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文
萬歷皇帝朱翊鈞早年為學童時,還算是一個乖順的孩子,后來,親政,江山坐穩(wěn),則絕對是一個不成器的敗類。
第一敗,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消極怠工的皇帝,史稱:“二十余年不視朝,群臣從不見皇帝之顏色?!鄙踔磷隽?年御史的劉光復,沒見過這位帝王一面,頭一回登殿,越次發(fā)言,萬歷大發(fā)雷霆:你是什么東西,竟敢胡亂插嘴!連叱拿下。嚇得劉光復尿了一褲子,頓成土偶人,也就是植物人吧,為歷史一大笑話。
第二敗,他的行政機構,乃是中國歷史上數(shù)得著的最為空轉無能的政府,史稱:“萬歷二十九年……天下方面大吏,去秋至今,未嘗用一人,陛下萬事不理,以為天下常如此,臣恐禍端一發(fā)不可收也。俱不省。全國政事歸皇帝獨裁,皇帝又不向任何人負責,朝政懶廢墮弛至此,亦歷史中奇聞也?!?/p>
第三敗,他還是一個極其能搜刮,極其能斂財,極其能揮霍,極其瘋狂的幾乎不可救藥的最高統(tǒng)治者。到了晚年,他像吸血鬼似的開征各式各樣的惡稅,盤剝百姓。
第四敗,他一生做得最成功的事情,莫過于他未成年前,將整個大明王朝,交給張居正治理;然而,他一生做得最失敗的事情,是在他成年以后,對死去的張居正進行報復性清算,而尤為混賬的,還徹底否定了實際上已取得成功的改革成果。
可就是這樣一個敗類,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繁榮昌盛”的社會。
明代文人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寫道:“泰昌(1620年8— 9月,明光宗朱常洛年號。光宗系萬歷皇帝之子,繼位僅一個月即去世)初,發(fā)帑罷稅,何論邊徼關梁,抃舞謳誦,即窮巷婦女稚子,皆有生氣爾。時斗米伯三十錢,民間不見所苦。垂白之老,喜談朝政。大行詔下,莫不欷歔掩涕,如喪考妣,果有此事?!币源苏f法,可以反證前朝萬歷年間,中國人過著應該還算快活的日子。按照封建帝王的敗亡周期律,執(zhí)政年頭愈久,國家敗壞愈烈,統(tǒng)治危機愈大,百姓受難愈深。萬歷皇帝朱翊鈞于公元1573年登基,公元1620年駕崩,在位48年,居然太平無事,接著又太平無事好幾年,令人不禁咄咄。正是如此,當他的兒子朱常洛繼位,便是張大復文章中譽揚的那個“民間不見所苦”而且“皆有生氣”的社會。
萬歷年間那富足,那充裕,當是歷史的蹊蹺了。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談到“自神宗以來,黷貨之風,日甚一日”時說:“萬歷以后士大夫交際,多用白金,乃猶封諸書冊之間,進自閽人之手。今則親呈坐上,徑出懷中。交收不假他人,茶話無非此物?!彼f的這用來公然行賄的“白金”即白銀,使我們獲知了萬歷年間所以“繁榮昌盛”的奧秘。
以銀代幣,自明朝開國后直到中葉,是嚴令禁止的,為何到了萬歷年間有如此多的銀兩流通于社會,出進于市廛,交換于貿易,乃至行賄于官場呢?據(jù)美國學者弗蘭克《白銀資本》的考證:“16世紀中期至17世紀中期,美洲生產的白銀30000噸,日本生產的白銀8000噸,兩者合計38000噸,最終流入中國的白銀,為7000噸或10000噸。因此,在那一百年間,中國通過‘絲—銀’貿易,獲得了世界白銀產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边@些真金白銀,表明萬歷年間上至政府,下至百姓物質的豐裕。
然而,明代的奢靡,在嘉萬之際已成風氣。萬歷一朝存活48年,歷史評價不高,卻是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多白銀儲備的王朝。如此海量的貲財,不花白不花,遂大肆揮霍,極盡奢侈腐敗墮落無恥之能事。滋長民風浮躁的同時,也帶來了整個社會的沉淪,種下了大明王朝敗亡的禍根。
選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