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詠梅
(郯城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山東 臨沂 276100)
妊娠分娩為女性角色轉變重要階段,因受各種因素影響,大部分產婦都選擇剖宮產分娩,其與自然分娩相比較,后者優(yōu)勢較多[1]。自然分娩的產婦胎兒經過陰道的擠壓,對新生兒肺部功能起到鍛煉作用,提升肺表面活性物質,促使肺泡擴張,降低新生兒肺部疾病風險[2];但在分娩過程中由于子宮上段變厚,子宮下段拉薄,需要加強子宮收縮能力,排出體內存留的惡露,促進子宮復舊[3]。本次研究著重分析自然分娩產婦選擇子宮恢復護理訓練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資料時間:2019年1月-2021年2月;取80例正常分娩產婦,抽簽分2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1~35歲,平均(28.32±2.33)歲;觀察組年齡22~34歲,平均(28.56±2.34)歲;基本資料一致,無差異(P>0.05),可對比。納入:(1)基本資料完整;(2)自愿參與研究;(3)可正常交流。排除:(1)配合依從性差;(2)中途退出研究;(3)精神異常。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內容:為產婦及家屬展開健康指導,普及產后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強調母乳喂養(yǎng)重要性,針對產后焦慮、擔心等心理及時安撫和疏導,加強交流溝通,護理人員聯(lián)合家屬共同幫助產婦恢復,促進產婦以平和心態(tài)面對,在給予飲食管理等,確保產婦營養(yǎng)攝取充足。
觀察組行子宮恢復護理,內容:全面評估產婦基本情況,按照生活、特征等方面制定針對性恢復訓練,在此期間要加強詢問產婦感受,若感到不適則調整訓練方案,避免增加痛苦。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1)按摩子宮復舊:詢問產婦產后有無腹痛、出血、尿潴留、陰道水腫等情況出現(xiàn),若無其他禁忌癥,則在產后6小時進行按摩子宮,并在按摩前囑咐產婦排空小便,取仰臥位,選擇氣海、關元、天樞、中極等穴位實施戰(zhàn)魔操作,力道要適中,以產婦感到輕微疼痛為宜;用拇指和手掌外側對相應穴位進行按壓,并持續(xù)6-10分鐘左右,產婦出現(xiàn)酸痛感即可,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日晚上指導產婦或者家屬將手掌放在產婦宮底部位,并實施單一方向揉推,每次時間為15分鐘左右。
(2)體位:叮囑產婦每日保持仰臥位或者站位,不可久坐或者久臥;術后觀察產婦身體條件,若比較理想則逐漸改變體位;分娩后1-3天內多保持仰臥位,每天持續(xù)2小時后改為側臥位,并持續(xù)15分鐘后再次變?yōu)檠雠P位,利于子宮復舊。
(3)縮肛訓練:實施縮肛護理前,需為產婦講解縮肛訓練的必要性,使其保持仰臥位或站位,護理人員則依據(jù)子宮恢復情況制定訓練方案,在實踐訓練中,要告知產婦保持愉快心情,利于縮肛訓練質量提升,促進產婦早日恢復。
(4)健康教育:進行子宮恢復護理訓練期間,要詳細為產婦講解產后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的事項以及母乳喂養(yǎng)方面知識,促使產婦了解母乳喂養(yǎng)重要性,確保嬰兒良好發(fā)育成長。告知產婦家屬注意產婦的情緒,不可用言語刺激產婦,避免出現(xiàn)產后抑郁現(xiàn)象,甚至過激表現(xiàn),要加強溝通交流,及時疏導和安撫,消除負面情緒,預防抑郁癥發(fā)生。
(5)母乳喂養(yǎng):當產婦了解母乳喂養(yǎng)重要性之后,指導產婦正確喂養(yǎng),并解釋母乳喂養(yǎng)能促進子宮收縮,加快子宮復舊,促進惡露快速排出,預防感染情況。
(6)盆底肌訓練:取產婦仰臥位,讓產婦將手臂支撐在身體兩側部位,足根部要與床面貼合,抬高臀部,保持姿勢10秒后緩慢放下,一組為10次練習。當產婦進行盆底肌訓練期間,需在護理人員監(jiān)督下完成;產婦離床后幫助其保持站立,分開雙腿,并與肩部同寬;每日還需反復練習起立、蹲下訓練,叮囑產婦要主動進行盆底肌肉收縮。
(7)基礎護理:護理人員應幫助產婦清潔會陰部位和身體,選用合適衛(wèi)生巾,通過衛(wèi)生巾更換次數(shù)評估產婦出血量和惡露情況,協(xié)助產婦每天進行肢體運動,避免長期臥床出現(xiàn)下肢靜脈栓塞現(xiàn)象。飲食方面要以清淡、易消化、營養(yǎng)高的食物為主,并根據(jù)產婦飲食習慣制定針對性飲食計劃,確保產婦得到充足營養(yǎng),切記不可食用刺激類食物,避免出現(xiàn)不良反應。
(7)出院指導:出院前告知產婦保持良好生活、飲食習慣,堅持子宮按摩、縮肛等訓練,促進陰道恢復,并詢問產婦聯(lián)系方式,實施出院后電話隨訪,囑咐產婦在產后6周后即可回院復查。
(1)評估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 (焦慮、抑郁,分別采用SAS、SDS量表)與生活質量(采取SF-36量表,包含社會、生理、心理)[4]。
(2)觀察月經、性生活恢復時間以及惡露持續(xù)時間[5]。
(3)對比護理總滿意率;總滿意率=[(很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tài)、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低(P<0.05),生活質量評分高(P<0.05)。見表1。
表1 心理狀態(tài)、生活質量評分分)
兩組相比,觀察組性生活恢復、月經恢復、惡露持續(xù)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性生活恢復、月經恢復、惡露持續(xù)時間比較
較之對照組,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高(P<0.05)。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n(%)]
自然分娩為正常生理活動,但所需產程時間較剖宮產更長,并且產婦要承受劇烈宮縮疼痛,影響產后生活質量,甚至損傷陰道肌肉,降低陰道彈性和性生活質量[6];所以應對自然分娩的產婦展開優(yōu)質、全面的護理服務,促進產婦子宮復舊。
子宮恢復護理訓練可促進盆底肌和子宮組織快速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升性生活質量,保障家庭和睦[7];該訓練方法是在產后早期實施一系列操作,包含子宮按摩、盆底肌訓練、縮肛訓練等,可促進惡露排出以及子宮復舊,減少產后并發(fā)癥。同時展開健康教育、體位改變、出院指導等方面,讓產婦感受到全面且細致的護理服務,緩解不良情緒,建立信任感,提高產婦配合依從性,更加利于子宮復舊,并且讓產婦認識到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和優(yōu)勢,確保嬰兒良好成長[8]。
通過本次兩組試驗可知,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高(P<0.05),心理評分、性生活恢復、月經恢復、惡露持續(xù)時間低(P<0.05)。這就說明,子宮恢復護理訓練可減少惡露持續(xù)時間,加快月經恢復,保障性生活質量,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產婦滿意度,減少不良心態(tài),預防并發(fā)癥。此外本研究還存在不足之處,因隨訪時間較短,無法掌握產婦恢復情況,后期需延長隨訪時間,了解子宮恢復護理訓練對產婦的效果及影響。
綜上所述,子宮恢復護理訓練干預能夠促進子宮復舊,減少并發(fā)癥,提升生存質量,降低負面情緒,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