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環(huán),趙應武,黃 凱,唐洪亮
(1.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貴陽 550002; 2.江口縣水務局,貴州 江口 554400)
某重力壩壩址為不對稱U形河谷,河谷寬緩,壩區(qū)右岸地形較陡,坡度為20°~40°,自然邊坡穩(wěn)定。大壩建基面高程408 m,壩頂高程441.2 m,右岸邊坡開口線高程為503.5 m,永久邊坡高62.3 m,施工期臨時邊坡最高達98.5 m。大壩右岸邊坡覆蓋層厚度0.5~4 m,地層巖性為杷榔組(∈1p)層紋至條紋狀粉砂質(zhì)黏土巖,地質(zhì)構造主要為反傾向裂隙,裂隙產(chǎn)狀N80°E/SE∠70°-85°,受壩基底部F1斷層影響,壩肩邊坡巖層產(chǎn)狀變化較大,一般巖層產(chǎn)狀290°-350°∠20°-30°,巖層斜傾下游偏左岸,為斜向坡,邊坡巖體為強風化巖體,強風化巖體結構松散、裂隙發(fā)育、巖體極為破碎,多存碎塊狀,強風化上部巖體工程性質(zhì)類似土的特性,遇水易軟化、強度極低。
高程503.5~465 m(公路兼馬道寬8 m)開挖坡度為1∶1,465~441.2 m(壩頂馬道寬1 m)開挖坡度為1∶0.75,邊坡每15 m高差設一級馬道,馬道寬1 m,采用噴錨支護+格構梁支護措施:錨桿直徑25 mm、長L=9 m、間排距3×3 m、M20水泥砂漿掛網(wǎng),噴C20混凝土厚度10 cm,C25鋼筋砼格構梁支護斷面尺寸為300 mm×300 mm。
高程441.2~425 m(馬道寬3 m)開挖坡度為1∶0.75,425~415 m(馬道寬10 m)開挖坡度為1∶1,415~405 m(建基面高程)開挖坡度為1∶1,邊坡分為永久邊坡和臨時邊坡。永久邊坡采用噴錨支護:錨桿直徑25 mm、長L=9 m、間排距3×3 m、M20水泥砂漿掛網(wǎng),噴C20混凝土厚度10 cm;臨時邊坡支護采用素噴支護措施(素噴C20混凝土厚度5 cm)+局部噴錨支護(錨桿直徑25 mm、長L=4.5 m、間排距3×3 m,噴C20混凝土厚度10 cm,Φ6.5@20×20 cm的鋼筋掛網(wǎng))。
本工程右岸大壩邊坡覆蓋層、強風化發(fā)育深度較深,下部為強度較低的軟質(zhì)巖,開挖邊坡底部受F1斷層破碎帶切割。在開挖過程中,受在建公路施工影響(開挖路面長期積水、排水不暢、重車行駛產(chǎn)生的振動),加之受長時間降雨影響,2017年12月28日,大壩右壩肩邊坡開挖至高程425.0 m(已支護441.2 m高程以上邊坡)時,大壩右壩肩邊坡高程425.0~441.2 m邊坡強風化線附近出現(xiàn)5條豎向裂縫,根據(jù)監(jiān)測資料,公路上方錨桿應力R7達到120 MPa。見圖1。
圖1 右岸邊坡開挖至425m時剖面圖
3.1.1 邊坡區(qū)巖溶發(fā)育情況
邊坡區(qū)主要出露地層為寒武系粑榔組(∈1p)鈣質(zhì)頁巖夾泥灰?guī)r,∈1p為相對隔水地層,巖溶不發(fā)育;清虛洞組(∈1q)白云質(zhì)灰?guī)r夾薄層灰?guī)r分布于高程500~545 m以上至分水嶺以外黃絲巖地區(qū),∈1q地層巖溶發(fā)育,對邊坡無影響。
3.1.2 邊坡區(qū)地下水類型
邊坡區(qū)主要為碎屑巖,地下水以基巖裂隙水為主,500~545 m以上以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為主。河床一帶以松散巖類孔隙水為主。
3.1.3 邊坡區(qū)巖體透水性
根據(jù)前期勘察成果,∈1p強弱風化巖體透水性較大,一般大于10 Lu,微風化~新鮮巖體透水性小,一般小于5 Lu;∈1q巖體為強透水層。
