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定邦(廣州美術學院)
科學,第一項是自然科學,第二項是社會科學,第三項是思維科學,第四項是形式科學。學好數(shù)學,可以解答計算100萬次、1 000萬次的問題;學好語言,可以講10 000個故事、寫100萬本書,這兩門都屬形式科學。再后是技術科學,是方法論、方法的科學。在技術科學后,就是設計科學,是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形式科學和技術科學融合起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智慧。
設計,設想、設立、設定;計算、計謀、計劃。設計是人類為獲得預期的成果必須進行的智慧勞動。個人、家庭、單位、企業(yè)、國家、民族、人民的行為,欲達到預期目的,都必須進行智慧勞動。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生活等行為,欲取得最佳回報,都必須進行智慧勞動。思想、組織、制度、計劃、領導、指揮、經(jīng)營、管理等行為,欲收獲最佳效益,都必須進行智慧勞動。政治有政治學,軍事有軍事學,經(jīng)濟有經(jīng)濟學,技術有技術學,藝術有藝術學,設計為何沒有設計學,為何不重視自己的設計學?這是個大問題。
把設計科學歸于藝術科學,歸于形式科學,歸于自然科學,都不對,它是大學問,比哲學具體。這是我對設計學的看法,給設計定個位。既是科學,必強調元素。
元素是構成事物的基本單位,有一級、二級、三級、萬級直至無限。元素分兩大類:天然和設計。宇宙、生命、意識屬一級天然元素。時間、空間、物質、能量、結構、形態(tài)、運動、規(guī)律,屬于構成宇宙的二級天然元素……天然元素是自在元素。在當下,人類去追問它們由誰設計、由誰制成、由誰推廣、由誰毀滅等,既無法證實,又無法證偽,既沒有價值,又沒有意義。
設計元素論是設計科學第一論,也是最基礎的理論。設計元素屬于人類的意識和智慧,是運用天然元素積極繼承和創(chuàng)造的成果。不認識、尊重天然元素,不遵循天然元素的運行規(guī)律,便沒有人類的意識、智慧、設計及設計元素。
設計,有一級元素、二級元素、三級元素、四級元素、五級元素或更多,但一級元素只有3個——設計者、設計和服務對象。
其中,設計或者設計者,由投入者、需要者、運作者、決策者、執(zhí)行者、監(jiān)理者、消費者、挑戰(zhàn)者等群體構成,這是屬于“設計者”的二級元素。每一方面都對設計有大影響。本文嘗試將這一層級的元素構成進行簡述如下。
2019年接受某雜志采訪,有個問題把我給問蒙了:“甲方根本不懂設計,憑什么指手畫腳?”這是引起我思考“設計元素”的最初動因。
世間真理都在實踐中,自然科學的道理都在自然里,社會科學的道理都在社會中,思維科學的道理都在思維的過程中,不在書本上。
采訪我的人說甲方不懂設計,我看他們才不懂設計,真沒干過設計。設計需要投資幾千萬、幾億、幾十億、幾百億。設計師能拿得出來?有本事賺到這么大筆錢嗎?甲方投資人就有,他在眾多設計師中選中了你,說:“行,你來做我的設計”,你要用設計語言幫他說話。投資方要設計師設計的東西,早已投入了很多時間和金錢。所以我們認識到這個規(guī)律后,和委托設計的甲方一起調查研究,共同分析有參考性、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產(chǎn)生共同認知后再設計,過程自然就一帆風順,做10個成10個,做百個成百個。只有把甲方當朋友,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共同調查研究,共同思考分析,設計就好做。
還有個概念:“問題導向設計”。都說設計要解決問題,但問題從哪來?問題怎么產(chǎn)生?誰引導問題?誰造成問題?誰化解問題?誰阻止問題發(fā)生?
