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兒
在博物館
有時,孤獨就是一個靜物
被無限擱置在時光里——
一個上鎖的櫥窗,以保護者的名義
幽禁了它。無數(shù)張不同的臉孔,每天
在它面前切換。無數(shù)探詢的目光
甚至在無數(shù)個日夜,被一盞燈不停注視
——被隨意臆測,卻無人知曉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
任由人類品評,擺布并命名它為:
瓦當,玉皿,青銅,陶俑……
一只靜物就此沉浸在自己永恒的孤獨里
它的平靜,透明猶如真空
與一只陶俑對視
被出土,重見于光。
被重新命名,編碼,擱置于時間的淵藪。
人們紛紛發(fā)出贊美。只有它知道
那深處的裂紋,或殘損——
脫胎于火,又在漫長的黑暗中失卻了語言
一個空心人,無法發(fā)出笑聲,也不能流出熱淚。
但來自孤獨的修煉使它始終能夠
很好的掌控自己的表情:對虛無保持
足夠深長的凝視。只有它自己知道,有什么
一直想跳脫出時間的滾滾逝水
自由躍動。
不夜城見李白塑像
謫仙人不再歸來。無人對飲
霓虹璀璨的街頭,不復(fù)見彼時的明月
唯有人群依舊如潮水聚攏,又匆匆散往未知。
此刻,他被時間嫁接到一個完全異質(zhì)的身體。
袍袖漫展,揮向某個人們看不見的地方
——時光的深處。無人能夠貶斥,取走他的不羈。
須縱馬長嘯,擊劍任俠,醉飲而歌
靈魂是酒。寂寞是一個人擎著語言的
瓠形酒器,無人對決。
在大明宮遺址
景觀可以是微縮的,敘事
卻務(wù)必宏大。務(wù)必在情節(jié)的架構(gòu)中
預(yù)埋下一個個令人忍不住拍案的伏筆
以便人們在廢墟上游走之時,能夠
輕松識別出歷史的條形碼——
務(wù)必有斷瓦和殘垣可供人們揣探,無論
如何跌宕,命運的走向從來不會改動于
一己悲歡終將會在時間之中湮沒
殘垣下,臺基靜默于風和孤獨都有亙古之意
——登臨高臺,俯瞰行人如蟻方知
為何世間難填,唯是欲壑
此時務(wù)必拽緊自己。以防在風中走失
或者傾頹,似這只存在于想象的
恢宏宮闕
古城墻紀事
在古城墻下行走,會陡生蒼茫之感
城門洞開,游客蜂擁,卻不知
有幾人能夠真正通古。城垛巍然,不見當初
守衛(wèi)的兵士。時空交錯,青磚壘砌的城池
早已陌異如人心殘損無可修補
想到人常戚戚,而歲月更迭從不問
人之如何來去。頓覺繞城流去的一彎河水
深幽,仿若消融了萬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