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琪
三年級的暑假,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小水稻。記得放假前,班主任盛老師發(fā)給我們每人一小包稻種。她深情地告訴我們,這些稻種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給我們留下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照顧她們。
我將她們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她們那比芝麻大點兒,又比綠豆小點兒的身軀,卻很結(jié)實。兩頭尖尖的,中間圓圓的,像個縮小版的橄欖球,身著金黃色的外衣,頭戴淺黃色的小帽,個別還露出了雪白的小肚皮。
小水稻慢慢地滑進我心愛的玻璃杯里,放在陽臺上,我每天都定時給她們換水,看她們靜靜睡覺的樣子有什么變化。第四天的時候,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她們變胖了,有的在小帽子的下面還露出了一根細細的白絲,我趕緊給她們換水。她們高興地在里面轉(zhuǎn)圈圈,散發(fā)出陣陣清香,讓我想起一句關(guān)于稻香的詩:“雨過山村六月涼,田田流水稻花香?!?/p>
到第七天的時候,我給水稻搬了一個新家——土里,澆透水之后放在陽臺上曬太陽。我去姥姥家住了兩天,心里特別惦記我的水稻寶寶,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去看小水稻。哇!我的朋友太棒了,她們已經(jīng)破土而出,露出了嫩綠的尖尖的小芽。我高興極了,連忙拿出手機,把這個小驚喜拍下來分享給老師和同學們。
又過去了一周,小水稻們有的長了一片葉子,有的長了兩片葉子。她們的葉片又細又長,像一只只小手,左搖右擺地晃動著,遠遠看去已經(jīng)是整片綠色了。我每次澆完水后,就會陪著她們在陽光下曬一曬。風姑娘一來,她們就舞動著綠羅裙,好像是在跟風姑娘打招呼呢!看著看著,我仿佛看到了小水稻結(jié)出果實的樣子。
從一粒種子,到幼苗,到長出稻穗,最后長成粒粒飽滿的米粒,是多么奇妙又辛苦的過程。而袁隆平爺爺卻幾十年如一日地反復研究著,只為讓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給人類帶去福音。他不僅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
【點評】 小作者結(jié)合自己種植水稻的實際經(jīng)驗和感悟,寫出這樣一篇充滿生機的文章,對于水稻的細節(jié)描寫以及比喻句和古詩句等的運用恰到好處,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運用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在寫物的同時,對袁隆平爺爺寄予思念之情,給文章添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