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羅思嫣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盵1]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促進其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國風動畫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唱詩班》①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突破創(chuàng)新,從觀賞性、傳播性、思想性三個方面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改寫,起到了示范作用。[2]《中國唱詩班》是由中共嘉定區(qū)委宣傳部投資出品,于2015年11月推出的系列原創(chuàng)公益動畫片,截至2022年1月,已推出《元日》《相思》《游子吟》《飲湖上初晴后雨》《夜思》《詠梅》6部動畫短片,每部時長從5分鐘到23分鐘不等。[3]截至2022年7月2日,《中國唱詩班》B站播放量超4500萬,點贊量超85.5萬,轉發(fā)量超41.5萬,豆瓣評分9.2,有較好的口碑與市場表現(xiàn)?!吨袊姲唷妨⒆慵味v史風貌,展現(xiàn)嘉定人文風情,以中國古詩詞為引,融合工筆畫、水墨畫等多種技法,刻畫江南風采,是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成功案例。
學界有關動畫短片的研究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以動畫短片為整體,研究其本體特性、敘事特征、劇本創(chuàng)意、技術呈現(xiàn)等;二是聚焦具體動畫短片作品,探究其視聽語言、敘事技巧、藝術解讀、角色塑造等。截至目前,從伴隨文本視角切入研究中國風動畫的不多。符號學學者趙毅衡在“語境論”“符號域”“羊皮紙稿本”“文本間性”“潛文本”等相關理論、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伴隨文本理論。[4]伴隨文本是指那些伴隨著文本一同發(fā)送給接受者并對其表意產生重要作用的附加因素。[5]2010年,趙毅衡把表層伴隨文本分成六種:“類文本(框架因素),型文本(類型因素),前文本(引用因素),元文本(評論因素),超文本(鏈接因素),次文本(續(xù)寫因素)?!盵6]2016年,在其所著的《符號學》修訂版中又增添了“同時文本”。至此,伴隨文本共有三大類七小類,分別是顯性伴隨文本(副文本、型文本)、生成性伴隨文本(前文本、同時文本)及解釋性伴隨文本(元文本、鏈文本、“先/后文本”)。[7]本文基于伴隨文本理論,以《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短片為例,探討中國風動畫的敘事策略,以期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供借鑒。
一、設置顯性伴隨文本,確定主題框架
顯性伴隨文本并非潛在的、隱藏的,而是浮現(xiàn)在文本表層的伴隨文本,涵括副文本與型文本,副文本勾畫框架,型文本指涉類型。[8]《中國唱詩班》通過設置副文本、型文本等顯性伴隨文本,勾畫主題框架,關照受眾期待。
(一)副文本:指引主題偏好
副文本是顯現(xiàn)在文本表層的框架式附加因素。[9]電影的副文本包含片頭、片尾、片名、導演、編劇等,《中國唱詩班》的副文本主要涉及片名、片尾、制作團隊。
一是以古詩詞為名,暗示故事主題。片名是觀眾了解電影的一扇窗,《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短片以中國古詩詞為名,含蓄透露了故事主旨:《元日》寫春節(jié)團圓,《相思》道少年情愁,《游子吟》詠母愛孝道,《飲湖上初晴后雨》嘆失意書生,《詠梅》求心中至美。
