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山
吳明珠,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瓜類育種專家,是第一批獻身中國邊疆園藝事業(yè)的女科學家之一,被稱為“中國甜瓜女王”。
1930年,吳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漢。1949年,她考上了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果蔬專業(yè)。由于成績優(yōu)異、表現出色,吳明珠畢業(yè)后不久就被調到了北京的中央農村工作部。雖然這份工作待遇優(yōu)越,但她有一個扎根基層的夢想,因為她知道,那里的人更需要先進的農業(yè)技術。
吳明珠在日記里寫下自己的初心:“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切都能為人民服務?!?/p>
1955年,吳明珠得知新疆需要農業(yè)專家,她決定到新疆最艱苦的吐魯番盆地鄯善縣工作,從此與甜、西瓜育種事業(yè)結緣。
從南國水鄉(xiāng)來到戈壁沙漠,吳明珠學著適應當地的飲食和氣候;為了與當地維吾爾族人交流,她學會了維吾爾語。后來因為忙于工作,她不得不把剛出生3個月的兒子送回老家。多年后,吳明珠回憶起這段往事,有些無奈地說:“可能我愛我的瓜,勝過愛我的孩子?!?/p>
雖然新疆盛產甜瓜,但這些瓜處于自然生長狀態(tài),品種稀少,如不進行改良選育,最終將退化,甚至滅絕。于是吳明珠決定研究當地甜瓜,設計出更有效的種植方法,培育出更優(yōu)質的品種。
從1958年開始,吳明珠和同事頂著炎炎烈日,行走在茫茫戈壁,四處收集甜瓜品種。走訪了300多個生產隊后,她終于為當地的甜瓜建立了一份“檔案”。
吳明珠工作照
1962年,吳明珠和同事們優(yōu)中選優(yōu),選出紅心脆、香梨黃、小青皮等品種進行重點培育,許多甜瓜在后來聞名全國。在選育品種的同時,吳明珠還研究、總結了甜瓜栽培方法,在當地推廣。
培育新品種的過程十分漫長,一般都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為了加速培育甜瓜的過程,吳明珠大膽創(chuàng)新:1973年,她赴海南省,決心利用南北的生態(tài)差異讓“北瓜南移”,實現快速育種。
20世紀80年代,吳明珠選育的甜瓜品種獲得了巨大成功。新疆的甜瓜長在了海南,海南農民靠種瓜有了收入。
培育新瓜種是一項需要耐心和體力的工作,每一個瓜都要編號、稱量和登記。吳明珠的研究范圍也很廣泛:她研究含糖量不同的瓜,挽救許多瀕臨絕跡的品種,研究蘋果或菠蘿風味的瓜,黃、綠、白、紅等不同顏色的瓜,有條紋、光滑或有特殊花紋的瓜,等等。她是國內首先采用遠生態(tài)、遠地域、多親復合雜交、回交及輻射等育種技術進行甜瓜培育的人,將培育新種的時間,從8至10年1代,縮短為1年1代,乃至1年3代。
在20多年的甜瓜研究生涯中,吳明珠培育出早、中、晚熟多個系列品種。在她和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含笑”“皇后”“芙蓉”“郁金”等甜瓜新品種相繼問世。截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新疆主要商品瓜產區(qū)中80%的甜瓜品種,都是由吳明珠培育的。
吳明珠把自己最美麗的青春奉獻給了甜、西瓜育種事業(yè)。有的科學家一生只能培育一個品種,而吳明珠在50多年的育瓜生涯中卻培育了28個經國家審定的瓜種。
扎根新疆的幾十年中,吳明珠有多次機會可以回到內地城市教書或者到國外開展科學研究,她都拒絕了。她有兩個愿望:一是看到新的甜、西瓜品種進入市場,讓農民致富;二是讓自己的學生都能在瓜類研究方面獲得超越自己的成就。
吳明珠曾說:“一個人的追求,只有和國家、人民的利益一致時,才會得到大家的支持,也才會有動力。”吳明珠的奮斗之路極為艱苦,卻將釀造的甜蜜奉獻給了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這追求如此樸素,卻如此赤誠。她無私奉獻的品格,也將激勵更多的后來者。
?2004年3月,吳明珠在海南實驗棚內觀察西瓜育種進展情況
(責任編輯 / 王佳穎? 美術編輯 / 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