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趙端端的兩個女兒
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兩個女兒的媽媽,我自然也希望女兒們多讀書、愛讀書,從而氣質(zhì)出眾,才華過人。
我先生是部隊飛行員,工作、訓(xùn)練忙碌,在家的時間十分有限。兩個女兒一個5歲,一個2歲。她們都從1歲起開始親子閱讀,每晚,我和兩個小家伙看書的畫面,也是逐漸由“雞飛狗跳”到“歲月靜好”。
女兒們的閱讀生活是從“啃咬”布書開始的。布書是專門為小寶寶設(shè)計的,用環(huán)保布制成,有撕不爛、能水洗、可啃咬等好處。她們的第一本書就是會“沙沙”響的布書,聲音對于1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很有吸引力。第一次讀書時,她倆都不知書為何物,但聽著“沙沙”聲,就本能地抱起來啃咬。因此,布書需要每天清洗。
隨著女兒們慢慢長大,她們接觸的圖書類型也不斷豐富,從布書到“觸摸書”“洞洞書”“推拉書”“發(fā)聲書”,再到繪本……我很注重圖書形式的多樣化。因為孩子的興趣點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化,手部的精細(xì)動作也隨之發(fā)展……由于閱讀量和購買成本的增加,從大女兒3歲時起,我家開始注重去圖書館借閱。每次借來的書反復(fù)讀過后,大女兒都會提醒我該換書了。遇到極其喜歡的書,她還會要我續(xù)借很多次。我們曾借閱繪本《鄂溫克的駝鹿》,講述的是一名馴鹿人和一只駝鹿的故事。第一次讀給她聽的時候,女兒竟感動地哭了。后來每次讀這本書,她都會提出很多疑問:“駝鹿和馴鹿為什么不能在一起,它們不是朋友嗎?”“老爺爺為什么要把駝鹿趕回大森林,他不是很愛小駝鹿嗎?”……
這本書還回圖書館后,大女兒仍然對它念念不忘,因此,我專門給她買了這本書。盡管已經(jīng)讀過無數(shù)遍,大女兒仍然很喜歡它,這或許就是書籍的奇妙力量吧。令我欣慰的是,大女兒很愛惜書,不會撕扯書頁,這樣,小女兒也就可以繼續(xù)閱讀了。
2021年10月,趙端端一家
目前,兩個孩子的書籍還都是以繪本為主。在我家,繪本對孩子們的影響確實很大。
小女兒說話較晚,到她2周歲的時候,也就只會說最簡單的“爸爸”“媽媽”。不過,有一段時間,她嘴里經(jīng)常說的“高頻詞”是“呀呀以”。
“爸爸上班去了!”
“呀呀以!”
“我們要刷牙睡覺了!”
“呀呀以!”
我們一家人都很奇怪,不知道這個“呀呀以”是什么意思。終于有一天,我拿出一本繪本,準(zhǔn)備給小女兒讀,她伸出胖胖的小手,指著書上的“不可以”字樣說:“呀—呀—以!”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呀呀以”就是“不可以”的意思啊!
這本書我們之前曾讀過,大女兒還曾用“不可以”編過一個故事,熄燈后講給妹妹聽。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大海里,有一條大鯊魚,它很餓,想要找一些東西來吃,它游啊游……
它遇到一只小龍蝦,它問:“小龍蝦,我可以吃掉你嗎?”小龍蝦說:“不可以!”大鯊魚問:“為什么?”小龍蝦說:“因為我有兩只鋒利的鉗子,會夾壞你的舌頭……”大鯊魚嚇得逃走了。
大鯊魚繼續(xù)游啊游。它遇到了一只小水母,它問:“小水母,我可以吃掉你嗎?”小水母說:“不可以!”大鯊魚問:“為什么?”小水母說:“因為我的身子是滑滑的,你就是吃了我,我還是會從你的嘴里逃出來……”大鯊魚覺得沒什么用,就游走了。
大鯊魚繼續(xù)游啊游。它遇到了一只小海龜,它又問:“小海龜,我可以吃掉你嗎?”小海龜說:“不可以!”大鯊魚問:“為什么?”小海龜說:“因為我背上有一個堅硬的殼,會硌掉你的牙齒……”大鯊魚怕牙疼就游走了。
最后,大鯊魚遇到一群小丑魚,它想:我一定要吃掉你們!小丑魚們邊游邊喊:“不可以!不可以!”終于,小丑魚在媽媽的保護(hù)下甩開了大鯊魚,安全地回到家。
盡管5歲孩子自編的故事很簡單,但這個小故事開頭有懸念,過程中的對話斗智斗勇,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故事結(jié)尾也很有愛。大女兒一直在堅持閱讀,幼兒園的老師也反饋說孩子的邏輯性很不錯,我覺得這得益于我們一直進(jìn)行的繪本閱讀。
現(xiàn)在,盡管孩子們識字還不多,但都能夠安靜獨立地翻看繪本了,我還是會在每晚固定的時間給她們讀一兩本故事書。我們都很享受這份溫馨甜蜜的母女共讀時光。
孩子愛閱讀,作為父母,那真的是一種特殊的成就感。
(作者丈夫單位:92074部隊)
編輯/李穎(實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