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良,男,漢族,生于1935年2月,四川省仁壽縣曲江鄉(xiāng)人。
1950年10月至1953年5月,先后在仁壽縣方家區(qū)稅務所、區(qū)公所和縣市管會工作。1953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海軍,是新中國海軍潛水艇學校第一期學員。先后在海軍預科學校、潛水艇學校、解放軍政治學院、國防大學、中央黨校學習;曾擔任水兵班長、軍士長、部門長、艇政委、潛艇支隊政治部主任、快艇支隊政委。1985年調任南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副軍級)。1988年調任海軍廣州基地政委(正軍級、少將)。1990年調任東海艦隊副政委。1993年當選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5年退休后定居上海,晚年?;毓枢l(xiāng)。
從4歲念私塾起開始練習書法,并長期不懈堅持藝術創(chuàng)作。20世紀90年代加入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其作品先后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多家報刊發(fā)表,多幅作品被軍事博物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等單位收藏。曾在上海、眉山、洪雅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2017年出版《魏伯良書法集》。2021年出版《魏伯良詩聯(lián)集》。
1935年,魏伯良出生于四川省仁壽縣曲江鄉(xiāng)冷家溝的一戶農民家里。15歲參加工作。1953年,18歲的魏伯良參加中國人民海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水艇學校第一期學員。經(jīng)過兩年在校學習,1955年以全優(yōu)成績順利畢業(yè),榮立三等功。被分配上艇后,擔任潛艇電工班長。上艇第一年就被評為本專業(yè)一級技術能手。
從班長到軍士長、部門長到艇政委,再到快艇支隊領導,魏伯良在30年潛艇部隊生涯中,共服役3型6艘潛艇;由于思想、作風、技術過硬,其間多次立功受獎。1957年3月6日,魏伯良被評為海軍首屆積極分子代表,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老一輩中央領導親切接見。
魏伯良由于工作認真,受到部隊黨組織重視和培養(yǎng),先后到解放軍政治學院、國防大學、中央黨校學習深造。離開潛艇部隊后,又擔任過快艇支隊政委、海軍廣州基地政委、東海艦隊副政委。1988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93年當選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至1995年退休,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服役42年。
童年時光,苦難隨行
1941年,魏伯良6歲,父親外出務工,突患疾病,猝然離世。家里的頂梁柱沒了,一家人的生活隨即陷入危機之中。面對苦難,魏伯良剛過30歲的母親毅然承擔起家庭重任,獨自撫養(yǎng)兩個孩子。父親的早逝令幼年的魏伯良體會到生活的艱辛,母親忙碌的背影和姐姐辛勤的勞作,成為他記憶中最深刻的剪影,全家人的日子一直過得非常窮困艱難。
1948年,國民黨政府為支撐其崩潰局面,決定廢棄法幣,改發(fā)金圓券,強制將黃金、白銀和外幣兌換為金圓券。這項政令使商品流通癱瘓,一切交易轉入黑市,整個社會陷入混亂?!板X幣”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昨日金圓券最高面額還是100元,今天竟變成50萬元,到明天甚至變?yōu)?00萬元。金圓券流通不到1年,形同廢紙,國民黨政府財政金融陷于全面崩潰。對于底層百姓來說,金圓券的影響非常惡劣。短短幾十天,造成市面物資奇缺,物價飛漲,許多老百姓手中一大捆金圓券卻連2兩鹽和1包火柴都買不到。所以當時老百姓都把國民黨稱為刮民黨。
在這種情況下,魏伯良原本貧苦的家庭遭遇更多艱辛,全家人終年辛勤勞作,卻也只能靠僅有的一點薄地種出少量收成來解決溫飽,苦度饑寒。
