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yè)協(xié)會提出。
本文件由全國口腔護理用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牙膏分技術委員會(SAC/TC492/SC1)歸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單位: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薇美姿實業(yè)有限公司、蘇州清馨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倩采化妝品有限公司、云南白藥集團健康產(chǎn)品有限公司、淮安縱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好易康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好來化工(中山)有限公司、江西誠志日化有限公司、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聯(lián)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黑龍江省輕工科學研究院、重慶登康口腔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德瑜,尹偉,鐘亦思、孫佳凝、羅雯、孫東方、鄭偉、陳敏珊、高艷、周燕萍、黃華來、李一清、王兆鵬、李毅蘋、高鷹、徐春生、何琪瑩、許海燕、賴順果、鄧全富。
本文件為首次發(fā)布。
本文件規(guī)定了牙膏類產(chǎn)品的牙齒美白功效的分類、效果評價及臨床測試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宣稱具有漂白或光學美白功效,并且理化性能、衛(wèi)生及安全性指標符合相應標準規(guī)范的牙膏類產(chǎn)品。
本文件不適用于對宣稱去除牙齒外源性色斑或預防牙漬再生等具有物理美白功效的牙膏(按QB/T 2966《功效性牙膏》執(zhí)行)。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無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因生活方式如飲茶、 吸煙、喝紅酒及其他飲食習慣引起牙齒色澤變化和著色。
由牙釉質和牙本質本身的顏色變化引起著色。
注:正常的牙齒顏色為帶有光澤的黃白色。
通過化學方法去除天然牙內源性染色或外源性染色。
通過光學手段降低牙齒表面黃度,增加牙齒白度(外源性)。
根據(jù)試驗目的,按照本文件對于試驗組和對照組在試驗開始前、試驗結束后(按照產(chǎn)品規(guī)定的使用周期)對牙齒顏色進行評價。
試驗組與陰性對照組比較,牙齒顏色參數(shù)或白度指數(shù)均應顯著提高,并應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1.1 采用隨機、對照、雙盲、平行或交叉的臨床研究設計方法。如為交叉設計,應確保定洗脫期足夠長,能去除產(chǎn)品間的相互干擾。
6.1.2 應評價測試產(chǎn)品使用前后自身組內比較的效果,以及測試產(chǎn)品與對照產(chǎn)品組間相比較的效果,對照產(chǎn)品應為不含美白成分的相同基質的牙膏。
6.2.1 即刻美白產(chǎn)品
即刻美白產(chǎn)品試驗周期應將產(chǎn)品使用和效果評價安排在同一個訪視里。比如:先評價產(chǎn)品使用前的牙齒白度作為基線,然后現(xiàn)場刷牙,刷完牙立即再次進行牙齒白度的評價。
6.2.2 漸進性美白產(chǎn)品
漸進性美白產(chǎn)品可根據(jù)產(chǎn)品起效的機理合理安排測試周期。通常,4周是比較合適的觀察到明顯牙膏漸進美白效果的時間點。測試周期內可設計中期時間點(如使用后1 周、2周、3周),觀察美白的漸進效果。
注:美白產(chǎn)品根據(jù)機理不同可分為即刻美白產(chǎn)品和漸進性美白產(chǎn)品。
6.3.1 受試者人數(shù)
通常,每組(試驗組和對照組)不宜少于40個受試者,以便完成試驗全過程。試驗人群的數(shù)量應足夠支持試驗結論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3.2 受試者納入標準
受試者納入標準如下:
a)身體健康的成年人(18~65歲);
