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曼,朱日飛,陳雄,蘇美萍,邱琴,陶焓
1.香港中文大學(xué)(深圳)醫(yī)學(xué)院附屬第二醫(yī)院(深圳市龍崗區(qū)人民醫(yī)院)腫瘤科,廣東深圳 518172;2.香港中文大學(xué)(深圳)醫(yī)學(xué)院附屬第二醫(yī)院(深圳市龍崗區(qū)人民醫(yī)院)呼吸科,廣東深圳 518172
肺癌是我國癌癥死亡的首位病因,從2015 年至今,免疫卡控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的出現(xiàn)使免疫治療成為肺癌治療的新熱點[1]。以免疫卡控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大多以提高T 細胞活力為手段,以達到抗腫瘤的目的。因此改善T 細胞的活力與功能是提高免疫治療腫瘤的重要策略。
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家族及其受體參與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同時還具有很強的免疫抑制功能[2-3]。VEGF 在促進腫瘤生長的同時,又通過抑制性免疫微環(huán)境使腫瘤免疫逃逸,促進腫瘤轉(zhuǎn)移。
已有不少研究嘗試利用抗血管生成藥物逆轉(zhuǎn)免疫抑制,改善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抗腫瘤能力。VEGFR2 抑制劑阿帕替尼被發(fā)現(xiàn)對T 細胞的活力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但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清楚[4-6]。經(jīng)典的T 細胞活化的信號通路主要由NF-κB,AP-1 及NFAT1 等轉(zhuǎn)錄因子介導(dǎo)。其中NFAT1 的作用具有雙向性,在T 細胞的活化與耗竭中都起重要作用[7-8]。目前VEGF-VEGFR2-NFAT1 信號通路的研究主要側(cè)重于血管生成[9-10],在T 細胞的中的作用則少見報導(dǎo)。VEGFR2 抑制劑阿帕替尼則下調(diào)T 細胞中NFAT1 的表達,使NFAT 維持低量表達,逆轉(zhuǎn)T細胞耗竭,促進T 細胞活化[11]。基于以上這些發(fā)現(xiàn),本研究于2021 年1—10 月開展,探索VEGFR2抑制劑阿帕替尼在肺癌中對CD8+T 細胞功能影響的機制?,F(xiàn)報道如下。
1 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平衡鹽溶液(hank's balanced salt solution, HBSS);細胞分離液(percoll)(cytiva 公司);RPMI1640 培養(yǎng)基;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Gbico);白介素-2(interleukin-2, IL-2)(北京義翹神州);CD3(上海近岸生物,OKT3);CD8+T 細胞磁選試劑盒(德國Miltenyi Biotec);流式細胞儀(BD FACS Canto);CD27 FITC,CD28-CY3,CD69-pre 流式抗體(北京義翹神州生物);高糖DMEM 培養(yǎng)基(Gbico);CCK8(上海碧云天);酶標儀(Tecan F50);IL-2,IFN-γ,PD-1,LAG-3,TIM-3(北京義翹神州生物),NFAT1、CLTA-4(武漢云克隆生物)。
①人外周血PBMC 細胞分離和CD8+細胞與細胞鑒定:肝素鈉抗凝管采集1 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40 mL,使用HBSS 稀釋1 倍,使用cytiva 公司percoll人PBMC 分離(1:1),1 500 r/min 離心15 min,取中間層細胞即為PBMC 細胞,RPMI1640 培養(yǎng)基加10%FBS,5%CO2細胞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
②T 細胞活化:6 孔板鋪種PBMC 細胞,細胞濃度106/mL,每孔2 mL,采用IL-2(20 ng/mL,北京義翹神州)和CD3(100 ng/mL,上海近岸生物,OKT3)誘導(dǎo),第7 天CD8+T 細胞磁選試劑盒(德國Miltenyi Biotec)分離活化T 細胞。
③流式細胞儀(BD FACS Canto)檢測CD27 FITC,CD28-CY3,CD69-pre 表達(流式抗體均來自北京義翹神州生物),flowj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④CCK8 檢測阿帕替尼對A549 細胞增殖的影響:A549 細胞培養(yǎng)采用高糖DMEM 培養(yǎng)基(Gbico),10%FBS(Gbico),5%CO2P/S 雙抗。使用CCK8(上海碧云天)檢測阿帕替尼對A549 增殖影響(100 μM,50 μM,25 μM,12.5 μM,6.25 μM,DMSO,BLANK)。具體方法:96 孔板每孔100 μl/5 000 個細胞;分別在24 h,48 h,72 h 檢測細胞擴增。每孔加入10 μl CCK8,37℃孵育4 h。酶標儀(Tecan F50)450 nm 波長檢測吸光值。
