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戎
揭開軍方操控好萊塢黑幕的獨立記者湯姆·塞克
在阿富汗戰(zhàn)爭之前,普通美國人大多對這個遙遠荒僻的國度一無所知,好萊塢更是對它毫無興趣。但在“9·11”事件之后,一切隨之改變。當阿富汗頻繁地出現(xiàn)在銀幕上時,并不表明美國高層人士希望別人來仔細審視軍方或者政府機構(gòu)在那里的行為是否正當,而是確保以最有利于其利益的方式將這場戰(zhàn)爭呈現(xiàn)給美國公眾。特別是當長達20年的占領結(jié)束,美軍倉促撤離,北約扶持的阿富汗政權(quán)只支撐了不到2周時間,給阿富汗人和國際社會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怎么向公眾解釋這一切?這還需要好萊塢來“圓謊”,把“侵略”變成“解放”,把“屠戮”變成“建設”,把“敗退”變成“榮光”。
很多好萊塢大片的背后,都精心掩藏著美式文化輸出和戰(zhàn)爭宣傳之意圖
歷史上,好萊塢就一直是宣傳的行家里手。特別是阿富汗戰(zhàn)爭開始以后,它更是與五角大樓進行“合作”,對在阿富汗發(fā)生的殺戮行為進行正面宣傳,幫助軍方提振美國公眾對這場無法獲勝的戰(zhàn)爭的興趣與支持程度。在此過程中,好萊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種“合作”,既包括直接編輯和控制劇本內(nèi)容,也包括刪除任何可能對軍方不利的場景和細節(jié)。而作為交換,美國軍方大方地提供了人力資源、電影拍攝場地以及車輛、飛機等各種高科技裝備,使好萊塢如愿掙到數(shù)以十億美元計的利潤。這種公然的交易行為,已經(jīng)將好萊塢及整個美國影視娛樂業(yè)變成了霸權(quán)主義的“啦啦隊”。
通過湯姆·塞克獲得的這批文件,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軍方插手電影和流行文化的規(guī)模之大、程度之深。例如,在2015~2017年期間,美國陸軍西部公共事務主任辦公室(OCPA-W)——該辦公室“恰好”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好萊塢的郊外——一般會同時介入40~70個媒體娛樂項目,扮演劇本審查、制作咨詢、人才培訓和現(xiàn)場指導等多種角色。而這個辦公室只是陸軍的3個地區(qū)辦事機構(gòu)之一,另外2個機構(gòu)分別位于芝加哥和紐約,除此之外,海軍、空軍、海岸警衛(wèi)隊、中央情報局和其他政府組織都有類似的機構(gòu),用于操控他們在大眾媒體中的形象。根據(jù)2016年12月22日那一周的每周事務摘要,當時OCPA-W就同時涉足63部影視作品,其中包括處于制作前期階段的15部,制作過程中的26部,正在開展后期制作的22部。而2017年出版的《國家安全電影》一書更是指出,截止成書之前,美國國防部至少支持或參與過814部電影和1133個獨立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其中大部分是新世紀以來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5部關于阿富汗戰(zhàn)爭或以其為背景的電影,通過研究這些案例,了解好萊塢是如何“顛倒乾坤”,以及是如何與軍方合作,在這些鏡頭出現(xiàn)在公眾視線之前對其進行“預處理”的。
