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宋明兵儒融合視域"/>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葉適與王陽明兵學思想比較
        ——基于宋明兵儒融合視域

        2022-04-06 15:33:17王密密
        孫子研究 2022年4期

        王密密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兵儒從對立到合流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儒學與兵學各有所長。至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兵學漸漸式微。其中兵學代表著作《孫子兵法》因奉行“軍爭為利”等思想而遭到儒家學者的強烈抵制。由此而過近千年,兵儒對立的趨勢并未發(fā)生根本性質(zhì)的改變?!袄迸c“仁”的論戰(zhàn)到了宋代開始出現(xiàn)轉(zhuǎn)機。

        一、宋明兵儒融合進程

        (一)宋代:文人論兵

        北宋中期遭遇邊疆危機,西夏多次侵擾,文人論兵事一時蔚然成風。如范仲淹、歐陽修、蘇軾、蘇轍等文士談兵論兵日漸頻繁。論兵之勢不僅體現(xiàn)在政論上,兵書著論也大量涌現(xiàn)?!吨袊鴷婁洝酚涊d,先秦存世兵書有88 部,至宋代數(shù)量猛然增至229 部,而到了明朝兵書著作則有777 部之多〔1〕。宋代還將《孫子》《吳子》《司馬法》《李衛(wèi)公問對》《尉繚子》《三略》《六韜》等七部兵書核定為《武經(jīng)七書》,成為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

        各學派研究兵學的熱潮亦有增無減。其中尤以南宋永嘉學派數(shù)量最大,薛季宣、陳傅良、葉適等人更是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研究兵學。永嘉學派研究的事功學說提倡將義利并舉,因而將以“利”為核心的兵學思想傳至后世。

        (二)文臣領(lǐng)兵

        宋代重文抑武的制度催生出文臣領(lǐng)兵,例如韓琦、李剛、宗澤、辛棄疾、葉適等,都曾領(lǐng)兵出戰(zhàn)。到了明代,兵儒融合趨勢進一步顯現(xiàn),明代英宗時期實行文人治軍政策,文臣領(lǐng)兵逐漸成為常態(tài),出現(xiàn)了大批的儒將,如王陽明、戚繼光、袁崇煥等?!氨薄叭濉眱煞N身份在此合二為一。援儒入兵,兵儒融合大趨勢在明代逐漸成形。

        二、葉適與王陽明兵學生平

        宋明兩代有兩位取得耀眼軍事勝利的儒學大家:一位是南宋永嘉事功之學的代表葉適(1150-1223),字正則,號水心居士,浙江溫州人;一位則是明代心學流派的集大成者王陽明(1472-1529),字伯安,號陽明,浙江余姚人。他們一位是提倡“事功”精神的南宋永嘉學派代表人物;一位是繼承和融合浙東事功學與心學,創(chuàng)立陽明學的開山之祖。

        葉適研究兵學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時期:三十六歲葉適剛?cè)胧送?,傾力撰寫《外稿》四十余卷,這些文章中就有詳細論述治軍精兵等政策的內(nèi)容。五十七歲時知建康,此時正值南宋開禧北伐戰(zhàn)爭進入焦灼階段。葉適急任建康,通過幾個月時間,贏得了北伐期間為數(shù)不多的勝利。六十歲時葉適隱居永嘉水心,完成著作《習學記言序目》,其中就有多篇關(guān)于兵學研究的心血,包括對于《武經(jīng)七書》的評議。

        王陽明的兵學思想源于早年習學兵法。他十五歲時游歷邊關(guān),考察邊防實情;二十五歲評注《武經(jīng)七書》,打下扎實的軍事理論基礎(chǔ);二十八歲,撰寫《陳言邊務疏》,提出八項舉措。這些舉措不僅以儒學“仁義”為宗旨,還結(jié)合了兵家“利爭”的特點。王陽明最輝煌的軍事事跡在四十至五十歲期間。南贛平匪、宸濠平亂,王陽明的大小戰(zhàn)功可謂不計其數(shù),并且常以少勝多,速戰(zhàn)速勝,實踐了他的兵學經(jīng)驗。

