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內鏡檢測設備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被檢查出腸息肉,不少人因為擔心它與腫瘤相關,所以常被認為是一顆“定時炸彈”。
息肉其實分為2種:一種是非腫瘤性息肉,如炎癥性或增生性息肉;一種是腫瘤性息肉,如腺瘤性息肉。炎癥性息肉可在炎癥治愈后自行消失,但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且部分會在生長過程中有惡變傾向,需要特別關注。腺瘤性息肉是否會癌變,與年齡、大小、形狀、數量、部位、遺傳等有關。①看大小1厘米以下的腺瘤性腸息肉癌變率為1%—3%;1—2厘米的為20%;2厘米以上的高達50%。②看形狀普通息肉像蘑菇一樣長在腸壁上,有一個蒂與腸壁相連,比較容易發(fā)現和切除。而腸道表面水平生長的扁平型息肉,即像地毯一樣“趴”在腸壁上的,不容易檢查出來,也不好切除,相對來說癌變的發(fā)生率要高一些,最為兇險。③看數量一兩個息肉癌變概率不高,數量越多越危險。④看家族史某些息肉病的發(fā)生與遺傳有關,有腸癌或者腸息肉家族史的人要特別關注。
需要注意的是,腸息肉復發(fā)率較高,即使切除,也應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