《十二勇士》(2018年上映)
《十二勇士》是一部充斥著沙文主義色彩和好戰(zhàn)情緒的“大片”
《十二勇士》先入為主地將美國的對立面都扣上恐怖分子的帽子
該片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由12名美國特種部隊精英組成的小分隊,在“9·11”事件發(fā)生后進入阿富汗,聯(lián)合杜斯塔姆的反塔利班武裝,試圖在北約部隊到達之前占領馬扎里沙里夫的故事。“如果我們不占領這座城市,世貿(mào)中心只是一個開始”,影片中的一位人物這樣說道。影片中還提到了“5萬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人員”,好像這兩者是親密盟友而不是死對頭一樣。其實塔利班對“9·11”襲擊事件的態(tài)度是立即進行譴責,而且據(jù)西方公布的數(shù)字,當時基地組織在全球的成員加起來也不足100人。
國防部慷慨地為《十二勇士》的制片方提供免費的拍攝場所和軍用裝備
修改過的劇本將12名勇士都描繪成留著胡須、肌肉發(fā)達的硬漢形象
有了軍方的幫助,《十二勇士》的拍攝效果自然看起來更加“真實”
塞克搞到的文件顯示,軍方急于為這樣一部充滿沙文主義情緒的電影提供幫助,以符合他們所說的“令人嘆為觀止”的要求,包括允許攝制組進入新墨西哥州的多個軍事基地進行拍攝,提供演員所需的服裝,可以炸毀的各種“目標”車輛,幫助租用多架飛機,包括“支奴干”和MH-60R“海鷹”直升機,以及影片中塔利班武裝使用的蘇式坦克,甚至還幫助制作公司招聘臨時演員扮演群眾角色。
盡管劇本傳達出強烈的好戰(zhàn)信息,但OCPA、空軍和其他軍事組織仍然堅持把劇本梳理了一遍又一遍,刪除任何他們認為不合適的細節(jié)。這包括要求編劇對人物造型進行改動,將12名勇士都描繪成留著絡腮胡須、頸部刺滿紋身的粗獷硬漢,實際上只有到阿富汗戰(zhàn)爭后期美軍中才會有這樣的形象。幾周后,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仍未解決。為了展示軍方對創(chuàng)意方向的控制力有多強大,OCPA威脅要退出這部電影。他們通過一封電子郵件,提醒制作公司注意雙方此前簽署的協(xié)議:“如果在72小時內(nèi)無法通過談判解決關于形象方面的分歧,國防部將保留暫停支持(該片拍攝)的權(quán)力……”
國防部很清楚,他們提供的免費設備、拍攝場所等方面的幫助,是制片公司不可能獨立獲得的,即使獲得,成本也是非常昂貴的,任何制片公司都不會不考慮這一點。因此,軍方很容易利用他們的影響力來控制他們“合作”的電影或電視節(jié)目的各個方面。這甚至意味著違背事實,比如OCPA指示制作公司,關于12名勇士之一的山姆·基爾中士,要求更改其曾在酒吧斗毆被判緩刑而失去教師工作的經(jīng)歷,盡管這完全屬實。
好萊塢一向是務實的,軍方的要求似乎沒有在制作公司內(nèi)部遇到大的阻力,制作組很快同意這些改動,幾周后就發(fā)送一份新的劇本供OCPA和空軍審批。他們在電子郵件中回復道:“……我們根據(jù)您的建議更改了背景故事。請告訴我,這是否適合您的要求?”事實上,在拍攝結(jié)束時,制作組的一名高級成員甚至給OCPA和國防部長辦公室發(fā)送了電子郵件,對后者的服務表示“深深的感謝”:“……包括陸軍人員在內(nèi)的整個團隊都非常出色,幫助我們在今晚拍攝完成了效果驚人的射擊場面。他們都是訓練有素的最專業(yè)的人員。我們知道,如果不是您為這部電影做出的巨大努力,我們永遠不會擁有這樣的團隊,所以再次感謝您!”
