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兮團隊
傾訴人:勁松(化名)? ?男? 50歲
一見面,勁松愁容滿面。他說,在家里老婆總是嫌他沒出息,他急于證明自己,便找到朋友拿了一大筆錢去投資,結(jié)果血本無歸。結(jié)果,老婆更是視他為廢物,不僅家里大事小情從不征求他的意見,還控制他的工資卡和手機。他想知道,他要怎么做才能讓這樣的日子有所改觀。
他們也曾和諧過
有人說:“夫妻性格互補的家庭,日子容易過得好”。
勁松和小雙(化名)就是性格互補的夫妻,他脾氣好,她脾氣差;他沉穩(wěn)安靜,喜歡獨處,她開朗陽光,喜歡社交。結(jié)婚前,他們相處得很融洽,一靜一動相得益彰。
因為勁松在家里是老小,上面有哥哥姐姐,爸爸媽媽很寵他,他一直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從小到大什么活兒都不會做;小雙則是家里的老大,從小就很有主見,不僅要帶弟弟妹妹,還要做家務(wù)。
他們結(jié)婚后,家里的事基本上都是小雙拍板。一來勁松不會做家務(wù),二來他工作忙,也樂得享清閑,小雙讓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那時,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還算過得去,日子過得倒也順心。只是小雙時不時覺得他沒有男人氣概,工作上也沒有多大起色,老是嘟嘟囔囔說他。
為了讓小雙改變對他的看法,勁松盡力想證明自己。有一次,他看中一個投資房地產(chǎn)的機會,好多同事覺得劃算都買了,他也覺得不錯,哪知回家一說,小雙堅決不同意。他一向聽她的,她說不買,他只好作罷。事后證明,放棄那次機會很可惜,同事們都掙了不少錢。
日常生活中,他和小雙也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但都以他的妥協(xié)告終,換來的是家庭和睦,生活平靜。
投資不成生嫌隙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勁松很知足,小雙可不這么想,她渴望過高品質(zhì)的生活。她經(jīng)常和朋友聚會,每次聚會回來,都要發(fā)一通脾氣,說誰家老公高升了,誰家老公掙了多少錢,誰家又買車了……說完這些,她就會把矛頭對準他:“嫁給你,我真是倒了大霉啦,你看你有啥出息?!薄澳銊e這么沒出息好不好?啥時候能掙一大筆錢回來,也讓我對你刮目相看?!?/p>
她說得多了,勁松更想找個機會證明自己。機會就這么來了,一個剛認識不久的朋友說有個投資機會,前景十分好。
受他的蠱惑,勁松動了心。如果真的發(fā)財了,他就咸魚翻身了。他怕小雙不同意,索性先斬后奏,偷偷借了10萬元入股。本指望發(fā)財了,能讓小雙高看他一眼,沒想到投資打了水漂,那個所謂的朋友也人間蒸發(fā)了。
這又成了他的新罪狀,小雙把他控制得更緊了,不僅沒收工資卡,零花錢也不給他。
投資血本無歸,而且數(shù)額還那么大,勁松也很郁悶。剛開始,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想起這件事就手腳發(fā)麻。后來,他想開了,錢沒了可以再掙,人氣出毛病來不劃算。再說,他和小雙的工資還可以,生活遠沒有到揭不開鍋的份兒上。所以,他盡量讓自己心平氣和,不去想這件事。
可在小雙眼里,心平氣和成了他的另一條罪狀。她說:“你是不是腦子有病啊,別人被騙了錢都不想活了,你跟沒事兒人一樣,沒見過你這樣的?!彼麊査?,他要怎樣她才覺得正常。她說:“你該痛哭流涕、尋死覓活,才能證明你在意這件事?!贝撕?,“你腦子有毛病吧”成了小雙的口頭禪,只要他們發(fā)生沖突,她就會說這句話。久而久之,他也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腦子有毛???
面對這么強勢的妻子。他提過離婚,她要么不答應(yīng),要么選他工作忙走不開的時候去民政局。他知道,她其實不想離婚。可是這樣的生活要怎么繼續(xù)下去呢?
