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徐曉春 徐乃翠 張嫻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胃腸道淤血導致胃動力下降,常出現腹脹、噯氣、飽脹感、納差等的臨床表現[1]。心力衰竭患者長時間的胃腸道癥狀又可引起營養(yǎng)不良、抵抗力差,進而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病死率[2-3]。調查顯示,94.16%的心力衰竭患者最少有1種胃腸道不適癥狀,98.57%的心功能三級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胃腸道不適癥狀[4]。因此,緩解心力衰竭患者消化道癥狀、改善營養(yǎng)狀況、增強抵抗力對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中藥奄包熱熨已在預防心力衰竭患者靜脈炎,緩解患者疲乏,治療腸道瘀血中效果明顯[5-7]。本文探討含有多種中藥和粗鹽的包熱熨對心腎陽虛型心力衰竭合并胃腸功能不全患者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本院心腎陽虛型心力衰竭伴胃腸功能不全的患者62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1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心腎陽虛型心力衰竭診斷標準[8-9];②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中痞滿相關部分制定,出現腹脹、惡心、嘔吐等一種胃腸道癥狀的患者。③年齡18~80歲;④意識清楚,能進行言語溝通。⑤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心功能不全或肝腎功能損傷等慢性疾??;②腹周皮膚出現紅腫、疼痛、破損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予強心、利尿、擴血管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及護理。包括:地高辛片,口服,0.125 mg/次,1次/d;富馬酸比索洛爾片,口服,2.5 mg/次,1次/d;螺內酯片,口服,20 mg/次,1次/d。向患者進行用藥宣教。進行低鹽低脂飲食宣教,囑其適當進食含膳食纖維多的食物,適當飲水,并按時進餐。囑其如有排便困難,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切記排便不要用力過猛,以防發(fā)生其他心血管疾病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中藥奄包熱熨。中藥方:干姜、肉桂、茴香、陳皮、厚樸等,由主任中醫(yī)師辨證施藥,每味中藥劑量因人而異,與粗鹽按照1∶2的比例添加。中藥奄包的制作:先將中藥材粉碎、過篩后裝入18 cm×5 cm的無紡布袋,再與粗鹽一起裝入18 cm×5 cm粗棉布袋內。每例患者1袋,寫上患者的姓名及床號,專人專用。放在80℃的恒溫箱里加熱到60~70℃后取出待用;治療者和患者試溫合適后,用熱奄包在患者臍周熱熨,在神闕穴、中脘穴處手法稍加強。開始時推熨力度輕柔,速度可以略快,待奄包熱度下降后,力量逐漸增加速度逐漸減慢。熱奄包推熨5 min后放在臍周約10 min。每天9∶00和16∶00進行干預,共7 d。
1.3 評價方法 (1)胃腸功能不全癥狀評分: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痞滿癥狀分級評分表制定。包括腹脹、腸鳴音、惡心嘔吐、胃液潛血試驗、食欲不振、大便不暢,采用1~3分評分法,所有積分相加。6~10分為輕度;11~14分為中度;15~18分為重度。評分越高,胃腸功能不全越嚴重。(2)療效評定方法:總療效以癥狀評分總積分進行計算,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顯效:療效指數在70%以上者;有效:療效指數40%~70%者;無效:療效指數不足 40%者;加重:治療后積分超過治療前積分。(3)實驗室指標:觀察視黃醇結合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兩個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不全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胃腸功能不全癥狀評分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胃腸功能不全癥狀評分比較(±s)
?
2.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2.3 兩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視黃醇結合蛋白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視黃醇結合蛋白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視黃醇結合蛋白比較(±s)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胃腸道淤血導致胃動力下降,常出現腹脹、噯氣、飽脹感、納差等的臨床表現[11]。長期的消化道癥狀會導致患者營養(yǎng)障礙,影響藥物吸收,胃動力下降導致胃腸道脹氣,嚴重時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難加重;同時還會給患者造成一定心理壓力,使心力衰竭病情進一步加重,增加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甚至危及生命[12-13]。腸胃為心力衰竭病程中易損害的靶器官,同時也是導致心力衰竭進一步發(fā)展加重的始動器官,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胃動力下降患者進行早期干預與治療,能夠緩解相關癥狀,改善預后。
中醫(yī)學認為,慢性心力衰竭歸屬于“痰飲”“心痹”“水腫”“脫證”的范疇,其病位在心,也與其他臟腑有著緊密的聯系。多數學者指出其以心腎陽虛為本,心陽虛則脈沉細無力,不能濡養(yǎng)心臟,心神失養(yǎng),腎陽虛必然累及于脾,脾陽虛則運送無力,氣不行血,水谷不化,濕阻中焦,臨床多表現為動則氣喘、腹部脹痛、惡心、倦怠乏力等心腎陽虛之證[14]。因此,益氣、溫陽、化濕為心腎陽虛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治則。
中藥熱奄包作為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具有溫經活絡、調和氣血、安全舒適的外治療效。有研究表明,使用中藥奄包熱熨后可明顯減輕患者腹脹腹痛、便秘、關節(jié)僵硬等,提高患者滿意度[15-16]。陳小菁等[17]認為中藥奄包在治療患者腹脹、惡心、噯氣等胃腸道不適癥狀中效果明顯優(yōu)于口服西藥。中藥奄包予患者臍周進行熨燙,此處血流較為豐富,腹壁組織相對疏松,有助于中藥快速吸收,另外胃脘部是經脈氣血匯和處,有神闕、天樞、中脘、氣海等穴,刺激諸穴具有順氣導滯、運化濕滯,恢復腸道的傳導的作用。熱奄包中干姜、肉桂、茴香、陳皮、厚樸合用有溫陽驅寒、潤腸通便的功效。粗鹽中具有多種礦物質,協助發(fā)汗,可增加局部皮膚的代謝。同時,熱奄包在局部皮膚熱熨釋放的熱量使局部膚溫升高,促進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huán),從而增加藥物的吸收。本資料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胃腸功能不全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觀察組中藥奄包熱熨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能更好的緩解患者腹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大便不暢等癥狀。這與梁寶珊等[16]、陳小菁等[17]研究結果一致。
血清白蛋白、視黃醇結合蛋白水平為機體營養(yǎng)監(jiān)測的敏感指標,在患者營養(yǎng)狀況評估中具有重要意義,反映患者近期的營養(yǎng)狀況[18]。本資料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視黃醇結合蛋白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后期研究中,可以針對長期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增加中藥奄包熱熨干預療程,進一步探討中藥奄包熱熨對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改善情況。
綜上所述,中藥奄包熱熨能有效改善心腎陽虛型心力衰竭患者胃腸功能不全的癥狀,從而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促進疾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