《孤獨的幸存者》(2013年上映)
《孤獨的幸存者》又名《紅翼行動》,由彼得·博格執(zhí)導,馬克·沃爾伯格、泰勒·克奇、埃米爾·赫斯基、本·福斯特主演,于2013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jù)馬庫斯·勒特雷爾的同名回憶錄改編,講述海豹突擊隊4名成員秘密潛入阿富汗,執(zhí)行一項刺殺塔利班指揮官艾哈邁德·沙赫的特種行動,卻意外被對方發(fā)現(xiàn)并遭致反擊的真實故事。
《孤獨的幸存者》改編自同名回憶錄,但內(nèi)容進行了大幅度修改
《孤獨的幸存者》中的核心矛盾和爭議來自于對3名當?shù)啬裂蛉说奶幹梅绞?/p>
導演彼得·博格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將公眾對美國軍人為何要在阿富汗犧牲的質(zhì)疑,巧妙地轉(zhuǎn)移到4名突擊隊員的英勇表現(xiàn)以及戰(zhàn)友間的生死情義上來。因此,雖然媒體對《孤獨的幸存者》的評價并不高,但大多數(shù)觀眾仍然認為該片是一部較好的戰(zhàn)爭題材電影。不過該片還是避免不了一個敏感點,那就是它的情節(jié)必然要圍繞突擊隊員們?nèi)绾闻既慌錾狭?名當?shù)啬裂蛉?,以及如何做出關于是殺死牧羊人以掩蓋蹤跡,還是冒著自身暴露的危險將其釋放的決定而展開。最后,隊員們決定讓他們的俘虜離開,后來這被證明是一個致命的錯誤,牧羊人向塔利班武裝分子報告了他們的行蹤。突擊隊員們寡不敵眾,最后只剩下一名幸存者——就是馬庫斯·勒特雷爾本人——來講述這個故事。
馬庫斯·勒特雷爾在海豹突擊隊服役8年,作為2005年6月“紅翼行動”中唯一的幸存者,他獲得了海軍十字勛章和紫心勛章。退役后,勒特雷爾成為保守派電視媒體公司“TheBlaze”的一位推崇特朗普的媒體主播。勒特雷爾并不隱瞞他的白人至上主義傾向,并且對自由主義者充滿仇恨。勒特雷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大力頌揚針對“非人類”對手的所謂正義暴力,正如他闡述的那樣:“在全球反恐戰(zhàn)爭中,我們是有規(guī)則的,我們的對手卻用這些規(guī)則來對付我們。我們努力做到合理,他們卻不擇手段。他們會使用任何形式的手段:酷刑、斬首、殘害,襲擊無辜平民、婦女和兒童,以及汽車炸彈、自殺式襲擊,以及他們能想到的任何辦法?!?/p>
勒特雷爾非常后悔當初同意讓牧羊老人及他的兩個孩子離開,而沒有堅持自己的直覺將他們滅口。他在書中直言不諱地寫道:“這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愚蠢的決定?!易兂闪艘粋€自由主義者,一個沒有邏輯的白癡……”當時,勒特雷爾曾告訴其他3名海豹突擊隊員:“你們要都明白,(3個牧羊人的)尸體會被找到,塔利班會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件事。他們會在報紙上報道,美國自由派媒體會毫不留情地攻擊我們。我們幾乎肯定會被指控犯有謀殺罪?!痹紕”九c勒特雷爾的書中對事件的描述非常接近。毋庸置疑,軍方要求對劇本進行重大修改,甚至每個腳本草案都需要滿足軍方的要求。在最后定稿的劇本中,海豹突擊隊的指揮官只是決定讓牧羊人離開,沒有爭論是否要殺死他們并藏尸滅跡,當然更不會有像書中那樣的對自由派媒體赤裸裸的攻擊。
軍方對于他們插手影視媒體作品的行為,通常會解釋成僅僅是為了確保對事件本身或者對作品中關于軍方的描述更加準確,然而真實情況并非如此。在《孤獨的幸存者》拍攝過程中,僅與3家制作方之一的Film44公司之間,軍方就有長達131頁的電子郵件聯(lián)系。在其中一封國防部首席好萊塢聯(lián)絡人菲利普·斯特魯布發(fā)出的電子郵件中,他明確表示:“雖然最大程度還原歷史真實性是我們的任務,但我們?nèi)砸獙?名海豹突擊隊員的聲譽,以及他們的家人對他們的記憶承擔責任?!?/p>
現(xiàn)實中的馬庫斯·勒特雷爾(右一)有爭議的各種言論在劇本中全部消失