二是詩詞唱誦結尾,再次呼應主題。片頭、片尾是電影的構成要素,也是副文本的表現(xiàn)形式。《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短片,每篇都以在詩詞吟唱中介紹故事主人公的生平相關歷史作為結尾,頗具特色?!讹嫼铣跚绾笥辍返钠脖闶侨绱耍褐星镌乱梗讹嫼铣跚绾笥辍芬辉姳环磸统b,一葉扁舟在西湖中搖曳,船上師生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微風輕拂柳枝,湖面散落著數(shù)盞河燈,那一葉扁舟漸行漸遠,故事主人公婁堅的生平緩緩展現(xiàn)于觀眾眼前。
三是公益動畫屬性,指引選題偏好?!吨袊姲唷窞樯虾J屑味▍^(qū)委宣傳部投資出品的系列原創(chuàng)公益動畫片,制作方為兆德文化傳播(上海)工作室及北京璀璨星空。地方政府投資,專業(yè)團隊制作,《中國唱詩班》立足嘉定歷史,取材嘉定文化,展現(xiàn)嘉定風貌,不以經濟效益為指導,追求社會效益與文化效益,在時間沉淀中打磨藝術精品,在瑰麗想象中捕捉傳統(tǒng)文化風采。
(二)型文本:關照受眾期待
型文本是文本與文化連接的主要方式。[10]型文本是文本框架的一部分,它涉及文本的集群歸屬,即文化背景規(guī)定的文本“歸類”方式。[11]《中國唱詩班》的型文本構成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是本體特性上屬動畫短片。故事片、紀錄片、動畫片是電影的三大類別,故事片以表演影像敘事,紀錄片以實錄影像敘事,動畫片則以造型影像敘事。[12]動畫短片常指時長在40分鐘以內的動畫片,10~20分鐘居多,幾分鐘的也有,常以藝術片、實驗片形式出現(xiàn)。[13]《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屬于動畫短片。
二是文化內涵上屬中國風動畫。自1941年《鐵扇公主》起,中國風動畫已有80余年歷史,從早期耳熟能詳?shù)摹洞篝[天宮》《九色鹿》到近期票房火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中國風動畫不斷發(fā)展,技術手法不斷更新,盡管走過坎坷低谷,但對中國地域特色的關注,對中國歷史資源的汲取、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融合是其始終如一的堅持。[14]中國風囊括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國傳統(tǒng)元素、各民族文化等因素,中國風動畫也常取材于古代文學經典、民間神話傳說、民俗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日常生活。[15]《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取材嘉定人文歷史,以水墨寫意,以工筆寫形,在詩、畫、人、情、物、景等的交融間描繪江南風采,展現(xiàn)中國風格,弘揚中華文化。
二、設計生成性伴隨文本,詮釋主題意蘊
生成性伴隨文本是文本生成時各種影響因素留下的痕跡,囊括前文本與同時文本,在文本生成時對其表意產生重要影響。[16]《中國唱詩班》通過設計前文本、同時文本等生成性伴隨文本來詮釋主題、建構意義。
(一)前文本:以引用詮釋主題
前文本是一個文化中先前的文本對此文本生成產生的影響,引文、典故、戲仿、剽竊、暗示等是前文本中比較明顯的類型。[17]《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在前文本構成上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
共性體現(xiàn)在固定結構的引用中。古詩詞的引用,古詩詞既作片名暗示故事主題,又作內容參與意義建構,還作音樂烘托情感氛圍。例如,王安石之《元日》,王維之《相思》,孟郊之《游子吟》,蘇軾之《飲湖上初晴后雨》,李白之《靜夜思》及王安石之《梅花》,既是經典古詩詞,又被直接引用或間接化用成《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的片名,其內容也深度參與故事意義建構,還被改編為同名歌曲作為片尾曲烘托情感氣氛。
