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華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實在離廣西不遠的貴州,同樣有一個風景秀麗、群山圍繞的地方——荔波。未去之前聽說荔波有小九寨之稱,又被稱為第二個陽朔。道聽途說不如親眼所見,可真的去了,才覺得荔波別有一種淳樸的美。
十一黃金周,飛機從貴陽直達荔波,這是貴州之旅的最后一站。值得一提的是,貴州各大景點凡是有機場的,都有相關(guān)航線,非旺季票價很便宜,一百左右,旺季兩百左右。
這個西南邊陲的小縣城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抵達荔波后,正好趕上落日,在落日的余輝下,小縣城顯得如此安靜,這和陽朔的商業(yè)化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到達之前預定好的民宿,第二天一早出發(fā),直奔荔波“小七孔”。
荔波縣,隸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南部。此地群山環(huán)繞,全年氣候宜人,哪怕在秋末,空氣也十分濕潤。景區(qū)位于荔波縣西南部,距縣城28公里,北邊有一座建筑小七孔古橋,景區(qū)之名由此而來。
小七孔古石橋橋長25米,橋面寬4米,拱高4米,建于清道光十五(1836)年,當時為溝通荔波至廣西道路的重要橋梁。橋由麻石條砌成,橋身爬滿藤蔓和蕨類;古色古香的橋下是綠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兩岸古木參天,巨大的虬枝沿著橋伸展,宛如巨傘撐在橋上。
關(guān)于小七孔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動人的是關(guān)于瑤族小伙阿吉和村子里七位美若天仙的姑娘造橋的故事。故事說的是阿吉右手只有一個手指頭,但是這個手指頭能將任何堅硬的物體軟化。阿吉和村里的七個姑娘看見涵碧潭阻擋了道路,村民不能到對岸去播種和趕場,所以阿吉用他獨有的手指將石頭變軟,七位漂亮的妹子每人砌一個石孔,石橋歷經(jīng)七七四十九日終于竣工,給這里的村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因五里之外有一座大七孔橋,此橋便命名為小七孔,也因為本橋由七個姑娘造成,又別名為“七姑橋”。
沿溪水向上,一路都是各種瀑布:拉雅瀑布、68級跌水瀑布、飛云瀑布、水上森林、翠谷瀑布等等。由于瀑布的存在,很多地方都能看見小彩虹,空氣中水汽彌漫,不少的游客都穿了雨衣,打起了雨傘。
眾多瀑布中,我對拉雅瀑布印象尤其深刻。瀑布由山上飛流而下,迅猛澎湃,可偏偏半山腰上突出許多巖石,將泉水分割成許多小瀑布一樣的水流。我一面欣賞著瀑布美景,一面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水和山石抗爭千百年,竟形成了一副頗有美感的畫面。
既然溪水和瀑布很多,那就不乏玩水的人。岸邊的游客用雙手捧起清水,感受山澗溪流的溫度,孩子們也開心地戲水玩耍。一旁的工作人員全程監(jiān)督游客,生怕太過貪玩而發(fā)生危險。
水上森林與九寨溝十分相似,在狹長蜿蜒的水道旁行走,宛如進入了桃花源一樣,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我們又步行約1.5公里,乘景交車經(jīng)過鴛鴦湖到臥龍?zhí)?。臥龍?zhí)妒切∑呖拙皡^(qū)里最漂亮的地方,碧綠的水面上漂著薄薄的白霧,船翁撐著竹筏在無痕的水面上飄蕩,落葉緩緩飄落,潭水隨著水位變換,呈現(xiàn)出深綠、淺綠、深藍、淺藍等多種豐富的色彩。山水、霧氣,落葉、船家,融為一體,襯托得此地猶如仙境一樣!
傍晚乘車回到荔波縣城,我們沒著急回民宿,而是選擇在夜市喝點啤酒,看看當?shù)氐娘L土人情。群山似乎將荔波與世隔絕,宛如一處桃花源。這里景色宜人,人們淳樸,雖然熙熙攘攘,但生活節(jié)奏很慢,就是這樣的荔波讓我有點不想走。確實,我們住在城市,飛快的生活節(jié)奏讓我們喘不過氣,偶爾走出城市,來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選擇一段輕松的時間,讓自己的心靈得以喘息。
荔波之行很短暫,走的時候依然是個傍晚,群山環(huán)繞,捧著金燦燦的夕陽,飛機飛向夜空,直至群山之上。美麗的荔波,我們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