農家少年,寒窗苦讀
為維持生計,母親和未成年的姐姐,除白天在地里勤勞耕作,夜晚還要在家里織布紡紗,即使是寒冬數(shù)九也不敢懈怠。一年四季節(jié)衣縮食,為的是積攢點錢來供魏伯良讀書。當時,鄉(xiāng)里地主富農有錢人家孩子上學的都很少,就更別說窮苦人家的孩子了。
在母親和姐姐支持下,魏伯良4歲開始在村里的私塾拜師就讀,此后8年從未因學費問題中斷學業(yè)。從私塾啟蒙,到曲江小學,再到仁壽縣立中學,母親的堅持讓魏伯良受益終生。直到現(xiàn)在,魏伯良每次談到自己的母親,都會感慨地說:感謝自己的母親,是母親堅持送他讀書,才有今天。至今他仍記得母親的叮囑:沒有文化就沒有未來,會受人欺負。
魏伯良不負母親和姐姐的付出與期盼,在學校一直保持優(yōu)異成績。放學回家后,他積極主動幫助完成家里的農活和家務活。
小學畢業(yè)時,魏伯良以曲江小學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仁壽縣立中學,在鄉(xiāng)間引起轟動。一位出身貧苦的少年郎,以毅力和恒心為動力,自強不息地改變自己的命運,不得不引人驚嘆。親友們聽到消息很高興,主動助學,給予幫助。
雖然家庭貧寒、時局艱辛,魏伯良仍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寒窗苦讀,勤奮學習,成績優(yōu)異。他還特別喜歡書法,從私塾開始,就跟隨老師學習。即使缺少紙筆墨硯,魏伯良也堅持在一張紙上反復臨摹字帖。每逢學堂舉辦書法比賽,他都獨占鰲頭,成績斐然。貧困艱辛是那個時代的主題,但魏伯良一家從未放棄對生活的希望。戰(zhàn)爭、饑餓、苦難不曾讓他們停下腳步,未來、希望、夢想是他們奮進的源泉。
扎根基層,積累經(jīng)驗
1949年12月28日仁壽解放,隨后仁壽縣人民政府公開進行干部招考。當時就讀于仁壽縣立中學的魏伯良看到招考通知后報名參加考試。此次招考內容非定式化,主要包括算術、簡歷擬寫、基礎知識問答等。對成績向來優(yōu)秀的魏伯良來說,這些知識考核相對容易,于是順利通過招考,參加工作,由一個貧苦知識青年逐步成長為國家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
在鄉(xiāng)村基層工作中,“減租退押”、建立農會、清匪反霸等銳意革新的工作拓展并豐富了他的視野。1950年,他通過招聘進入仁壽縣方家區(qū)稅務所工作,第一站就在龍橋鄉(xiāng)。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15歲的魏伯良孤身一人打個小燈籠,帶著當天收到的大額稅款,翻越路途遙遠且沒有人煙的波鐺嶺。此地曾是強盜出沒之地,一邊是碎石常墜的懸崖峭壁,一邊是水流湍急的河灘,中間是蜿蜒曲折的小路,既怕強盜攔路搶劫,又怕傳說中的鬼怪現(xiàn)身,魏伯良一路小跑,冷風一吹,嚇得虛汗直冒。但按規(guī)定公款不能留在當?shù)剡^夜,使命在肩,他沒有退縮,硬是大著膽子步行30多里路,安全地把稅款如數(shù)交到區(qū)稅務所,又摸黑返回龍橋駐地。此后3年,他相繼轉入?yún)^(qū)公所、縣市管會工作。年齡雖小,但他工作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頗得各級好評。
家國情懷,志存高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成為當務之急。中央決定建立多所海軍學校,培養(yǎng)海軍建設人才,開始在全國各地陸續(xù)招收有志青年加入海軍隊伍。
魏伯良得知海軍征兵信息后歡欣鼓舞,立刻萌發(fā)參軍意愿。年輕人總是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穿上軍裝報效祖國。此前3年基層工作期間,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魏伯良曾報名參軍,但因他是家中獨子,不符合征兵條件而被拒絕。對他而言,此次海軍部隊招收新兵,無疑又是一次參軍的機會。年輕的魏伯良身材高大,性格活潑,喜歡打籃球,球技也不錯。在一次籃球比賽中,恰遇征兵的解放軍軍官也參賽,彼此互為欣賞。機緣巧合之下,終于圓了他的參軍夢。
“20世紀50年代初的時候,百姓們干活都很拼,年輕人都想往外走,因為我們總想為國家做點事。例如那時各地立縣,需要干部,我們都主動報名??姑涝瘯r,我們也是踴躍報名。這是一種國家認同感,是那個時代賦予我們的獨特情感?!蔽翰紝④娀貞浧疬^去,認為參軍的初心動力是源于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他說:“年輕嘛,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總想學更多的本領,做更多的事?!?/p>