3.1.4 地下水位特征
邊坡區(qū)分布地層為寒武系清虛洞組(∈1q)白云質(zhì)灰?guī)r夾薄層灰?guī)r、粑榔組(∈1p)鈣質(zhì)頁巖夾泥灰?guī)r, 根據(jù)各地層巖性的特性,∈1q地層地下水埋藏相對較深,多沿最低排泄基準面及隔水層附近分布;∈1p 相對隔水層地下水賦存于地表覆蓋層及基巖節(jié)理裂隙中,在弱風化上帶附近形成自由潛水面,據(jù)鉆孔資料,岸坡平均水力坡度20%。天然河床水位約417.0 m,正常蓄水位438.2 m,抬高水頭約21 m,蓄水后邊坡水位主要在近壩庫岸抬高水位,遠端抬高水位不大,水位抬高水平范圍為0~120 m左右,因岸坡為相對隔水層,地下水活動較弱;降雨后地下水位較天然地下水位高,略抬高5~15 m。
本邊坡為散體結構,類似土質(zhì)邊坡,滑動面為圓弧。
計算參數(shù)主要是在土工試驗的基礎上,根據(jù)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zhì),結合壩區(qū)內(nèi)地質(zhì)環(huán)境條件、坡體結構特征、性狀及其空間變化情況,與有關工程經(jīng)驗綜合確定??紤]到庫水位上漲引起的巖土體軟化,巖土體水下參數(shù)按水上參數(shù)的80%進行取值。巖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shù)取值見表1。
表1 邊坡地質(zhì)參數(shù)
3.3.1 建模說明
采用GeoStudio 2007軟件進行有限元模擬仿真。GeoStudio 2007主要包括滲流、邊坡、應力變形、地震響應、地熱、地下污染物傳輸分析、空氣流動及綜合滲流蒸發(fā)與土壤表層分析等仿真模塊,各模塊之間能夠相互耦合分析。本次邊坡仿真模擬采用滲流與邊坡分析兩模塊進行耦合分析。
3.3.2 車輛荷載
縣級公路從右壩肩通過,路面寬6.5 m,為三級公路,采用雙車道。本工程邊坡計算采用車輛荷載,車輛重力標準值為550 kN。橫向布置車道數(shù)為2個,橫向車道分布車輛數(shù)為2。
橫向分布車輛輪胎外緣之間的距離:B=1.8+1.3+1.8+0.6=5.4 m
前后軸距加輪胎著地長度:L=3+1.4+7+1.4+0.2=13 m
車輛均布靜荷載:Po=NQ/LB=(2×550)/(13×5.4)=15.7 kPa
考慮車輛荷載的沖擊系數(shù)為1.3,則:P=1.3Po=1.3×15.7=20.4 kPa
即將車輛荷載換算為均布荷載20.4 kPa。
3.3.3 計算工況
見表2。
表2 計算工況
3.3.4 計算結果
見圖2-圖5。
圖2 正常蓄水位工況下斷面滑動模式(穩(wěn)定系數(shù)1.143)
圖3 正常蓄水位降落至死水位工況下斷面滑動模式(穩(wěn)定系數(shù)1.143)
圖4 施工期工況下斷面滑動模式(穩(wěn)定系數(shù)1.143)
圖5 施工期暴雨工況下斷面滑動模式(穩(wěn)定系數(shù)1.090)
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guī)范》(SL 386-2007)第3.2.3、第3.2.5條的規(guī)定,邊坡失穩(wěn)對水工建筑物的危害程度按“較嚴重”考慮,右岸永久邊坡級別為5級,邊坡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見表3。
表3 邊坡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
各工況下,右壩肩邊坡最小的安全系數(shù)K為1.090,大于規(guī)范要求的1.05,邊坡整體穩(wěn)定滿足規(guī)范要求。
