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孝敬老人,關愛家人乃是為人之本。
百善孝為先,這是人間真情的永恒旋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唐代詩人孟郊更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名句。孝老不僅要孝自己的父母,也包括關愛那些相識和不相識的年老之人,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親情是甜美的乳汁,撫育我們成長;是敞亮的雙眸,指引我們前進;是溫順的話語,呵護我們的心靈。只有愛小家,才有情懷建設祖國這個大家庭。祖國的強大也正是由一個個充滿愛的小家庭奮斗得來。請大家看看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孝老愛親的8位典型,讓我們以此為榜樣,愛家愛祖國。
陳重私
生于1998年的陳重私,是海南工商職業(yè)學院的一名學生。悉心照料殘疾的母親,克服同齡人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帶著癱瘓的母親上大學,竭盡全力盡孝心。
4歲時,陳重私的父親因病去世;11歲時,因小兒麻痹癥導致雙腿殘疾的母親,又不幸患上紅斑狼瘡。從那時起,照顧媽媽,成了陳重私肩上的責任。2018年,為照顧母親,陳重私毅然放棄省外求學的理想,選擇留在海南讀書,并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開學第一天,陳重私帶著母親走進校園,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也要守住這個家。大二時,陳重私的母親再一次因紅斑狼瘡病情住院。陳重私每天都騎著電動自行車往返醫(yī)院和學校,盡心盡力照顧病母。出院后,為擠出更多時間照顧母親,他把時間分成細碎的小段,心里默數著什么時候該喂母親喝水,什么時候該為母親按摩,什么時候該趕回出租屋給母親做飯。照顧母親,成了他時刻惦念的責任。
赤子柔情,勤工儉學掙家用。憑著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陳重私刻苦求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和突出的表現,先后獲得各類國家級、校級獎學金和榮譽稱號。學習之余,他不僅申請學校勤工儉學崗位,還在酒店端過盤子,在超市搬過貨物。每次應聘兼職,他只有一個要求:中午和晚上必須回家,“要回去給媽媽做飯?!标愔厮接幸粋€小本子,里面記錄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遇到的每一位好人。一路走來,陳重私內心充滿感恩。陳重私表示,“會繼續(xù)好好學習,把自己的生活過好,盡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將愛和溫暖傳遞下去!”
陳重私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劉羲檬
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劉羲檬生于2001年,她十幾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打理家中大小事情,用柔弱的雙肩為母親、為整個家庭撐起一片天。
劉羲檬出生后不久,母親生病癱瘓在床,父親離家出走,劉羲檬被寄養(yǎng)在姨媽家。3歲時,她回到母親身邊,開始學著拿饅頭、黃瓜喂母親。她4歲學做飯,鍋臺高,夠不著,只能踩著小凳,趴在鍋臺上,臉和胳膊不時被沸騰的米湯、飛濺的油滴燙傷。6歲開始,她每天幫母親穿衣、洗漱。每次幫母親如廁,對年幼的劉羲檬而言,都是歷盡艱難。有時力氣用盡,母親身體失去平衡摔倒,為了不讓母親受傷,劉羲檬用瘦弱的身體擋護倒下的母親和沉重的椅子,經常被砸倒在地。在母親的哭聲中,她掙扎著站起來,安慰著母親,又一次繼續(xù),她經常被砸得傷痕累累。
上學后,由于學校離家遠,中午不能回家。為了不讓母親餓肚子,早晨上學前,她都會做出兩頓的飯菜,端到母親床前手能摸到的地方。晚上放學后,她小跑著回家,給躺了一天的母親翻身擦洗,做好晚飯,把家里打掃收拾好。
由于長期癱瘓,母親全身大部分關節(jié)都變形扭曲了,非常疼痛。聽說按摩可以減輕病痛,劉羲檬10歲時便學會中醫(yī)按摩,每天用自己稚嫩的小手揉、點、按、壓著母親的穴位。10年過去了,她堅持每天為母親按摩,現在每個部位的輕重她都拿捏得很好。
劉羲檬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成績優(yōu)異,在得知被哈爾濱師范大學錄取后,她當即決定:“帶著媽媽上大學!”她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儉學,照顧母親。
劉羲檬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黑龍江省道德模范等稱號,當選感動龍江年度人物。
段肇誼
段肇誼當年是沈陽軍區(qū)某醫(yī)院的一名軍醫(yī),她與老伴兒顧偉力的相識緣于一場意外。