需要是設計的原點,滿足需要者才是推動設計產(chǎn)生的社會力量。對需要的研究應成為一門學科,長期以來需要似乎只有馬斯洛五層次理論,但人的需要復雜:物質、精神、社會、思想等。科學研究依賴求知欲,求知欲就是對知識的渴望和需要。設計源于對需要的滿足,需要比問題重要。
需要后是可能,即投入者提供時間、空間、物質條件,特別是鈔票。金錢是交換手段也叫代價,可買到所需的人力、物力,買到思想,買到智慧,甚至買到感情。投資投了多少錢,國家GDP是多少?項目投資總額多少?滾動投資多少?實際投資多少?若無投資人提供條件,包括他的需求、目標和指引方向,設計師會不知該往哪走,要達到何目的。
對于設計而言,投入者是設計師的甲方,而需要者又是投入者的甲方,因此第3位才是設計師。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設計運作的開始,設計師首先要作調查研究。
集美剛成立的時候,我把設計師派到深圳香港人建的大酒店去住幾天。他們都不解地問:“尹老師,工作那么忙,又沒錢,你讓我們去住大酒店干什么?”我說:“派你們去做調研,今天我們要做它的學生,住進去把腸子肚子都看遍,現(xiàn)場把它畫下來,把尺寸量下來,為將來承接類似項目做準備?!?/p>
調查研究是為將來投資,為人才投資。
我們要設計賓館,這門怎么做?我們沒這個專業(yè),沒師資,我的老師不懂,我也不懂,那怎么辦?要教學生,那只有調查,把幾十個賓館的門拍照、測量,看里邊的結構,看外觀形態(tài)。廣州、深圳、上??赐?,再到香港看,到能看的地方看,一群老師跑遍全世界看。我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要真為國家培養(yǎng)出一批精英,一有錢就把他們往全世界送,讓他們到處去看最好的東西,去做調研和學習。尖端設計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美國人做芯片不賣給中國人,怎么辦?只能千方百計想辦法學習。設計若把調查研究給忽略了,是極大錯誤。
其次,策劃。白馬廣告做重大設計的時候,要開幾次幾十次的策劃會議,想破腦袋,一群人白天黑夜地反正要干出創(chuàng)意。策劃沒有把問題分析清楚,沒有把辦法想透徹,沒有把邏輯理通暢,怎么畫?真畫出10個、100個、1 000個、10 000個圖,都是廢物。所以設計離不開策劃。
第三,計算。多長時間?多少人?花多少錢?用多少材料?保障支援?全要算得一清二楚。毛澤東主席《論持久戰(zhàn)》中指出“用空間換時間”就是算賬的結果,中國地大,日本兵多,但他占個地方就要分兵,中國幅員遼闊,日寇能兵分幾路?集中優(yōu)勢兵力一塊塊吃,一月吃不完就一年,一年吃不完就10年,最后全部搞定。設計要算賬,政治要算,經(jīng)濟要算,軍事要算,科學也要算,教育也要算。我管理學院,首先要各部門做預算,系主任、處長紛紛叫苦,我就耐心一個個教:一年,系里多少師生?多少門課?要做多少件事?要花多少錢?滿打滿算怎樣?略有余又怎樣?不夠該怎么辦?結余該怎么辦?