特色則是指每部動畫短片中具體的前文本構成。例如,《詠梅》主要從背景、人物、情節(jié)三方面建構前文本:一是以史為鑒,建構故事背景。故事發(fā)生于清代前中期的嘉定,在青磚黛瓦、竹林田間、陰雨蒙蒙的江南,竹刻大師周顥踏上了尋求世間至美之路?!凹味ㄖ袢酥茴椧簧丛踢^仕女,也未刻過梅花”[18],制作團隊以此為靈感制作了《詠梅》。二是虛實相生,刻畫故事人物。《詠梅》的主人公是周顥與梅娘,周顥是史冊留名的竹刻大師,梅娘是血氣所化的自然精怪。窗前木桌上散落著筆墨紙硯與數(shù)把刻刀,少年周顥手持竹片端坐于桌前仔細刻畫著,窗外梅花隨風飄搖,驚擾了這個認真的少年。忽聞一聲“又貪玩耍賴”,少年周顥回頭,只見一身梅色的小女孩赤足站立,梅色衣裳、梅色眉眼,就連發(fā)梢處也裝飾著幾片梅花瓣,梅娘模仿周顥師傅的腔調,細數(shù)著師傅訓他的話語,這是他們的初遇。三是母題想象,建構故事情節(jié)。遇仙問道、異類相戀,這是中國傳統(tǒng)故事的母題,《聊齋志異》《剪燈新話》《太平廣記》等便是例子,《詠梅》化用《竹人錄》相關故事加以創(chuàng)作,形成動畫①。在《詠梅》開頭,周顥病臥榻中,順著飄落的梅花回憶他追求世間至美的一生:少年時偶然結識梅娘,青年時踏遍山河尋訪世間至美,終南山下逢臥雪盤龍。梅花順著窗戶縫隙飛入周顥榻旁,周顥伸手為梅娘拭淚,忽覺世間至美原在身旁,梅娘見此痛哭流涕,周顥夢見梅花片片消散,醒來時身體大好,身旁只余關切的父母與落下梅花的湘妃竹。
從更寬泛的意義上看,“前文本是文本生成時受到的全部文化語境的壓力,是文本組成無法躲避的所有文化文本組成的網絡?!盵19]在此層面,《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的前文本還涉及歷史積淀與時代需求。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為作品生成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土壤。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漫、美漫等外來動漫大量涌入中國市場,受其影響,許多國產作品無論是人物造型還是主題畫風都帶有日式熱血清新、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20],因此觀眾容易對這類作品產生審美疲勞,而這為《中國唱詩班》等中國風動畫作品再攀高峰提供了契機。
(二)同時文本:以互動建構意義
在文本產生同時出現(xiàn)的影響因素可稱之為“同時文本”[21]。彈幕是常見的一種同時文本,彈幕視頻具有保存彈幕功能。[22]大多數(shù)觀眾在觀看時同時接收視頻與彈幕兩種文本,因而需要同時對這兩類文本進行意義接收和解釋,薛晨曾據(jù)此研究彈幕視頻的伴隨文本構成及其傳播特性。[23]B站是國內著名的彈幕網站,在B站播放的《中國唱詩班》也少不了彈幕的陪伴,通過彈幕互動共享意義空間,引發(fā)情感共鳴。
在《中國唱詩班》系列短片中,最引發(fā)熱議的是《夜思》篇?!兑顾肌分v述了九一八事變后作為國聯(lián)調查團中國代表的顧維鈞親赴東北調查偽滿洲國真相的故事,其同時文本構成主要涉及三類:一是對故事內容的感觸。動畫片《夜思》講述的這段內憂外患的歷史牽動著中華兒女的心,有觀眾直呼“猛男落淚”“看得又氣又難過”。顧維鈞的愛國熱忱觸動了觀眾,他們表示“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致敬先生感謝每一個前輩”,“致敬”一詞刷滿屏幕。二是對表現(xiàn)方式的討論。電影級鏡頭水準、華麗精妙的轉場、代入感強的置景等,觀眾對《夜思》的制作水準給予了充分肯定,表示“本集轉場好評?。。。?!”,感嘆“我天,這么細節(jié)的嗎”。三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聯(lián)系?!兑顾肌穼τ诩覈閼训目坍孅c燃了觀眾深切的愛國之情,他們銘記歷史,反思當下,在對歷史的回顧以及現(xiàn)世的實踐中書寫著當代青年的抱負與熱血,表示“勿忘國恥,吾輩自強”“日后國有難,吾輩必先行?。 ?。
三、引導解釋性伴隨文本,開放意義空間
解釋性伴隨文本是指在文本闡釋時起作用的伴隨文本,囊括元文本、鏈文本及“先/后文本”。[24]《中國唱詩班》通過引導元文本、鏈文本等解釋性伴隨文本,開放意義空間,吸引受眾深度卷入。
(一)元文本:多元解讀意義