右岸岸坡植被發(fā)育,山頂高程682 m,地形凹凸起伏,河床至山頂總體地形坡度30°~45°,局部大于50°,上游發(fā)育淺切沖溝,下游為山脊,局部呈臺階式起伏,自然邊坡是穩(wěn)定的。
右岸壩肩邊坡覆蓋層按1∶1~1∶1.25開挖,強風化按1∶0.75~1∶1開挖后,邊坡多以強風化及覆蓋層邊坡為主,覆蓋層邊坡多為黏土夾碎石,強風化巖體多為黃色泥頁巖,裂隙發(fā)育,結構松散,因受F1斷層影響,巖體有被擠壓拖拉撓曲現(xiàn)象,邊坡巖層產(chǎn)狀變化較大,多為斜-順向坡,但邊坡整體是穩(wěn)定的。在特殊工況下,如突發(fā)暴雨或加載的情況下,邊坡有局部變形或滑塌的可能。
經(jīng)復核,右岸邊坡整體是穩(wěn)定的??紤]到公路雖然在建,但仍是通行要道。為保證公路通行安全和大壩施工安全,結合現(xiàn)場施工條件,采用以下加固措施:①采用承載力高、邊坡擾動小、施工速度快、安全有保障的鋼管樁方案進行加固。②壩基高程425.0~441.2 m,已具備澆筑條件,可提前澆筑壩基C15砼墊層(厚1.0 m)壓坡。③對右壩肩公路段(高程465 m,長76 m)先行實施基層和面層硬化。
鋼管樁沿公路內(nèi)側布置,共31根,單排布置,間距1 m,樁身穿過強風化巖體深入弱風化層8 m,總樁深30 m。鋼管內(nèi)設3根20 mm鋼筋束,灌注M20砂漿。鋼管采用Φ108的熱軋無縫鋼管,管壁上開出漿孔,呈螺旋式布置,同截面上布置1孔,孔徑15 mm,沿軸線間距為30 cm,端部采用6 mm鋼板封閉。鋼管連接采用套筒焊接,套筒高度不小于鋼管直徑3倍,套筒壁厚不小于鋼管壁厚,在套筒周邊焊接,焊縫須飽滿,鋼管連接接頭相互錯開,1 m的連接區(qū)段范圍內(nèi)接頭率≤50%。見圖6-圖8。
圖6 鋼管樁剖面示意圖
圖7 鋼管樁橫斷面圖
圖8 鋼管管壁出漿孔布置圖
施工順序:平整清理場地→注漿鋼管制作→測量放線→孔距定位→鉆孔機就位鉆孔(每2 m接鉆桿一次)→注漿機安裝→安裝下放鋼管樁→安裝、焊接3根20 mm鋼筋束→安裝注漿管→拌制水泥砂漿—次性加壓注漿,直至上口翻漿,注漿壓力為0.3 MPa。具體施工如下:
1) 人工平整清理場地。根據(jù)設計要求放出基礎邊線及定出樁位,安裝鉆機進行成孔作業(yè);成孔工程產(chǎn)生的泥漿收集到泥漿池中,待施工完畢后泥漿外運至施工區(qū)域外,檢查并保護成樁。
2) 注漿鋼管安裝,連接采用套管連接。
3) 測量放線。根據(jù)設計要求的間距、排距及設計提供的標高進行測量放線。
4) 孔距定位。根據(jù)設計的孔洞直徑、間距、排距使用鋼筋頭打入地下進行定位。
5) 微型樁定位。本工藝采用干成孔方式鉆孔,根據(jù)微型樁定位,在成孔位置上進行汽車載運螺旋鉆準確定位,汽車支撐腳腿下進行夯實后墊方木,確保其穩(wěn)定。
6) 成孔順序。先Ⅰ序再Ⅱ序。
7) 就位鉆孔。將汽車載運螺旋鉆機安放在指定位置,安放水平,防止傾斜;將鉆桿抬至鉆機旁,啟動鉆機,慢慢鉆進;每進深2 m,需要接一次鉆桿,直至達到設計有效深度。鋼管接長時,上下兩段鋼管之間采用套管連接。
8) 清孔。濕作業(yè)時采用泥漿泵進行循環(huán)水清孔,干作業(yè)時無需清孔。
9) 管內(nèi)3根20 mm鋼筋束安裝焊接。3根φ20鋼筋為HRB400,鋼筋錨固長度為40 d。鋼筋接頭宜采用焊接,當采用雙面焊接時,搭接長度不小于5d;當采用單面焊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0d,且鋼筋的焊接接頭相互錯開。
10) 注漿機安裝。在現(xiàn)場指定位置固定注漿機,電源由指定的配電箱接入,采用6平方三相五線制電纜,把拌制的水泥砂漿(強度為M20)放入6 mm鋼板焊接制成的1 m×1 m×1 m灰槽內(nèi),然后由注漿機注漿。注漿管需裝設壓力表,注漿壓力為0.3 MPa,水灰比不大于0.5,注漿采用一次性注漿,直至孔口冒出純漿為止。
