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華
(聊城市茌平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山東 聊城 252100)
病毒性腦炎指的是腦實質再說多種病毒侵犯,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生感染的感染性病癥,其具有發(fā)病急促、病情嚴重的病癥特點[1]。患者大都會表現出不同嚴重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傷,同時伴有關節(jié)運動障礙、意識不清、高熱等臨床癥狀,使患者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而臨床將如何使患者神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復作為臨床工作的重點。相關研究指出,對患者予以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促進療效提升[2]。對此本研究對患者予以臨床護理路徑干預,以求促進患者臨床康復,提升護理效果,相關探究如下。
選2018年1月到2021年6月至我院治療的病毒性腦炎患兒80例,收集臨床資料開展本研究,依照護理干預方案的差異分為兩組。對照組患兒40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患兒21例,患兒年齡為1~9歲,平均(5.0±1.0)歲;研究組患兒有40例,其中有女性患兒18例,男性患兒22例,患兒年齡為1~8歲,平均(4.9±0.7)。本次研究中涉及患兒的基礎性資料均不存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針對本研究患兒家屬均悉知,同時完成了知情同意書簽署,本研究已獲取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1.2.1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guī)護理,方法:晚上患兒各項生命體征檢測及相關指標觀察,對患兒遵醫(yī)用藥,強化并發(fā)癥的預防[3]。
1.2.2研究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方法:先創(chuàng)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組員包含:科室主任、護士長、主管醫(yī)生以及責任護士。由小組成員先查閱并分析相關文獻資料,結合患兒病情及科室實際狀況開展討論,制定出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護理方案。在入院當天,由組員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宣教,告其病毒性腦炎疾病的發(fā)并原因、具體危害、治療以及護理措施案,同時向家屬講解相關輔助檢查的目的、作用及相關注意事項。在患兒住院治療期間,組員需要進一步強化各方面的健康教育,通過多種類型、途徑開展健康宣教指導,如通過觀看視頻、圖文講解等方式,幫助患兒或者家屬能以積極心態(tài)正確面對疾病,并做好心理安撫、疏導,以緩解不良情緒,使患兒及家屬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同時為患兒提供語言訓練、肢體功能訓練、智力發(fā)育遲緩的訓練、體位指導,促進患兒康復。在出院當天,需由組員向患兒家屬詳細交代患兒出院后所需注意事項,告知恢復要點,叮囑定期至醫(yī)院復查,且做好隨訪,及時掌握患兒康復狀況,以針對性的調整健康教育內容。
1.3.1 對比護理質量,叢患兒住院時間、家屬護理滿意度及健康知識了解狀況評估。護理滿意度參照我院擬定的《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內容:心理護理、健康宣教、護理技能、護理時效性、護理服務態(tài)度5方面,每方面分值1-4分,分別代表不滿意至非常滿意,滿分20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康知識得分通過知識內容問卷調查,30分為滿分,得分越高掌握程度越好。
1.3.2對比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統(tǒng)計患兒治療中,意識障礙、驚厥、肢體障礙、顱神經障礙恢復所需時間。
應用SPSS18.0對本研究所涉數據進行分析,計數用X2(%)進行檢驗,計量用t檢測(x±s)進行檢驗,顯著差異用P<0.05表示。
研究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研究組家屬護理滿意度得分及健康知識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質量對比
研究組患兒意識障礙、驚厥等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對比
兒童人群是病毒性腦炎的高發(fā)群體,病毒性腦炎屬于急性顱內炎癥,會導致患兒顱內壓快速升高、腦神經發(fā)生功能缺損等[4]。程度患者可在對癥治療后病情快速緩解,但是對于病情較重者可引發(fā)運動障礙、智力障礙等,影響患兒發(fā)育。相關研究指出,在病毒性腦炎治療中,選用符合疾病特征臨床護理路徑可促進療效提升。臨床路徑是指依據時間順序來向患者提供護理服務,該護理模式是由醫(yī)療機構設立,護理組員以患者為中心,圍繞促進患者康復而制訂的護理干預模式,利于患者病情被及早識別,降低并發(fā)癥,確保患者得到高質量的護理[5]。
在對病毒性腦炎患兒的護理中,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向患兒及家屬提供疾病知識宣講,以提升其對病情相關的了解程度,并能夠使其掌握治療、護理的要點,以提升患兒及家屬治療的依從性及配合程度[6]。本次研究在病毒性腦炎患兒健康教育中選用了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干預,該護理模式屬于新型、科學性更強的護理方案,主要是結合患兒具體病情,在治療的不同階段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計劃措施,以進一步規(guī)范患兒的健康教育護理工作[7]。臨床路徑護理路徑的標準化流程更具科學性,并使健康教育的流程得到簡化。在本研究中,研究組患兒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研究組家屬護理滿意度得分及健康知識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了臨床護理路徑對提升護理質量,促進臨床康復的積極作用。主要原因是從患兒入院至出院,護理路徑小組會每天對護理內容進行規(guī)劃整改,確保了護理工作能夠有計劃性的實施,使護理質量得到整體提高,此外護理中組員還為患兒及家屬提供了詳盡的康復指導,最大限度的幫助患兒神經功能的恢復[8]。
綜上所述,在小兒病毒性腦炎健康教育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提升護理質量,促進患兒臨床康復,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