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祝?!冯[性結(jié)構(gòu)梳理"/>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她是魯鎮(zhèn)時代活得最清楚的人
        ——魯迅《祝?!冯[性結(jié)構(gòu)梳理

        2022-05-11 23:42:45安徽吳禮明
        名作欣賞 2022年13期

        安徽 吳禮明

        《孔乙己》隱性結(jié)構(gòu)——對立的士子

        劉勰在談及“隱”“秀”時說:“文之英蕤,有秀有隱。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隱以復意為工,秀以卓絕為巧,斯乃舊章之懿績,才情之嘉會也?!币馑际钦f,文章的精華在有所隱含、有所凸顯處。所謂“隱”(隱含)是指言外另含一層意旨,“秀”(凸顯)是篇章之中獨特秀拔的部分。這就是文章的工精巧妙之處。這就是前人文章所謂美好的績效,自然是他們才情完美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這種“隱顯”關(guān)系指出了文章內(nèi)外的關(guān)聯(lián)性。但讀者因為人情所關(guān),常常只在意文章的“秀”處;或者囿于閱讀的前見,而只關(guān)涉部分的“秀”點。于是一些有所隱伏、似乎更深遠之處,或者即使也很顯在而常常為人所忽視之處,就很難獲得清晰呈現(xiàn)。于是,在理解作者與文本時,常常顧此失彼,甚至丟三落四,從而在文本一完整而豐富的把握上,留下闕失。

        在魯迅的白話小說《孔乙己》(以下稱《孔》)里,讀者一般看到的是一個四體不勤、迂腐麻木、窮困潦倒,在周圍人的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后被社會無情拋棄而慘死的讓人同情的形象。但是這個以魯鎮(zhèn)為背景所顯示出來的情節(jié)和被眾人包圍的人物及其表現(xiàn),充其量只是文本前臺的“木偶表演”,而在文本的背后,提線操縱的,是在文本中露出一鱗半爪的那個在封建社會已然得勢的丁舉人,他才需要引起更多的注意。

        丁氏與孔乙己當年同出于讀書人,只是他科舉得遂走進權(quán)勢之列,而后者名落孫山,只能仰人鼻息。命運從此分野,漸至于混成一個“多余人”。從孔乙己被上流社會和底層社會共同棄置,可以看出小說要揭示的,并非泛泛批判所謂“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的毒害”,而是該思想與制度對無數(shù)無法通過科考的讀書人的摧殘和迫害。這些失意人甚至遠不及不讀書的俗人過得簡單快樂。

        這個獨木橋游戲的制度性設計,“注定會成為一個只有極少數(shù)人成功的悲壯與耗費之舉”。在一場場曠日持久的科考馬拉松賽中,年輕人全部的熱血、精力和智慧,不斷耗費在起點,折廢在路上和累倒在應試的終點,他們非瘋即廢,從而不會在體力和智力上對統(tǒng)治構(gòu)成威脅。而僥幸成功的士子,則在世故的官場醬缸里差不多蛻變成人性扭曲的老油條。

        孔乙己的悲劇正在這里。他存在的價值體系坍塌了,他的生存變得異常艱難。即使讀書再多,再有學問,也會變得失去方向和意義。由于社會失勢,他所有的舉止都會遭遇尷尬,受到愚弄和嘲笑,他甚至遭到比他的生存境遇更差的人們的嘲弄和鄙棄。自然,他守酒店賒欠還款的規(guī)矩,他主動教小孩識字等,也就顯得滑稽可笑了。而在科考生死博弈中連過兩關(guān)的丁舉人,代表了皇權(quán)在地方上的存在;但是,似乎只有不斷降低孔乙己的身位并不斷顯示其齷齪、猥瑣乃至污點和罪證,權(quán)勢的影響力才能獲得赫然的呈現(xiàn)。于是孔乙己所謂偷何家的書、偷丁舉人家東西、連夜被拷打和寫服辯等,迅速傳播并被底層社會知悉,也就絲毫不顯得意外。

        本來,孔乙己讀了很多書,盡管沒有考中秀才(所謂“沒有進學”),作為鄉(xiāng)村知識分子,在知識匱乏的時代應該有很大用場,但卻處處遭人捉弄,落下好吃懶做的罵名,混到無法生存的地步,最后居然被打折了腿,在無聲無息中死去。小說所選取的,就是這個科考失意人最后最尷尬、最艱難的“末路時光”,從中折射出殘酷的人性和涼薄的世道。

        《祝福》隱性結(jié)構(gòu)之一:寡淡的叔侄

        發(fā)表于1924 年3 月上?!稏|方雜志》,后收入小說集《彷徨》的《祝?!罚ㄒ韵路Q《?!罚?,其文本的容量與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的線索與頭緒及其所蘊含的深意,遠比《孔》文復雜而繁多。要做更深入的解讀,可能將變得特別困難。

        就直觀的閱讀體會看,小說首先描寫魯四老爺衰敗的書房,似乎喻示破敗不堪的程朱理學不能成為在新的時代起指導作用的精神體系。在以往讀者的閱讀視線里,祥林嫂的生死存亡與魯鎮(zhèn)尤其是與受批評最多也最嚴厲的魯四老爺密切相關(guān)。于是順理成章,小說被描述為“通過祥林嫂悲慘的一生,表現(xiàn)了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以及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

        然而,這種歸于制度性的批判,總覺得有些棄實打虛的空疏瓠落感。這種話語模式與過去相當長時間的道德與社會批評模式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為此,必須選用新的批評范式。學者張旭東說得好:“(再一次)打開文本并不是只是一次技術(shù)性的形式細讀;不是拿著一個工具箱,像拆瑞士鐘表一樣拿這個文本拆開細察,由此來操演新批評、解構(gòu)、精神分析,或馬克思主義批評技巧。打開文本的目的是重建文本與歷史的關(guān)系,重建被作品封閉起來的這種關(guān)系同我們今天的相關(guān)性?!蹦敲?,今天怎么閱讀這篇小說呢?

