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長八尺余.力能扛( gāng)鼎,才氣過人”,這是《史記》中對項羽形象的經(jīng)典描述。相比出眾的容貌.項羽的表情極度單調.只有一個——怒。三千余字的《項羽本紀》中,項羽像一只憤怒的小鳥,“怒”或“大怒”了七次。
一怒再怒
公元前207年,趙王歇被秦將王離率二十萬大軍圍困在巨鹿城,不得不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聞訊,派出兩路人馬,一路由宋義、項羽和范增率領北進巨鹿救援,另一路由沛公劉邦率領西進關中。楚懷王還與諸將約定,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誰先進入函谷關平定關中,就讓誰在關中為王)”。
當時秦軍強大,諸將都不愿與秦軍硬碰硬,所以并不認為先入關是好事。只有項羽為了給戰(zhàn)死的叔叔項梁報仇,自告奮勇請求跟沛公一起入關。但是老將們紛紛向楚懷王建議:“項羽雖然勇猛,但是兇殘暴虐。西進關中是去安撫受苦受難的百姓,不能派項羽去。沛公劉邦一向忠厚老實,可以派他去?!庇谑?,楚懷王沒有答應項羽,還是派劉邦領兵西進。
項羽跟隨宋義北上救援趙王歇,將帥不合,項羽一怒之下殺了宋義,自領上將軍。他率大軍在巨鹿城外破釜沉舟,九戰(zhàn)秦軍,解了巨鹿之圍。之后,他乘勝逼降了秦軍最后的名將章邯。
當項羽領著勝利的軍隊到達函谷關時,他發(fā)現(xiàn)城上竟然有士兵把守。一打聽,原來沛公已入咸陽?;叵脒@一路與秦軍主力的死磕、與上司的矛盾、與諸侯的糾纏,項羽的心里窩著一團火,一觸即發(fā)。于是太史公司馬遷用了四個字描述: “項羽大怒?!边@大怒,怒的是劉邦捷足先登,怒的是上司宋義無能、耽擱時間,怒的是楚懷王當初不讓自己和劉邦一路西進。于是他率軍直接攻城,拿下函谷關,行進到戲水之西。
這時,劉邦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密報項羽: “沛公想在關中稱王,讓秦王子嬰為相國,珍奇寶物都占為已有了?!甭牭竭@話,項羽又是大怒。這是入關之后,項羽第二次大怒。劉邦不殺秦王子嬰是想收買人心,收集珍寶這是貪財,這些都說明劉邦真的想稱王了。項羽當然不甘心,剛剛平息的怒火又被告密者曹無傷點著了。他當即下令: “明日準備酒食,好好犒勞士卒,給我把沛公的部隊一舉擊潰!”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鴻門宴上一場暗戰(zhàn),劉邦脫險。項羽引兵屠戮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咸陽宮,可憐的咸陽成了項羽的出氣筒。
遷怒諸侯
項羽派人向楚懷王匯報破秦入關的情況,想讓楚懷王封自己為王。不料楚懷王回復:“按之前的約定辦。”于是項羽給了楚懷王一個徒有虛名的尊號“義帝”,并自立為西楚霸王,還一口氣封了十八個諸侯王,儼然他就是天下的主宰。但是,這種重新分
封并不公平。之后項羽派人在郴縣截殺義帝,激起了諸侯們的不滿,不斷有人起兵反叛。
齊國的田榮和趙國的陳馀率先發(fā)難,項羽只好率兵前往征剿。就在此時,原本西去蜀中的漢王劉邦任用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引兵重返關中,擊敗章邯、董翳(yì)、司馬欣,平定三秦之地。聽說劉邦即將揮師東進,前方又有齊、趙兩國的叛軍,項羽的心情可想而知。太史公司馬遷再次寫道:“(項羽)大怒?!?/p>
項羽這次怒的是諸侯們不聽從自己的安排,既有對田榮、陳馀背后捅刀的憤恨,更有對劉邦兩面三刀的不勝其煩。憤怒歸憤怒,問題還是要去解決的。于是他提拔吳縣縣令鄭昌為韓王,讓他抵擋漢軍;又命蕭公角迎擊劉邦的幫手彭越,卻被打敗了。
這時,張良給項羽去信,說:“漢王劉邦只是不甘心失去關中王的位置,所以要得到關中。如果能遵循之前楚懷王的約定允許漢王擁有關中之地,漢軍將立即停下腳步,不敢東進。”同時,張良還把齊、趙兩地反叛的書信送給項羽,告訴他,“齊國要跟趙國一起滅掉楚國。”
得到劉邦的“承諾”,了解了齊、趙兩國的野心,項羽便放棄了西進的打算,一門心思向北攻打齊國。
正當項羽和齊軍激戰(zhàn)之時,劉邦領著五國諸侯的五十多萬聯(lián)軍偷襲項羽的老巢彭城。項羽無奈,只得率三萬精兵回師救援。彭城一戰(zhàn),項羽大敗劉邦,一直追到滎陽。
雖然保住了彭城,瓦解了五國聯(lián)軍,但是項羽疲于奔命,顧了頭顧不了尾,齊國最終實現(xiàn)了獨立。
回顧項羽一生,他一怒再怒,缺少冷靜,遇事總是用最粗暴、最簡單的方式來解決,這樣如何能干成大事呢?
(選自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朱首彥講<史記>(六人物卷)》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