⑤72 h 收集上 清,ELISA 檢測CD8+T 細胞 中IL-2,IFN-γ,PD-1,LAG-3,TIM-3(北京義翹神州生物),NFAT1、CLTA-4(武漢云克隆生物)表達。分為3 組,分別為對照組(A),CD8T;激活組(B),CD8T+IL-2(20 ng/mL)+OKT3(100 ng/mL);阿帕替尼組(C):CD8T+IL-2(20 ng/mL)+OKT3 (100 ng/mL)+Apatinib(3 μM)。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人外周血細胞中,CD8 陽性率為25%,通過磁珠分選純化后純度提高到90%。見圖1。
圖1 純化前后CD8 陽性率
IL-2 和OKT3顯著促進CD28的表達(72.3±6.95)%,(86.2±2.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3.30,P=0.030),對CD27表達的提高(80.4±3.99)%,(86.6±1.90)%,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2.43,P=0.072)。IL-2,OKT3 和阿帕替尼協(xié)同顯著促進CD28(72.3±6.95)%,(96.2±1.92)%,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5.75,P=0.005),CD27 的表達[(80.4±3.99)% vs (95.5±0.74)%,差異有 統(tǒng)計學(xué) 意義(t=-6.47,P=0.003)。3 組處理后CD69 的表達對比,[(73.2±3.40)% vs (73.0±1.90)% vs (72.5±2.63)%],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圖2。
圖2 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因子表達
獲得24、48、72 h 這3 個時間點阿帕替尼對細胞增殖作用的數(shù)據(jù),計算72 h 時的IC50,為后續(xù)用藥提供依據(jù),最終選擇1/8 IC50 3 μM 為用藥濃度觀察細胞。見表1、圖3。
表1 不同時間點不同濃度阿帕替尼對細胞增殖的作用(±s)
表1 不同時間點不同濃度阿帕替尼對細胞增殖的作用(±s)
圖3 阿帕替尼對A549 細胞增殖的作用
檢測不同情況下CD8T 細胞對A549 的殺傷作用,IL-2 和OKT3 有助于淋巴細胞殺傷腫瘤細胞(27.6±2.23)%,(36.3±0.98)%,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0.17,P=0.003)。IL-2,OKT3 和阿帕替尼協(xié)同可以顯著提高殺傷腫瘤細胞的水平[(27.6±2.23)% vs (44.8±1.53)%],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10.98,P<0.001)。見圖4。
圖4 CD8+T 細胞對A549 的殺傷作用
IL-2和OKT3促進IL-2[(6.57±2.17)pg/mL vs (18 393.76±835.670)pg/mL],INF-γ[(15.99±2.34)pg/mL vs (592.09±62.87)pg/mL]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01)。IL-2,OKT3 和阿帕替尼協(xié)同促進IL-2[(6.57±2.17)pg/mL vs (22 367±1 368.69)pg/mL],INF-γ[(15.99±2.34)pg/mL vs (689.60±32.05)pg/mL]的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01。IL-2 和OKT3 抑 制PD-1[(41.99±6.24)pg/mL vs (24.92±1.30)pg/mL],LAG-3[(58.34±5.56)pg/mL vs (43.35±2.32)pg/mL],TIM-3[(16.62±1.7)pg/mL vs (10.64±0.59)pg/mL]表達,IL-2,OKT3 和阿帕替尼協(xié)同顯著抑制PD-1[(41.99±6.24)pg/mL vs (13.03±1.71)pg/mL],LAG-3[(58.34±5.56)pg/mL vs (31.87±4.06)pg/mL],TIM-3[(16.62±1.72)pg/mL] vs (4.92±1.36)pg/mL]的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IL-2 和OKT3 抑制淋巴細胞表達NFAT1[(24.87±3.49)ng/mL vs (15.26±1.02) ng/m],IL-2,OKT3和阿帕替尼協(xié)同抑制NFAT1[(24.87±3.49) ng/mL,(3.53±0.87)n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圖5。