        還是基于劉勰在《文心雕龍·隱秀》篇中的“隱”“秀”之道,并運用在《孔》文中所使用的“隱性結(jié)構(gòu)”,來嘗試潷析出《?!肺牡囊恍┬乱?。

        接前所引《隱秀》篇,劉勰說:“夫隱之為體,義主文外。”隱含的規(guī)制特色在文外之義,但這個說法還可以商榷。隱含在文內(nèi)的線索、情節(jié)與一些為人所忽視的細節(jié)之中,不可以嗎?彥和接下來至精至妙的描述,正是此意,他說:“秘響傍通,伏采潛發(fā),譬爻象之變互體,川瀆之韞珠玉也。故互體變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潛水,而瀾表方圓。”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大意為:隱含就像神秘音響旁繞相通,又像昏暗里彩文微微地放光,這既像是卦體上向著互體變化的爻象,又像是溝渠里蘊藏不露的珠玉寶石。故而,在互體里爻象呈現(xiàn)出復雜變化,于是化成卦體四象;而溝渠水底因含著珠寶,遂使得水面的波紋呈現(xiàn)各種或圓或折的變化。這就是豐富而變化的隱伏性結(jié)構(gòu)。

        劉氏精彩的描述,給我們認識和理解文本(尤其元素、線索與情節(jié))上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思路。這與從文本解釋學角度,從對作品外部背景與思想史的考察,轉(zhuǎn)移到作品內(nèi)部的諸元素、關(guān)系及結(jié)構(gòu)進行研究考察,可謂古今諧振相契。

        以結(jié)構(gòu)主義“隱顯”關(guān)系學來揭示文本,我們確實能夠發(fā)現(xiàn)為人所忽視的、富含巨大信息量的線索與細節(jié)。很多為人們所忽視的地方,其實就是特別需要予以關(guān)注的所在。比如“我”與魯四(即“魯四老爺”)之間,過去很少研究和觸及。又如,祥林嫂在丈夫祥林死后出逃魯鎮(zhèn)幫傭,再被婆婆野蠻抓回,旋即又被販賣到山里并被強行與賀六(即“賀老六”)成親,待到丈夫賀六死去孩子被“狼吃”,又遭賀六族兄驅(qū)逐,然后再度來到魯鎮(zhèn)做傭,逢人“瘋癲”訴說,捐門檻,再到最終被魯家辭退而流落行乞——這些情節(jié)里,究竟哪些對于祥林嫂是至為重要的?如何看待這些情節(jié)里出現(xiàn)的人物,如祥林嫂婆婆、賀六族兄、衛(wèi)婆婆(即“衛(wèi)老婆子”)、柳媽,以及魯四、四嬸(即“魯四太太”)等?還有哪些情節(jié)可以鉤沉?下面試作展開。

        在《?!肺模覀兿葋砜纯葱≌f中所涉及的兩個知識分子:一個是年底回到故鄉(xiāng)的“我”,一個是“我”的本家族叔魯四。

        一直以來,讀者對魯四的印象其實并不好,思想迂腐守舊,仇視新事物,忌諱很多,又頗有些道貌岸然,與青年人(即使是面對闊別的侄子“我”)也幾乎沒有共同話題。但他因為是監(jiān)生身份,無論是在魯鎮(zhèn)還是在其家,都擁有相當?shù)牡匚唬浩拮铀奶珜λ茄月犛嫃?,魯?zhèn)民眾對他是敬重又害怕。他是魯鎮(zhèn)有地位、有權(quán)勢和有經(jīng)濟實力的人,是真正有分量的人。

        與外表陰沉、緘口慎言比較起來,魯四的真實表現(xiàn)其實沒有那么糟糕,甚至要好于《孔》文的丁舉人和何家很多。他家雇用傭工,而肯于不計祥林嫂逃出和孀寡的名聲,將其收留,吃住免費,每個月還開出穩(wěn)定的工錢,即使后來嫌棄祥林嫂再蘸“不潔”而僅讓生火燒飯,也沒有借故克扣工錢,應該是不多見的。對于限用祥林嫂,也只是“暗暗地告誡四嬸”而沒有聲張。而對于祥林嫂的棄用,大概也是到了實在不能使用之時??梢哉f,小說里待祥林嫂最好的莫過于這一家了。

        對于“我”的政治傾向,魯四還是顧及時代已然發(fā)生的變化以及叔侄的情面,只罵前面的康黨而不罵后面的孫黨。而到吃飯的時候,他也還是“儼然的陪著”??梢?,還是很講禮數(shù)與人情的。但作為行將過去的時代的價值觀體現(xiàn)者,魯四顯然不能代表未來。

        至于小說中的“我”,是一個五年前離開魯鎮(zhèn)去外地讀書和謀生的青年知識分子,有學問,有見識,是思想上的新派,與魯四的程朱理學、封建倫常之間似乎勢不兩立。但真實的情形可能并非如此?!拔摇睂τ隰斔囊彩歉裢庾⒁?,甚至特別小心,即使想“打聽些關(guān)于祥林嫂的消息”,待見臉色不對時,還是咽到了肚子里。