菲利普·斯特魯布(左二)是對好萊塢有著重大影響卻又默默無聞的人物
《孤獨的幸存者》拍攝現(xiàn)場的軍方指導人員
斯特魯布是美國娛樂界最有權(quán)勢的人之一,然而他一直深藏幕后,名字幾乎不為公眾所知。斯特魯布和他的同事們堅持要制片方從劇本中去掉一些細節(jié),既有突擊隊員身上的紋身,也有他們之間的部分對話,以確保4名隊員的形象不會像勒特雷爾在他自己的回憶錄中描寫的那樣粗魯?!拔覄倓倧腇ilm 44的莎拉和布萊登那里得知,他們已經(jīng)準備好向我們提交皮特的最新改寫版。他們說對照我們的要求逐一進行檢查,解決了我們所有擔心的問題。你很快就會通過電子郵件收到帶水印的腳本?!彼固佤敳荚诹硪环怆娮余]件中寫道。
作為交換,軍方允許《孤獨的幸存者》的制片方臨時使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科特蘭空軍基地。該基地周圍都是巖石和沙漠,地形地貌與阿富汗非常相像。另外,基地還出動大批昂貴的軍用飛機,包括“黑鷹”和“阿帕奇”直升機,還有空降兵和其他各類專業(yè)軍事人員配合影片的拍攝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電影的整個前提,即如果海豹突擊隊員選擇不殺死牧羊人的話,他們就會被發(fā)現(xiàn),也并不是很站得住腳。對包括后來隱藏和保護勒特雷爾的阿富汗人的采訪證實,當?shù)匕傩斩贾烂绹嗽谀睦铩_@要歸功于后方制定任務者的草率,一批體型巨大的美軍直升機轟鳴著降落在阿富汗最偏遠的山區(qū),還留下了著陸痕跡,再遲鈍的武裝分子也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進而追蹤那些從直升機上下來的人。斯特魯布和他的同事成功地運用了“潛在替代閱讀”,觀眾在電影中看到的是4名英雄的人道主義壯舉和兄弟情誼,掩蓋了美軍在一次計劃不夠周密的行動中被徹底打敗的事實。盡管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整個阿富汗戰(zhàn)爭中美國最致命的軍事失誤之一,但觀眾看后仍會熱血沸騰,進而支持軍方和政府在阿富汗的行動,斯特魯布的目的就這樣達到了。
《查理·威爾遜的戰(zhàn)爭》(2007年上映)
查理·威爾遜本人到訪阿富汗,此行開啟了美國中情局歷史上耗時最長、成本最高的秘密行動
《查理·威爾遜的戰(zhàn)爭》講述了同名的德克薩斯政治家的故事,由大牌影星湯姆·漢克斯和朱莉婭·羅伯茨主演。生活中的查理·威爾遜身兼軍方、政府和中情局多重背景,以推動實施“旋風行動”而聞名——由中情局對阿富汗抵抗者組織進行資助和培訓,幫助其抵御入侵阿富汗的蘇軍。這是二戰(zhàn)之后中情局開展的耗時最長、成本最高的秘密行動之一,前后貫穿了卡特、里根、布什等3任美國總統(tǒng)的任期,行動開始之初每年資金支出規(guī)模不到300萬美元,到1987年迅速飆升至6.3億美元,到1992年進入尾聲之際每年仍有約6億美元之巨?!靶L行動”的確收到了效果,蘇聯(lián)在阿富汗受到沉重打擊,被迫撤軍。該行動的另一個連帶后果,就是使得阿富汗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產(chǎn)國。同樣,借助于“旋風行動”的力量,阿富汗當?shù)丶爸苓叺募みM分子勢力得以迅速做大,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基地組織和奧薩馬·本·拉登,美國用納稅人的血汗培養(yǎng)出了一個自己至今也無法完全消滅的恐怖怪物。
因此,《查理·威爾遜的戰(zhàn)爭》最初的劇本并沒有對威爾遜或他的努力表示出特別的褒揚,并明確指出他曾經(jīng)支持過本·拉登這樣的極端分子。在原始劇本中,“9·11”事件被視為美國支持這些狂熱分子所帶來的可預見的后果之一。事實上,原始劇本的結(jié)局就發(fā)生在2001年9月11日的五角大樓,威爾遜聽到一架客機即將撞擊大樓時震耳欲聾的尖嘯聲,影片原本應該在此處嘎然而止。然而,所有這一切,包括基地組織和所有與“9·11”事件相關的場景,在中央情報局進行審查后都被從劇本中刪除。取而代之的是,這部電影以威爾遜因在阿富汗為“自由”所做的貢獻而獲得一枚獎章結(jié)束。