        三、兵策:和而同

        葉適與王陽明之間橫亙?nèi)倌甑臍v史,但他們身上有著諸多相似與巧合:他們都祖籍浙江,并都在建康附近取得了一生中最輝煌的軍事勝利。不僅如此,他們的用兵、治兵策略,多有相同之處:在軍隊制度建設(shè)上,他們都堅持訓練民兵,兵民結(jié)合;在兵役方面,主張削減兵數(shù),培養(yǎng)精兵;后勤方面,主張以田養(yǎng)兵,寓兵于農(nóng);在兵學著作方面,都闡述了仁詐之辨與兵儒融合的學術(shù)觀點。歸根結(jié)底,他們都體現(xiàn)出為將者高度的軍事素養(yǎng)、強大堅定的心理素質(zhì)。而這一點是儒學信仰與兵學思維融合的體現(xiàn)。

        (一)以民為本 兵民結(jié)合

        兵力的不足是葉適與王陽明都曾面臨的問題。南宋開禧北伐時期,葉適到任建康,發(fā)覺當?shù)孛裥幕袒蟆榱四軌虬矒崦裥?,他發(fā)布公告,招募當?shù)赜率?,建立民兵隊伍,形成一支自衛(wèi)軍〔2〕。

        王陽明南贛平亂時,軍隊部署也采取招募當?shù)孛癖姆绞?,并“于各屬弩手、打手、機快等項,挑選驍勇絕群,膽力出眾之士”〔3〕,務求當?shù)赜率?,若招募不滿則懸賞招募。

        在民兵招募后,兩位都以軍隊行伍之法訓練民兵,葉適利用免除稅役來募集當?shù)貕讯。捍笾菡心级耍≈菡心及税偃恕?〕。州縣各自建立哨所,由將校管理自己州縣的部下。做到管理有序,訓練有素,即使面對突發(fā)狀況,也能應對自如。王陽明的行伍編排進一步細致,“將調(diào)集各兵,每二十五人編為一伍,伍有小甲五十人為一隊,隊有總甲二百人為一哨,哨有長,有協(xié)哨二人四百人為一營,營有官、有參謀二人一千二百人為一陣,陣有偏將二千四百人為一軍,軍有副將、偏將無定員,臨事而設(shè)”,經(jīng)過整編之后軍隊達到“資裝素具,遇警即發(fā),聲東擊西,舉動由己;運機設(shè)伏,呼吸從心”〔5〕。兩人通過整肅軍紀,“招募民兵”、改進訓練等方式,不僅解決了財政問題,而且為應對戰(zhàn)場上所面臨的迫切形勢做好了軍隊儲備,也為即將到來的作戰(zhàn)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選練精兵 賞罰嚴明

        葉適與王陽明用兵均注重選練精兵,強調(diào)軍紀嚴明,注重行伍操練,做到賞罰分明。葉適認為宋代冗兵問題危害極大,疲盡南方之財力以養(yǎng),“惴惴然常有不足之患”〔6〕,財政“兵以多為累而至于弱”〔7〕,“養(yǎng)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禍,不用兵以自敗,未有甚于本朝者也”〔8〕。而如何治理兵多之患,葉適則認為必須培養(yǎng)精兵,一人能有一人之用,勝過數(shù)萬汰兵疲兵〔9〕。

        王陽明同樣認為“兵貴善用,豈在徒多”〔10〕,“夫兵貴精不貴多”〔11〕,“減冗兵以省費,留精兵以守險,待賊饑疲,隨加撫剿,庶幾軍餉不缺,農(nóng)業(yè)不廢”〔12〕。而裁軍帶來的益處比之“因糧于敵”更有意義:“夫古之善用兵者,取用于國,因糧于敵,猶且‘日費千金’;今以中國而御夷虜,非漕挽則無粟,非征輸則無財?!薄?3〕可見其節(jié)財簡兵的主張。

        兩人都強調(diào)軍隊指揮權(quán)的統(tǒng)一。葉適反對宋代奉行的將從中御制度,認為春秋時本來沒有中御之患,自戰(zhàn)國始開始盛行,而宋代卻將這一制度做到了極致,不利于瞬息萬變的戰(zhàn)場;王陽明在南贛時給予將官充分的指揮權(quán),要求各官務要同心協(xié)德,乘間而動,毋得各守一見,做到“隨機應變,就便施行,一面呈報”〔14〕。