        與《孔》文的“我”比較起來,《祝》文的“我”要復雜得多。在《孔》文,“我”僅是咸亨酒店的一個非常邊緣化的、生活于最底層的小伙計,處境與孔乙己其實不相上下,完全不知自己的真實情形,麻木愚鈍,面對別人(尤其是孔乙己)的痛苦缺乏同情,常常與周圍人一道取樂調(diào)笑,以滿足自我,顯示了人性中殘忍的一面。這個小伙計,無疑是小說作者魯迅的一次親見親聞的“看客”的體驗。而《祝》中的“我”,像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憂郁王子哈姆雷特,憂郁,多疑,延宕而逃避。

        在小說里,“我”始終孤獨無依,形影相吊。除了拜訪幾個朋友,一直蜷縮在書房。對家族、倫理親情沒有多大興趣。本來是要回來做祝福和過年的,卻最終發(fā)現(xiàn)與故鄉(xiāng)的一切顯得格格不入。還有,與族叔四老爺有很大的思想距離;雖然同情祥林嫂的遭遇,卻在面對她的思想問題上兜圈子,玩起模棱兩可的把戲。

        此外,“我”既與魯鎮(zhèn)隔膜,對眼前的世界也充滿了懷疑,敏感多慮,甚至憂心忡忡。雖然在思想上傾向于激進的孫黨,又擔著啟蒙與解救民族的重任,但是,“我”的負擔卻很沉重,甚至過于沉重而感到自己力量的弱小,時時深陷于自責之中。這讓“我”在面對具體的社會矛盾和問題時猶豫再三,最終形同袖手旁觀、無所事事。

        最后,“我”甚至感到無法面對現(xiàn)實和困境,于是選擇了逃離。而逃離的一個荒唐的理由竟然是惦記起“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價廉物美”。這無疑是一個庸懦的借口。

        現(xiàn)在的問題是,魯迅在小說中為什么要設計“我”這樣一個親歷和見證式的次要人物呢?當然總的中心是“不過想利用它的力量,來改造社會”。在1933 年《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一文中說:“說到‘為什么’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這“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確實帶有暴露和呈現(xiàn)的性質(zhì)。

        從“小伙計”到“新黨知識分子”的設計,可以見出魯迅思考社會問題更加深入,更為復雜,也更具心理的真實性。如果說孔乙己的形象還帶有扁平人物的特征,那么祥林嫂形象的出現(xiàn),無疑更為復雜而立體。

        而且,正是“我”這個角色的深度帶入感,讓讀者進一步走進了更為深邃而繁復的祥林嫂,也在同時,加強了形象與角色的陪襯與映襯效果。比如,面對祥林嫂的“靈魂之問”(還有“地獄之問”及“小康家庭夢之問”),“我”的回答模棱兩可、空洞乏味達到了驚人的程度。而這一反應與做法,也使得“我”莫名其妙地處于一個相反的地位。李歐梵先生說:“他與庸眾并無區(qū)別,也是一消極的‘看客’。”將自身置于一個看客的地位,無疑是一時之間放棄了自身的責任意識。這是一個典型的哈姆雷特式的延宕和放棄?!皩τ诨觎`的有無……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惱,一為她起見,不如說有罷?!鋵?,究竟有沒有魂靈,我也說不清?!币苍S,人文主義者或者說啟蒙主義者的痛苦正在這里吧。即使真的給指出了一條前路,帶一身重襲舊包袱的末路人祥林嫂真能走出舊時代所設的困境嗎?

        值得注意的是,小說寫已行乞五年、艱難萬狀的祥林嫂見到“我”時,“她那沒有精采的眼睛忽然發(fā)光了”,顯然是抱著強烈的希望。在這里,要注意的是她的索求,絕非一時的起意。在她的心目中,顯然已經(jīng)懷疑并拋棄了舊有的對于魯四一家的精神和價值依賴,應該是她也感受到新的時代微光了。這是小說在寫作上很微妙的一處。

        但“我”還是在支吾和含糊中讓祥林嫂感到了絕望。可以說,在她命運的最后關(guān)頭,“我”在客觀上起了最后一擊的作用??梢哉f,“我”仍然沒有改變《孔》文中“小伙計”角色所帶來的無力感,“我”仍然無法對抗那個傳統(tǒng)社會所支撐起來的權(quán)力格局和一整套價值體系,盡管它確實已經(jīng)破爛不堪、暮氣沉沉。

        《祝福》隱性結(jié)構(gòu)之二:殘暴的看客

        與《孔》文比較起來,《祝》文不僅在“我”的設計上有較大的差異,即使是刻畫所謂的群眾等,也與前者迥然有異。

        在寫作《?!肺闹?,魯迅先生1923 年12 月26 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文藝會上發(fā)表了一個著名的演講(即“《娜拉走后怎樣》”),其中說道:“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如果顯得觳觫,他們就看了滑稽劇。北京的羊肉鋪前常有幾個人張著嘴看剝羊,仿佛頗愉快,人的犧牲能給與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后走不幾步,他們并這一點愉快也就忘卻了。對于這樣的群眾沒有法,只好使他們無戲可看倒是療救……”對此,李歐梵先生評論說:

        這段話表現(xiàn)了魯迅對群眾行為的描寫中某些常見的特點:這些群眾往往是些松散地聚集起來的“看客”,他們需要一個犧牲者作為娛樂的中心……這些“看客”不僅是消極被動的,而且有著殘暴的惡癖。這段話里所寫的人們“看剝羊”時的那種關(guān)注的神態(tài)就暗示了這一點。