b)愿意美白牙齒;
c)口內有12顆天然前牙,無內源性色斑,無外源性色斑 (非常少量色斑,醫(yī)生可以手工刮除的除外),無充填體或冠修復體;
d)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e)試驗期間不參加其他臨床試驗;
f)同意推遲任何非急診口腔檢查及潔牙,至試驗結束;
g)同意在試驗期間不使用任何非試驗用牙膏及漱口液。
6.3.3 受試者排除標準
受試者排除標準如下:
a)受試者有嚴重的口腔疾病或慢性??;任何嚴重的牙周疾患及牙結石,尤其是前牙齦緣處;有未治愈的牙本質敏感;
b)對試驗產(chǎn)品有過敏史;
c)女性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d)目前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
e)在所分發(fā)的產(chǎn)品之外使用了非試驗用牙膏或漱口液;
f)吸煙人群;
g)錯頜畸形或戴有固定矯正器,前牙有固定或活動義齒;
h)四環(huán)素牙、氟斑牙等內源性著色;
i)存在試驗研究者認為可能影響檢查步驟及受試者安全完成試驗的任何疾病及狀況;
j)試驗結束前接受了非急需口腔治療(包括潔牙)。
6.3.4 其他規(guī)定
選擇有健康前牙(無充填體或冠修復),且無內源性染色或外源性染色的人群進行測試。應考慮受試者性別和年齡分布的平衡。受試者應被告知測試產(chǎn)品準備檢測哪方面功效。測試期間不能進行潔牙治療。產(chǎn)品的使用頻率應該具有代表性,與消費者實際使用情景相似;即刻美白產(chǎn)品效果評價應測試現(xiàn)場使用;漸進性美白產(chǎn)品效果評價應指導受試者正確使用產(chǎn)品。
6.4.1 基線檢查來訪中,研究者向受試者說明試驗設計及處理方案,收取受試者簽訂的知情同意書并記錄其基本信息,依照錄入/排除標準篩查受試者,符合者錄入試驗,并接受儀器(經(jīng)體內外驗證過的企業(yè)自主搭建的數(shù)字化圖像系統(tǒng),如VDIS(Video assisted Digital Imaging System),或商用的手持牙齒讀色儀器,比如Spectroshade, Vita easy shade,具體方法參見7.2或人眼(比色板,比如Vita shade)對牙齒的色彩評估 (具體方法參見7.2)。
6.4.2 受試者隨后被隨機分組使用相應產(chǎn)品。
6.4.3 根據(jù)不同的試驗設計,即刻美白產(chǎn)品效果評估在本次來訪中還要進行現(xiàn)場刷牙和刷牙后再評估操作,交叉設計的,發(fā)放洗脫期產(chǎn)品,預約下次到訪時間;漸進性美白產(chǎn)品評估,根據(jù)試驗要求指導受試者在家使用試驗分發(fā)產(chǎn)品并約定下次來訪時間。
6.4.4 復查時確定受試者仍符合試驗要求。再次使用相同的評價手段。根據(jù)試驗設計,即刻美白測試的回收洗脫期產(chǎn)品,重新測基線,使用另一個產(chǎn)品刷牙,刷牙后再次評價牙齒白度;漸進性美白測試,直接評價牙齒白度。沒結束試驗的約定下次來訪時間,否則回收測試產(chǎn)品,結束試驗。
此類美白產(chǎn)品的功效在臨床上是使牙齒顏色變得更白,適用的評價方法有比色板或者電子儀器。評估方法應被充分地描述并且經(jīng)過驗證。
在評估牙色前,應先對評估員的比色能力做鑒定。評價樣品的牙色時,應將比色板(如圖1所示)由淺色向深色排列,并使用色彩校正過的日光光源。本文件推薦使用VITA Bleachhedguide 3D-MASTER 29色比色板(1)VITA Bleachhedguide 3D-MASTER 29色比色板是由VITA Zzhnfabrik H Pauter Gmbh & CoKG,Germany提供的產(chǎn)品。給出這一信息是為了方便本文件使用者。如果其他產(chǎn)品具有相同的效果,那么也可使用其他等效產(chǎn)品。。
圖1 VITA Bleachedquide 3D-MASTER比色板
7.3.1 儀器要求
光度計、多光分度計、光譜輻射儀和數(shù)字圖像系統(tǒng)均可作為牙色的測量儀器。測量前,儀器應按照使用說明進行色彩矯正。
7.3.2 測量參數(shù)
測量的基本參數(shù)應符合如下要求 (以下參數(shù)牙色測量儀器均應提供):
a)光源: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標準D65光源;
b)標準觀測者:2度 1931標準觀測者;
c)測量角度:CIE的標準角度之一,0°/45°, 45°/0°, d/0°, 0°/d, 見附錄A;