此外,該片中還刪除了討論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的場景,當時以色列支持的基督教民兵在那里屠殺了800~3500名巴勒斯坦難民。劇本的早期版本也相對公正地評價了蘇聯(lián)人,其中一個角色指出蘇聯(lián)在阿富汗“強迫他們(阿富汗人)學習閱讀和寫作”,自然這句臺詞也被刪除了,這樣影片中的蘇軍士兵更容易被描繪成殘暴、嗜血的蠻族。
《查理· 威爾遜的戰(zhàn)爭》中由湯姆·漢克斯扮演的查理·威爾遜前往阿富汗與抵抗組織首腦會面
影片中,查理·威爾遜為抵抗組織帶去了對付蘇軍戰(zhàn)機急需的“毒刺”導彈
《威士忌、探戈、狐步舞》(2016年上映)
《查理·威爾遜的戰(zhàn)爭》的結(jié)局進行了顛覆式的修改
這是一部派拉蒙影業(yè)公司拍攝的帶有黑色喜劇色彩的傳記片,講述一個厭倦了在紐約坐辦公室的大齡焦慮女編輯因為想改變自己,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在那里記錄當?shù)仄矫竦膽?zhàn)時生活,最終獲得成功的故事。雖然有蒂娜·菲、瑪格特·羅比和馬丁·弗里曼等明星加盟,但該片在票房上仍然十分失敗。盡管如此,它還是通過在新墨西哥州的科特蘭空軍基地拍攝(就像《孤獨的幸存者》那樣),并使用真正的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作為臨時演員,明顯降低了虧損。作為交換,制片人將該片劇本的編輯權(quán)交給了軍方。
雖然是喜劇片,但《威士忌、探戈、狐步舞》中的道具卻非常專業(yè)
從穿著打扮,就不難分辨《鋼鐵俠》中的反派究竟指的是誰
軍方堅持要修改劇本中關于美國軍用卡車撞向一群平民的內(nèi)容。這是一起真實事件,發(fā)生在2006年5月,當時這輛卡車在交通高峰時段沖過喀布爾街頭,造成至少3名平民死亡、16人受傷,肇事后該車還試圖逃離現(xiàn)場。這一事件先是引發(fā)數(shù)百名當?shù)孛癖娍棺h,隨后升級為嚴重騷亂,美國駐阿富汗使館也遭到?jīng)_擊。但在公映的影片中并沒有這一事件的專門鏡頭,改為在長約20秒的新聞片段中提及,僅將其輕描淡寫地表述為“涉及軍用卡車的致命交通事故”。
《威士忌、探戈、狐步舞》改編自美國記者金·巴克的回憶錄《塔利班洗牌》??ㄜ囀录谶@本書中處于重要位置,因為這使她終于明白這場戰(zhàn)爭是多么毫無意義且無法取勝,對富人和強者沒有責任,對窮人和平民沒有正義,她將它和隨后的反美騷亂描述為“阿富汗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點,當時我們第一次看到一些阿富汗人有多憤怒,阿富汗這個國家是多么缺乏領導力,塔利班卷土重來的時機有多成熟”。然而在電影中,這一事件只是順便提及,因此阿富汗人的憤怒顯得非理性化和突如其來,這是阿富汗戰(zhàn)爭電影帶給觀眾的典型印象。片尾女主角采訪被路邊炸彈炸斷腿的美軍士兵,對方既沒有破口大罵,也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坦然面對,并告誡女記者要“面向未來,因為我們別無選擇”,瞬間將原作中的深刻揭露變成了兌水的心靈雞湯。
《鋼鐵俠》(2008年上映)
最初的《鋼鐵俠》劇本帶有一定和平主義色彩,主角托尼·斯塔克作為龐大制造帝國(類似現(xiàn)實中的洛克希德·馬丁或者是雷神公司)的繼承人,試圖利用他擁有的高科技,來對抗貪得無厭、背信棄義的合伙人。然而,在五角大樓介入后,菲利普·斯特魯布再次擔任該片的軍事聯(lián)絡員,于是電影的基調(diào)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
