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文
內退之后 , 我癡迷上了 “筷”樂收藏 。
朋友來到家中,都說像是走進一個“筷”樂天堂:五百多把各式各樣、風格不同的筷子,有雍容華貴的象牙筷、風景秀麗的烙畫筷、精致靈巧的烏木筷、纖細秀美的天竺筷、含情脈脈的鴛鴦筷、古樸雅致的翡翠筷、小巧玲瓏的景泰藍筷。此外,還有武漢黃鶴樓的貼花筷、河南南陽的楠木筷、河南陽明山的通氣筷、江西彩漆燙花筷、成都望江樓的烙花筷、寧波的水磨竹筷、蘇州的白木筷、陜西洛商的烙畫筷 、 福建福州的漆筷、臺灣阿里山藝術筷等等,看著朋友的嘖嘖驚嘆聲,我自然既開心又得意。
二十年前,我到杭州旅游。那天我在景區(qū)一家旅游商店里閑逛,發(fā)現(xiàn)一把把杭州產(chǎn)的天竺筷,筷身上燙制了“吉祥如意”“游龍戲鳳”“富貴花開”“西湖十景”等美妙的圖案,其中“西湖十景”頗具濃郁的地域特色,巧妙地濃縮了杭州天堂的人文景觀,顯得自然、純樸和野趣。一下子吸引了我,當時價錢不貴,我出于好奇,就買了幾副回來,茶余飯后,時時把玩,從此上了癮,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為收藏到好筷子,我尋找一切機會天南海北地去搜集,樂不知疲。有一次,我得知荊州一個老人藏有一雙清代的“雙龍戲珠”銀筷,雕刻精美,十分別致,我四次赴荊州上門求購此筷,一來二往,雙方成為了朋友,我的誠心最終感動了老人,如愿以償?shù)玫搅四请p銀筷。
2012年我和老伴去臺灣旅游時,在一家旅游商店邂逅一套阿里山出產(chǎn)的“臺灣八景”藝術筷,如獲至寶。小小筷身呈現(xiàn)岀阿里奇觀、日月風姿、魯閣幽峽、南灣極致、陽明風光、北投溫泉、野柳公園、鳥來飛瀑的迷人風光 ,讓人大為驚奇。 其制作工藝精湛,光滑漂亮, 手感一流,集實用、收藏、觀賞于一體的精品 ,令人愛不釋手 。
我在生活上十分節(jié)儉,然而若是遇到心儀的筷子,花錢從來不心疼。前年,我在一家古玩市場,看到一雙小巧玲瓏的清代景泰藍骨筷,做工極其精湛,紋飾細膩,老板開價1200 元,我二話不說就買下了。收藏筷子久了,連親戚、朋友、家里人也慢慢受到感染,凡是發(fā)現(xiàn)我收藏中所沒有的筷子品種,都會在第一時間掏錢買下,送給我一個意外歡喜。
我不僅收藏筷子,還研究筷子。筷子,古稱“箸”。據(jù)史書記載,筷子在商代晚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司馬遷《史記·微子世家》中就有“紂始有象箸”之說。近代我國出土的商代青銅品中,也發(fā)現(xiàn)了箸(筷子)和匕(湯匙)等餐具。
筷子輕巧靈活,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獨樹一幟,有不少外國學者稱“筷子”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fā)明”,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文明”。如今,筷子已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實用價值、觀賞價值與藝術價值兼而有之,它跟繪畫、雕刻“聯(lián)姻”,經(jīng)藝人妙手點化,各種文化主題的系列也賦予了筷子不同的意義:“金陵十二釵”“清明上河圖”“梅蘭竹菊”“琴棋書畫”“四大美女”“青花瓷”“十二生肖”“戲劇臉譜”……中華傳統(tǒng)的古典元素都被融入到筷子文化中,可謂錦上添花。方寸之間容納大千世界,筷子呈現(xiàn)前所未有的藝術魅力,成為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時尚收藏品,越來越受到收藏家的青睞。
收藏筷子,給我?guī)砹藷o與倫比的“筷”樂,也讓我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實和愜意。
編輯/歐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