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楠 何麗 林春雅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愛好,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教師要通過科學的閱讀教學設計,營造濃郁的校園閱讀文化氛圍,采取靈活多樣的導讀方法,合理運用家校合作、閱讀評價等方式,有效促進學生由被動的“閱讀者”變?yōu)橹鲃拥摹皭傋x者”。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設計;閱讀文化氛圍;家校合作;閱讀評價
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青少年成長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換言之,閱讀教學是青少年自我教育能力養(yǎng)成的基礎,那提高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就成為其中關鍵手段之一。基于這樣的思考,筆者分別在浙江和海南選取了兩所開展特色閱讀教學的小學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雙減”背景下,學校以“書”為核心,使小學生愛上閱讀并成為終身習慣,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
一、浙江省安吉縣第三小學的閱讀教學實踐探索
1.閱讀教學設計要體現(xiàn)文化浸潤原則,實現(xiàn)“閱滿校園”。
(1)打造驛路書香校園。浙江省安吉縣第三小學傳承了遞鋪郵驛文化,打造了以“驛文化”為特色的“娛、書、創(chuàng)、樂、體、墨”新六藝課程。學校將閱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驛文化”相結合,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學校通過書籍流動共享引導學生廣泛地閱讀,設置“耕讀超市”讓學生的閱讀留痕、讓成長可見。
(2)結合地方特色文化。安吉建縣于東漢中平二年,遞鋪鎮(zhèn)在南宋時因處于都城臨安(杭州)通往建康(南京)的要道,故朝廷在此設驛站,“遞鋪”由此得名。安吉縣第三小學位于遞鋪鎮(zhèn)中心,肩負著弘揚驛站文化的使命擔當。學校在閱讀環(huán)境的布置上處處彰顯著“驛文化”,“閱讀驛站”分散在學校各處,讓書籍時時陪伴學生成長。
(3)流動的共享書籍。每周三是驛圖書館的借書日,各年級按開學初圖書館排定的時間換書、借書,讓幾十萬冊圖書“流動”起來,陪伴學生成長。學校為每個班專設了一個“好書漂流”書架,各班將圖書分類上架擺放,讓好書在班級內“流動”起來,并通過同年級各班圖書流動活動,讓好書在各班級之間流動起來,既增強閱讀氛圍,又共享閱讀樂趣。每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學校都會在操場舉辦全校圖書漂流活動,每位學生可以在交流活動中選購同學帶來的書,也可以與同學進行交換。
2.閱讀活動安排要體現(xiàn)賦能原則,實現(xiàn)“閱助成長”。為扎實有效地推進全校閱讀工作,學校組織了系列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平臺,讓閱讀促進學生的成長。
(1)播種—入校第一書。在新生踏進校園的第一步時,他們就會收到學校準備的一份禮物:一封信、一本書。學校用一封信讓新生了解驛文化,知道自己肩負著弘揚驛站文化的使命擔當;用一本書在學生心中播下一粒閱讀的種子,引導他們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生根—詩詞達人賽。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每年4月學校都會舉辦詩詞達人賽。以詩會友、以詩促學、以詩為伴,不僅豐厚了自己,沉淀了古詩文化,更將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深深扎進了心中。
(3)發(fā)芽—驛信朗讀者。為了讓更多學生有表達的機會和展示的平臺,學校每月末會向全校征集以古詩朗誦形式的上下課鈴聲。悠揚的古詩在校園回蕩,為校園增添了一份書香之氣。
(4)綻放—拓展的時空。學校十分注重利用外部閱讀資源,比如與安吉縣圖書館聯(lián)合開展“設計心中的圖書館”活動、“安圖童話屋”繪本創(chuàng)編活動、“百幅畫卷頌鄉(xiāng)村”打造書香文化禮堂活動等,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校外參與各種與閱讀有關的活動。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閱讀成果,還向社會有效傳播了學校的“驛文化”。
3.閱讀方法堅持靈活多樣原則,實現(xiàn)“閱有品質”。學校通過“豐富導讀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構建閱讀體系,拓展閱讀廣度”“展示閱讀成果,挖掘閱讀深度”等方式,有效提升學生閱讀品質。
