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姣
中國廣闊而神奇的疆土是紫砂壺藝術誕生、發(fā)展的自然條件,幾千年的歷史文明積淀下來的文化與藝術則是紫砂壺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重要支撐。每一件紫砂壺都有著獨特的文化氛圍,在向人們展示中國精湛的手工制壺技藝之時,更弘揚了民族氣質、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
《玉如意》是一件具有美好吉祥寓意的紫砂壺作品,其造型簡約,體現了紫砂壺獨特的古典、儒雅格調。本文首先對此壺的藝術風格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各部分特征說明了其吉祥文化寓意,揭示紫砂壺創(chuàng)作者對吉祥元素的吸收和對民族情感的重視。
一件紫砂壺,通常可分為泥料、造型與裝飾三個部分進行分析,其中泥料與造型可稱為基本部分,裝飾則是可有可無,無裝飾或少裝飾的紫砂壺稱之為“光器”,是紫砂壺中最經典的類型,也最能代表紫砂壺的審美風格。
此件紫砂壺便可稱得上是一件優(yōu)秀的光器作品,除了獨特的壺鈕外,全壺以素面示人,透露出幾分淳樸、幾分自然。泥料是比較深厚的棕紅色,氣質沉穩(wěn)、端莊,這是很有中國味道的一種顏色,所以紫砂壺自誕生之時便受到中國人的喜愛是有著深厚的色彩審美心理基礎的。泥料的色彩不僅十分醇厚和純粹,質感也堪稱完美,尤其對于一件光器作品來說,更要求在泥料表現上達到無懈可擊的境界。壺表面光潔得如同包裹了一塊絲綢,帶給人一種絲滑、順暢的美感,又有著紫砂泥特有的溫潤,隨著日日泡養(yǎng),泥料的光澤度才會漸漸顯現,便又能帶給人以新鮮感,與壺相伴的歲月也透過那光澤呈現出來了。
壺的造型是經典的圓器,簡潔耐看。壺身造型略扁,將筒身的弧度襯托得更加明顯了,整個壺身造型也顯得十分有張力,展現了紫砂壺圓器圓潤且不失力量的美感。筒身與壺底部的線條連接順暢,壺身渾然天成,可見創(chuàng)作者對壺身弧度的完美控制,這不僅要有豐富的制壺經驗,更要在制壺時專心、細心,不允許有分毫的誤差,可見紫砂壺創(chuàng)作者的匠心精神。
壺身上部有一條纖細的紋線,以區(qū)分開壺身與壺頸部,增強壺身的結構感,簡約的圓形壺蓋與壺身風格一致,邊緣纖細、流暢的接縫也是紫砂壺精湛工藝的體現。短小精悍的一彎流與耳狀環(huán)形端把采用了四方結構,鮮明的線條感增強了造型的獨立性,同時與壺身壺面之間的連接感也更好了。壺嘴與把手可以看作是壺身造型向兩側的延續(xù),一條優(yōu)美、起伏的弧線貫穿壺身,展示了紫砂壺造型中的線條美。
“玉如意”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擺件之一,其形象在紫砂壺創(chuàng)作中也是比較常見的。此壺中的玉如意則是立體的、獨立的,創(chuàng)作者還有意追求高難度,極大地提高了此壺的工藝水準與藝術個性。
創(chuàng)作者用泥料雕刻了一只精巧的玉如意鑲嵌在壺蓋中央作為壺鈕,玉如意的“腰身”很是柔軟,前端的部分雕刻得相當精細,是集中展現紫砂壺雕刻工藝水準的部分。壺鈕最精巧的部分在于一側套著的小圓環(huán),這一設計不僅別出心裁,也為作品增添了音樂美。圈鈕是紫砂壺創(chuàng)作中十分獨特的壺鈕形式,通常由兩個小圓環(huán)相套而成,且是可以活動的,在人們使用茶壺時小圓環(huán)便會發(fā)生碰撞,產生悅耳的聲音。此壺中的小圓環(huán)恰好套在如意與壺身之間形成的空間中,讓人忍不住去探索和思考這一壺鈕的形成。
“玉如意”本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物,代表了吉祥、幸福、如意等諸多美好的含義,這是此件作品的核心思想,創(chuàng)作者構建了此壺獨特的藝術風格,展現了紫砂壺工藝技法的精湛和紫砂壺創(chuàng)作的精神,也向人們傳達了美好的祝福,讓人們能發(fā)自內心地去接受和喜愛此件作品。除了精美獨特的玉如意壺鈕之外,圓潤的壺身也表達了團圓、完美之意,而流暢的線條則傳達了一帆風順、萬事順利的祝福。整件作品不是割裂開的,藝術美、工藝美與文化美始終是交織在一起的,讓人們在獲得審美體驗之時能夠迅速領會創(chuàng)作者意圖,便能感受到作品的溫度。紫砂壺藝術融合了傳統(tǒng)吉祥元素,又何嘗不是對中國傳統(tǒng)吉祥元素的一次展示,對吉祥文化的一次弘揚?
結語: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吉祥文化與吉祥元素為紫砂壺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此件《玉如意》紫砂壺充分利用了這些資源,憑借自己的藝術方式表現出來,實現了對自身卓越工藝技法的展示,實現了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展現了紫砂壺藝術扎根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藝術土壤的優(yōu)良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