家庭和諧,你要活成你自己
不幸的婚姻總有不幸的根源。在多年的婚姻生活中,勁松和小雙的相處模式已經(jīng)固定:小雙強勢,勁松軟弱。
很難說是強勢的妻子造就了軟弱的男人,還是男人的軟弱造就了妻子的強勢。我們都渴望在一段關(guān)系中收獲尊重、愛和認可,然而在這個家庭里,勁松根本體會不到這些。究其原因,他是個討好者,覺得自己的逆來順受能喚起妻子認同,其實,這是奢望。討好者如果想收獲愛,不能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而應(yīng)該自己去完成。
對于勁松來說,他的愿望和行為表現(xiàn)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在了解完他的經(jīng)歷和想法之后,我大概梳理了一下他的問題:在這段關(guān)系里,您感覺到被控制、被壓迫,強烈地想要證明自己,想讓您妻子覺得自己沒有愛錯人,您是值得被愛的、被依賴的,但是您不知道要怎樣做才能讓妻子滿意?
然后,我又問他:“您覺得在這段關(guān)系里,您妻子的感受是什么?她想要的是什么呢?”
有時候當(dāng)我們被指責(zé)、被抱怨時,總是很盲目地去做,想盡快打消對方對我們的負面感受,卻忽略了在指責(zé)、抱怨背后對方真實的需要。
我把他的妻子也邀請到咨詢室,想聽聽她的想法和感受。同樣的問題:“您希望您的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當(dāng)初是他的什么打動了您,讓您決定要嫁給他呢?”“您覺得您現(xiàn)在做的跟您想要的是否一致呢?”
這段婚姻中兩人都不舒服,雖然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這個家庭付出。勁松因為在家里最小,習(xí)慣了被照顧,即便婚后,也沒承擔(dān)起丈夫的角色,像個孩子;小雙因為是家里老大,習(xí)慣了去安排一切,像個媽媽。乍看上去,兩人似乎挺匹配,但長久下去,一定會出問題,因為這背離了兩人潛意識的需要,需要重新找到一個平衡點。所以,當(dāng)婚姻出現(xiàn)問題時,不是只有離婚一條路,而是在提醒夫妻雙方需要成長,小雙的童年是缺少愛的。她是家里的老大,每天忙于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務(wù),很少從父母那里得到愛。因為缺愛,她習(xí)慣了獨自思考問題,很少去考慮對方的感受。原生家庭帶給她糟糕的關(guān)系體驗,讓她不知道如何處理親密關(guān)系,于是,她以冷漠、強勢等方式對待伴侶,總以負面的情緒表達。勁松受傷的情緒始終得不到疏通,夫妻關(guān)系就會一天天惡化下去。
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和梳理,勁松也意識到自己作為丈夫,應(yīng)該為家庭、為妻子分擔(dān)。我建議勁松改變自己在妻子面前討好的處事原則,在溝通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期待,不要一味妥協(xié)、忍讓。在自己有道理的情況下,可以適當(dāng)?shù)匕l(fā)發(fā)牌氣,讓妻子知道,自己也是有底線的。
我建議小雙多去換位思考,允許別人對事物的要求和想法與自己不同。既然是一家人,丈夫過得是否快樂,也很重要,不能一味地鞭策他,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強迫他,卻從來沒有問過他這是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她希望老公像男人一樣為她遮風(fēng)擋雨,呵護她,但是她又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老公。在她的抱怨、指責(zé)下,老公既坐不穩(wěn)孩子的位置,更坐不到老公的位置上。她的抱怨,正在把老公越推越遠。
我們希望家庭和諧,首先要讓家庭角色歸位,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我們都要成為自己。
咨詢結(jié)束,勁松和小雙重新定位彼此的情感需求,勁松開始主動承擔(dān)家庭責(zé)任,小雙即便看到勁松做得不好,也會用肯定的語氣去鼓勵他。小雙變得越來越溫柔,勁松的腰桿也越來越直了。
最后,借用著名人本主義哲學(xué)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xué)家弗洛姆寫的《愛的藝術(shù)》中的一句話來結(jié)束此文: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在你面前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