        這說明魯迅對中國“看客”的認識較之以前更為深刻了。這種變化在《祝》文已經(jīng)獲得非常多的呈現(xiàn)。

        需要說明的是,啟蒙時代的魯迅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昏昧的中國民眾需要一場轟轟烈烈的啟蒙運動;但是,當先驅(qū)者們真正投身于這場運動時,卻又發(fā)現(xiàn)中國“庸眾”的昏昧已遠超想象,讓人感到無言的悲哀和絕望。他們沒有是非、善惡、正邪之念,他們甘心于受奴,愚昧麻木,卻又以欺負、消費比自己更弱小者為樂事?!犊住肺闹械哪且话喑靶滓壹旱摹岸桃聨汀币约熬频昊镉嬀褪谴祟悺_€有一類更讓人感到絕望的庸眾,即是李歐梵先生所謂“有著殘暴的惡癖”的庸眾。他們不僅品咂別人的痛苦,還陰狠、惡毒,甚至某種條件下還參與或制造罪惡。他們喜歡看殘暴劇,心性兇殘,有一種嗜血的瘋狂。

        在《?!肺睦铮覀兛吹搅伺c表面印象絕然不同的兩個面相:有權(quán)有勢者并非一定惡毒,而普通民眾并非無辜純良。小說不少地方都寫到,比如:“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的評論著?!庇秩纾骸八椭皇欠磸偷南蛉苏f她悲慘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個人來聽她。但不久,大家也都聽得純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眼里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后來全鎮(zhèn)的人們幾乎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到就煩厭得頭痛?!薄?/p>

        人人都來消費祥林嫂:沒有人正視她所說的話,也沒有人尋思她何以如此敘說,更沒有誰在意那個悲苦的女人內(nèi)心失子的絕望。可以說,都沒有。這究竟是一個什么社會呢?!

        再如柳媽,由于嫌棄祥林嫂再嫁“不干不凈”,并且“克”死二夫一子,是個“不祥”之人,不僅不予以同情,居然在傷口上撒鹽,拿祥林嫂額頭上的傷疤說事,肆意地調(diào)笑和惡諷。在遭到反擊之后,又惱羞成怒,以更惡毒的心理,拿陰間的慘劇來恐嚇對方。繼而又施出惡主意,說什么“到土地廟里去捐一條門檻,當作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其實,小說里已作暗示,“捐門檻贖罪名”純屬子虛烏有:“她便到鎮(zhèn)的西頭的土地廟里去求捐門檻,廟祝起初執(zhí)意不允許,直到她急得流淚,才勉強答應了?!睂τ陂L期以來身心備受煎熬的祥林嫂來說,寧信其有,并慎重其事,以至于提前“支取了積存的工錢,換算了十二元鷹洋”。這十二元鷹洋,可是苦命的女人整整兩年不吃不喝的辛苦積存啊。

        相對于魯四和四太太來說,“是善女人,吃素,不殺生的,只肯洗器皿”的柳媽盡管沒有什么權(quán)勢,卻能逞一時之快,施出毒計,不僅耗費掉了祥林嫂所有的積蓄,還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祥林嫂的命運,而她的行事完全可以“不承擔責任和后果”??梢哉f,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柳媽制造了祥林嫂最后的悲劇。但后世的無數(shù)讀者,都忽視并輕易地放過了柳媽這個人,而讓待傭工不薄的魯家來承擔罪責。這在邏輯事理上顯然是講不通的。但魯迅冷靜、犀利,在他“畫眼睛、勾靈魂”的手法里,一幅惟妙惟肖的形象頓時顯現(xiàn)出來:“柳媽的打皺的臉也笑起來,使她蹙縮得像一個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額角,又釘住她的眼。……”

        這類殘暴的、不用擔責的看客,自然不在少數(shù)。

        《祝?!冯[性結(jié)構(gòu)之三:兇殘的族人

        相對于柳媽這種殺人不見血的陰毒,來自于社會底層的殘暴的“看客”們,一旦轉(zhuǎn)身,即成為兇殘的罪犯。而學界囿于閱讀的程式化、標簽化,常常將文本里的很多細節(jié)輕輕地濾忽了而渾然不覺。

        錢理群先生說:“魯迅先生在他的小說中反復描寫的看客現(xiàn)象,就是一種全民族的演戲與看戲。這樣的全民表演,是一種極其可怕的消解力量:下層人民(祥林嫂、孔乙己們)真實的痛苦,有理想、有追求的改革者、精神戰(zhàn)士(夏瑜們)真誠的努力與崇高的犧牲,都在‘被看’的過程中,變成哈哈一笑。正是這全民的狂歡,‘以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于是‘大小無數(shù)的人肉的筵宴’得以繼續(xù)排下去,‘人世卻也要完結(jié)在這些歡迎開心的開心的人們’、這些‘看客’們之中?!?/p>

        在這里,錢先生揭示了看客現(xiàn)象的泛濫情形與災難性后果,令人怵目驚心?!耙詢慈说挠尥臍g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引自魯迅先生1925 年4 月29 日所寫的《燈下漫筆》。這是何等深刻的警策之言!

        現(xiàn)在看看《?!肺睦锉蝗朔Q為“瘋言瘋語”的一段: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沒有神采的眼睛來,接著說?!拔覇沃老卵┑臅r候野獸在山坳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我一清早起來就開了門,拿小籃盛了一籃豆,叫我們的阿毛坐在門檻上剝豆去。他是很聽話的,我的話句句聽;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鍋,要蒸豆。我叫阿毛,沒有應,出去一看,只見豆撒得一地,沒有我們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別家去玩的;各處去一問,果然沒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尋。直到下半天,尋來尋去尋到山坳里,看見刺柴上掛著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說,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進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臟已經(jīng)都給吃空了,手上還緊緊的捏著那只小籃呢……”

        這是祥林嫂在丈夫賀六春天死后不久,孩子又遭遇不測,于數(shù)月之后在衛(wèi)婆婆的帶領(lǐng)下,再次來到魯鎮(zhèn),打破了她一貫的低順與沉默,開口所說得最多的話。