1968年4月,顧偉力在施工任務中為搶救戰(zhàn)友,被巨石砸傷,腰椎粉碎性骨折,后被轉到段肇誼所在醫(yī)院,做進一步治療。住院期間,顧偉力堅強、樂觀,不屈不撓地與傷病做斗爭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段肇誼。經過深思熟慮,她作出決定:要一生一世照料下肢癱瘓的顧偉力,讓他獲得正常的家庭生活。就這樣,兩個年輕人走到了一起。
顧偉力被評定為一等傷殘軍人,按國家政策可在家安心休養(yǎng),但他卻說:“我半截子身子,但絕不半截子革命?!倍握卣x了解丈夫的心情,一邊照顧好他的日常生活,一邊嚴格督促他每天加強下肢功能恢復訓練, 終于幫助顧偉力重返工作崗位,而且一干就是11年。
隨著時間推移,顧偉力的身體越來越差,2018年,他突發(fā)腦溢血,導致左側肢體偏癱。段肇誼沒有被困難擊垮,體重不過百斤的她每天將老伴兒抱上抱下,喂水喂飯,陪他鍛煉,無怨無悔。
這一年,他們的長子因突發(fā)急病,倒在工作崗位上。段肇誼和老伴作出決定,捐獻兒子身上的有用器官。
段肇誼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入選“天津好人”,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張舜華
安徽省蕪湖市皖南醫(y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yī)院退休醫(yī)生張舜華,是新安中醫(yī)“張一帖”第十四代傳人。年少時,她以柔弱的肩膀撐起家庭的希望,侍奉患病父母,照顧兩個妹妹。結婚后,她支持愛人在外工作,持家行醫(yī)一肩擔,獨自拉扯大5個孩子,躬身踐行自強精進的家風家訓。
她孝感鄉(xiāng)鄰,傳承醫(yī)術繼家學。張舜華年幼時,兄長突遭變故夭折,其父痛徹心扉,整日郁郁寡歡。年幼的張舜華暗下決心,傳承家學,在陪同父親出診時用心觀察,認真對照家藏古籍醫(yī)案悉心揣摩。父親患病后,張舜華成了家里頂梁柱,無微不至地侍奉雙親、照顧兩個妹妹,孝道感動四鄉(xiāng)八鄰。張舜華聰慧孝順,終得父親傳授祖?zhèn)麽t(yī)術,成為遠近聞名的女大夫。
她內柔外剛,持家行醫(yī)一肩擔。張舜華與愛人李濟仁結婚后,因工作原因分居兩地長達22年。張舜華獨自在老家拉扯大5個子女,既要出診治病,又需操持家計,所有苦累都自己一個人扛。她常年身后背幼子、胸前掛藥箱,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步行出診,有好幾次差點翻墜山崖,被群眾稱為“鐵打身體、馬不停蹄”。
她傳承家訓,言傳身教育子孫。張舜華秉承“孝悌忠信、自強精進”家訓,從自身嚴起,培養(yǎng)孩子們勤學明辨、自強自立的品格。她手不釋卷,躬身垂范引導子女熟讀深究經典讀物,還經常帶著孩子們去山上認藥、采藥。在她嚴格教導和悉心啟發(fā)下,5個子女都事業(yè)有成,在不同領域各有建樹。
張舜華榮獲安徽省道德模范稱號,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徐玲玲
以拳拳之心報養(yǎng)育之恩的徐玲玲,是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涪陵區(qū)稅務局貨物與勞務稅科二級主辦。她無微不至照料中風癱瘓23年的養(yǎng)父和患阿爾茨海默癥的養(yǎng)母。
1971年,1歲的徐玲玲來到養(yǎng)父母家中,組成一個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從來到這個家庭的第一天起,她就被養(yǎng)父母捧在手心疼愛、呵護。1998年,28歲的徐玲玲遭遇家庭變故,養(yǎng)父中風癱瘓。徐玲玲與養(yǎng)母共同承擔起照顧養(yǎng)父的重擔。寒冬,養(yǎng)父大小便頻繁失禁,她洗了又換、換了又洗。她總記得給養(yǎng)父灌上暖水袋,卻忘了給自己添件薄棉衣。深夜,養(yǎng)父積痰咳嗽,她不眠不休,一次次給養(yǎng)父拍背、喂水,直到養(yǎng)父有微微鼾聲入睡。多少次養(yǎng)父心血管疾病突發(fā)送醫(yī),她掛號送檢、忙前忙后……她鼓勵養(yǎng)父用還能活動的左手疊被、刷牙、吃飯、寫字、如廁,還手把手地教養(yǎng)父使用遙控器、手機和電腦,讓養(yǎng)父足不出戶便可瀏覽“天下事”,讓他的老年生活有滋有味。
2011年以來,徐玲玲的養(yǎng)母也先后經歷雙目失明、腰椎粉碎性骨折、腦供血不足并發(fā)癥等10余次住院治療。最近幾年,徐玲玲的養(yǎng)母又罹患阿爾茨海默癥,記憶力衰退嚴重。她為延緩養(yǎng)母記憶力的衰退速度,不厭其煩地教養(yǎng)母使用微波爐、電飯煲、暖手寶、智能電子鎖等家用電器。她還帶著養(yǎng)母參加旅游團,讓老人在游覽山水間開闊眼界,給生活留下美好記憶。
徐玲玲榮獲全國愛老敬老助老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張順東 李國秀