《威士忌、探戈、狐步舞》對美軍暴行的揭露被大幅度刪減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鋼鐵俠》中的反派人物費盡心機想要從斯塔克手中獲得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本來就是斯塔克運到阿富汗向軍方展示其威力的
《鋼鐵俠》中主人公對于戰(zhàn)爭的立場被根本性地扭轉(zhuǎn)了,這一系列電影也最終變成了“美國形象”的宣傳片
凱蒂·佩里的《我的一部分》MTV也充滿了好戰(zhàn)和挑釁意味
在公映的《鋼鐵俠》中,大部分戰(zhàn)斗場景都發(fā)生在現(xiàn)代的阿富汗,美軍在影片中扮演著“正義之師”的形象,全力對抗那些躲藏在山洞中、欺壓屠戮百姓并試圖獲得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壞人。但即使是斯特魯布也忘了更改這樣一個設定,那就是這些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是斯塔克應軍方之邀帶到阿富汗,并打算在戰(zhàn)場上使用的。
既然劇本對待戰(zhàn)爭的立場發(fā)生了逆轉(zhuǎn),作為交換,斯特魯布提供了一份新的制作協(xié)議,允許這部電影在洛杉磯北部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拍攝,由該基地負責提供大約150名演員,以扮演來自各軍種的軍人和阿富汗平民,同時幫助制作100套制服,并提供使用一系列成本高昂的軍用飛機的機會。
五角大樓的工作重點不僅僅局限于每部數(shù)十億美元預算的好萊塢電影。實際上,每一種媒體都被軍方用來傳播尚武好戰(zhàn)的信息,甚至包括流行文化。比如流行歌星凱蒂·佩里的歌曲《我的一部分》,其MTV是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彭德爾頓兵營軍事基地拍攝的,展示一個女孩通過加入海軍陸戰(zhàn)隊,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價值并獲得成長的過程。當時,福克斯新聞曾詢問佩里團隊,是否為視頻拍攝向軍方支付費用,后者曖昧地拒絕回答。該視頻目前在YouTube上的觀看次數(shù)已經(jīng)達到9億多次?!罢麄€視頻的創(chuàng)意直接來自納粹電影制片人萊尼·里芬斯塔爾:同樣的角度、英雄般的向上鏡頭,對體力、閃閃發(fā)光的武器以及由活生生的個人凝聚成嚴謹?shù)能娛聠挝凰憩F(xiàn)出的同樣的迷戀。”評論家娜奧米·沃爾夫?qū)懙?,她將這首歌稱為“戰(zhàn)爭宣傳”。解密文件還顯示,OCPA-W在游戲節(jié)目“The Priceis Right”中精心安插了軍人觀眾;軍方向國家橄欖球聯(lián)盟支付數(shù)百萬美元,將大型比賽作為招募活動現(xiàn)場;甚至建立一個名為“美國陸軍電子競技”的視頻游戲團隊,將軍事與孩子們心中的樂趣聯(lián)系起來。
湯姆·塞克最后這樣評估美國電影業(yè)在延長阿富汗戰(zhàn)爭中的作用:“好萊塢以選擇性無視、選擇性沉默和虛無主義來還原阿富汗戰(zhàn)爭,而不是探索或解釋這場戰(zhàn)爭的真正根源和后果。比如《鋼鐵俠》和《孤獨的幸存者》,都是在美國占領阿富汗期間推出的,但兩者在敘述中都忽略了侵略戰(zhàn)爭的本質(zhì)和它給這個國家造成的混亂,這樣可以避免每個親身參與者的痛苦。從這個意義上說,好萊塢在延續(xù)戰(zhàn)爭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他們要么故意避免提醒人們戰(zhàn)爭仍在繼續(xù),要么用英勇的、脫離實際的鏡頭語言來描繪它,讓它看起來像是一場穿越半個世界的傳教士的仁慈冒險,而不是它破壞性、政治性的本來面目?!?/p>
編輯/曾振宇
美國軍方對媒體的控制和滲透,目的就是讓觀眾只能看到他們想讓觀眾看到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