        一開始,她的訴說還有一些效果?!斑@故事倒頗有效,男人聽到這里,往往斂起笑容,沒趣的走了開去;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這可能激發(fā)了祥林嫂繼續(xù)地訴說。但問題是,有幾個人認真地聽了,聽了又做作何感想和思考?應該都沒有。即使在學界,也有不少人認為她是在說真瘋話,在講夢囈語。有研究認為:“祥林嫂向他人告白自己的過失,希望得到別人的原諒,借此使被擊垮了的自己獲得釋放,她的絮叨就是發(fā)自這種無意識的欲求?!薄鋵?,這些都還需要再斟酌。

        為什么祥林嫂如此絮絮叨叨、逢人便訴呢?大概就是希望別人能夠聽懂她所說的意思。她忍受著丈夫族兄的脅迫,忍受著亡夫喪子的悲痛,或許只有這種半瘋半癲的方式,能夠受到一星半點的作用。但是,在那個特定環(huán)境里,看客永遠是看客,不會有多大耐心去傾聽她悲苦的傾訴。試想想,祥林嫂除了不停地訴說,她還有什么辦法讓他人傾聽其苦痛的心聲呢?“以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她的聲音被遮掩了。以這種方式為弱者呈現(xiàn),魯迅的偉大正在這里。

        再讀這段被遮蔽的聲音時,我們發(fā)現(xiàn)它既不瘋癲也非囈語,而是思路清晰、邏輯縝密又帶些言語策略的一段訴告。下面試著解析。

        首句訴說追悔莫及。接著說出這次忽視看緊孩子的理由:冬天下雪封山,野獸乏食,下山進村是常態(tài);而到了春天,食源豐富,野獸不會下山的。這是生活的經(jīng)驗,沒有問題。“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在追悔的同時,還應該含著一份提示。與前面衛(wèi)婆婆的話“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來了狼,誰料到?”一對應,就知道這個時節(jié)根本就沒有野獸會下山進村來的。一切出乎意料,當別有所指。

        其次是陳述事發(fā)當天的細節(jié)。說孩子阿毛早晨是被她叫起來坐到門口剝豆子的?!八呛苈犜挼模业脑捑渚渎牎?,是說孩子一直坐在門檻上,在家門口,決不會亂跑。然后陳述自己在家做事,距離孩子很近。過去房屋很小,房前屋后距離極短。而從祥林嫂的描述還可以知道,房子是前后門相通,門口如果出事他會很快趕到。而“劈柴,掏米,米下了鍋,要蒸豆”,“叫阿毛”,時間并不長,孩子居然一轉(zhuǎn)眼就不見了,所以做媽媽的“急了”。

        再次敘說尋找孩子及結(jié)果。說“央人出去尋”而并沒有提及“大伯”,這是一個疑點?!爸钡较掳胩臁保f明所找時間很長。“尋來尋去尋到山坳里”,這一敘述又透露不少信息。原來一直在村子里尋找,其實前面已說“各處去一問,果然沒有”,再重復尋找,只會浪費時間。何況祥林嫂前面還說了“他是很聽話的,我的話句句聽”,再次確定孩子不會亂跑。想必平時祥林嫂早有思想準備,應該是時時囑咐孩子,以免萬一之失;而今天坐在門檻上剝豆子,是有事在身,根本不可能再跑到外面去玩的。所以孩子不會外跑,更不會突然不告訴母親就擅自跑開的?,F(xiàn)在可以知道的是,在整個村子里“尋來尋去”,不是祥林嫂的主意,那是出自誰的主意?如此兜圈子尋找,只會耽擱時間太多。最后懷疑到野獸,才找到山里,發(fā)現(xiàn)了慘象,令人目不忍視——孩子的殘骸“躺”在草窠里。

        但是,雖然在山里發(fā)現(xiàn)了,疑點仍然很多。孩子的小鞋子怎么會掛到“刺柴上”?如果是野獸拖行,鞋子只會散落在地面。所謂“掛著的鞋子”,大概是有人臨時扔到刺柴上去,以作為孩子尸骸所在的標記吧。還有,“手上還緊緊的捏著那只小籃”,說明孩子手腳一直沒有軟過,這根本不符合一個孩子見到野獸時受到驚嚇的征象。況且,如果野獸真的出現(xiàn)在門口,受到驚嚇的孩子一定會大哭大叫。即使猛然間被野獸得著,那也一定會本能地發(fā)出喊叫聲的。如果是猝不及防間被野獸猛咬住喉嚨,那么孩子直到死都捏著籃子沒松手不好解釋。因為孩子是在剝豆,從剝豆到捏著籃子是需要時間的。

        還有,當祥林嫂要蒸豆叫阿毛,出去一看,“只見豆撒得一地”,結(jié)合手捏籃子,說明孩子是有過激烈的搏斗和掙扎的。經(jīng)過此番激烈而沒有聲音,不符合被野獸咬拖的特征;而這個孩子又是很聽話的,絕不會亂跑——那么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遭人暗害,并且是有人捂住孩子的嘴巴后強行而迅速地帶離的。那個人會是誰?其實讀者讀到“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來了狼,誰料到?現(xiàn)在她只剩了一個光身了。大伯來收屋,又趕她”時,就應該立即明白的。主兇只有一個,就是那個所謂的“大伯”。而從祥林嫂的描述看,參與尋找的一干人等都參與了這次謀殺。

        再說,孩子沒有發(fā)出叫聲,起先一定是遇到非常親近的人。從自然血緣關(guān)系來說,只有兩種人可以親近,一則當然是他的母親祥林嫂,而另一則應該就是他的“大伯”了。可能的情形是,當那個“大伯”抱起孩子時,孩子當時沒有拒斥。當“大伯”抱著孩子快速離開時,才四歲的孩子肯定急了欲喊叫,卻被這個身強力大的成年人捂住了嘴。于是孩子掙扎、反抗,當然并沒有用,很快就被夾走了。只有拿著小籃子的小手仍在掙扎、抗擊,到死都沒有松開過……

        只是這一次,沒有誰可替祥林嫂做見證了。所以她不能一口咬定主兇就是賀六的族兄。但是,事發(fā)必有原因,只要是思維正常的人都會有準確的判斷。何況思維如此清晰的女人,她怎么可能不清楚整個兇案的詳細呢?

