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城北郊外,有一個神奇而又美麗的村莊叫白谷煙村。這是一片古老而又鮮活的土地,自古便生長著五谷雜糧和綠色蔬菜。走進白谷煙村,就能體驗鄉(xiāng)土種植文化,品味鄉(xiāng)村的厚重與寧靜,享受田園風光的樂趣。不同的季節(jié),大自然賜予不一樣的綠色蔬菜,也可采摘不同的果脯。白谷煙村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孝子廟山腳下,一條溪流自山上來,從村中流淌而過,真可謂是村舍、田園、炊煙、小橋、流水、人家,還有金黃色的枇杷在農(nóng)舍與綠蔭的遮蓋中若隱若現(xiàn),好一幅田園畫卷。
走進村莊,“都市田園”四個字映入眼簾,黃金色的土地上生長著各種蔬菜,有茄子、辣椒、西紅柿、黃瓜、豆角、莧菜等等。長荊鐵路從灣南頭穿過,幾千年來,這里的人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總是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如今,白谷煙村翻開了新的一頁,集勞動、休閑、鍛煉于一體,頤養(yǎng)天年,享受天倫之樂成了村里人的時尚。這個村莊的背后是崇山峻嶺,白云、碧水在緩緩地流動,村中的房屋依地勢而造,搭建在溪流兩岸,錯落有致。各種果木栽種在房前屋后,翠竹中夾雜著幾棵石榴樹,火紅的石榴花在一幢幢別墅中格外耀眼,綠色與藍色的彩瓦,五顏六色的墻壁襯托出整個村莊的斑斕,比清明上河圖還美,還迷人。
緊靠溪邊,有一棟新建的“紺弩書吧”,書屋里擺滿了紅色的紺弩叢書,有幾位讀者正在里面閱讀,為這座書吧增添幾分生氣。我猜想,聶紺弩外婆的思想一定影響了這位偉人的人格魅力吧!不然,為什么他的童年總是在這里習文吟詩呢?
這里,各種亭臺樓閣與鄉(xiāng)野氛圍巧妙匹配,人文氣息與美麗風景相得益彰,吸引了一批批文人墨客,給白谷煙村的村民帶來了商機,帶來了機遇與幸運。這片土地,激活了人們的思維,也是新時代成就了這片有靈性的村莊和土地。
在灣北的半山腰中,有一座孝子廟,云霧縹緲,煙火繚繞,其建筑更是古色古香。在桐花林中,一條瀑布從山廟旁傾瀉而下。拾級而上,是一道道人工修成的十幾米高的水泥臺階,再往上就是孝子洞了,洞里擺著泥菩薩的頭像,洞前香火極厚盛。相傳,在孝子洞的前面有一戶人家,住著母子二人,生活過得十分貧窮,常常是上頓不接下頓。母親積勞成疾,得了一種怪病,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來,兒子沒錢醫(yī)治母親,恨不得替母親承受病痛的折磨。兒子每天去山中采挖各種野菜度日,也采草藥為母親治病。一天,兒子在深山老林中遇見一婦人哭得十分凄慘,便走上前去安撫。兒子的善心打動了那位婦人。其實,那位婦人是一位仙人。仙人指點兒子每天在屋后的山洞前燒一炷香,許一個愿,再把洞中的山泉水帶回家中給病重的母親飲用。經(jīng)過兒子的悉心照料,半年后,母親的病痛一天天減輕,漸漸好轉(zhuǎn)。此后,人們便把這個洞稱作“孝子洞”,孝子洞的故事也被后人傳頌至今。從孝子洞再往上走,就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小徑兩旁,翠竹、桐花、楝花相互交映,香花綠樹,蘭草悠悠,又有鳥鳴、蟬聲、溪流聲伴著木魚聲,仿若天籟,聲聲入耳,讓人心如止水。
靜聽孝子洞,似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一曲簫聲,與山澗的涓涓細流相匯,直奔白谷煙村的河床,這是一道渾然天成的風景。而五月的石榴花,給白谷煙村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村里村外,到處都是剛剛破土的新筍,給游人和香客帶來了一絲欣喜。
忽然,一場小雨帶來了幾分寒意,濕透了我的衣裳。我與友人便疾步下山,依依不舍地與白谷煙村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