        (三)寓兵于農(nóng) 措置屯田

        葉適與王陽明不僅在戰(zhàn)前注重軍隊建設(shè),而且在戰(zhàn)后也積極采取措施,恢復戰(zhàn)區(qū)戰(zhàn)后建設(shè)。葉適建立堡塢與王陽明設(shè)立新郡縣,兩者措施異曲同工,都是通過建立新的行政區(qū)劃,盡快恢復生產(chǎn)。

        為了促進生產(chǎn),兩人都措意于屯田制。葉適反對宋代以稅養(yǎng)兵的制度,認為屯田的方式能大大節(jié)約國家財政開支。而面對北伐建康戰(zhàn)區(qū)危機,他又能依據(jù)具體情況,提出今之屯田與昔日不同,戰(zhàn)后重建當以盡快恢復當?shù)厣a(chǎn)為要務〔15〕。

        王陽明認為“無事則吾兵即吾農(nóng),有事則吾農(nóng)即吾兵,以佚待勞,以飽待饑”,即實踐有戰(zhàn)事則啟用兵力、無戰(zhàn)事則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屯田制。就怎樣實施屯田,他也進行了具體論述:“臣惟兵以食為主,無食,是無兵也。邊關(guān)轉(zhuǎn)輸,水陸千里,踣頓捐棄,十而致一?!薄?6〕根據(jù)戰(zhàn)區(qū)實際情況調(diào)整策略,適應當?shù)孛裆侨~適與王陽明在贏得戰(zhàn)役勝利后取得的更為精彩、也更具有實踐意義的勝利。在普及屯田制與建立新行政區(qū)的雙重保證下,當?shù)氐膽?zhàn)后重建工作顯見成效。

        四、兵論:同而存異

        葉適與王陽明在兵儒交融的道路上均邁出了一大步。他們都以儒家的仁義敦厚來改造兵學,又將兵學的務實精神援引入儒學。他們的做法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存異的一面。

        兩人于兵法上都更推崇《吳子》,例如葉適認為《孫子兵法》“言事太深遠”〔17〕,《吳子》“簡直明白,無論智愚高下皆可用,用而必驗”〔18〕。而王陽明的評述也是極為相似,言“彼孫子兵法較吳豈不深遠,而實用則難言矣”〔19〕。這體現(xiàn)出兩人實用、務實的態(tài)度。除此之外,兩人還曾在奏折中引述過同一兵法名言,雖相隔百年,仍互為注釋?!端卧獙W案》葉適抨擊北伐戰(zhàn)爭貿(mào)然進行,“氣壯志強,實力足恃,雖無大戰(zhàn),敵自消縮,況謀因力運,雖大戰(zhàn)亦無難。此所謂先為不可勝以待可勝者也”〔20〕。這一句正是王陽明南贛大捷的戰(zhàn)略說明。而王陽明《陳言邊務疏》中道:“臣聞古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蓋中國工于自守,而胡虜長于野戰(zhàn)。”〔21〕王陽明也恰好點明了先輩葉適以守為攻的基本戰(zhàn)略方針。面對歷代儒家學者對于兵者詐立的抨擊,兩人在兵儒大融合的進程中都做出了自己的學術(shù)探析與實踐驗證,觀點雖有同有異,但都推進了兵學研究的發(fā)展。