學設計要不會預算,不如趕緊寫份退學申請。算賬不是藝術是科學,是實打實的科學,算錯可不得了。設計師一定要會算賬。
集美公司在我手上沒出過錯,那么多項目都很有秩序。做學校的管理后,建了60 000多m2房子,開創(chuàng)了那么多事業(yè),都沒出過錯,都是拜預算所賜。設計一定要懂預算。集美有個設計總監(jiān),是中國設計界頂尖人物,一開始不會做預算,我替他把某項目的預算大概做了做,有天他來和我說:“尹老師,我剛跟工頭談,按圖紙、工作量,他要多少錢?他說38萬!我把預算表打開,你寫的是42萬!真準。我又和他討價還價到37萬,多省了50 000?!蔽艺f:“行,這就是利潤?!?/p>
在我領導下,老師、工人之間從沒因為錢的問題打破頭。為什么?因為預算清晰,總收入、總支出、收入利益、將來分配……清清楚楚不含糊,所以工作順暢,人際關系也很好。不要小看預算,可能幾千塊就能令團隊分崩離析,仇恨一輩子,說你騙了我、你搶多了、我吃虧了之類。所以設計師要懂預算、尊重預算,當然還要懂結算。具體說,設計策劃又可分5個步驟。
要特別強調第一個理論設計,設計最開始第一項是理論設計,按習近平總書記話說,就是思想設計、路線設計、方針設計、政策設計。每項設計腦海里起碼得有個概念,往哪走?指導思想是什么?基本方法是什么?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可用資源是什么?達到目標是什么?希望你們做設計時,第一個設計報告應是理論設計,至少5個方案。若如此,那我就能繼續(xù)為中國再培養(yǎng)出一批新大師出來。
第二是初步設計,第三叫深度設計。標書就是初步設計。大小細節(jié)更完整的是深入設計。第四叫工程設計,畫成藍圖,按圖紙施工,在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修改。
最后,反饋設計,這是最能提高設計水平,又是最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奔馳是內燃機動力設計的第一臺汽車,時速26 km。若沒有后面100多年的反饋設計,不會是今天這樣;再之前是蒸汽車,把蒸汽機放馬車上,時速1 km,沒有反饋,設計不會被否定。人類語言據(jù)說50萬年前就已發(fā)明,全世界一共發(fā)現(xiàn)8 000多種語言,都在漫長的反饋設計中逐步完善或淘汰。所有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甚至幾萬年才能完成的偉大設計,主體都是反饋設計,而非開拓者。
開篇說文字是形式科學研究的對象,中國文字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就能形成這么好;這是幾十代人、幾十百代人努力的結果,主要模式就是反饋設計,用后發(fā)現(xiàn)這有缺點改一改,哪有不足改一改,改來改去,沒有畢其功于一役的事。
真理在實踐不在書本,要從實踐中提煉出真理。要有反復失敗的準備。
首位提出建三峽大壩設想的是孫中山,辛亥革命后的建國大綱里,他作了這個設想??箲?zhàn)勝利后,第二位是蔣介石。1945年底胡佛水壩總設計師到三峽勘測做設計方案,但蔣為了打內戰(zhàn),方案沒有實施,當時國家也沒這實力。第三位是毛澤東。第四位是鄧小平……只有“總設計師”才能舉國之力,動用2 000多億當時的天文數(shù)字;又令各種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反復勘測地質、地貌、地基;全國人大為這工程舉行10幾次論證會議……一切豈止畫圖這么簡單。
當把設計理念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芝麻蒜皮的小設計上,不會理解真正的設計。幾千人、幾萬人、幾十萬人、幾代人,從最高領袖到普通工程師、技術員都為三峽工程操勞,其中體現(xiàn)出的設計規(guī)律才叫真規(guī)律。
如果學設計沒有做大設計的抱負,今天沒資格進大學。在動輒幾十人、幾百人、幾千人乃至幾萬人才能完成一個設計項目的時候,不培養(yǎng)設計領導,設計師不懂組織、引導項目展開,絕不行,要有領導力。學習領導力從何開始?從現(xiàn)在開始,更早從高中就應開始。我讀書時,班上同學都爭取為班級服務、為同學服務、為學生會服務,做社會組織工作,鍛煉領導能力。設計需要領袖!