圖5 ELISA 檢測蛋白表達
ICI 的出現(xiàn)使免疫治療成為肺癌治療的新熱點,盡管目前存在免疫治療療效預(yù)測標記不十分明確、最佳組合方式及治療時機有待進一步探索等問題,但其在部分患者中所展現(xiàn)的療效較值,證明肺癌免疫治療的探索是進一步改善患者預(yù)后的關(guān)鍵所在。
惡性腫瘤免疫逃逸是復(fù)發(fā)轉(zhuǎn)移的主要原因之一,具體的機制包括:腫瘤抗原表達的下降或缺失、抑制性的免疫微環(huán)境及T 細胞的老化、失能與耗竭等。T 細胞的失能以其擴增能力下降及IL-2 表達減少為主要特征;T 細胞耗竭以抑制性受體PD-1、LAG-3、TIM-3、CTLA-4、BTLA 及TIGIT 的表達上調(diào)為主要特征,同時伴隨IL-2,IFN-γ,TNF-α,及granzyme B 的表達下調(diào)[12]。本研究以抗血管生成藥物阿帕替尼協(xié)同IL-2 及OKT3,可以明顯促進IL-2及INF-γ 的表達,抑制PD-1、LAG-3、以及TIM-3 的表達,證明這一策略可以改善T 細胞的活力與功能,是避免惡性腫瘤免疫逃逸的有效方法。
VEGF/VEGFR2 通路是促進血管生成的主要調(diào)節(jié)者。我國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新型抗血管生成藥物VEGFR2 抑制劑阿帕替尼,能特異性結(jié)合VEGFR2,繼而抑制VEGF 誘導(dǎo)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遷移和增殖,降低腫瘤微血管的形成。既往研究還證實VEGF 同時還具有很強的免疫抑制功能。VEGF/VEGFR 通路可抑制效應(yīng)T 細胞的分化與功能;抑制DC 的分化及活化;促進包括Treg、MDSC、TAM 等抑制性免疫細胞的募集。已有不少研究嘗試利用抗血管生成藥物逆轉(zhuǎn)免疫抑制,改善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抗腫瘤能力。對于免疫系統(tǒng)中主要起腫瘤殺傷作用的CD3+、CD8+T 細胞而言,抗血管生成藥物主要從以下3 個方面來提高T 細胞的抗腫瘤功能:①促進血管正?;?,增加T 細胞的腫瘤浸潤[13-14]。②減少抑制性免疫細胞比如Treg 及MDSC 細胞的數(shù)量與局部募集[15-16]。③直接作用于T 細胞,逆轉(zhuǎn)T 細胞功能耗竭?,F(xiàn)有的研究主要側(cè)重于抗血管生成藥物的血管正?;皩σ种菩悦庖呒毎饔?,而第3 種對T 細胞的直接作用則較少報導(dǎo)。本研究較好地驗證了阿帕替尼通過上調(diào)CD3+、CD8+T 細胞的IL-2 及IFN-γ 的表達;下調(diào)免疫卡控點抑制性分子比如PD-1、LAG-3、TIM-3 的表達,并提高T 細胞的體內(nèi)外胃癌腫瘤細胞殺傷功能,逆轉(zhuǎn)T 細胞的失能與耗竭,促進T 細胞的活化的作用。
經(jīng)典的T 細胞活化的信號通路主要由NFκB,AP-1 及NFAT1介導(dǎo)。其中NFAT1的作用具有雙向性,在T細胞的活化與耗竭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同時NFAT1 又是VEGFR2 通路的下游的轉(zhuǎn)錄因子之一。目前VEGF-VEGFR2-NFAT1 信號通路的研究主要側(cè)重于血管生成,在T細胞的中的作用則罕見報道,本研究的結(jié)果有力地證明這一信號通路在。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VEGF 在也可誘導(dǎo)T細胞內(nèi)NFAT1 的大量表達,促進T 細胞的失能與耗竭,VEGFR2 抑制劑阿帕替尼則下調(diào)T 細胞中NFAT1 的表達,使NFAT維持低量表達,逆轉(zhuǎn)T細胞耗竭,促進T 細胞活化。既往研究證實NFAT1的表達完全缺失可導(dǎo)致T 細胞的完全失能,再刺激后基本不再表達IL-2 或IFN-γ,且NFAT:AP-1復(fù)合體結(jié)合至靶基因的能力要優(yōu)于NFAT 單體[17-18]。本研究同樣驗證了這一理論,即VEGFR2抑制劑阿帕替尼逆轉(zhuǎn)T 細胞失能與耗竭的關(guān)鍵在于誘導(dǎo)NFAT1 的低量表達;NFAT1 低量表達時,主要發(fā)揮激活靶基因IL-2 表達、減少免疫耗竭失能相關(guān)的靶基因表達的作用,減少T 細胞失能與耗竭,促進T 細胞的活化。
本研究結(jié)果的意義在于:①探尋抗血管生成治療療效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分子,評估其臨床預(yù)測作用;②探索抗血管生成藥物對T 細胞功能影響的關(guān)鍵分子;③進一步明確T 細胞活力的影響因素,為尋找干預(yù)T 細胞活力的新靶點奠定基礎(chǔ),尋求提高過繼性免疫細胞治療療效新策略;④為抗血管生成治療與免疫治療比如PD-1 抗體的聯(lián)合應(yīng)用提供理論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