        (一)仁詐之辨 急病先難

        葉適在建康保衛(wèi)戰(zhàn)時招募當?shù)貕讯?,組建兩百余人敢死隊,趁夜色混入敵營,并發(fā)起突襲,隨即迅速撤退,取得了多次夜襲勝利。王陽明在漳州平亂,采用夜半襲擊,“乘其懈,選兵分三路,俱于二月十九日乘晦夜銜枚并進”〔22〕;在橫水桶岡平匪,“臣兵乘夜遂進”〔23〕,夜使部下召集善登山者四百人懸壁而上,張立旗幟,又令聚炮燃火擾亂軍心;宸濠之亂時又假寫兩廣都御史調(diào)動兵馬密令,令敵生疑,并用圍點打援策略,伐謀為先,攻心為上。這一矛盾,令兩人都受到了質(zhì)疑。雖然《明史》曾道“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24〕。但是《明世宗實錄》評價王陽明“用詐任情,壞人心術(shù)”〔25〕。與王陽明同時代的費宏曾在《陽明先生平?jīng)祟^記》感嘆:“嗟呼!王公用儒者謀謨之業(yè),而乃躬擐甲胄,率先將士,下上山谷,與死寇角勝爭利,出于萬死。而公平日豈習殺伐之事而貪取摧陷之功以為快哉?”〔26〕從文章可見當時質(zhì)疑王陽明的議論之聲頗多,以至于費宏為之抱屈。葉適也因在建康保衛(wèi)戰(zhàn)中使用了夜襲戰(zhàn)術(shù)而遭到了上級的質(zhì)疑。

        而他們面對質(zhì)疑,回答都是一致的,葉適認為戰(zhàn)場危急關(guān)頭“急病先難”〔27〕,方為古人之義。歷史驚人得相似,王陽明的表述也都是以病為喻,認為“須治其外邪,方可扶回元氣,病后施藥,猶勝立視其死故耳”〔28〕,而且認為“彼拘泥于書冊之陳言,與馳騁于議論之虛見,皆是取亂之道也”〔29〕。

        (二)《孫子》微歧 各有所重

        兩人都對《孫子兵法》等兵學著作做了自己的點評,然而對于相同的內(nèi)容,卻做出了不同的學術(shù)觀點。同樣評注《計篇》,葉適在兵學著作中明確反對詭詐思想,認為《孫子》中的觀點過于“突兀怪偉”〔30〕;王陽明則贊嘆《孫子》“校量計畫,有多少神明妙用在”〔31〕。顯然,葉適的評價帶有批判色彩,而且跳出文本本身,以儒學觀點聯(lián)系現(xiàn)實不良之風,例如“今詭道二字,于兵外立義,遂為千古不刊之說”〔32〕。

        王陽明的評注對于“兵以詐立”的評論措辭更寬容,認為詐術(shù)是“兵兇戰(zhàn)危,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者也”〔33〕;評價奇正“‘奇正相生,如環(huán)無端’者,兵之勢也。任勢即不戰(zhàn)而氣已吞”〔34〕;“用奇設(shè)伏,悉師振旅,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迎邀夾攻,首尾橫擊。是乃以足當匱,以盛敵衰,以怒加曲,以逸擊勞,以堅破虛,以銳攻鈍。所謂勝于萬全,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者也”〔35〕;評價拙速“不欲久戰(zhàn)于外以疲民耗國,古善用兵之將類如此”〔36〕;評價置之死地而后生則曰“如必曰‘投之死地然后生,陷之亡地然后存’,是真死亡,豈復有生存之理哉”〔37〕。但同時,王陽明晚年對于二十八歲所寫《陳言邊務疏》卻說:“此吾少時事,有許多抗厲氣。此氣不除,欲以身任天下,其何能濟?”〔38〕王陽明的“抗厲氣”不僅顯示出對仁詐、義利等核心問題上的自我評判,也是學者自我反省,自我升華的表現(xiàn)。

        (三)軍事素養(yǎng) 此心不動

        南宋開禧北伐期間,江淮地區(qū)因謠言四起而溺斃百人,甚至地方官吏都手足無措,顫抖不止,葉適面對“眾情惶惑”,“吏顫余前,不能持紙”〔39〕的緊迫時刻,卻依舊如常工作,“治事如平時〔40〕”。

        王陽明的學生德洪曾經(jīng)提出“用兵有術(shù)否”這一疑問,而王陽明的回答是:“用兵何術(shù),但學問純篤,養(yǎng)得此心不動,乃術(shù)爾。凡人智能相去不甚遠,勝負之決不待卜諸臨陣,只在此心動與不動之間。”〔41〕