        而“有法定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的阿毛一旦沒有了,對“只有暫時替兒子行使財產(chǎn)管理權(quán)”的祥林嫂會意味著什么,相信她比誰都清楚。當然,即使阿毛沒有死,要想長大成人,還有很多“火焰山”要過的。按照等級社會的一些規(guī)則,孤兒寡母,人單勢孤,母以子貴,只要幼弱的阿毛不能長大,則家庭財產(chǎn)的繼承權(quán)就自動地轉(zhuǎn)由家族支配。一旦這個孩子沒了,那么祥林嫂不僅失子,還意味著將失去一切可支配的財產(chǎn)。

        學者龔先砦統(tǒng)計了《甘肅通志》上所載的奪志未遂現(xiàn)象,其“強奪者包括多種類型。從比例上看,依次是舅姑、族人、夫兄弟、伯叔、父母、豪強、家人、母家叔等。這已大大超出了前代允許奪志者的范圍,更為清律所不容”。能夠無視法律所禁,不外是此類現(xiàn)象背后的財產(chǎn)奪占的誘惑實在是太難自禁了。而“奪志已遂”者自不待言了。

        但仍然有人不明白,賀六的族兄何以要驅(qū)逐祥林嫂。有老師算了一筆賬,說:“從小說人物衛(wèi)老婆子與四嬸的交談中可知:他家有自己的住房,也有自家的山地(可供打柴、摘茶),還有自家的桑地(可供采桑養(yǎng)蠶),從這些細節(jié)看來,賀老六還真不是個窮光蛋。他家至少也是個自給自足的中等人家?!庇终f:“再替賀老六算一算結(jié)婚的花費。首先,他為了娶祥林嫂,光給對方的‘財禮’(實際上就是買老婆的錢)就支付了‘八十千’,折合成銀圓是八十大洋。這還沒算謝媒婆的錢和辦喜酒的開銷。一般情況下,謝媒婆的費用是‘財禮’的十分之一,即八塊大洋;而辦喜酒的費用如果跟祥林嫂的小叔子相當,那么也需要大約十來塊大洋。這樣,賀老六的婚事大概需要一百大洋的開銷?!@對賀老六來說,也無疑是個大數(shù)目,一般的人家哪里出得起?”

        不難看出,賀六死后,祥林嫂和其子阿毛的母子二人之家,仍然是一個小康之家。這個,就是小小年紀的阿毛何以被謀殺、祥林嫂何以被驅(qū)逐的背后的血腥而骯臟的經(jīng)濟學。對此,周作人早就說得明白:“……她大伯來收屋,便把她趕了出來。這情形與《儒林外史》里嚴貢生等她弟媳的兒子死了之后去接受財產(chǎn)的情形相似,因為收屋比爭取財禮更好,所以‘利之中取大’了?!?/p>

        這種令人恐懼的謀殺自己親族以奪取財產(chǎn)的行為,向來是史不絕書。

        祥林嫂以幾近復讀機的方式訴說,以致最后“全鎮(zhèn)的人們幾乎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到就煩厭得頭痛”。沒有誰認真聆聽,即使知悉她所敘的慘案,又有誰會過問?看客只顧自己“愚妄的歡呼”。這是何等冷漠而可怕、無情又無助的社會!

        《祝福》隱性結(jié)構(gòu)之四:掙扎的靈魂

        有學者運用法國符號學家A.J.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梳理了《祝》文里的幾對人物關(guān)系,認為,“X”(祥林嫂)與“反X”(魯四)構(gòu)成強對立關(guān)系,“非反X”(“我”)與“非X”(柳媽)構(gòu)成弱對立關(guān)系。但如此一來,不僅簡單處理了人物關(guān)系,還有擅貼標簽的嫌疑。作品間的二元對立關(guān)系其實并沒有理順,并且還忽視了大量豐富的、深刻的細節(jié)。

        而真正深入文本便不難發(fā)現(xiàn),“X”(祥林嫂)與“反X”(祥林嫂婆婆及小叔子、賀老六族兄、柳媽、前來消費祥林嫂悲慘故事的人們等)構(gòu)成強對立關(guān)系,而“非反X”(“我”)與“非X”(魯四、四太太、衛(wèi)婆婆等)構(gòu)成弱對立關(guān)系。這個新的劃分,不依《祝》文所呈現(xiàn)出的階級性,也不依被讀者忽略的不同的社會性角色,而是依于小說中的情節(jié)及其他人物跟主要人物祥林嫂的相互關(guān)系。

        以上有關(guān)分析,前文其實已有較為詳細的展示,不贅述。下面再說一點。

        比如,在丈夫祥林死了之后,祥林嫂不愿意再嫁,守著所謂婦道固然愚昧,但她確有決定自己人生活法的自主權(quán)。不幸的是,她遭遇代表夫權(quán)的婆婆的野蠻迫嫁,其侵犯人的“基本權(quán)”達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祥林嫂因不堪其辱,在衛(wèi)婆婆帶領(lǐng)下逃出衛(wèi)家山,到魯鎮(zhèn)做傭工,實屬迫不得已,讓人深深同情。后來其婆家居然又在白日里采取極為野蠻的手段,將她捆回,然后又以高價販賣到山里,即使是按照過去起作用的法律,也應該屬于嚴重違犯。

