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舟
齊威王召集身邊的大臣,了解全國地方官的情況,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贊美東阿大夫,批評即墨大夫。贊美的話把東阿大夫捧上了天,批評的人恨不得把即墨大夫扔到井里再填滿石頭。這激發(fā)了齊威王的好奇,于是,他決定微服私訪,親自去考察。
這一考察不得了,真相暴露出來了??诒缓玫募茨蠓虬鸭茨卫淼镁袟l,百姓安居樂業(yè);而東阿大夫的地盤卻是混亂不堪,老百姓的生活又窮又苦。為什么評價都是反的呢?經(jīng)過仔細調(diào)查,齊威王掌握了實際情況。
原來即墨大夫為人正直,只想為百姓辦實事,沒有巴結(jié)國王身邊的近臣,所以,大臣們都在國王面前編排他的不好。相反,東阿大夫善于收買人心,拿錢行賄,巴結(jié)朝廷大臣,因此,大臣們都樂于為他說好話。
有一天,齊威王召集全體大臣,也請來了即墨大夫和東阿大夫,當面宣布自己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重重地封賞即墨大夫,至于東阿大夫嘛,則得到了嚴厲的處罰。那些為東阿大夫撐腰而打擊即墨大夫的大臣,也都沒有好下場。
這件事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些不辦實事、專走歪門邪道的大臣都被鎮(zhèn)住了,而誠實正直的大臣都得到了重用,齊國的政治面貌大為改善。
這邊齊國實力增長,另一邊率先稱雄的魏國則出現(xiàn)了實力下滑的現(xiàn)象,根本原因就在于兩國國君的能力相差太大,局勢從魏霸中原轉(zhuǎn)變?yōu)辇R霸中原,然后再演變?yōu)辇R魏爭霸。中原諸侯當中最先稱王的人是齊威王,梁(魏)惠王看著不服氣,也跟著稱王,攀比較勁的意味很明顯。
和平時期,比什么呢?比寶。最先提出這個話題的人是梁惠王。
那是齊威王二十四年,兩位大王相約打獵。閑聊的時候,梁惠王挑釁說:“請問齊王,您有寶嗎?”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孩子氣了。
“沒有!”齊威王回答說。
“咦,那可不應該。別看我們魏國不大,我還有10顆夜明珠。你知道嗎?每顆珠子都像雞蛋那么大,放在一起能照亮12輛兵車。你們齊國是大國,怎么會沒有寶貝呢?”
“哦,原來如此。我的寶貝跟您的可不一樣?!?/p>
“快說來聽聽!”
“我的第一樣寶貝名叫檀子, 他守衛(wèi)南城,楚國人不敢向東侵略,泗上十二諸侯都來臣服齊國;第二樣寶貝叫盼子,他守衛(wèi)高唐,趙國人不敢跨過黃河;第三樣寶貝叫黔夫,他守衛(wèi)徐州,燕國和趙國都老老實實,7000多戶人家主動來投奔;第四樣寶貝叫種首,他負責齊國的治安,全國上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他們的光芒足以照亮千里,12輛兵車算什么?”
聽了齊威王的話,梁惠王羞愧極了,恨不能找個地縫鉆進去才好。
(摘自《邊走邊看的中國史》,中信出版社,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