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霞,黃海玲,董飛鳳
(1.惠州市惠陽區(qū)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廣東惠州 516001;2.惠州市惠陽區(qū)平潭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婦產科,廣東惠州 516001)
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較高,我國每年大約有14萬新發(fā)宮頸癌病例,對我國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目前臨床上主張采用宮頸錐切術對CIN進行診斷和切除治療,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存在術后CIN復發(fā)的情況[2]。有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與CIN、宮頸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高危型HPV檢測對于CIN的診斷和預后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3]。本研究擬分析CIN患者合并高危型HPV感染類型,進一步分析CIN術后預后的影響因素。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惠州市惠陽區(qū)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高危型HPV感染的CIN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宮頸液基細胞檢查、HPV基因型檢測、陰道鏡病理活檢,術后隨訪1年。本研究經惠州市惠陽區(qū)婦幼保健院批準。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4]中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標準,按照病理診斷分級標準分為CIN 1級39例,CIN 2級25例,CIN 3級18例。納入標準:①經陰道鏡病理活檢診斷為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患者;②臨床資料完整;③年齡≥18歲,且有性生活史。排除標準:①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的患者;②合并其他婦科惡性腫瘤;③有子宮手術史;④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2 研究方法 從醫(yī)院電子病歷系統(tǒng)收集CIN患者的一般資料、HPV感染類型、病理活檢結果、隨訪資料等。①HPV感染類型:于患者宮頸處取適量宮頸黏液,采用HPV基因分型檢測試劑盒(凱普生物化學科技公司)進行檢測。高危型HPV包括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等,低危型HPV包括HPV6、HPV11、HPV42、HPV43、HPV44等。②隨訪資料:囑所有患者術后隨訪1年,每3個月進行1次隨訪,行宮頸液基細胞檢查、HPV基因型檢測,連續(xù)兩次HPV檢測陰性即為HPV轉陰;宮頸上皮內瘤變完全切除后,在隨訪期間再度出現(xiàn)即為復發(fā)。隨訪截至2021年11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不同分級CIN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和感染類型。②比較高危型HPV感染與低危型HPV感染對術后HPV轉陰率的影響。③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CIN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CIN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分級CIN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和感染類型比較 本研究中8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41例患者為高危型HPV陽性,為HPV16、HPV18、HPV33、HPV35 4種高危型HPV類型,不同分級CIN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IN級別越高,高危型HPV感染率越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分級CIN患者的HPV感染率和感染類型比較[例(%)]
2.2 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與低危型HPV感染患者術后HPV轉陰率比較 高危型HPV感染CIN患者術后轉陰率低于低危型HPV感染CIN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與低危型HPV感染患者術后HPV轉陰率比較[例(%)]
2.3 影響CIN患者術后復發(fā)的單因素分析 在隨訪期間,本研究有10例患者復發(fā)。復發(fā)的CIN患者與無復發(fā)的CIN患者在初次性生活、性伴侶人數(shù)、婚姻狀況、孕次、產次、吸煙等因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絕經、術前HPV感染類型、CIN分級、腺體累及和術后HPV持續(xù)感染等因素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影響CIN患者術后復發(fā)的單因素分析[例(%)]
2.4 影響CIN患者術后復發(fā)的多因素分析 以宮頸上皮瘤變復發(fā)為因變量,將上述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指標作為自變量,賦值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CIN 3級、腺體累及、術前高危型HPV感染和術后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是影響CIN患者術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影響CIN患者術后復發(fā)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HPV是一類閉合環(huán)狀的DNA病毒,主要通過與宿主細胞基因整合,激活原癌基因的表達,使抑癌基因失活,導致CIN。如果未及時給予干預措施,最終將發(fā)展為宮頸癌。外科手術治療可切除宮頸病變組織,清除HPV感染,但仍然有部分患者術后出現(xiàn)持續(xù)性的高危型HPV感染[5]。
本研究結果顯示,8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中,41例為高危型HPV陽性,為HPV16、HPV18、HPV33、HPV35等4種高危型HPV類型。CIN級別越高,高危型HPV感染率越高,與白煥煥等[6]研究結果一致。高危型HPV感染的CIN患者術后轉陰率低于低危型HPV感染,與王依妮等[7]研究結果一致。但是其相關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CIN 3級、腺體累及、術前高危型HPV感染和術后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是CIN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既往研究一致[8]。高危型HPV可高度誘導HPVE6/E7基因的表達,誘使CIN發(fā)生發(fā)展。HPVE6可與P53蛋白結合形成復合物,并誘導其降解;HPVE7繼而與轉錄抑制因子結合,使其失活、降解,加速細胞增殖過程,最終原有的細胞增殖調節(jié)功能失控,出現(xiàn)細胞永生化[9]。CIN 3級~宮頸癌的患者子宮內存在多個病灶,往往伴隨著腺體的侵犯和浸潤深度的增加,僅通過局部手術切除的方法難以根治,且可能有少量的高危型HPV可整合入宿主細胞DNA,并處于潛伏狀態(tài)[10]。CIN級別越高的患者陰道菌群失調越嚴重,原本的優(yōu)勢菌群大量消失,陰道微環(huán)境改變,再加上手術創(chuàng)傷,機體對高危型HPV的清除能力大幅降低[11]。此時如果有高危型HPV處于潛伏狀態(tài),術后高危型HPV復陽的風險會大大提高。腺體累及主要是指癌組織中的不典型增生型鱗狀上皮細胞累及宮頸黏膜腺體,如果術中未將累及腺體完全切除,術后累及腺體細胞可進行轉化填充,導致術后CIN的復發(fā)[12]。因此對于CIN 3級~宮頸癌、病變累及腺體、術前高危型HPV感染的這一類患者術后必須加強隨訪,密切監(jiān)測術后高危型HPV轉陰情況,防止CIN復發(fā)。
綜上所述,CIN術后復發(fā)與CIN級別、腺體累及、術前高危型HPV感染和術后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密切相關,針對存在上述影響因素的患者,術后應加強隨訪。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如樣本量較小,未來將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