        《大清律》明確規(guī)定:“凡婦人夫亡之后,愿守志者,聽。欲改嫁者,母家給還財禮,準其領(lǐng)回。”又規(guī)定:“孀婦自愿改嫁,翁姑人等主婚受財、而母家統(tǒng)眾搶奪,杖八十。其孀婦自愿守志而母家、夫家搶奪、強嫁者,各按服制,照律加三等治罪。其娶主,不知情不坐,知情同搶,照強娶律加三等?!贝说瘸鲎韵榱稚┢牌哦鵀榉伤鶉澜睦墢娰u的手段,確實令人發(fā)指。

        但婦女史學者龔先砦指出:“奪志者應當受到制裁早已寫入大清律例,但現(xiàn)實中奪志者卻較少受到懲處?!彼浴陡拭C通志》為例,說:“所記載的135人次奪志未遂事例中,僅有6 例有官府的介入。其中,4 例系婦女主動求告于官?!睆倪@份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只有微弱的4%有官府介入,其余絕大多數(shù)被侵犯就聽任發(fā)生、無從過問。而“奪志成遂”就更多更難統(tǒng)計了。女性悲慘的歷史,如果真正鋪開寫,實在是罄竹難書。

        在《祝》文里,當祥林嫂被捆綁帶走,對于此等嚴重犯罪行為,魯四一家則采取了明哲保身、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魯四欲言又止的“可惡!然而……”即指涉這方面。在他看來,祥林嫂婆婆捆綁固然不對,但祥林嫂是逃跑出來的,如果究詰起來,魯家有窩藏嫌疑,說不清道不明,故而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而這,正是魯四不能代表未來的表征。正是在這一點上,新與舊才見出分野。

        而無權(quán)的祥林嫂在無法個人自主的情形下,被販賣給了賀家,祥林家又再度嚴重犯罪。此時的祥林嫂反抗激烈,最頑強也最痛心。一路哭喊嚎罵,三個男人使勁按住才使她成親;待一松手,又撞得頭破鮮血直流,寧愿自殺也不愿就范,可見她多么看重做人的尊嚴和維護自我的意愿。這點,周作人點得明晰,說:“除了禮教代表的士大夫家以外,寡婦并不禁止再嫁,問題是沒有她的自由意志?!弊詺⒍怀?,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人的權(quán)利”被徹底踐踏而與禽獸無異,才是最為可怕而致命的。

        這種“自由意志”或者說“自我意愿”,正是長期以來專制社會里,無數(shù)看客身上所缺乏的元素。當販賣祥林嫂的犯罪行為仍然被視為當然、被贊嘆時,中國社會的沉疴宿疾仍無藥可治。當小說中四嬸為祥林嫂婆婆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議,衛(wèi)老婆子居然艷羨地夸贊事件的元兇——祥林的母親亦即祥林嫂的婆婆是“精明強干的女人”“很有打算”時,我們就都知道,野蠻的叢林法則仍然公行,無數(shù)個祥林嫂正在和還將遭殃受難。小說在這里,襯以一般看客藐視“人的尊嚴”的議論,可見祥林嫂作為一個人盡管活得很卑微,但活得最明白。她是魯鎮(zhèn)(舊)時代活得最清楚的人。

        所以,發(fā)生在祥林嫂身上的問題,她的不幸,絕非僅僅是“封建禮教”吃人殺人的問題,首先就涉及一個“人的基本權(quán)”的現(xiàn)實問題。魯迅先生在1933 年10 月21 日所寫的《關(guān)于婦女解放》里就作了一個再清晰不過的點明,他說:“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經(jīng)濟權(quán),我以為所有好名目,就都是空話。自然,在生理和心理上,男女是有差別的……然而地位卻應該同等。必須地位同等之后,才會有真的女人和男人,才會消失了嘆息和苦痛?!币驗榕颂幱跓o權(quán)的狀況(“經(jīng)濟權(quán)”自然無從談起),所以她的尊嚴被漠視、被踐踏。她的自由意志不申,控訴無門,于是命運便無怪乎像一根失根的蓬草要在風中飄泊了。

        祥林嫂從來都是卑微的,但她倔強自強。祥林死了后,想立志守寡,卻遭遇婆婆的再嫁逼迫。于是逃出衛(wèi)家山,到魯鎮(zhèn)做傭,是她“較為幸福的時光”。工作雖然辛苦,但沒有人壓制,精神舒松很多,于是“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但三個半月后她還是被婆家捆綁帶走,然后又像處置重囚犯,被五花大綁,高價販賣到山里。祥林嫂的人格尊嚴被踩踏到腳下,故而她要以死相抗。不過此后卻意外在絕處逢生,走了“幸運”——盡管生活還是清苦的,但上頭沒人壓制了,又有自家的房子和田地,自給自足;加上生了兒子,所以生活正常了起來。一共四年,可能是她一生所經(jīng)歷的“最幸福的時光”。如果不出意外,她也可以娶媳生孫,靜待天年。

