,留個火星頭,用的時候吹吹就著了。做飯的時候,也用火煤子點(diǎn)火。一天火煤子都不滅。說起火煤子,還有一個事情。春天的寒食節(jié)要拜火神廟,村村都有個火神廟。你爺爺都是叫我去拜。帶幾支香,去了后,就著廟里的蠟燭點(diǎn)三支香,供上。再拿一顳香點(diǎn)著,帶回家,引著火煤子,就可以生火做飯了。要是不從火神廟引來火,只能天不亮做頓早飯。星星出齊了再做晚飯,小孩餓得受不了。這是迷信。那個時候窮,沒錢,兩三個銅子買一盒火柴,五六十根,也買不起。還可以用雞蛋換,兩個雞蛋換三盒,也不舍得。婦女梳頭梳下來的頭發(fā),也不舍得丟,拿去換針,拿一綹頭發(fā),貨郎擔(dān)子一看,給你兩根針吧。
父親說,我哥,就是你伯伯,帶我們玩這些。
父親又說,這是男孩子玩的游戲,還有女孩子玩的游戲。
那女孩子玩什么游戲呢?
她們女孩子過年玩“搬姑姑”……
父親說,弄一塊敲腳石。什么是敲腳石呢?就是一塊方石頭,有一面很光滑平整。過去婦女纏小腳,洗纏腳布的時候要用到。纏腳布洗好曬干后不平整,就放在敲腳石的光面上,用棒槌敲,敲平整了纏在腳上不硌腳。
女孩們找來一個有繩子把兒的大瓦罐。瓦罐裝上水。把灰土撒在敲腳石的光面上,倒上水,和成半稀的泥巴。女孩們把瓦罐放到泥巴上。把扁擔(dān)穿過繩子把兒。大家一面喊“姑姑響姑姑響”,一面抬著瓦罐在敲腳石上轉(zhuǎn)。
往左轉(zhuǎn)三圈。
往右轉(zhuǎn)三圈。
再使勁往上一抬。
要是瓦罐把下面的敲腳石也帶起來了,那就說明今年很吉利,都高高興興地回家去吃面條。
父親說,其實(shí)也很容易理解。敲腳石上的稀泥巴有黏性,把瓦罐底粘住了,轉(zhuǎn)幾圈就平整了,接觸面最大,一使勁,就順帶著把敲腳石也帶起來了。
到清明節(jié)的時候,年輕人還蕩秋千。
在大樹的粗樹枝上拴上繩子,做成秋千。大家比賽看誰蕩秋千蕩得高。據(jù)說蕩秋千可以蕩掉病毒,叫人百病不侵。
女孩子也蕩。其實(shí)女孩子更喜歡過清明節(jié),父親說,有老話叫作,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清明天暖和了,平時少出門的女孩子可以出來踏青,能穿好看的衣服聚在一起玩,她們自然喜歡。
父親說,村里萬興家有個閨女,小名叫小菊,按輩分得叫她姑。小菊人長得好,細(xì)眉大眼,一笑兩個酒窩。小菊她爹在煙臺做網(wǎng)扣生意,她經(jīng)常到煙臺去住著,所以穿戴打扮都比村里的女孩子好。性格也開朗,說說笑笑,見人打招呼。小菊回村來,常和我們說說煙臺的事情。她說煙臺熱鬧,街上人來人往,兩邊都是商店,有銀樓、藥房、百貨公司,還有瑞蚨祥布莊,她身上這件小襖就是在那里割的細(xì)布做的。挺好看。小菊說,煙臺靠著海,海水藍(lán)藍(lán)的,有海鷗飛,還口歐口歐叫。要是漲大潮起大風(fēng)了,海就不一樣了,顏色也黑了,海水跟開了鍋似的,翻啊晃的,大浪涌過來,濺起來的水有幾層樓高。父親說,老家這里離海有一百多里路,我們都沒見過海,愛聽小菊說這些。小菊說,海邊有座煙臺山,山頂豎著個燈塔,一到晚上就亮,多遠(yuǎn)都能看見,海上那些火輪船按它指的方向進(jìn)港出港。都問小菊坐過火輪船嗎?小菊說,沒錢哪能坐呢?要是能坐才好呢,可以漂洋過海到外國去,看看那里是什么樣的,外國人都是從那里坐火輪船來的。小菊說,我坐過卜嘚兒船。什么是卜嘚兒船呢?也是用機(jī)器開的,不大,木頭的,開起來聲音是卜嘚兒卜嘚兒的,就這么叫它了,也叫它汽劃子。爹領(lǐng)俺坐卜嘚兒船上了趟崆峒島。卜嘚兒船跑得挺快,比帆船快,對了,海上不能叫帆船,不吉利,因?yàn)楹汀胺币粋€音。那叫什么呢?叫風(fēng)船……
小菊只要從煙臺回來,就給我們說這些事情,我們小孩都去找她,聽她講。
小菊蕩秋千蕩得好,能蕩很高。
父親說,秋千吊在祠堂外的一棵老榆樹上。清明時候榆錢已經(jīng)落了,榆樹枝子上冒出了嫩綠的葉子。楊樹的葉子也不小了,在風(fēng)里閃著白光,嘩啦嘩啦地響。小菊脖子上圍了一條紅圍巾,秋千蕩起來時,紅圍巾在小菊的身后揚(yáng)起來,看著像她長了一對紅翅膀。
父親講完小菊的事情,往沙發(fā)上靠了靠,頭往上仰著,好像在想什么。他說,那個時候農(nóng)村很閉塞,我們從小菊那里聽到了好多新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