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軍
中化二建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1
近年來,隨著煤化工及石油化工等超大型項目不斷發(fā)展,裝置區(qū)核心設備的體積和重量越來越大,設備吊裝在現代化工建設中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為適應這一發(fā)展趨勢,對6400t 液壓復式起重機進行功能擴展。以哈薩克斯坦石油一體化(IPCI) 項目PDH 裝置區(qū)核心設備——丙烷丙烯分離塔有吊裝為例,在綜合考慮設備自身及裝置區(qū)布置特點的情況下,提出采用MYDQ3200 單門架進行主吊的方案。
哈薩克斯坦石油一體化(IPCI)項目為50 萬t/ a 丙烷脫氫(PDH)制丙烯裝置和聚丙烯(PP)裝置及公用工程等,位于哈薩克斯坦阿特勞州卡拉巴丹地區(qū)。50 萬t/ a PDH 制丙烯裝置區(qū)的核心設備——丙烷丙烯分離塔總重量 為1150t, 尺 寸 規(guī) 格 為8400mm ×105000mm ×36/ 39/ 43mm,采取立式安裝。
丙烷丙烯分離塔吊裝采用MYDQ3200 單門架和750t 履帶吊抬移遞送法的吊裝工藝。即用MYDQ3200 單門架作為主吊機械提升設備上部吊耳,750t 履帶吊配合提升系統(tǒng)抬送設備尾部的溜尾吊耳,實現設備由水平狀態(tài)逐漸過渡到垂直狀態(tài);設備直立后,750t 履帶吊摘鉤,3200 單門架回落;通過倒鏈調整方位,再次核定方位角后,將設備落入地腳螺栓;調整好設備垂直度和標高后,完全卸力,完成吊裝全部工作。
圖1 為丙烷丙烯分離塔吊裝流程示意圖。
(1)主吊門架和溜尾吊車索具與設備掛設完畢,具備吊裝條件,開始滑移;
(2)主吊門架提升,溜尾吊車配合后溜至設備呈30°;
(3)主吊門架提升,溜尾吊車配合后溜至設備呈60°;
(4)主吊門架提升,溜尾吊車配合后溜至設備直立,拆除溜尾索具連接;
(5)主吊門架回落,使得設備裙座按管口方位要求落入地腳螺栓,找平、找正后門架完全卸力,拆除主吊機具,完成全部吊裝。
2.1.1 MYDQ3200 單門架基礎處理技術
(1)塔架基礎設計。由于MYDQ3200 單門架基礎與丙烷丙烯分離塔基礎有部分位置重合,最終采取補樁的形式(共計補樁12 根),將3200 單門架基礎與丙烷丙烯分離塔基礎形成一體的設計方案。增加部分的樁直徑、深度、樁型等樁基相關參數及混凝土強度等級和配筋參數,與丙烷丙烯分離塔設計參數完全相同。依據GB50009- 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和GB50135- 2019《高聳結構設計規(guī)范》進行核算,得出3200 單門架基礎的各項參數值,能夠同時滿足3200 單門架臨時吊裝要求及丙烷丙烯分離塔設計壽命內的整體沉降要求。3200 單門架基礎位置布置有設備鋼結構基礎,在布置門架底座時會發(fā)生干涉。因此,需要將3200 單門架基礎抬高400mm,最終設計2500mm×2500mm×400mm 的混凝土承臺,共計8 個,達到抬高基礎承臺的目的。
(2)基礎預埋板及二次灌漿設計。設計預埋板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為便于安裝塔架底座時找平找正;二是用卡板焊接的方式將塔架底座和預埋板固定。預埋板有兩個規(guī)格,“預埋板1”尺寸規(guī)格為2200mm×800mm×30mm 鋼板,共計8 個;“預埋板2”尺寸規(guī)格為500mm×500mm×30mm 鋼板,共計8 個。設計二次灌漿的主要作用為將門架底座和預埋板緊密結合,加大受力面積,使其受力均勻。
2.1.2 750t 履帶吊基礎處理技術
吊裝過程中,要求滿足750t 履帶吊溜尾吊裝丙烷丙烯分離塔全過程中的地基承載力,根據計算得到承載力要求值為210kN/ m2。結合哈薩克斯坦石油一體化(IPCI)項目的地質情況,根據“石油化工大型設備吊裝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程”SH/ T3515- 2017 要求,采用換填法的方案滿足基承載力要求。具體處理措施為:根據設備的外形尺寸確定處理范圍為120000mm ×15000mm, 向下挖深2000mm;然后填高度1900mm 的毛石(毛石規(guī)格為φ200~300mm),每回填300mm 用石子填縫碾壓一次,用壓路機振動壓實;最后用100mm 石粉壓實找平,處理完后表面高度與場平標高一致;最后,在上方鋪設吊車路基板進行吊裝作業(yè)。
設備主吊耳和溜尾吊耳在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溜尾受力、設備吊裝時整體穩(wěn)定性、安裝方位角、設備預焊件位置和設備壁厚等因素的影響。主吊耳采用管軸式吊耳,溜尾吊耳采用板式吊耳,設計圖分別見圖2 和圖3。
