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曾紅文(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醫(yī)師)
春季多風,防護不慎易被風邪侵襲,??梢l(fā)感冒,可以試試按揉“三池”穴位。
若出現(xiàn)怕冷、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頭身痛等不適,可將兩手拇指指腹按于同側風池穴(與耳垂平行,枕骨下兩條大筋外緣的凹陷中),其余四指搭靠在頭部兩側,由輕到重按揉1分鐘。
若出現(xiàn)了發(fā)熱、鼻塞、流黃涕、咳嗽痰黃、咽痛口渴、大便干等癥狀,可取曲池穴(屈肘,肘橫紋外側端的凹陷處),每次點按1 分鐘,有酸脹感為宜。但孕婦不宜按揉。
陽氣不足人群不能適應室內外的溫差,易手腳怕冷。若吹風后受涼,可取陽池穴(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兩手交替按壓對側穴位,力度宜緩,時間宜長。
春風中多攜帶花粉、粉塵等,可引發(fā)過敏性鼻炎,不妨試試中醫(yī)常用的“鼻三藥”。
蒼耳子廣泛用于各類型的鼻炎,但切勿生用??稍卺t(yī)生指導下選取炒蒼耳子3~9 克,與辛夷、白芷、薄荷等配伍使用,如蒼耳子散,有助于改善鼻塞、流黃濁涕等癥狀。
辛夷散風寒、通鼻竅,需用紗布包煎,常與白芷、細辛、防風、蒼耳子等配伍治療鼻炎,但不適合陰虛火旺的人群。取適量辛夷(研末),加入少許麝香,以蔥白蘸入鼻中治療鼻淵(鼻竇炎),幾次見效。
通草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配伍蒼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細辛等藥物,治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癥,但氣陰兩虛、寒濕者及孕婦慎服。
若在春季忽視頭部防風保暖,可能會出現(xiàn)頭疼,不妨辨證選擇相應的泡腳方調理。
吹風受寒后出現(xiàn)頭痛,尤其以前額、太陽穴區(qū)域明顯,頸項拘攣,可取羌活50克、防風30 克、川芎40 克、藁本40 克、白芷40克加水煎煮20 分鐘,去渣取汁,兌水3000 毫升,熏蒸泡腳,每晚30 分鐘,有助于祛風、散寒、止痛。
如果頭部脹痛灼熱,伴面紅目赤、口渴欲飲、大便干等癥,可取桑葉40 克、黃菊20克、山梔15 克、薄荷15 克、獨活8 克、天麻8 克,加水2000 毫升,煮沸5 分鐘,取藥液洗腳,早晚各一次,可祛風、泄熱、止痛。
若頭痛沉重,如同被包裹,伴肢體困重、食欲不振等癥,可取羌活30 克、獨活30 克、防風30 克、藁本30 克、川芎30 克、蔓荊子30 克,加水2000 毫升,煮沸20 分鐘,取藥液洗腳,早晚各一次,可祛風、勝濕、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