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
2021年9月17日,索馬里蘭哈爾格薩,獵豹保護基金會的志愿者與獵豹追逐玩耍。
2021年9月17日,索馬里蘭哈爾格薩,獵豹保護基金會,小獵豹使勁“干飯”。
小獵豹正在做身體檢查,它的前爪上裹著同色系的繃帶。
志愿者跟籠子里的獵豹聊天,獵豹給他回了一個大哈欠。
導致一種野生動植物瀕危的人為因素有很多:亂捕濫獵、棲息地破壞、報復性獵殺,還有更鮮為人知的寵物販賣。非洲野生獵豹,正面臨著因“受寵”而滅種的危機。
根據(jù)國際獵豹保護基金會的數(shù)據(jù),目前非洲野生獵豹不足7500只,而這個數(shù)量還在持續(xù)銳減,因為每年至少會有近300只獵豹幼崽被偷獵。走私犯通過索馬里蘭,把獵豹幼崽運出非洲,抵達戰(zhàn)火紛飛的也門,再轉移至海灣地區(qū)進行非法售賣。
獵豹保護專家稱,被偷走的獵豹幼崽中,有75%會在顛簸的路途中死亡。幸存的幼崽會出現(xiàn)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科威特等海灣國家的地下黑市,等待著買家出價帶走。每只獵豹幼崽起拍價6600美元(約4.2萬元人民幣),最終以超過1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把獵豹當寵物的一般都是中東當?shù)氐母缓溃麄儼堰@些大型貓科動物圈養(yǎng)在豪宅里,然后當作戰(zhàn)利品一般在社交媒體上炫耀,以此顯示自己的威望。被馴養(yǎng)成寵物,對獵豹是致命性的打擊。許多海灣富人基本不具備養(yǎng)獵豹的能力,無法給獵豹提供生存所需的奔跑空間和飲食條件,因此在一兩年后就死于牢籠成為大部分“寵物”獵豹的宿命。
作為走私非洲獵豹的必經(jīng)之路,索馬里蘭近幾年正不斷加大力度打擊走私獵豹。但在巨額利潤面前,還是有很多走私犯鋌而走險。2020年10月,索馬里蘭警方逮捕當?shù)刈畛裘阎墨C豹團伙,并截獲了10只奄奄一息的獵豹幼崽,最后犯罪頭目被判處4年監(jiān)禁。
然而,作為“寵物”獵豹最大的消費市場,一些海灣國家在禁止飼養(yǎng)諸如獵豹這類野生動物的法律條款上模糊不清,給了走私犯可乘之機。索馬里蘭的環(huán)境部長對此多次發(fā)表講話,呼吁海灣國家拿出行動,打擊購買瀕危物種當寵物的行為。
志愿者稱量一塊準備飼喂獵豹的駱駝肉。一只成年獵豹平均每天能吃2.5千克食物。
獵豹的食盆,每一個都寫著獵豹的名字。
志愿者走進獵豹籠子,打掃籠內(nèi)衛(wèi)生。
索馬里蘭的一家餐館,飼養(yǎng)著幾頭獅子,它們作為餐館的門面吸引了很多顧客。
獵豹保護基金會的獸醫(yī)Ahmed Yussuf在觀察獵豹進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