        葉適認為善用兵法要“首尾相救,如使一人”〔42〕;王陽明則曰:“單留一片報國丹心,將茍利國家,生死以之,又何愁不能‘計險阨遠近’,而‘料敵制勝’乎?”〔43〕歸根溯源,這是將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與兵家將帥五德智、信、仁、勇、嚴相結(jié)合,是兵學與儒學的一大契合點?;诖?,兩人在危急戰(zhàn)場上都做到“養(yǎng)得此心不動”,無論情勢如何,如常行事,鎮(zhèn)定自若。由以上所述兵學觀點均可看出葉適與王陽明包含著對于兵儒兩家思想的深刻理解,而且能將之用于實際軍事活動,并最終取得作戰(zhàn)勝利,具備了軍事家極高的指揮素養(yǎng)。

        五、當代價值

        葉適與王陽明的兵學思想歷經(jīng)千年洗禮,仍然熠熠生輝。而其對于建設(shè)當代社會道德之風,重視民生與懲治貪腐問題,以及普及與提倡實踐實學精神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

        (一)重振道德之風

        爾虞我詐曾經(jīng)流行于世,誤把兵法詐術(shù)當作成功敲門磚的思想也曾經(jīng)風靡一時。人們失去初心,以狡詐獲利為追求。針對此風,葉適與王陽明兵學之思想都著意于實事實功與仁義并舉。葉適所言“于兵外立義”,王陽明“平生冒天下之非詆推陷,萬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講學,惟恐吾人不聞斯道,流于功利機智,以日墮于夷狄禽獸而不覺”〔44〕。兩位先哲大儒都意識到詐術(shù)橫行,擾亂世風,于是著書立說,廣收門徒,以破不正之風。葉適以六十高齡,隱居永嘉水心村,著成《習學記言序目》,而王陽明的精神亦通過其門下弟子流傳至今,甚至名揚海外。這對于當今社會具有強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二)重視民生 懲治貪腐

        葉適與王陽明于戰(zhàn)場之上首先考慮到的皆是民生問題。葉適見江淮生態(tài)破壞,十郡蕭條,推出修建三大堡塢的措施,安置民生。王陽明南贛平匪亂,剿撫并進,并用建立郡縣的制度建設(shè)戰(zhàn)后民生。雖然兩人在兵學著作觀點中不盡相同,但是對于將領(lǐng)素質(zhì)的認可都是一致的。對于軍隊腐敗,將領(lǐng)貪弊,葉適認為“臣愚以為今之大患,在于為大臣者外托慎重老成之名,而內(nèi)為固祿希寵之計;為左右者內(nèi)挾交蟠蔽壅之資,而外肆招權(quán)納賄之惡”〔45〕。其中尤其提到了軍隊腐敗,將領(lǐng)貪腐,而至軍紀大壞。兩者舉措都在于仁心良知,兩人都對于軍官的廉潔自律做出了極高肯定。這些思想在解決當代民生問題,提倡以民為本,加強廉政建設(shè)都具有積極意義。

        (三)踐行實學

        注重實踐、經(jīng)世致用是事功學與陽明學的精髓。對于建設(shè)現(xiàn)代社會科學務實的實踐精神和良好風氣具有極其重要的引導價值。葉適曾批評那種空談議論而不身體力行的思想風氣。 王陽明曾強調(diào): “當益致其踐履之實,以務求于自謙,謂默而成之,不言而信者也?!薄?6〕正是因為這種注重實踐、經(jīng)世致用的精神,讓浙江這片土地在新時代走出了踏實肯干的浙江人。

        以上論述從不同層面剖析了葉適與王陽明兩位大家在兵學思想上的異同。兩人在兵儒合流的歷史進程下對于建設(shè)軍隊、安撫民生、發(fā)揚事功精神、實踐實學理念,都做出了極大的歷史貢獻。在宋明兩朝儒將領(lǐng)兵的個案中,葉適與王陽明之所以能以文人之身,與武將相頡頏,是因為他們既重視軍隊行伍建設(shè),又注重事功學與心學的精神內(nèi)核,從而鑄就起自身獨特的兵學思想。