元文本是原文本生成后、被接受前,所有影響意義解讀的各類附加因素,包括原文本相關評論、報道、指責、八卦、標簽等。[25]李瑋、蔣曉麗在趙毅衡相關論述的基礎上對“元文本”概念進行了修正與拓展,將元文本定義為“關于文本的文本”,不局限于“評論因素”,拓展了元文本的范疇。[26]鑒于此,本文將《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的元文本分成三類。
一是評論因素塑造意義。評價性信息是元文本最直觀的體現(xiàn),《中國唱詩班》整體豆瓣評分9.2,單篇最高評分8.5,最低評分7.8,觀眾對其品質給予了充分肯定?!爸谱骶嫉漠嬅妗薄半娪凹夌R頭水準”“代入感超強的故事”“運用自如的中國元素”等溢美之詞數(shù)不勝數(shù),更有觀眾稱贊其“不只具有中國風,更具中國骨”。
二是資訊因素豐富意義。評論之外,有關《中國唱詩班》的預告、報道、解釋等也是重要的元文本參與意義建構。如公眾號“wuhu動畫人空間”曾在《詠梅》上線后獨家專訪其主創(chuàng)團隊,就靈感來源、鏡頭表達、創(chuàng)作感觸等問題進行探討,揭秘了創(chuàng)作的臺前幕后,豐富了文本意義解讀的空間。
三是“二創(chuàng)”因素延伸意義。B站是青年亞文化的聚集地,擁有一批極富創(chuàng)作力的用戶。粉絲是一個非正式的亞文化群體,他們不只是文本符號的消費者,也是積極的意義生產者。[27]《中國唱詩班》的粉絲基于自身的認知框架,對原符號文本進行結構與重組,創(chuàng)造出鏈接自身情感價值的新符號文本使意義得以無限衍生。[28]如up主“花町公館”以《相思》篇為藍本創(chuàng)作說唱視頻“《中國風rap》你聽過王維的相思嗎?”,以潮流rap碰撞國風動漫,廣受熱議,視頻播放量突破300萬。
(二)鏈文本:無限衍生意義
鏈文本是解釋文本時,自覺或不自覺同時接收的其他“可鏈”文本,如注解說明、延伸文獻、參考資料、網絡鏈接等。[29]回帖、評論區(qū)、關鍵詞、相關鏈接等各種“微文本”都是鏈文本元素。[30]本文以B站官方網頁《中國唱詩班》播放界面信息為例,結合上文描述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鏈文本一般由三部分構成:一是視頻上方鏈接提供網站指引。網頁導覽行的前半部分是“主站”“番劇”“直播”“會員購”“漫畫”“賽事”“下載客戶端”等B站官方站點的指引,后半部分是“會員”“消息”“動態(tài)”“收藏”“歷史”“創(chuàng)作中心”等用戶相關數(shù)據(jù)的鏈接,用戶可以根據(jù)這些指引,清晰便捷地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跳轉。二是視頻下方鏈接提供內容反饋。視頻下方除了視頻內容簡介外,其他鏈文本大都指向視頻內容的用戶反饋,“點贊”“投幣”“分享”“點評”“追番”等數(shù)據(jù)是視頻的直觀反映,簡單一鍵便可參與互動反饋,而其后的“評論”則是更深層次的交流討論,吸引觀眾深度卷入。三是視頻右側鏈接提供衍生推送。視頻右側除了顯示正片六部的所有鏈接供觀眾自由切換,顯示正片預告方便觀眾跳轉外,還有“相關推薦”一欄,推送與該視頻內容相關的其他視頻,吸引觀眾在平臺停駐、流轉,如《南煙齋筆錄》《一禪小和尚》《鏡花緣》等。鏈文本在吸引觀眾流連鏈接跳轉的樂趣時,豐富了觀眾對原文本的了解,拓展了原文本的詮釋空間,以空間上的鏈接喚起意義上的連接,增強了意義解讀的多樣性與無限可能性。此外,李瑋、蔣曉麗拓展了鏈文本意涵,強調其“可鏈接性”,將其視為文本接收時所面臨的全部文化語境,在此意義上,除自身外的幾乎所有文本都可視之為鏈文本。[31]
結語
除“先/后文本”外,本文已對《中國唱詩班》所涉六種伴隨文本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敘事策略有三:一是設置顯性伴隨文本,確定主題框架,利用前文本、型文本等顯性伴隨文本,勾畫主題框架,關照受眾期待;二是設計生成性伴隨文本,詮釋主題意蘊,運用前文本、同時文本等生成性伴隨文本,設計故事細節(jié),引發(fā)觀眾共鳴;三是引導解釋性伴隨文本,開放意義空間,應用元文本、鏈文本等解釋性伴隨文本,引導意義解讀,開放闡釋空間。考慮到“先/后文本”關系明確,后文本情節(jié)從特定先文本化出[32],更強調其對大綱的框定作用,而前文本強調引用意義和文化背景[33]。即使《中國唱詩班》所涉詩詞有非常明確的指向,但其作用主要在于喚起文化共鳴,而非提供情節(jié)大綱,所以本文將其歸為前文本。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唱詩班》各篇之間的確構成“先/后文本”關系,但囿于篇幅和筆者自身能力,本文未能充分論述,期待今后能有學者更加詳實、深刻地考察中國風動畫。
