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雜,顧名思義,用羊的內(nèi)臟混合烹飪而成的美食。榆林羊雜的起源很難考證,其中一種說法我比較認同。榆林乃邊關(guān)要塞,是歷史上西夏、匈奴爭奪之地,野草茂盛,以牧為主。于是,榆林人有了吃羊肉的傳統(tǒng)。羊雜乃羊的附屬產(chǎn)品,如何做才好吃,大傷腦筋。北方漢子豪爽粗獷,吃飯風卷殘云,對于做法,更不講究,干脆腸腸肚肚一鍋燴了,歪打正著地燴成了名小吃—羊雜碎。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傳說,均無從考證,大家權(quán)當娛樂。
榆林羊雜碎的名頭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榆林人都好這口,做法也與其他地方有很大不同,有的放炸洋芋條條、有的放蓮花菜。當然,羊雜碎和粉條是主角,香菜和蔥花也是不可或缺的點綴。因為,那是詩和遠方呀!因為粉條多羊雜少,所以,外地人笑稱為“粉湯”。這也許是商家為投機取巧,節(jié)約成本吧!當然羊雜碎比粉條貴是事實。但遠不能小瞧這一碗羊雜碎,它的制作程序繁雜而又精細。據(jù)說,僅僅調(diào)料的配比就很復雜,有的可能需要十幾種,甚至幾十種調(diào)料進行烹制,每一種調(diào)料的配比又是一個秘而不傳的方子,各家有各家的秘密,可能要像化學藥品一樣細細地稱重才能下鍋烹飪,每一種調(diào)料的配比不能多一兩甚至一錢,否則難以達到理想的口味。
榆林羊雜碎的價錢也是一路飆升,記得小時候一碗僅賣五毛錢,在那個年代,能喝上一碗羊雜碎也算是打了一個牙祭。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羊雜碎的價格一路扶搖直上,由原來的五毛錢一碗漲到了現(xiàn)在的七塊錢一碗,再加上一個肉夾饃的話,差不多就要二十塊錢。如同行一兩個好友,或見到一兩個熟人的話,就要花費五十塊錢。榆林人是好客的,哪怕是請人喝羊雜碎也必須配一個肉夾饃(這是標配),否則還不好意思請人,同時也顯示不出榆林人的熱情勁兒。榆林人多多少少還是有幾分豪氣的,不在乎那幾十塊錢。
榆林羊雜碎喝一碗可以頂好幾碗,為什么呢?聽我細細道來!客人一進門首先吆喝一句:“老板!來一碗雜碎,再夾個餅子!”不多時,一碗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羊雜碎便出鍋了。在榆林喝羊雜碎是要自己取的,服務員是不會給你端的,因為生意太火爆,服務員很忙,光收拾碗筷就夠忙活的,沒時間伺候你。有經(jīng)驗的老手是先喝湯的,不一會兒碗里就只剩下粉條了。這時,將碗端到窗口喊一聲:“老板,加湯!”老板會滿滿地給你加一勺子,當這碗再喝下去,你是真的飽了。所以,切記,榆林的羊雜碎是出一碗的錢,可以喝幾碗的。
榆林羊雜碎還有非常厲害的“藥效”,我把它稱之為“還魂湯”。榆林人愛喝酒,且酒量也大,大多數(shù)是頭一天徹夜大戰(zhàn),不醉不歸的,第二天早上起來必定難受得不行,看見天也是灰蒙蒙的。于是,只要能走動的,哪怕是爬也要爬到就近的羊雜碎店喝一碗羊雜碎。當滾燙的猶如救命神藥的羊雜碎一股腦灌下去后,立馬感覺天亮堂堂的。當然,感覺還是難受的話,再加點兒湯也是不錯的。榆林羊雜碎就是這般神奇,不得不服,不服不行。
榆林羊雜碎從來不愁沒生意,無論是開在鬧市街面還是深巷拐角,都能被人們找到。榆林人有一股子執(zhí)著勁兒,吃一頓飯驅(qū)車走個三五十里也是常事,排隊喝羊雜碎也是榆林城早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記得過去先買碗,再喝羊雜碎也是有的,排隊到門店外面也是常見的。你看,羊雜碎店門前的小桌子被食客坐了個滿滿當當,“吸溜,吸溜”的聲音此起彼伏,很有節(jié)奏感。雖不文明,但很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