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是一座有著自己宗教信仰的山。據(jù)說,嶗山人講究拜狐仙,尊狐圖騰,認(rèn)為狐有三德:德性中庸,尊卑老幼和“狐死必首丘”的不忘本。因此,自古嶗山人視狐為瑞獸。在嶗山東南一面有座華嚴(yán)寺,專拜狐仙,廟中的神位上塑有一位白胡子老人,尊稱為“胡三太爺”,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八為其生日,人們要舉辦廟會,焚香敬拜,漁民要把新打來的魚蝦供奉上來,讓狐仙保佑眾生的安康。這大概是世上眾多名山都沒有的奇觀。
據(jù)清代學(xué)者顧炎武考究嶗山名字的由來,認(rèn)為是秦始皇當(dāng)年慕名而登嶗山,因山路險峻,必得萬人開道,千人擁挽,百官扈從,勞民傷財,所以“齊人苦之,而名曰勞山。”加了山字旁的嶗則由此衍化而來。
嶗山有意思,面積只占山東省的0.29%,但是,植物的物種數(shù)目卻占了山東省的近60%,占全國的近5%。如此物種豐富,是因它地處植物南北過渡地帶,屬于亞熱帶之終,暖溫帶之始,亦即地理位置的陰陽之交。前山陽面屬于前者,后山陰面屬于后者。天清宮一帶,近似淮河流域,號稱“小江南”,擁有諸多紅楠、黃檀、山茶、烏桕、漆樹、黃連、樟樹、喜樹、柳杉、柘樹、流蘇樹、四照花、熟錦黃楊等眾多亞熱帶樹種。陰面則完全不同,與遼寧和吉林南部氣候相近,號稱“小關(guān)東”,擁有白樺、紫椴、糠椴、蒙椴、榿木、槭樹、山楊眾多典型北方樹種,至于北方常見的赤松、黑松、麻櫟就更多得蔚然成林了。這樣明顯的南北對比,讓嶗山成為不可多得的兼有南北特色的植物園。
嶗山的北九水也很有名。北九水有外九水和內(nèi)九水之別,一共加起來近十公里長。泉水一路曲折蜿蜒,拐一道彎,為一水,每一水旁有兩座形態(tài)各異的潭水,像是泉水流淌下來一路留下的孩子,留戀風(fēng)景,貪玩而不肯再走。一共留下了18個孩子,所以又叫做“九水十八潭”。(摘自《年輕時去遠(yuǎn)方漂泊》 肖復(fù)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