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炎
(大連教育學院 初中研訓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1)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和影響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1]健康教育的范圍非常廣泛,學校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健康教育是在學校中,根據(jù)學生的求知特點以及在健康方面的需要,通過各種教育形式,進行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很強的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傳播活動。[2]217-219
在實現(xiàn)全民健康的過程中,學校健康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開展健康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獲得必要的健康知識、形成良好的健康價值觀、并最終養(yǎng)成健康而科學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從而達到增強自身體質、預防并減少各種疾病,實現(xiàn)身心的全面發(fā)展,為終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2]217-219
由于健康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不作為一門課程單獨設置,因此學校健康教育的實施受到很大影響。目前學校健康教育大致存在以下問題:健康教育的課時不足。學校健康教育沒有單獨課程僅存在于其他課程當中,因此課時嚴重不足;健康教育零碎而沒有體系。學校健康教育僅存在于生物、心理、道法等課程當中,沒有自己的課程體系,因此知識體系比較零碎;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形式呆板傳統(tǒng),沒有適合的教學方式;忽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學校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沒有重視健康教育,也忽視了學生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
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生物學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和態(tài)度責任。[3]初中階段學校健康教育重點包括:食物與營養(yǎng)、物質濫用、個體健康、心理健康、環(huán)境健康、衰老死亡教育、安全急救、疾病預防與控制、預防艾滋病等內容。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科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營養(yǎng)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健康教育、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環(huán)境健康教育等領域的健康教育。
目前初中生物課堂是實施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以下就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章《病毒》為例,具體解讀如何基于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校健康教育。
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恰當?shù)闹黝}創(chuàng)設情境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恰當、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反饋,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本課可以“新型冠狀病毒”為背景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可以利用生物學基礎知識,初步了解病毒的特征,理解國家的防疫政策,對網(wǎng)絡輿論作出正確的判斷,形成健康意識。
八年級學生的理性思維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邏輯性不強,缺乏耐性,易受輿論影響,需要教師耐心引導。因此學生需要認真學習病毒的相關知識,通過教師對學生采取的健康教育,提高核心素養(yǎng)。為此,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①通過分析歸納和探究,了解病毒的發(fā)現(xiàn)史,概述病毒的主要種類,形成科學思維,提高探究實踐能力,認同技術進步對科學研究的促進作用;②通過分析比較和制作模型,了解病毒的結構和繁殖,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③通過辯論等形式,描述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形成健康意識,認同病毒與人類的辯證關系,關注健康意識的重要性,發(fā)展科學思維,建立正確的態(tài)度責任。
學校健康教育需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式,說教等枯燥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需要策劃一系列活動,在活動中滲透健康教育。
(1)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健康意識。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類比方法讓學生體會到病毒的小,本課例通過將病毒和細胞類比為籃球和摩天大廈,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體會到病毒的??;通過展示新冠病毒的寄生生活,提及佩戴口罩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國家提出的防護措施,并引導學生認識到在流感等傳染病暴發(fā)期采取佩戴口罩等措施,可以有效預防病毒感染,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學生學生通過對不同種病毒的結構示意圖的比較,歸納出病毒的一般結構,再通過動手制作模型,加深對病毒結構認識;病毒結構簡單和繁殖方式獨特,引導學生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讓學生在理解病毒繁殖能力強的基礎上,分析勤洗手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生物學原因,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意識,并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2)引導學生合理飲食,落實營養(yǎng)健康教育。營養(yǎng)健康教育,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定義俗稱是“通過改變人們的飲食行為而達到改善營養(yǎng)狀況的一種有計劃的活動”。本課例以鐘南山院士八十多歲仍然精神矍鑠為例,強調堅持體育鍛煉和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并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了解病毒發(fā)現(xiàn)史,將科學史內容設計成探究實驗。弘揚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自主閱讀和設計實驗的過程,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和設計探究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關注探究實踐,感受科學精神,并認同技術進步對科學研究的促進作用。
(3)愛護生命,關注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力圖通過教育手段,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愛護生命等。本課例模仿“奇葩說”召開以“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的辯論會,學生通過辯論會的形式理解病毒與人類的辯證關系,形成科學思維。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抗疫過程中,我國提出的“人民生命至上”所體現(xiàn)的生命教育本質,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并認識到生命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健康教育應該“潤物細無聲”,不是課堂教學中特意抽出時間而做的說教,而是在教學活動的環(huán)節(jié)中適時切入健康教育,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