連做科長的勇氣都沒有,怎么組織設計?不愿做領導,就要學會服從。我做系主任時,人手一本《領導科學的基礎》。有人問:“又不是領導,為啥要學領導科學?”我說:“那就學會如何被領導?!苯Y果,設計分院在全校最團結、順暢,上行下達、下行上達,決策民主化,做事有效率,從不因小事鬧翻天。別人開3個會還決定不了一件事,我們一個會決定10幾件事,就是這樣高效率。因為大家的領導素質都提高了,知道組織科學的規(guī)律。所以學設計的同時應該翻翻管理學,研究一下領導科學的基本規(guī)律,準備做設計領袖。
中國每年畢業(yè)設計學科學生,不算建筑、工程,僅美院的工業(yè)、服裝、家具、視覺、平面、動漫設計,幾十萬人,都憑天生感覺來領導,素質就太低了。必須多磨練自己,學習被領導,學會領導人,有團隊精神,這是設計的必須能力。
決策者,是設計師的痛苦,凡事都要甲方審批。但設計關鍵在甲方、出錢方,他們是企業(yè)的總設計師,設計項目也只是他眾多業(yè)務之一而非唯一。設計師痛苦在于不研究決策者,甚至不關心。既想甲方給錢,又不想受甲方指點,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決策者有自己的決策價值觀,自己的素養(yǎng)、程序和制度。決策制度一是民主制,大家投票,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大多數(shù)人支持的意見比較保險、平穩(wěn);缺點是平庸,基本等于平均數(shù),平均還能優(yōu)秀嗎?另一種叫集中制,集中制就是擁有最高權力、最高智慧的人做決策,可能是高質量、高智慧的決策;但決策不是總結不是對過往事情做決定,決策是對未來事情做決定,考慮不周就是高風險;決策錯就是大災難、大破壞。最合適的決策制度要既民主又集中,民主和集中相結合。
研究決策者,俗話說就是“察言觀色”,科學說法就是要研究決策者心態(tài)、智慧,研究決策者的依據(jù),要懂得與決策者溝通,爭取最佳成果。研究決策者是設計成功的重要因素。沒有優(yōu)秀的決策者,不可能有優(yōu)秀設計;設計再優(yōu)秀,設計師再厲害,缺決策者參與,也難成事。貝聿銘設計盧浮宮的金字塔,沒有法國總統(tǒng)支持,恐怕早就被扔到海里了。所以遇到這樣高明的領導決策者,設計師不去合作怎么說得過去?大家常疑惑,尹老師的成功率怎么這么高?接項目幾乎百發(fā)百中。我說:一看不對勁就跑,不成器的甲方我根本就不做他生意,做了就不是百分百了。研究決策者,設計師真要下功夫。
接著是執(zhí)行者。設計再好,只有個人做不出來。一個幾萬人施工的項目,設計師一個人一塊塊磚頭搬一條條鋼筋搭,不可能完成。做個動畫電影,得有多少人參與工作?我有同學在上海動畫電影制片廠工作,一秒鐘10幾個畫面一張張畫,畫幾年才能畫部電影出來。導演水平再高,執(zhí)行者要畫不好,那個電影必爛無疑。
設計出成果必須通過執(zhí)行,這是設計無可奈何的關卡,必須要研究執(zhí)行這一關。我年輕時候在印刷廠,一張張紙一個個黑稿描,一塊塊玻璃板把感光液灑在上面,做完拿去晾,晾干用玻璃板拍照,制版成底片。當時就平板、凹版、凸版3種印刷,印一次損耗3%,五六個印版下來,損失二三十張紙。技術落后,但不懂不行。我學設計時,比這煙盒上的小字還小一倍,全靠手寫,用紙一包一裱,看著和印刷的一樣,你們現(xiàn)在不用費這個功夫了,但現(xiàn)在就沒困難嗎?你們的年代有你們的困難,沒有哪個時候的“飯”好吃,沒有哪個時間的日子好過。