11) 安裝下放鋼管。及時在孔內(nèi)安裝預先制作好的鋼管,鋼管上套50 mm PVC管露出地面200 mm,便于接入注漿管。
12) 安裝注漿管。下放鋼管完畢后,要及時進行注漿,注漿管由注漿機直接接入到下入孔內(nèi)的鋼管上,接口要密封連接,注漿管采用橡膠管輸送。
13) 拌制水泥砂漿。水泥砂漿采用專用機械進行拌制,水灰比控制在不大于0.5,強度等級M20,把拌制的水泥砂漿放入鋼制的1 m×1 m×1 m灰槽內(nèi),然后由注漿機注漿。
14) 注水泥漿。注漿管需裝設壓力表,注漿壓力為0.1~0.3 MPa,水灰比控制不大于0.5,采用一次性注漿(先投管后注漿或先注漿后投管均可)。注漿管下至孔底后提起300 mm,進行開放式注漿,直至孔口冒出純漿為止;注漿從孔底開始,邊注邊拔,保證漿體密實。待漿體沉淀初凝,及時對管壁內(nèi)外作補漿處理,使樁孔完全充盈。
15) 鋼管樁施工中,應仔細測量孔深、鋼管長度、鋼筋束長度及注漿管長度,避免出現(xiàn)假樁斷樁現(xiàn)象,嚴格控制樁頂樁底標高。
1) 成孔。先進行孔位放樣,再鉆孔,鉆孔采用機械鉆進成孔,孔徑為φ130 mm,采用無水鉆進,禁止水鉆,避免惡化邊坡巖體的工程地質(zhì)條件;鉆孔孔深以深入弱風化基巖8 m為準,總長不小于30 m,鉆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0 cm。
2) 鋼管下孔。鋼管下孔前采用膠帶封管壁出漿孔,加壓后自動開封。
3) 砂漿灌注。注漿采用孔底注漿法,將注漿管插至距孔底5~10 cm的位置,使砂漿至孔底進入,并向上倒注,直到注滿封孔為止。
4) 灌漿壓力。根據(jù)地質(zhì)情況確定,本工程采用0.1~0.3 MPa,具體壓力值現(xiàn)場經(jīng)灌漿試驗確定;灌漿過程中灌漿壓力應由小到大逐級增加,防止突然升高。
5) 結束的標準:①超過注漿量的10%;②孔口周圍或邊坡地表出現(xiàn)冒漿;③壓力持續(xù)過大,注漿量不增加或者增加很少;
6) 邊坡變形監(jiān)測。邊坡增設三向變形監(jiān)測計共2套。施工過程中,應加強監(jiān)測,實時掌握邊坡整體安全狀態(tài),當邊坡存在異常時,封鎖道路,及時采取人員介入,消除安全隱患。
7) 施工安全:①當發(fā)現(xiàn)邊坡有坍塌、滑坡等征兆時,立即禁止作業(yè),禁止車輛和人員通行,通知受威脅的人員并將設備立即撤出危險地域。②建立觀測預報制度,設立專門的觀測點,對邊坡的變化情況進行定觀測。③將邊坡的設計、技術規(guī)程、安全措施、監(jiān)測記錄含(表報)、會議記錄完整歸檔,便于獲取和備查。
鋼管樁實施后,提高了邊坡密實性,提高了軟巖的抗剪強度和黏聚,進而增強邊坡的穩(wěn)定性,裂縫沒有擴散的跡象,錨桿應力降至40 MPa,邊坡基本無位移,整個施工期和后續(xù)蓄水后右岸邊坡一直保持穩(wěn)定運行。右岸錨桿應力和位移過程線見圖9-圖12。
圖9 施工期右岸邊坡錨桿應力R7監(jiān)測過程線
圖10 蓄水后右岸邊坡錨桿應力R7監(jiān)測過程線
圖11 施工期右岸邊坡公路內(nèi)側多點位移計實測過程線(加固后)
圖12 蓄水后右岸邊坡公路內(nèi)側多點位移計實測過程線
本工程采用的鋼管樁屬于直徑<300 mm的灌注樁,樁徑小,穿透能力強,樁身可以很深,施工時震動、地面擾動和噪音小,能在場地狹窄、出入困難的工作條件下使用,施工簡便,適用范圍廣[1-3]。本工程右岸邊坡屬于典型的軟質(zhì)巖高邊坡,應用鋼管樁進行加固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同類工程提供可借鑒的設計和施工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