        【注釋】

        〔1〕許保林:《中國兵書知見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

        〔2〕葉適:《水心別集·卷二·安集兩淮申省狀》,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11 頁。

        〔3〕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十六·選撿民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86 頁。

        〔4〕葉適:《水心別集·卷十五·終論二》,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821 頁。

        〔5〕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十六·選撿民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86 頁。

        〔6〕葉適:《水心別集·卷十二·四屯駐大兵》,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784 頁。

        〔7〕葉適:《水心別集·卷十·實謀》,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767 頁。

        〔8〕葉適:《水心別集·卷十一·兵總論二》,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782 頁。

        〔9〕葉適:《水心別集·卷十一·兵總論二》,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781 頁。

        〔10〕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十六·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95 頁。

        〔11〕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九·陳言邊務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19 頁。

        〔12〕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十六·其五案行福建漳南道守巡等官戴罪督兵剿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94 頁。

        〔13〕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九·陳言邊務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18 頁。

        〔14〕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十六·案行廣東福建嶺兵官進剿事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93 頁。

        〔15〕葉適:《水心文集·卷二·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塢狀》,中華書局出版社2010年版,第12 頁。

        〔16〕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九·陳言邊務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19 頁。

        〔17〕葉適:《習學記言序目·卷四十六·孫子》,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682 頁。

        〔18〕葉適:《習學記言序目·卷四十六·孫子》,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682 頁。

        〔19〕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三十二·武經(jīng)七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1 頁。

        〔20〕黃宗羲:《宋元學案·卷四十五》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20 頁。

        〔21〕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九·陳言邊務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21 頁。

        〔22〕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三十三·年譜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68 頁。

        〔23〕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十·橫水桶岡捷音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82 頁。

        〔24〕張廷玉:《明史·王守仁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5170 頁。

        〔25〕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世宗實錄·卷九十八》,上海書店出版社1982年版,第2299-2300 頁。

        〔26〕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三十九·陽明先生平?jīng)祟^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637 頁。

        〔27〕葉適:《習學記言序目·卷十一》,中華書局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 頁。

        〔28〕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三十九·敘遲留宸濠反間遺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633 頁。

        〔29〕翟臺:《涇川叢書·水西答問·第110 條》清嘉慶五年趙紹祖輯。

        〔30〕葉適:《習學記言序目·卷四十六·孫子》,中華書局出版社2009年版,第676 頁。

        〔31〕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三十二·武經(jīng)七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07 頁。

        〔32〕葉適:《習學記言序目·卷四十六·孫子》,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676 頁

        〔33〕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三十二·武經(jīng)七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07 頁。

        〔34〕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三十二·武經(jīng)七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08 頁。

        〔35〕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九·陳言邊務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22 頁。

        〔36〕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三十二·武經(jīng)七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07 頁。

        〔37〕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九·陳言邊務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22 頁。

        〔38〕王陽明:《王陽明全集·第5 冊》,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549 頁。

        〔39〕葉適:《水心文集·卷一〇·葉嶺書房記》,中華書局出版社2010年版,第176 頁。

        〔40〕脫脫:《宋史·葉適傳》,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2893 頁。

        〔41〕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三十九·敘遲留宸濠反間遺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632 頁。

        〔42〕葉適:《習學記言序目·卷四十六·孫子》,中華書局出版社2009年版,第680 頁。

        〔43〕束景南:《陽明佚文輯考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2012,第78 頁。

        〔44〕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二·傳習錄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45 頁。

        〔45〕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九·陳言邊務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16 頁。

        〔46〕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五·二壬午》,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10 頁。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黄片午夜免费观看视频国产|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爱爱视频|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亚洲国产cao| 国产熟女露脸大叫高潮|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超薄丝袜足j好爽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网| 日本一区二区三深夜不卡|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野外| 超清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无码95|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在线|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播放| av资源在线看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清视频| 欧美人与禽z0zo牲伦交| 无码中文字幕在线DVD|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不卡| 国产精品丝袜美女久久|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av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 亚洲女同系列在线观看|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2021国产视频不卡在线|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高清| 国产自国产自愉自愉免费24区|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我和闺蜜| 午夜天堂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