我當時還干過一件事。由于兩種油墨疊印會是第3種顏色:紅和綠疊印出黑色;紅色和紅色疊印出很鮮亮、很有光澤的紅色,而且結實;黃色和藍色疊印出綠色,但黃色在上的綠和黃色在下的綠又是兩碼事。為節(jié)省紙張節(jié)省印次,我在廠里花了大概兩個月,一個個調油,請兩個工人師傅一張張印,不斷調整,保證兩個顏色的墨水出來3個顏色的效果,而且3個顏色的效果是包裝需要的。當時收費標準是印一次500張紙收7元,印兩次也收7元,印3次就收14元。所以我這個疊印就成了竅門。有次我?guī)W生去給人家做設計,用上這個技術,所有包裝印3個顏色,只用交一次印刷費,損耗還只有3%而不是9%。這家東莞外貿(mào)公司的老總很高興,說:“尹老師,你為我們既省印刷費又省紙張錢,起碼16萬到18萬?!蹦莻€年代,比今天1 800萬還多。
設計執(zhí)行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希望大家要多研究設計如何執(zhí)行,不然就是放空炮。
設計執(zhí)行完成的結果,要移交到后續(xù)作為接力棒的監(jiān)理者、消費者、挑戰(zhàn)者3個元素,接受驗收、采用和競爭,完成最后的100 m。
監(jiān)理者。誰都是監(jiān)理者,工作生活處處有監(jiān)理。這里主要講政府。政府用法律設置專門機構,用法律監(jiān)督整個社會,不然社會就會混亂,失去秩序。所有設計都要遵紀守法。所有領域都受法律監(jiān)管,在水邊做設計要遵守水利法,設計要種點草也有園林環(huán)境保護法。不學法不行,不跟法律界交朋友不行。
其實,我是個“狡猾”的人,說好聽點,就是善于學習。學校沒多少東西可學,設計接觸到的知識,讀10個本科和碩士都學不會,全要到社會上去學,法律知識更要學。遇到具體項目,找到具體該領域法律上的權威人物,請他吃個飯、喝杯茶,恭恭敬敬向他提問請教,就解決了。倘若自己臨場去學,能學到行家這個水平嗎?
有一次我在某市做濱江帶項目,市有關領導都來和我見面。有的說:“項目在水利工程上很專業(yè),沒想到你是水利專家。”園林局長說:“尹先生,綠化帶的草根差不多有80 cm到1 m深,水沖不走。泡七八天,水一退還是綠的。你怎么知道這種草?園林方面你也很懂!”公安局長也說:“幾十萬人在這里聚集,大車小車,大路小路,下車停車,疏散聚會,安排妥妥當當;還有年輕人在江邊談戀愛,安全方面也照顧到了,監(jiān)控和報警系統(tǒng)安排到位。尹教授在治安方面也是一流呀!”“甚至還是廁所專家,在一個有幾十萬人聚集的公共場所,廁所及其處理方式都想到了?!泵鎸@些恭維,我回答說:“全靠臨時抱佛腳學來的。”
我請廣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的總工程師吃頓飯,他就教我主道、輔道;怎么阻流50年一遇、100年一遇、200年一遇的大水;水力閥門怎樣、枯水期怎樣、蓄水期怎樣、所有的建筑必須要跟水流方向平行等水利知識。我的一位老同學老師是“廣美”設計分院前副院長,工作上的老搭檔。她叔叔是華南植物園總工程師,植草方面他是行家,問他就行了。我還有個朋友是公安廳處長,后來做了副廳長,喜歡和我聊天,我問什么他都能解答,并且總能給出關于安保工作的最高水平意見。如果善于把同學、朋友聯(lián)系起來,越多聰明腦袋結合,越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消費者。第一個概念需要者和本概念是同義詞,廚師設計新菜,好不好?最權威評價者是消費者、美食家,還不是美食家的嘴巴,是他的胃,他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美院太多藝術家,藝術家瞧不起消費者,而設計家得非常重視消費者。只有消費者、讀者接受了你的作品,創(chuàng)作才叫完成,設計的完成在消費者,這是設計的終結者和歸屬,設計如沒滿足消費者需求,不是好事。