        但不幸還是發(fā)生了。丈夫賀六病死,接著是兒子遭人謀害,祥林嫂隨后被掃地出門,掉進了更深的命運的淵藪,打擊是沉重的。“手腳已沒有先前一樣靈活,記性也壞得多,死尸似的臉上又整日沒有笑影。”在大家都以為她真的精神麻木時,卻仍然努力地積攢工錢捐門檻以贖所謂的罪過。她還在做著那個曾經(jīng)有過的“小康之家的夢”,并試圖卸下往日的包袱,重新回到一個正常人的基本面。在捐門檻之后,又遭遇了不能碰觸祭品祭器的待遇,這讓她做人的自尊心大受損傷,于是精神嚴重地垮了。“很膽怯……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則呆坐著,直是一個木偶人”,“不半年,頭發(fā)也花白起來了,記性尤其壞,甚而至于常常忘卻了去掏米?!弊詈箅x開魯家,靠乞討為生,但還是頑強地活了五年。

        最后,遇到屬于新的時代的知識分子時,發(fā)出靈魂等三問,表明她仍然是一個精神頑強,還想繼續(xù)活下去的人。只是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沒再給她提供新的機會。

        其實,祥林嫂還有一段被隱史。當其丈夫祥林新亡,她“年紀大約二十六七”,其時祥林“比她小十歲”,而其婆婆也只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以女子十五歲初嫁算起,祥林嫂婆婆也不過三十二三歲,祥林成婚不過十六歲。時間往溯十年,彼時祥林嫂十六七,正是初嫁年紀,而其人生第一站顯然不在衛(wèi)家山。從十六七歲到二十六七歲的十年中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她的原生家庭在哪,父母、兄弟、姊妹都有誰,又是如何到了衛(wèi)家山的,也許只有衛(wèi)婆婆知道。但斷定她出逃衛(wèi)家山,則大概沒有問題。

        但有一點是清晰的。王曉初先生說,祥林嫂這個“倔強的浙東勞動婦女”“又表現(xiàn)出生之意志的堅強和追尋人生幸福的不懈努力”。這個判斷是準確的,沒有錯。她數(shù)次出逃(最后一次離開魯家可能也是主動出逃),欲掙扎著擺脫命運的枷鎖,應當是可以確定的。只是在那個女性無權(quán)的時代,其命運早被安排,掙扎愈甚則受懲愈深。盡管她倒在了舊年年底送灶日次日夜里或者后一日早晨,然后被茫茫大雪覆蓋,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悲劇場,并不能讓人平靜。時間過去近百年,她臨死前的“人生三問”,究竟該如何好好地生活,仍然拷問著每一個活著的靈魂。

        ①④⑤《文心雕龍校證》,王利器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版,第244 頁,第244 頁,第244 頁。

        ②?《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58 頁,第170-171 頁。

        ③張旭東:《批判的文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64 頁。

        ⑥⑧⑨????????????????????(5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魯迅:〈祝?!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年版,第14-24 頁。

        ⑦據(jù)周作人推測,本文的時代背景在民國八年即1919 年以后。詳見《周作人自編文集·魯迅小說里的人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第192 頁。

        ⑩ 郭允劍、朱穎:《魯迅之狂人與莎士比亞之哈姆雷特》:“莎翁和魯迅都處在一個熱情的時代,但他們都不被現(xiàn)實中的假象所迷惑,他們都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審視社會,用自己的作品來給社會注入鎮(zhèn)靜劑?!保ā督鹕健冯s志2010 年第8 期)他們對現(xiàn)實都有過深刻的思索、懷疑和延宕,都有因為認識到現(xiàn)實黑暗的強大而自身力量不足所致的猶疑不決。

        ???《魯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26 頁,第526 頁,第615 頁。

        ?? 李歐梵著:《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尹慧珉譯,岳麓書社1999 年版,第87 頁,第84 頁。

        ? 周作人說,這種世俗的迷信,在中國則很受印度的影響,特別是地獄,差不多全出于佛書。詳見《周作人自編文集·魯迅小說里的人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第195-196 頁。

        ? 錢理群:《魯迅作品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年版,第55 頁。

        ? 宋杰、李梅妍:《魯迅小說〈祝?!抵械摹皣艺Z”解讀》,《名作欣賞》2012 年第23 期。

        ?? 龔先砦:《從奪志未遂看清代甘肅婦女的法律地位——立足“甘肅通志”的考察》,《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8 年第4 期。

        ?? 顧銀喬:《賀老六是個窮人嗎》,《語文新圃》2010 年第3 期。

        ??《周作人自編文集·魯迅小說里的人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第198 頁,第197 頁。

        ? 張楠:《從“符號矩陣”探究〈祝?!抵腥宋镪P(guān)系》,《文學界(理論版)》2012 年第5 期。在格雷馬斯“符號矩陣”里,文學故事起于“X”與“反X”的對立,但同時與“非反X”和“非X”發(fā)生關(guān)系。

        ?不同的社會性角色:比如,以魯四代表儒道傳統(tǒng),以柳媽為佛教禁忌的倡導者。

        ? 基本權(quán):指公民依法享有政治、人身、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權(quán)利,包括享有政治權(quán)利和自由,平等地享有權(quán)利和承擔義務等。

        ?? 馬建石、楊育裳主編:《大清律例通考校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 年版,第446 頁。

        (52)王曉初:《魯迅〈祝福〉的越文化解讀》,《魯迅研究月刊》2008 年第5 期。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 久久亚洲一级av一片| 亚洲全国最大的人成网站| 亚洲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站|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国产清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尤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av网站免费线看| 99RE6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密臀 | 97在线视频免费人妻|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九色| 色yeye免费视频免费看| 久久国产劲爆内射日本|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高清观看 |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最新国产拍偷乱偷精品| 中文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大尺度免费观看av网站|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91| 国产伪娘人妖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看91免费版.| 国产后入又长又硬| 国产高清无码在线| 一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av资源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女同人妖|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性夜影院爽黄a爽在线看香蕉| 蜜桃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女同同性av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www.av在线.com| 虎白m粉嫩小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