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興紅 趙席春 郭峰 南玉靜
(天津重型裝備工程研究有限公司,天津300457)
收稿日期:2021-08-30
作者簡介:白興紅(1984—),女,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支承輥新材料、新產(chǎn)品、新工藝研發(fā)工作。
軋輥作為軋鋼設(shè)備的重要工具及消耗件,始終伴隨著軋鋼技術(shù)的進步和軋鋼裝備的更新而不斷發(fā)展,材質(zhì)己形成系列化,由早期的Cr2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Cr4、Cr5等高合金材質(zhì)。Cr5鋼因其高的合金含量而擁有優(yōu)越的淬硬性、淬透性以及良好的耐磨性和抗斷裂性,成為連軋機支承輥和有色軋機工作輥的主流產(chǎn)品材料[1-3]。隨著冶金質(zhì)量的提高和熱工藝的完善,從改善耐磨性考慮提高碳含量[4],進一步提高軋輥使用性能。熱處理溫度直接影響了組織狀態(tài)、硬度、強度、塑韌性等力學(xué)性能。本文研究了熱處理溫度對高碳Cr5軋輥鋼組織與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為高碳Cr5軋輥鋼熱處理工藝的制定與優(yōu)化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
試驗材料為高碳Cr5材質(zhì),源自生產(chǎn)鍛件,化學(xué)成分見表1。材料的熱處理狀態(tài)為鍛后球化態(tài),用線切割切取塊狀試樣,采用高溫井式電阻爐進行熱處理模擬,工藝方案為:900~1100℃、保持150 min的奧氏體化,出爐迅速油冷,考察淬火溫度對試驗鋼顯微組織和硬度的影響;選擇固定淬火溫度,經(jīng)450~680℃保持5 h回火,考察回火溫度對試驗鋼顯微組織和力學(xué)性能的影響。
表1 試驗鋼的化學(xué)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ested steel (mass fraction,%)
采用光學(xué)顯微鏡、掃描電鏡觀察鋼的顯微組織;采用維氏硬度計測定試樣硬度,按照硬度轉(zhuǎn)化表轉(zhuǎn)化為工程常用硬度計量單位(HSD);采用300 kN拉伸試驗機進行拉伸試驗;采用夏比擺錘試驗機進行沖擊(U型)試驗。
2.1.1 淬火溫度對顯微組織的影響
金相組織檢測發(fā)現(xiàn),淬火溫度900~1000℃時,組織多為馬氏體和顆粒狀碳化物。圖1(a)、(b)、(c)、(d)分別為920℃、980℃、1000℃、1100℃保溫150 min后油冷的金相組織,隨著淬火溫度的升高,馬氏體組織有粗化的趨勢,1100℃時組織為粗大的馬氏體。
圖1 試驗鋼淬火顯微組織Figure 1 Microstructure of tested steel after quenching
2.1.2 淬火溫度對晶粒度的影響
對淬火溫度920~1100℃下各試樣的晶粒度進行檢測,圖2為920℃、980℃、1000℃、1100℃保溫150 min后油冷淬火的晶粒度照片,表2為晶粒度評定結(jié)果。可以看出,隨著淬火溫度的升高,晶粒逐漸長大;溫度低于1000℃時,奧氏體晶粒生長緩慢,而溫度高于1000℃時,晶粒迅速長大,這與上述金相組織是相對應(yīng)的。
圖2 試驗鋼在不同淬火條件下的晶粒度照片F(xiàn)igure 2 Grain size photos of tested steel at different quenched temperatures
表2 不同淬火溫度下的試樣晶粒度Table 2 Grain size of tested steelat different quenched temperatures
2.1.3 淬火溫度對碳化物溶解的影響
圖3為試驗用鋼在不同溫度保溫150 min后淬火的碳化物形貌??梢钥闯觯S著淬火溫度的升高,碳化物溶解量逐漸增多:980℃以上碳化物明顯溶解,1000℃碳化物大量溶解,1100℃已完全溶解。該試驗鋼中含有很多的強碳化物形成元素,這些合金碳化物熔點高,加熱溫度較低時,碳化物溶解量少,對奧氏體形成和長大都有強烈的阻礙作用。因此,淬火溫度應(yīng)選擇低于1000℃,保證奧氏體內(nèi)存在一定量的未溶碳化物顆粒,一方面抑制奧氏體晶粒長大,另一方面使一定量的合金元素溶解,形成高淬硬性的馬氏體,提高組織強度和硬度。