(1)豐富導讀方式,提升閱讀能力。第一,教師采取分層式導讀方法,促進學生有個性地閱讀。教師根據(jù)耕讀超市中學生的閱讀存折和筆記,了解并掌握不同學生的閱讀特點,進而實施不同的閱讀指導策略,讓學生通讀了解主要內容,精讀學習表達方式,品讀學會思考反思;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多角度設計布置不同的閱讀任務和展示方式,完成閱讀批注、繪制思維導圖、撰寫讀后感想、編演情景劇。教師用讀、注、繪、寫、說、拓等方法與學生共讀整本書,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辨能力和邏輯能力。第二,教師采取驅動式導讀,促進學生有品質地閱讀。任務驅動式導讀可以通過完成閱讀任務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保障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可結合書籍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探究任務,讓學生得到更高層次的閱讀體驗;也可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分析書籍的創(chuàng)作背景、交流心得看法等任務驅動,讓學生參與到整本書籍的閱讀過程中,提高閱讀質量。
(2)構建閱讀體系,拓展閱讀廣度。教師采取全科式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領域。根據(jù)安吉縣教育局全科閱讀工作的相關要求,參照安吉縣教育科學研究中心的閱讀推薦書目,基于學校驛文化特色,致力于培養(yǎng)擁有中國心、世界眼的氣質少年的目標,全科閱讀領導小組確定了各年級的閱讀重點。同時把學科相關閱讀內容納入教學任務,創(chuàng)新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構建全學科(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學)閱讀體系,拓展閱讀領域。在全科閱讀的基礎上,學校將部分雜志報紙作為課外閱讀的補充,讀同齡人的文章,浸潤心靈。同時把《三字經》《論語》《詩經》等國學經典融入到各年級中,讓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孩子的心性,讓學生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汲取世界文學的精粹。
(3)聚焦閱讀思維,挖掘閱讀深度。學校構建的全學科閱讀體系是一個促思維進階的梯度式閱讀體系,根據(jù)教學目標,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側重點。以語文學科的閱讀體系為例,一二年級閱讀以繪本、童謠為主;三四年級閱讀以童話、寓言為主;五六年級閱讀以小說、散文、詩歌為主。通過梯度式的遞進閱讀,促進學生的思維逐級進階。閱讀完一本書,教師會讓學生制作一份思維導圖,提煉書中的人物、故事、事情的前因后果等,并通過每一份思維導圖窺見每個學生的閱讀思維發(fā)展情況,為進行針對性的閱讀指導提供有效信息。
4.閱讀推廣課程要體現(xiàn)發(fā)展性原則,實現(xiàn)“閱有所享”。我校閱讀的推廣與閱讀課程的創(chuàng)設是基于學生一生成長的角度、“全人”發(fā)展的高度進行的“長跑”式規(guī)劃。
(1)閱讀+驛動課程:以“驛文化”的精神—“使命”為激發(fā)點,結合學生的成長歷程:一年級入學禮(贈送書信),四年級成長禮(讀家長的信并宣誓成長誓言),六年級畢業(yè)禮(為母校為老師為學生作送別詩),讓學生體會閱讀帶來的期待、感恩等情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表1)。
(2)閱讀+驛信課程:表演不僅能讓孩子根據(jù)自己對故事的理解來表達情緒、情感,更能幫助他們遷移運用從讀本中獲得的經驗,促進自身認知發(fā)展。學校以“驛文化”的載物—信件為交流點,用書信、明信片、賀卡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對社會的倡導建議等,用童話、繪本、課本劇等舞臺來表現(xiàn)閱讀內容,升華閱讀情感。
(3)閱讀+驛站課程:想要創(chuàng)新,只靠閱讀是不夠的,必須要去實踐。學校以“驛文化”的歇息地—驛站為立足點,挖掘其中環(huán)境熏陶、文化感染的因素。結合地域文化,將驛站廣場、古驛道、驛文化博物館作為傳統(tǒng)驛站,將交通崗亭、氣象局、敬老院、科技館等作為時代驛站,開展閱讀實踐活動,將讀書所獲得的技巧和見解應用于實際經驗中,使經驗變得更有意義。
5.注重家校合作原則,閱讀評價見成效。全科閱讀是學生的學力作業(yè),是綜合素質報告單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整個閱讀評價與學校特色少年郵局的騎士章關聯(lián),不斷地激勵學生讀好書、好讀書。
(1)考級—讓評價活起來。學校的語文學科確定了閱讀興趣與習慣、閱讀內容與數(shù)量、閱讀積累與運用、閱讀能力與方法四個方面的閱讀評價考級框架,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在低段注重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高段注重閱讀積累與運用。班級閱讀指導教師制定班級閱讀考級檔案,用于記錄學生考級成績。對考級成功的學生進行表彰,頒發(fā)相對應等級的閱讀騎士章。