退休后我有段時間在畫畫。一位油畫系教授問我:“尹老師,您今年賣了多少畫?”我說:“到9月份才賣了90張?!薄鞍。〔刨u了90張?”我說:“對,還有人等著買。”“我5年沒畫到90張,5年沒賣出一張?!蔽艺f:“這沒辦法,我是做設計的。畫前就會想,這畫是掛在人家客廳、餐廳、書房,還是掛在臥室?是掛在什么類型的人的書房和臥室?我的畫是被當作禮品,還是作為收藏品?”設計師要學銷售學和市場學,知道消費者的重要性。如果不想這個問題,那就是“太上皇”,5年賣不出一張畫,也活該。無人欣賞就說明藝術創(chuàng)作沒完成,就像廚師做了菜沒被吃到肚子里,而是倒到垃圾桶去了。
設計一定要瞄準消費者,而且是什么樣、多少、多大數(shù)量的消費者,什么樣文化層次的消費者,什么樣審美愛好的消費者,什么樣經(jīng)濟購買力的消費者,一定要在心中提前有預習,沒這個還叫什么設計?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出一流音樂家,也出一流音樂聽眾;沒有一流聽眾不可能產(chǎn)生一流音樂家,沒有一流音樂家也不可能培育出一流聽眾,這是維也納的規(guī)律,也是藝術設計的辯證法。
消費者對設計而言,是強大的反饋設計者。前文中強調了反饋設計的重要性,反饋設計的主力就是消費者。一種語言,如果文盲會說,老太太會說,小孩也會說,就是該民族普遍接受的成熟語言。一個設計所有消費者都接受,就是優(yōu)秀設計;不良之處被反復琢磨,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地琢磨,使它趨于完美。最偉大力量就是大家認為最沒有力量的力量——消費者,也就是毛澤東主席說的人民,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人民。最無助的人民一旦組織起來就最強大。
全人類100%都是消費者,剛出生的嬰兒和病得即將失去生命的老人,不是生產(chǎn)者但都是消費者。生產(chǎn)者大概只占總人口60%或65%,連70%都不到,但生產(chǎn)者100%是消費者。老人只剩下一口氣了還偉大?對,因為他是人民的一分子,為將失去生命的人設計的東西好不好,還得看他的那口氣?,F(xiàn)在中國設計師的關注點有問題,中國醫(yī)療器械95%甚至98%靠進口,設計師沒管。
中國有太多東西設計師沒管,還需要更強的自主性、自信心和自我定力,培養(yǎng)國家亟需的設計建設人才,如果沒有這個雄心壯志,中國設計教育我看就要往下走。只要有雄心壯志,中國設計教育才能再往前。
挑戰(zhàn)者,又分敵、我、友3種挑戰(zhàn)。挑戰(zhàn)自己是成長。戰(zhàn)友跟自己競爭,跟自己比賽,正常情況互相激勵;朋友間的競爭是一種正面力量。敵對力量的競爭,那是反面力量。
好戰(zhàn)必亡,忘戰(zhàn)必危。挑戰(zhàn)隨時隨地存在,挑戰(zhàn)是設計的宿命。生下來就要面臨挑戰(zhàn),一直到死都逃避不了。
前文中提到的那位設計總監(jiān),有次為北京做個項目,甲方看初稿很喜歡,但正式投標時有套方案更漂亮,所以中標了。送方案的是北京一設計公司。但甲方對該方案提出質疑:“怎么造型、構圖、色彩與“集美”的一樣?就是畫得更漂亮更精致?!苯?jīng)查,原來那位設計總監(jiān)找了畢業(yè)生,幫他把圖畫出來。結果學生回家畫了兩套,好的那套以10萬的價格賣給了北京公司,畫得差的那套交給“集美”拿去投標,那還是25年前的事。事后那位設計總監(jiān)跟我說:“尹老師,這回我真理解了你為什么要講德性。我以前只把設計師的專業(yè)擺第一位,沒注意品德問題。這下我信服了。好在甲方覺得不正常,揭發(fā)了北京公司買圖之事?!边@就是挑戰(zhàn)者會利用不法行為甚至敵對力量來傷害你。
最后提出一個新概念:共同體。上述所有方面,歸根到底其實就一個——設計命運共同體,設計利益共同體,設計成就共同體。