出生于1974年的張順東和1969年的李國秀,是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qū)烏龍鎮(zhèn)坪子村芭蕉箐小組村民,在這所美麗的小村落里,張順東、李國秀夫婦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yǎng)年幼孩子以及失去雙親的2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張順東右手和雙腳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國秀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沒有什么坎兒過不去的?!苯Y婚后,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難上加難。李國秀靠雙腳在地里勞動,還能用腳繡花、寫字;張順東憑借一只手學會駕駛農用三輪車,平時自己力所能及地搞點運輸,減輕家庭負擔。他們在當地黨委政府鼓勵支持下,不等不靠,堅持種田、養(yǎng)殖、趕集、賣貨,用殘缺的身體支撐起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張順東堅信:兒女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決不能把貧困傳給下一代,再苦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現在女兒大學畢業(yè),成為一名教師;兒子初中畢業(yè)后參加技能培訓,靠勤勞的雙手實現了務工增收。
夫妻倆雖然殘疾,照顧自己都有困難,但從未因此放棄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母親已經80多歲了,生活難以自理,夫妻倆把老人照顧得很好,老人經常夸:“順東是個好兒子,國秀更是個好兒媳?!睆堩槚|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繼去世,兩個孩子成為孤兒,夫妻倆給予他們精心的照顧,使他們健康成長,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學一樣都沒有落下。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榮獲云南省道德模范稱號,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張志旺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qū)碼頭李鎮(zhèn),王明莊村村民張志旺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患病的母親和癱瘓的兄嫂,始終不離不棄,盡心盡力,用擔當與堅守書寫了一段感人故事。
張志旺的母親患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腦梗塞等多種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張志旺二十多年如一日,任勞任怨,細心照料患病的母親。母親因為飲食不規(guī)律,經常便秘,張志旺就用手一點一點地幫她將糞便摳出來,不嫌臟、不嫌累。2016年9月,張志旺母親哮喘病復發(fā),一度心臟驟停,被送至重癥監(jiān)護室搶救。在花費了近20萬元醫(yī)療費后,他毅然賣掉自己2套房產,幾乎傾盡個人所有資產,為母治病。
1998年春天,張志旺的二哥突然中風癱瘓在床。不久,二嫂也癱瘓了。因為兄嫂無兒無女,張志旺便承擔起照顧他們的重擔。2004年,二哥彌留之際,緊握張志旺的手。張志旺說:“哥,你放心,嫂子以后的生活我來管?!睆堉就f到做到,他像對待母親一樣對待嫂子,小到打掃房間、換洗衣被,大到求醫(yī)問藥、送院搶救,每一樣都親力親為,無微不至,而這一照顧就是5年。2008年4月,二嫂心臟病發(fā)作,臨終時,雖然說不出話來,但是眼睛一直看著張志旺,眼神里滿是感激。
張志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優(yōu)秀農民工、全國“誠信之星”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章譯文
1988年出生的章,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職工。
一場車禍奪走了章父親的生命,母親高位截癱。12歲的章一下子變成了家庭的“頂梁柱”。她一直樂觀、勇敢面對生活,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刻苦學習,她用愛生動詮釋“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
12歲的章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每天為母親做運動、翻身、按摩,清理便溺。為了讓母親能像正常人一樣睡眠,每晚兩到三個小時她就要起來為母親翻身。每年春節(jié),章總會為母親和外婆各添置一件新衣。每年母親的生日,她都會為母親買蛋糕,唱生日歌,再燒幾個拿手好菜。就這樣,二十一年如一日,她在母親的病榻前不離不棄。
考上大學后,她將獲得的獎學金用于支付母親的醫(yī)藥費。碩士研究生學業(yè)完成后,她和愛人放棄去大城市工作的機會,一起回到家鄉(xiāng)湖州德清。愛人的支持給了章巨大的勇氣。他們努力工作,一起孝敬老人。在他們的悉心照顧下,章母親的身體更好了,笑容更多了?,F在,章已育有兩個可愛的兒子,6歲的大兒子在章的耳濡目染下,經常爬上外婆的床,幫外婆按按腿,揉揉手臂。
章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