砥礪奮進,逆勢而上
1953年6月,魏伯良等幾百名新兵,來到南京草鞋峽的海軍預科學校,接受新兵入伍訓練。9月,魏伯良被選拔到青島市登州路77號“岳鶴兵營”(德占領時期的一處兵營),這里就是新建的第四海軍學?!獫撍W校。在校初期,同學們一面學文化為進入本科學校學習做準備,一面搞勞動挖地基為蓋學校打基礎,3個月后正式轉入本科學習。魏伯良被分配到機電部門電工班,并被任命為電工教學班班長,享受正班級待遇,每月津貼6元,免除公差勤務,主要任務是帶領大家認真搞好學習。
1955年4月,經(jīng)過兩年專業(yè)學習,魏伯良在新蓋起來的潛水艇學?!缃竦臐撏W院里,領到畢業(yè)證書。分配上艇后,被正式任命為403潛艇的電工班長,從此開始他的潛艇生涯。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實戰(zhàn)訓練遠比想象中更加辛苦。
當兵辛苦,潛艇部隊的兵更加不易。何況當時國際形勢緊張,不測情況時有發(fā)生,尤其是潛艇戰(zhàn)備值班部隊,“常備不懈”已成為廣大官兵心中的“座右銘”。盡管上級領導十分關心,但休假探親還是難以保證。魏伯良就是這樣由于戰(zhàn)備緊張,第一年的休假探親推遲,第二年又推遲,等到第三年休假時,在回家路上卻得知剛滿3歲的大兒子前幾天因病離世。
可貴的是,母親、妻子和他見面時對孩子的事只字未提,大家都把悲傷深深埋在心里,寧可忍著悲痛,也不動搖軍心。
除長時間備戰(zhàn)任務考驗人外,平時出海訓練的考驗也不可小覷。尤其是水上航行遇到風浪襲來時,潛艇呈螺旋式翻滾,幾乎所有人都會暈船、嘔吐。潛艇暈船比其他暈船更為強烈,有人甚至連膽汁蛔蟲都吐了出來。
但再苦再難,只要堅持就是勝利,魏伯良如是說。
30年潛艇征途,闖過三道難關
如果說暈船只是潛艇兵需面對的第一道難關,那么在潛艇部隊的30年時間里,魏伯良和戰(zhàn)友們還一起以堅強的毅力闖過了更困難的三道難關。
當時,我國使用的是老式蘇制潛艇,遠沒有今天的國產潛艇先進,在水下航行時會產生高溫、潮濕、缺氧,這三道技術難題當時無法解決?!案邷亍保阂驖撏чL期處于水下航行狀態(tài),主機艙溫度一般都在35°C以上;“潮濕”:由于艇內溫度差異,造成艙內濕度過大;“缺氧”:即在完全密閉的艦殼內,長時間得不到良好的通風通氣。這三者疊加起來,再加上淡水珍貴,對艇員的身體影響不小,如皮膚長痱子、睡眠不足、嗅覺失靈等,都是對意志力的極大考驗。
雖然潛艇上有著各種艱苦,但官兵一致、齊心協(xié)力,水下的生活,也有許多有趣難忘的珍貴記憶。如召開水下運動會,戰(zhàn)士們開聯(lián)歡會,唱軍歌,表演各種絕技等。從艇長到士兵,穿的衣服一樣,吃的飯菜一樣,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戰(zhàn)友之間情深義重。朱德元帥逝世時,魏伯良和戰(zhàn)友們正在深海執(zhí)行任務,依然莊重地為朱德元帥舉行了水下追悼會。即便是幾十年過去,能聚集在一起的戰(zhàn)友們,白發(fā)蒼蒼,談起潛艇生活,依然無比充滿感情,引以為豪。從無到有、從難到易、從舊到新,一代又一代潛艇士兵們砥礪奮進、無私奉獻。在30年潛艇服役時間里,魏伯良共服役3型6艘潛艇,經(jīng)歷中國潛艇部隊最為艱辛,但也是高速發(fā)展的一段歲月。從20世紀50年代引進蘇聯(lián)潛艇,到21世紀初094型戰(zhàn)略核潛艇開始建造,中國的潛艇事業(yè)在他們的見證下走過意義非凡的歷程。魏伯良將軍說:“有許多戰(zhàn)友比我更優(yōu)秀,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個老兵,當兵時間長一點而已?!?/p>
2018年,老將軍應邀登上遼寧艦航母參觀,感慨萬分,說:“這是大國重器,富國強兵,這是我們中國多少代人的夢想?。 ?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2/04/10/qkimagesbsszbssz202201bssz20220108-6-l.jpg"/>
將軍翰墨,遐邇溢香
1983年,48歲的魏伯良離開潛艇部隊,被調任快艇支隊政委。1985年調任南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副軍級),1988年調任海軍廣州基地政委(正軍級、少將),1990年調任東海艦隊副政委,直至1995年退休。