由設計的需要者、投入者、作業(yè)者、決策者、執(zhí)行者、監(jiān)理者、消費者、挑戰(zhàn)者構成的設計共同體,各有所長、不可或缺是它的第一特征;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是它的第二特征;共同責仼、共同利益是它的第三特征;齊心協(xié)力、團結合作是它的第四特征。因此,建構設計共同體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便成為中國設計及設計教育的偉大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偉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這是一個大設計,有大文章也有大使命。設計在踐行這一指示中當能發(fā)揮大作用,也更需要設計的領袖去團結建構設計命運共同體以實現(xiàn)人類命運共同體。新時代的中國設計者和設計教育者不能不響應與行動起來。
近20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設計移位》(2005)。再之前,我寫過另一篇文章,叫《設計目標論》(1998)。我主張設計師要站在甲方立場上,要站在施工方立場上,要站在消費者立場上,深入研究自己的設計。這就是一個設計利益共同體。各有所長,誰也離不開誰。不要以為中國的設計只有設計師好才好;整個中國的消費者、投資者、生產(chǎn)者、建設者,消費者共同提高,中國設計才會真正好。著急沒用,必須努力。這就是設計共同體的概念。要為共同體奮斗,而不只是為自己奮斗;要照顧共同體的利益,而不是只照顧自己的利益。
如果想做偉大的設計,做成功的設計。真理在實踐中,不在書本里。我就是干出來的,沒吃過“洋面包”,不但沒博士學位,也沒碩士學位,連學士學位都沒有。我就相信真理在實踐中,但是要在實踐中把真理提煉出來太困難。
信息時代,有很多信息工具;信息的轉化、計算、儲存敏捷、快速。我們要用好它。40多年前我剛教學生的時候,做個設計方案很艱難,一個星期都拿不出來一個。但到了下一代,一個上午出20個、30個、40個方案,思維能力提升了;再后來教的學生,一個上午60個方案60個設計,最后100個方案。如果現(xiàn)在我給學生上課,我可以這樣要求:“一個上午1 000個方案必須做出來,做不出來別想吃飯?!币? 000個方案,只要思路一清晰,就是“吃個沙拉喝杯茶”的事情。這種方法在前文中已經(jīng)貫穿——“要素變化”。一個造型,幾個設計元素,幾個基本型,幾個節(jié)點,幾個尺度變化,幾個形態(tài)變化。10個基本型,10個節(jié)點,10個形態(tài)變化,10乘10再乘10,不就1 000個方案。再乘個10,就10 000個。過去用手畫10 000個方案太為難,但今天電腦按一下,1排、2排、3排、4排,方案就都出來了。
再想一下我們坐的椅子,總共有幾個要素?椅桌,椅腿,椅面,扶手,椅背。幾個尺度?幾個基本型?幾個節(jié)點?每一樣變20個——尺度變,形態(tài)變,材料變,色調變,肌理變。有腿的椅子,沒腿的椅子;2條腿的椅子,3條腿的椅子,4條腿的椅子,沒輪的椅子,滑輪的椅子,搖滾的椅子……還只是變腿;變靠背、變扶手、變椅面,材料、色彩、肌理、形態(tài)、節(jié)點、裝飾,再一加進去,就是1 000個。有人說:“尹老師,這太簡單了?!鳖^腦若很清晰,思維四通八達,10 000個10萬個都沒問題。頭腦要是“漿糊”,一兩個都做不出來。但有沒有足夠的時間選擇?有沒有標準去判斷?這又是新問題。設計師不是去解決老問題,應該多去思考新問題,去面對新挑戰(zhàn)。
希望我們的設計師用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把本文所提8個“設計的元素”的貢獻和需求都數(shù)據(jù)化,做兵棋推演,變成劃時代的信息共同體。那樣的話,中國設計肯定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