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雖小,茲事體大。領導干部手里掌握著各種各樣的資源,擁有大小不一的公權(quán)力,所以不是什么飯局都可以“慨然應允”“欣然赴約”,得三思而行。比如,“站臺”“背書”的飯局就千萬去不得。
近來各地依舊有因大吃大喝被點名、處分的領導干部。是自律性太差?還是請客者太高明?領導干部如何認清飯局陷阱、看清飯局紅線?到底哪些飯局可以有,哪些絕對不能碰?3月7日,中組部徐文秀最新文章談了這事。
小心“吃”出事情來
最近,有位領導同志情真意切地談到,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少應酬,小心各種各樣的“飯局”,避免“吃”出事情來。這個醒提得很必要,也很直接,它不是小題大做或危言聳聽,而是苦口婆心、用心良苦。
吃飯睡覺是人們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內(nèi)容,平時兩三個至愛親朋偶爾小聚一下屬情理之中,只要是大眾飯館、百姓消費、自掏腰包、友情餐敘無可厚非。之所以把“飯局”作為問題提出來,是基于不少“飯局”的復雜性和風險性,更是基于一些領導干部對這種復雜性和風險性認識不清、重視不夠,基于有些領導干部仍然熱衷于或奔走于各種飯局而疲憊不堪,甚至深陷其中。
這么多年來,有的領導干部因為“飯局”不慎而埋下禍根、留下隱患,或被打開缺口、種下禍害,不得不有所警覺,引以為戒。
利益交換往往躲在飯桌底下
從現(xiàn)實來看,飯局是一個大舞臺,生旦凈末丑,各路人馬都會有,像一個大雜燴。
可以說,領導干部要慎交友,就得從慎對飯局做起,因為飯局是一個人“社交圈”和“生活圈”的重要平臺,也是“朋友圈”的重要窗口。交什么樣的朋友,喜歡怎么樣的交往方式,飯局可以折射和反映出來。
飯局又是一個大染缸,五顏六色、各式各樣。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吃得多了、接觸多了,很容易在推杯換盞中被“墨者”帶黑,甚至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染黑。
飯局還是一個“濕滑地”,是各種毛病和問題滋生蔓延的溫床。俗話說,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熬票欢?、政策放寬”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古有杯酒釋兵權(quán)的“鴻門宴”,今有投桃報李的“豪華宴”。酒是人際關(guān)系的潤滑劑,各種各樣的“飯局”參加多了,不但“胃口”容易變了、高了、壞了,而且容易在有“油水”的地方滑倒。
通???,矛盾是非常常是“吃”出來的,利益交換往往躲在飯桌底下。事實上,一些領導干部后來出事,都與以往熱衷參加各種各樣的飯局脫不了干系,都或多或少能夠從中找到瓜葛和源頭。
不貪“口服”,方有幸福
飯局雖小,茲事體大。作為領導干部,手里掌握著各種各樣的資源,擁有大小不一的公權(quán)力,所以不是什么飯局都可以“慨然應允”“欣然赴約”,得三思而行。比如,“站臺”“背書”的飯局就千萬去不得。
有一種飯局,吃的不是飯,而是局。天上不會掉餡餅,那樣的餡餅往往是陷阱。請吃人沖著你的權(quán)力或影響力,為了達到這樣那樣的目的,假裝來個“感情深,不怕打吊針”,其實是心照不宣,各取所需。又比如,“背景”深、“來路”野,或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不速之客”,這種飯局多半“水深”,要學會拒絕,敢于說不。
不貪“口?!?,方有幸福,方可避免禍從口入。飯不可以不吃,但要吃得干凈、吃得單純、吃得輕松、吃得清爽,而且還要以少吃為好、少吃為上。
習近平總書記曾語重心長地告誡領導干部:“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省下點時間,多讀點書,多思考點問題?!鄙鲗Α帮埦帧庇诩河诩乙嫣幎喽啵瑢嵖伤贾兄?。
(《學習時報》 徐文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