退休后,魏伯良將軍把主要精力放到熱愛的藝術上。他幼年時的書法功底一直不曾落下。2015年和2016年,連續(xù)兩年舉辦“八一建軍節(jié)”魏伯良個人書法作品展。2017年,以“愛我人民愛我軍”為主題的魏伯良書法展暨《魏伯良書法集》首發(fā)式在眉山三蘇祠啟動,觀展人潮如涌,來自四川省文聯(lián)《現(xiàn)代藝術》編輯部、三蘇祠博物館、西南大學書法研究所等單位和文藝界的30多位名家名人在此參加研討會。在上海虹口,也開展了魏伯良書法作品研討會活動。
經(jīng)過幾十年鉆研,魏伯良將軍的書法功底愈顯深厚。鑒賞他的書法,不僅能看到軍人的豪邁氣概,還能感受到陳情達意的儒將風度。他的榜書大字筆力遒勁、張弛有度,映照出幾十年軍旅生涯的壯闊美感;小字作品大氣典雅、剛柔并濟,展現(xiàn)出對工作端正嚴謹?shù)膽B(tài)度。
如今,87歲高齡的魏伯良將軍仍精神矍鑠、耳聰目明,書法創(chuàng)作時提筆有力、下筆勁健,作品柔韌有余、輪廓鮮明。他的書法是對傳統(tǒng)藝術的繼承和沿襲,亦是對現(xiàn)代作品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退休20多年來,他行走各地,積極參加書法公益活動,也與文藝界的新朋故友結下真摯友誼。他的足跡走遍山山水水、墨跡也留在五湖四海,無論是在洪雅縣高廟鎮(zhèn)為古鎮(zhèn)老街村民寫對聯(lián),還是參加眉山市文聯(lián)組織的百人送萬?;顒?,或在丹棱縣幸福古村,他都是一個非常受追捧和敬仰的書法家。在仁壽老家,春節(jié)到了,即使在寒風凜凜中,他也和當?shù)貢覀円黄?,為當?shù)匕傩諏懘郝?lián)、送祝福,一寫就是兩個多小時?!叭罕娪行枨?,我就沒理由拒絕?!奔幢阊岜惩?,他也一直在堅持。在上海,他也會每年抽一些時間為戰(zhàn)士們義務書寫書法作品。
魏伯良將軍以書會友,從不吝嗇墨寶,常贈予來訪賓朋。其作品不僅融合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髓,還借由筆墨之間的藝術美感,講述文字背后的故事,飽含個人閱歷和藝術創(chuàng)新,獨具魅力,深受社會各界喜愛。除精研書法,魏伯良將軍還深研詩詞,筆耕不輟,作品多為古體詩詞形式,從歷史到現(xiàn)實,從人事到鄉(xiāng)情,干練樸實,直抒胸臆。
2021年,繼《魏伯良書法集》出版后,魏伯良將軍又一力作《魏伯良詩聯(lián)集》由四川省文聯(lián)《現(xiàn)代藝術》雜志社以增刊專輯形式出版發(fā)行。該詩集分《歲月留金》《撫今思昔》《故鄉(xiāng)絲語》《閑情逸趣》《鄉(xiāng)閑偶得》《念及親友》6大篇章,共收集將軍歷年累積原創(chuàng)詩歌140多首和楹聯(lián)130多副,抒發(fā)將軍一路走來真摯的山情水意和滿滿的家國情懷。
德藝雙馨,藝術常青
魏伯良將軍待人謙和、平易近人、淡泊名利,每次回故鄉(xiāng)都要去看看鄉(xiāng)親們,看看村里的老人們,給他們帶去一份關心和問候。捐資助學、捐資修路、扶貧扶弱、贈書贈字,他以自己的方式,一直在默默無聲地走著、做著。他的書法作品非常受歡迎,全國各地用他的字刻碑題詞的很多,求字的也特別多;他的書法作品也漂過五湖四海,留給了千家萬戶。熟悉他的人給他開玩笑說,他寫壞的毛筆起碼可以背兩背篼。
海軍上將童世平將軍評價魏伯良將軍的書法作品:將軍風骨,名家墨韻!三蘇祠博物館館長評價他的書法:字如其人,作品看人品,魏老的書法作品充滿正能量和對真善美的謳歌,可謂氣韻厚重、氣勢磅礴、氣象正大。四川省文聯(lián)《現(xiàn)代藝術》總編點評魏老的藝術作品:贊美新時代,贊美新生活。飽含深情,用心書寫,用情謳歌,用功琢磨,用智表達,詩意人生,愜意人生。
作品看人品,無論是欣賞魏伯良將軍的藝術作品,還是閱讀他的詩聯(lián)集,都可以領略到他橫戈躍馬、重情重義的家國情懷,就如同飽覽其波瀾壯闊的人生,能感受到雄壯激昂的軍旅情懷和豁達睿智的人生智慧。魏伯良將軍的一生,是最好的勵志榜樣,從一個偏僻的農家子弟,成長為新中國的一名少將,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長為一個廣受喜愛的藝術家,他的成長故事激勵、教育、啟示著后輩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奮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