(2)表彰—讓閱讀亮起來。學校每學期還會根據(jù)閱讀騎士章的數(shù)量和綜合評價成績,評選 “閱讀之星”和“書香家庭”并頒發(fā)獎杯,在公眾號推出相關事跡,以點帶面,在全校乃至社會形成讀書氛圍,讓閱讀成為校園最美的風景。
6.閱讀教學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績。得益于濃郁的學校閱讀研究氛圍,學校在校本閱讀課程開發(fā)方面屢創(chuàng)佳績,《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4-6年級下冊推薦書目導讀》教改項目榮獲浙江省湖州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師個人課題“區(qū)域推進兒童課外閱讀課程的實踐與研究”項目榮獲湖州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師個人論文《“微”導讀,“微”悅讀—淺談微課在“快樂讀書吧”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榮獲安吉縣教科研論文一等獎等。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從“要我讀”自覺轉化為“我要讀”,積極參加浙江省少年學生之星征文評比、安吉縣少年文學之星現(xiàn)場作文競賽,屢獲佳績。學校因此被評為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征文比賽優(yōu)秀組織獎。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第三小學多年探索,形成具有閱讀教學特色的校園文化,該校注重閱讀教學的課程設計、校本閱讀課程開發(fā),以及家校合作和閱讀評價見成效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鑒。
二、海南省萬寧市第三小學的閱讀教學可資借鑒的經驗
1.創(chuàng)設獨立的閱讀空間。學校將孩子早期閱讀作為常規(guī)工作開展,為了給學生提供真正安靜自由的閱讀空間,專門建設了兩間閱覽室,分別提供給低年級學生和中高年級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獨立的閱讀空間,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由閱讀。
2.增設特化閱讀課程。每周增設一節(jié)分學段的快樂閱讀課:一、二年級主要是讓孩子自主選擇喜歡的注音繪本來讀,圖文并茂,淺顯易懂。三到六年級每一學期都是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喜聞樂見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鼓勵學生通過海量的閱讀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安靜閱讀、認真閱讀的良好習慣。
3.學校的社團活動與閱讀相結合。每周安排一節(jié)誦讀社團活動課,開展美文誦讀活動,教師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語言藝術指導。注重家校合作,由語文教師推薦課外讀物,家長陪伴孩子閱讀。要求家長安排固定的親子共讀時間,通過“親子共同讀好書”活動,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設置讀書月。每年4月份的讀書月,學校通過宣傳欄、廣播、國旗下講話、橫幅等形式進行宣傳,營造讀書氛圍。此外,學校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班級主題讀書交流班會、班級讀書手抄報評比、讀書黑板報評比、讀后感征文比賽等。
5.成立海南教育小記者站。為鼓勵學生積極寫作,學校會收集學生優(yōu)秀作品,出版校報,在校內發(fā)行,每周一還會在廣播站讀優(yōu)秀文章。學校還與海南教育期刊社合作建立小記者站,每學期末評選出優(yōu)秀小作者,給予表彰獎勵。
6.閱讀教學取得的成效。通過師生幾年來的堅持和共同努力,教師轉變了教育觀念,重視閱讀教學,不斷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孩子們對閱讀也很感興趣,漸漸喜歡上閱讀,愛上閱讀;家長也有了讀書的意識,積極支持教師的工作,主動配合;社會也對學校的這項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鐘瑩老師的閱讀教學“童年的水墨畫”獲2020年度萬寧市青年教師優(yōu)質課競賽一等獎、省級青年教師優(yōu)質課競賽三等獎;林春雅老師撰寫的論文《注重課外閱讀,正確指導同讀一本書—以<草房子><青銅葵花>為例》獲2021年度市級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省級三等獎,群文閱讀微課“母愛詩組鑒賞”獲市級學科信息化教學成果二等獎。
兩所小學的閱讀教學改革實踐經驗表明,科學的閱讀教學策略必須以閱讀課程建設,特別是閱讀教學設計為切入點,以推廣普及為出發(fā)點,以方法引領為著力點,以閱讀素養(yǎng)提升為落腳點,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閱讀習慣和學會科學的閱讀策略,享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