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中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就寫作而言,這里的“豐富”就是我們常說的“充實”。鑒于此,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也把“內(nèi)容充實”作為一項考查的重要指標,作為作文“基礎(chǔ)等級”中的“一等卷”必須的要求之一??梢赃@樣說,內(nèi)容是否充實,直接決定了作文的成敗,也關(guān)系到考生語文成績的高低,所以必須引起考生的足夠重視。
所謂“內(nèi)容充實”,是指寫進文章里的材料有較高的質(zhì)量,內(nèi)容豐富,并且對表現(xiàn)中心來說是必要的、足夠的,而不是單薄的。對于記敘文來說,要求記敘要素完整,寫出事情的全貌,人物和事件具體實在,不堆砌材料而著重生動形象的描寫,具有豐富的情感或精神,能夠充分有力地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要知道:要使袋子站起來,最有效的辦法是讓袋子裝滿東西。
下面,請大家借鑒一些名家名作并從中學習充實文章內(nèi)容的幾個技巧吧!
一、捕捉細節(jié),添枝加葉
文章充實是以具體細微為基礎(chǔ)的,高明的作者往往能捕捉精彩的細節(jié),誠如老舍先生所說:“敘述不怕不細致,而怕不生動。在細微處要顯出才華?!彼^“細微”,是指所記人、事、景中的細枝末節(jié)。在寫人、敘事、狀物、描景時,我們可以“添枝加葉”,就是加入一些生動、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或者加入對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的描寫,使人物活靈活現(xiàn);或者加入關(guān)于自然景物的細節(jié)描寫,從而使文章充實生動,令人過目不忘。
模本: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p>
(朱自清《背影》)
作者先是寫父親的外貌衣帽,然后特寫父親爬月臺的動作,準確地使用“探”“穿”“爬”“攀”“縮”等一連串動詞,細膩傳神地寫出了父親爬月臺的整個動態(tài)過程,表現(xiàn)了父親爬上月臺的艱難,表現(xiàn)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讀來令人潸然淚下。而父親“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這輕松的心情正是一種愛心。
仿文:加時賽剛進行了三分鐘,突然有人摔倒,原來是“筷子手”?!靶≈T葛”急忙去扶他,把手中的球也扔了,失去了投球得分的好機會。兩人起身后,兩隊又大戰(zhàn)起來。這時只見“0.1號炮彈”接過球來,自以為得勢,可以露臉了洋洋自得,剛想投球,卻被“穩(wěn)傳球”先跨一步,勾下了球?!胺€(wěn)傳球”把球穩(wěn)而快地傳給了“機靈鬼”?!皺C靈鬼”一個遠射,球應(yīng)聲入網(wǎng),藍隊獲勝。場上一片歡騰,藍隊隊員高興得抱成了一團?!靶≈T葛”紅著臉,向隊友檢討:“都怪我,扔掉了一次絕對的得分機會……”“沒關(guān)系?!标犻L“邪點多”安慰他,“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嘛。走,我們一起去祝賀他們?!贝藭r,夕陽西下,雙方隊員一一握手,在絢麗晚霞的映照下,握得更緊,更緊。
(習作《“巨人”之戰(zhàn)》)
此段描寫加時賽的情形,非常出彩。作者先描寫“0.1號炮彈”的心理活動(“自以為得勢,可以露臉了洋洋自得”),接著刻畫“穩(wěn)傳球”的動作細節(jié)(“先跨一步,勾下了球”,“穩(wěn)而快地傳”),以及“機靈鬼”的“遠射”動作,生動逼真,宛如目睹。同時還描繪“小諸葛”的神態(tài)(“紅著臉”)及其檢討的話語,最后展現(xiàn)當時的環(huán)境“絢麗晚霞”,猶如直播現(xiàn)場,真實具體地再現(xiàn)了籃球比賽的情景。
二、巧用修辭,生動形象
記敘過程中恰當?shù)剡\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具體來說,善用比喻,能讓你的語言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運用擬人手法,能夠把某種事物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倍感親切,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合理地引用、化用一些名言警句、格言諺語等,能夠彰顯深厚的文化底蘊,使文章有理有據(jù)、充實飽滿,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模本:夏日的中午,萬里碧空上飄著朵朵白云。這些白云,有的幾片連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滾著銀色的浪花,像層巒疊嶂的遠山,有時在一片銀灰色的大云層上,又飄浮著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云朵兒,就像島嶼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楊沫《青春之歌》)
作者運用精彩的比喻,把碧空上的“白云”分別比作“銀色的浪花”“層巒疊嶂的遠山”“怒放的海石花”,生動形象地描摹出云朵的形狀、色彩和大小,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白云飄動的美麗畫面。虛實相生,充實生動。
仿文:秋妹妹把調(diào)色盤里的顏色灑到花園里,層林盡染,五彩繽紛。紫的、橙的、黃的、紅的、綠的……一片盛開的菊花是秋妹妹在大地上勾勒出的金色的畫,一棵棵一串紅則是那紅色的鑲邊,真美。秋妹妹的魔法棒點到樹上,變起了魔術(shù):銀杏樹舉起了一把把金扇,柿子樹則掛起了一盞盞小燈籠。甜甜的香氣從哪里來?找找看,原來是可愛的小桂花。
(習作《秋天的花園》)
語段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來描寫花園里的色彩美,而后描繪銀杏葉和柿子的形狀,想象豐富,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三、多方描繪,凸現(xiàn)特征
為了讓筆下的花草樹木、亭臺樓閣、山河湖海等景象令人神往,栩栩如生,我們要善于調(diào)動眼、耳、鼻、腦等多種感官的效用,從視覺上繪其形,從聽覺上摹其聲,從觸覺上寫感受,從嗅覺上寫氣味,多角度、多側(cè)面地描繪景物,能顯示景物的整體面貌。
模本: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luò)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這段描寫可謂形、聲、色、味俱全: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是顏色,“肥胖”“高大”“臃腫”“小球”是形狀,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是聲音,“又酸又甜”是味道,景物明麗,美妙感人。
仿文:金鞭溪是一條天然形成的美麗溪流,因金鞭巖而得名。它“久旱不斷流,久雨石清”。它雖沒有九寨溝的神秘幽深,也沒有長江黃河的博大浩渺,卻自有小家碧玉的溫婉。沿溪而走,滿目青翠,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綠色。透過清亮的水,溪底的鵝卵石與山峰樹影相映成趣,真是“奇峰險壑千幅畫,鳥語花香一溪詩”。優(yōu)雅地漫步在溪邊,伴著潺潺流水,聲聲鳥鳴,習習微風,陣陣花香,真是一種安謐靜美的享受??!溪的兩岸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像兩只烏龜在嬉戲玩耍,有的好像文豪在凝視沉思,還有兩座山被稱為“千里相會”——即將戎裝出征的丈夫不忍與家中的妻子相別,頻頻回頭相望,眼中流露出脈脈的情意……
(習作《人間仙境張家界》)
文段描寫金鞭溪上的見聞,有色(“滿目青翠”“清亮的水”),有聲(“潺潺流水,聲聲鳥鳴”),有味(“陣陣花香”),有形(“溪的兩岸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在讀者眼前呈現(xiàn)出一幕幕美景,贊美了張家界帶給“我”的賞景感懷,激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