圖3 溜尾吊耳設計圖
主吊系統(tǒng)的布置需要達到起重能力要求和經濟性要求。合理化的布置既能夠達到吊裝要求,又能夠降低施工成本。在該項目中采取了兩組共計4 臺600t 液壓提升器的布置方式。溜尾系統(tǒng)采用拉板和鋼絲繩圈組合,實現設備溜尾吊耳和750t 履帶式起重機吊鉤連接。主吊耳系統(tǒng)立面圖和平面圖布置如圖4 所示,溜尾吊耳系統(tǒng)立面圖布置圖如圖5 所示。
圖4 主吊系統(tǒng)布置圖
圖5 溜尾系統(tǒng)布置圖
MYDQ3200 單門架纜風系統(tǒng)由6 套錨固系統(tǒng)和6 套液壓提升纜風組合系統(tǒng)構成,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工作狀態(tài)下能抵抗風載荷吊裝偏斜影響;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能抵抗暴風的影響。同時,錨點的位置需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整,選取原則為最小程度影響其他單元工程的施工(高空和地面)。
2.4.1 錨固系統(tǒng)設計
(1)錨點的形式:根據現場情況,設計了6 個錨點,采用埋置式結構。即將鋼管(管內加設鋼筋后澆筑混凝土)作為錨點結構放置在地面以下4m 位置,采用2m×6m 的路基板作為擋體,用原土回填、壓實。
(3)錨點設計說明:地錨基坑開挖尺寸為8000mm×1200mm×4000mm(長×寬×深);要求回填土須夯填密實,回填高度不低于地平面以上500mm;DN600mm 鋼管內的主筋約為18 根,貼在管壁內側均布,長度與管件長度相同,主筋間距約為100mm,螺旋箍筋間距約為500mm;箍筋安裝綁扎后,澆筑C20 混凝土。
(4)埋置式地錨結構:門架布置正向有4個埋置式地錨,與地面夾角為38°;側向2 個埋置式地錨,與地面夾角為45°,埋置方式相同。圖6 為正向4 個埋置式地錨布置圖。
圖6 地錨結構布置圖
2.4.2 纜風繩布置設計
根據項目現場平面及立面布置圖,選取影響現場施工最小的點作為錨點位置,最終確定門架正向與地面夾角為38°,門架側向與地面夾角為45°。圖7 為纜風繩布置圖。
圖7 纜風繩布置圖
本次吊裝使用4 臺600t 液壓提升器,鋼絞線滿穿時(42 根)額定起吊載荷為2400t;設備重量為1150t(包含保溫、附塔管線、塔平臺等重量),提升系統(tǒng)吊索具重量23t,重量總計1173t;鋼絞線規(guī)格Φ17.8mm,最終穿裝數量為30 根/ 臺,合計4×30=120 根共同受力,查《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GB/ T5224—2014:Φ17.8- 1×71860 鋼絞線,得到破斷力為355kN。
根據《重型結構和設備整體提升技術規(guī)范》GB51162- 2016 中規(guī)定,被提升結構或設備重及附件重荷載標準值均應按實際值計算。則得本起重機的吊裝載荷為1173t,安全系數為35.5t×120/ 1173t=3.63>2.5(3200單門架要求的鋼絞線安全系數),滿足施工安全要求。
盆腔器官脫垂是盆底支持結構缺陷、損傷與功能障礙造成的主要后果,可以表現為子宮脫垂、穹窿脫垂、陰道前壁脫垂和(或)后壁脫垂。患者常常自我感覺有塊狀腫物脫出陰道,腰酸下墜,長久站立和激烈活動后或腹壓增加時塊狀腫物增大,下墜感更明顯,并伴有排尿或排便困難。
主吊鋼絲繩選取高性能無接頭繩圈。根據《鋼絲繩吊索環(huán)索》GB/ T30587- 2014 要求,繩圈直徑≤60mm 時,安全系數取5;繩圈直徑為60~150mm 時,安全系數為6.33- 0.022D;繩圈直徑大于150mm 時,安全系數不得小于3。
最終選取高性能無接頭繩圈GJT234,繩圈直徑為234mm,繩圈周長為35m,丙烷丙烯分離塔頂部平臺需要部分預留。專用吊具最小破斷拉力為3800t,額定載荷為760t,滿足5 倍安全系數,大于要求的最小3 倍安全系數,完全滿足安全要求。
根據溜尾力最大選取原則,設備水平抬吊時為受力最大值,圖8 為設備水平起吊狀態(tài)受力分析圖。
圖8 設備水平起吊狀態(tài)受力分布圖
根據業(yè)主提供的設備本體圖中設備重心位置顯示,設備重心距裙座底部為49173mm;設備主吊耳中心距離設備頂部距離為14615mm。經計算,設備吊耳中心距離設備重心L1=41163mm;溜尾吊耳中心距離設備底部L0=350mm;溜尾吊耳中心距設備重心L2=48872mm。
根據靜力學平衡原理,列出方程(1)和方程(2)。
式中:F1——主吊耳受力;
F2——尾部吊耳受力;