①2022年更名《中國古詩詞動漫》,但《中國唱詩班》一名使用時間更長且大眾認知度較高,故本文仍沿用《中國唱詩班》一名。
①《竹人錄》中記載“(周顥)少時嘗病瘡,一夜醉歸,逢老叟衣冠甚異,出一丸藥啖之,五臟皆暖,忽失叟所在,經夕猶有異香,自是宿疾盡去,終身無纖介之疢。年八十余,善飯健步,不異少年?!痹斠姡何⑿殴娞枴皐uhu動畫人空間”推文:主創(chuàng)獨家專訪 | 被全網粉絲催更多年的中國唱詩班最新佳作《詠梅》幕后最全大公開?。ttps://mp.weixin.qq.com/s/9gv0iQmXUVnGV166jNJVdQ。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動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EB/OL].(2022-05-28)[2022-07-07]http://www.news.cn/2022-05/28/c_1128692207.htm.
[2]高博.傳統(tǒng)文化的新載體——動漫影片對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改寫[ J ].電影評介,2017(21):83-85.
[3]李茂華.“趣”談《中國唱詩班》——兼論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的民族風格探索[ J ].電影評介,2019(09):98-101.
[4][5][6][8][9][11][16][17][19][24][25][32]趙毅衡.論“伴隨文本”——擴展“文本間性”的一種方式[ J ].文藝理論研究,2010(02):2-8.
[7][10][21][29][30]趙毅衡.符號學:原理與推演[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140-144,142,143,145,145.
[12]藍凡.電影類型新論[ J ].藝術百家,2012(06):133-144.
[13]蘇延輝.動畫本體研究——淺談動畫短片與動畫長片的異同[ J ].電視字幕(特技與動畫),2005(03):9-11.
[14][15]肖林,李炫錫.中國風動畫片的跨文化傳播——以“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為例[ J ].出版廣角,2019(14):82-84.
[18]wuhu小精靈.主創(chuàng)獨家專訪|被全網粉絲催更多年的中國唱詩班最新佳作《詠梅》幕后最全大公開!![EB/OL].(2022-01-29)[2022-07-07]https://mp.weixin.qq.com/s/9gv0iQmXUVnGV166jNJVdQ.
[20]林浩晗.國產“中國風”動畫電影的解構與重構[ J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4):142-148.
[22][23]薛晨.彈幕視頻的伴隨文本構成及彈幕文本的傳播特性研究[ J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6):23-29.
[26][31]李瑋,蔣曉麗.試對“伴隨文本”理論進行修正與擴展——與趙毅衡教授商榷[ J ].甘肅社會科學,2012(04):251-255.
[27][28]鄧年生,姜博文,范玉吉.粉絲自制視頻“盜獵者”的符號生產機制[ J ].編輯之友,2017(08):53-56.
[33]張慧倫.電影作品伴隨文本的考察互鑒——以網絡文學改編電影為例[ J ].當代電影,2019(11):150-153.
【作者簡介】? 楊 波,男,貴州普安人,貴州大學學報編輯部副編審,主任記者,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博士,主要從事新聞傳播、編輯出版、高校智庫建設研究;羅思嫣,女,湖南冷水江人,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