圖3 試驗鋼的碳化物溶解情況Figure 3 Dissolution situation of carbides in tested steel
2.1.4 淬火溫度對硬度的影響
對經(jīng)不同溫度淬火的試樣進行硬度檢測,結(jié)果見圖4??梢钥闯觯嚇哟慊鹩捕瘸尸F(xiàn)出先升后降的趨勢,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低溫區(qū)硬度(≤980℃)隨淬火溫度升高而升高,高溫區(qū)硬度(>980℃)隨淬火溫度升高而降低。淬火溫度>980℃時,硬度下降,這與試樣中殘余奧氏體量增加有關(guān)[5-6]:隨著淬火溫度的升高,奧氏體中溶解的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增多,提高了過冷奧氏體穩(wěn)定性,使得Ms點降低,殘余奧氏體量增多,表現(xiàn)為硬度下降。結(jié)合上述顯微組織,該鋼種淬火溫度應(yīng)低于1000℃,從而得到細小的顯微組織和較高的硬度。
圖4 不同溫度淬火后試樣硬度Figure 4 The hardness of the test pieceafter quench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2.1 不同回火溫度下的顯微組織
經(jīng)不同溫度回火后的顯微組織見圖5,560℃以下回火時的顯微組織均為“回火馬氏體+顆粒狀碳化物”;600℃以上為“回火索氏體+顆粒狀碳化物”。因此,在制定熱處理工藝時,根據(jù)不同部位的使用要求,合理選擇回火溫度。
圖5 回火后的顯微組織Figure 5 Microstructure after tempering tested steel
2.2.2 回火溫度對硬度的影響
對經(jīng)不同溫度回火的試樣進行硬度檢測,結(jié)果見圖6。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硬度逐漸降低,當回火溫度為450~500℃時,硬度達到平臺78HSD,說明該鋼具有較高的回火穩(wěn)定性。
圖6 不同溫度回火后硬度曲線Figure 6 The hardness of the tested steel after tempering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2.3 回火溫度對力學(xué)性能的影響
對經(jīng)不同溫度回火的試樣進行力學(xué)性能檢測,結(jié)果見圖7。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顯著降低,斷后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明顯升高,沖擊吸收能量逐漸升高?;鼗饻囟?60℃時,抗拉強度高達1723 MPa,其對應(yīng)的斷后伸長率為10%、斷面收縮率為30%,沖擊吸收能量(KU2)20 J;回火溫度680℃時,抗拉強度1001 MPa,屈服強度814 MPa,斷后伸長率18%,斷面收縮率53%,沖擊吸收能量(KU2)45 J。可見,試驗鋼基體強度高,而且保持著良好的塑韌性,說明該鋼具有較好的綜合力學(xué)性能。
(a)強度
(1)試驗鋼經(jīng)不同溫度淬火后的顯微組織為馬氏體和顆粒狀碳化物,隨著淬火溫度的升高,碳化物溶解量增多、晶粒長大、組織粗大。淬火溫度高于1000℃時,上述變化趨勢愈加明顯。
(2)隨著淬火溫度的升高,硬度呈現(xiàn)先升后降的趨勢,低溫區(qū)硬度(≤980℃)隨淬火溫度升高而升高,高溫區(qū)硬度(>980℃)隨淬火溫度升高而降低。
(3)在選定的淬火溫度下進行回火,回火溫度較低時,試樣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和顆粒狀碳化物;回火溫度較高時,試樣組織為回火索氏體和顆粒狀碳化物。
(4)試樣硬度隨著回火溫度的降低而逐漸升高,回火溫度降低至500℃及以下時,硬度達到一平臺,說明試驗鋼具有較高的回火穩(wěn)定性。
(5)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顯著降低,斷后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明顯升高,沖擊吸收能量逐漸升高。試驗鋼基體強度高,并且保持著良好的塑韌性,說明該鋼具有較好的綜合力學(xu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