G——丙烷丙烯分離塔重量1150t(考慮內件、保溫、梯子、平臺及附塔管線等的重量);
得到:F1=624t;F2=526t。
設備水平起吊時為最大受力狀態(tài),可等同于雙機抬吊。根據《石油化工大型設備吊裝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程》SH/ T3515- 2017 規(guī)定,當采用雙機抬吊時,每臺起重機的吊裝載荷不得超過其額定起重能力的80%。設備起吊時溜尾吊車的最大受力(P)計算式見式(3),吊裝效率(η)計算式見式(4)。
式中:g′——750t 溜尾起重機750t 級吊鉤重量(21t)與機索具重量(2t)之和;
η——吊裝效率,%;
m——采用750t 履帶式起重機,選取HDB 超起主臂工況,其中主臂36m(超起配重400t、后配重245t、中央配重95t),吊裝半徑9m,吊裝額定載荷為695t。
根據計算,吊裝載荷為額定起重能力的78.9%,小于80%的最低要求,滿足吊裝要求。
溜尾鋼絲繩選取普通無接頭繩圈。根據《鋼絲繩吊索環(huán)索》GB/ T30587- 2014 要求執(zhí)行,最終選取型號為普通無接頭繩圈WJT234,長度為周長10m,最小破斷拉力為2937t,額定載荷為695t,滿足4 倍安全系數,大于要求的最小3 倍安全系數要求。
起吊過程溜尾力的力值變化分析圖見圖9。計算發(fā)現,設備在吊裝至80°時,溜尾力仍可達405t,在89°時溜尾力仍達到131t。因此,在溜尾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注意力的轉換。
圖9 設備溜尾過程受力狀態(tài)分布圖
纜風繩風載荷計算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 2012,哈薩克斯坦阿特勞區(qū)施工區(qū)域最大風速20m/ s(8 級風)。根據吊裝規(guī)范要求,在6 級風以下允許吊裝,因此工作風速要求小于10.8m/ s。在6 級以上最高風速20m/ s 時,標準節(jié)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因此計算風載時應分情況計算。
纜風繩受力滿足下列條件:工作狀態(tài)下能抵抗風載荷吊裝偏斜影響;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能抵抗暴風的影響。經分析計算,得到單門架風載荷如表1 所示。由表可見,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大于非工作狀態(tài)風載荷。因此,后續(xù)纜風繩受力計算僅計算工作狀態(tài)。
表1 單門架風載荷匯總 N
分析有風工況下單門架纜風繩的載荷,發(fā)現側向單根纜風繩工作載荷大于正向單根纜風繩工作載荷,纜風繩最大緊固力為918686N,換算為92t。
本項目錨點采用埋設式地錨。將埋設的鋼管按矩形錨板的切面計算,以《高聳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135- 2019為依據,計算A1、A2、B1、B2 錨點。由于θ=38°<45°,且錨物處于原狀土體中,可按《高聳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135- 2019 中式(D.0.3)驗算基礎的抗力,即92×sin38°≤0.517×3.6×(0.87×4/ 0.6+2.11)/ 2=56.6t<120t,錨點滿足抗拔穩(wěn)定性要求。
MYDQ3200 單門架吊裝現場施工圖見圖10—圖12。
圖10 單門架組裝(自頂升倒裝方式)
圖11 溜尾遞送法吊裝圖
圖12 3200 單門架正拆工藝圖
在哈薩克斯坦石油一體化(IPCI)項目中,通過對MYDQ3200 單門架倒裝和正拆的優(yōu)化,縮短了整體施工工期。同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3200 單門架基礎及地錨進行優(yōu)化設計,主吊系統(tǒng)專用吊具與鋼絲繩圈配套應用,以及采用溜尾系統(tǒng)地基處理等技術構成了3200 單門架吊裝技術。在整個吊裝過程中,通過對比理論數據和實際吊裝數據,發(fā)現能夠進行很好的印證,達到了安全可控的目的。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對今后項目中3200 單門架吊裝、履帶吊溜尾的方式提供了基礎經驗。該工藝在安全可靠、經濟可行、縮短工期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可為同類型大型吊裝提供參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