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
編輯同志:
我是哈爾濱市的一名市民。2021年7月6日,我通過應聘進入某公司擔任銷售部客戶經理,合同期限為三年,約定試用期為三個月。
試用期滿后,我的銷售業(yè)績一直未能達到公司績效合格標準。2021年11月13日,應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要求,我與公司簽署了《員工績效改進計劃》,約定在隨后三個月的觀察期內,如仍未能完成績效目標,須自行離職。
后由于種種原因,觀察期滿后,我仍未能完成績效考核目標。2022年2月21日,公司要求我離職,我按流程辦理了離職手續(xù)。但公司卻以我“自行離職”為由,拒絕支付勞動合同賠償金。
這種情況下,公司的說法有法律依據嗎?我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讀者? 張盛
答疑
根據張盛的來信,本欄編輯特邀黑龍江冰都律師事務所馮春龍律師進行答疑。
本案中,張盛未能完成公司規(guī)定的績效考核目標,屬于不勝任工作的范疇。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須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本案中張盛所簽的《員工績效改進計劃》,實際上規(guī)定了張盛若不勝任工作,公司可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且不用支付勞動合同賠償金。該約定顯然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屬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公司理應支付勞動賠償金。
那么根據上述規(guī)定,用人單位對于不勝任工作的員工應如何處理呢?
首先是進行培訓或合理調崗。原勞動部辦公廳《關于職工因崗位變更與企業(yè)發(fā)生爭議等有關問題的復函》明確規(guī)定:“因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而變更、調整職工工作崗位,屬于用人單位的自主權。”因此,在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的情形下,用人單位可以單方對勞動者進行合理的工作崗位安排。
但進行員工調崗要注意以下三點:1.用人單位要能夠證明員工不勝任工作;2.用人單位選擇的崗位應當具有合理性;3.用人單位有合法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作為處罰依據。為了避免爭議,最好事先在勞動合同中約定清楚培訓的形式和培訓期間的工資標準;調崗的時候,應向員工發(fā)出調崗通知書,調崗通知書中要明確調崗的事由為不勝任工作,并讓員工簽收。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經過調崗或者員工培訓后員工仍無法勝任工作的話,按照法律規(guī)定,企業(yè)適用不勝任工作條款解雇員工時,仍須按照員工在企業(yè)的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如果未提前三十天進行書面通知,還須加付一個月的代通知金。
張盛可以依據上述法律法規(guī),嘗試與公司進行溝通。若雙方意見仍未能達成一致,張盛可以收集勞動合同、通話錄音、銀行轉賬記錄等證據,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以此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文中張盛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