d)樣品背景:臨床試驗中,應使用天然口腔為牙色測量的背景。體外試驗中,在美白處理前后,應使用同一背景色進行測量,背景色宜為黑色、中度灰色或白色;
e)輸出數(shù)值:CIE制定的L*、a*、b*數(shù)值。其中,L*表征亮度, a*表征紅綠色度,b*表征黃藍色度。詳細信息見附錄B。
7.3.3 色彩評估
7.3.3.1 L*、a*、b*數(shù)值評估
用電子儀器對樣品進行色彩評估,獲得 L*、a*、b*數(shù)值后,用以下算式計算出干預前后的色彩變化:
a)干預前后L*的變化,△L*=L*(后)-L*(前);
b)干預前后a*的變化,△a*=a*(后)-a*(前);
c)干預前后b*的變化,△b*=b*(后)-b*(前);
注1:L*的增加代表牙齒亮度增加,進而白度增加。
注2:b*的下降代表牙齒黃度變淺,進而白度增加。
7.3.3.2 CIE色差改變評估
7.3.3.3 牙齒白度(WIO)評估
由于CIE的L*a*b*是三維色彩空間,而牙齒白度是一維色彩感知,可用牙齒白度指標(WIO)來表征牙齒白度變化。干預前后白度的變化,可用算式△WIO=WIO(后)-WIO(前)進行計算,白度指標WIO的計算方法見附錄C。
使用合適的統(tǒng)計方法分析色度的變化,對于組內和組間的差異分析使用5%的顯著性水平。
9.2 對于光學美白產(chǎn)品,與使用產(chǎn)品前相比,如果處理以后,△WIO的增加是2或更大的值,美白功效被認為是人眼可見的。
所有不良反應在測試的每個觀察期都應報告,包括口腔感覺的變化, 如口腔灼熱感,味覺變化, 牙的敏感度變化。對修復體帶來的不良反應也應列入報道。受試者在測試過程中產(chǎn)生的病理性變化,如潰瘍、白色念珠菌炎,或其他繼發(fā)性口腔粘膜感染(可能來自條件致病菌的過度繁殖)都應做好檢查記錄。
安全評估應在6周及以上,應能證明無產(chǎn)品相關的不可逆不良反應。在合適的時候,非參數(shù)檢驗應被應用于安全評估(正常與異常)。
依照本功效評價標準,該產(chǎn)品檢測結果達到效果評價標準時,則可聲稱該產(chǎn)品具有“漂白或者光學美白功效”,但不得聲稱產(chǎn)品具有治療作用,且應同時聲稱該產(chǎn)品不能代替藥物使用。
附錄A
(規(guī)范性)
國際照明委員會(CIE)的標準測量角度
國際照明委員會(CIE)公布的0°/45°,45°/0°,d/0°及0°/d標準顏色測量角度,見圖A.1。
圖A.1 國際照明委員會(CIE)的標準測量角度
附錄B
(規(guī)范性)
國際照明委員會(CIE)L*、a*、b*色彩系統(tǒng)
L*、a*、b*色彩系統(tǒng)是由國際照明委員會(CIE),于1976年公布的一種色彩系統(tǒng),見圖B.1,是CIE組織確定的一個理論上包括了人眼可見的所有色彩的色彩模式。L*、a*、b*值分別代表一種顏色的亮度、紅綠色度和黃藍色度。當L*值越大,表示顏色的亮度越高。當a*>0時,表示顏色為紅色系,且a*值越大表示顏色越紅。當a*<0時,則表示顏色屬綠色系。b*>0為黃色系,b*<0為藍色系。
圖B.1 國際照明委員會(CIE)L*、a*、b*色彩系統(tǒng)
色彩值和測量儀器無關,與人眼的色彩視覺相關,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顏色表征系統(tǒng)。任何一種視覺可識別的顏色,都可由該色彩系統(tǒng)中唯一的一組L*、a*、b*數(shù)值表征。
附錄C
(規(guī)范性)
從L*、a*、b*到WIO的計算
C.1概述
從L*、a*、b*到牙齒白度值(WIO)的轉換計算公式由三大步組成,第一步和第二步來自于CIE發(fā)布的標準算法(見參考文獻3),第三步來自于已公布的牙齒白度值算法 (見參考文獻6)。
C.2第一步:L*、a*、b*到CIEX、Y、Z
4.if fy>δ then Y=Ynfy3else Y=(fy-16/116)3δ2Yn
5..if fx>δ then X=Xnfx3else X=(fx-16/116)3δ2Xn
6..if fz>δ then Z=Znfz3else Z=(fz-16/116)3δ2Zn
其中:d=6/29, Xn=95.047, Yn=100, Zn =108.883。
C.3第二步:CIEXYZ到CIEx、y、Y
x=X/(X+Y+Z)
Y=Y
y=Z/(X+Y+Z)
C.4第三步:CIEx、y、Y到白度值WIO
WIO=Y+1075.012(xn-x)+145.516(yn-y)
其中:xn=0.3127, yn=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