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瓔孜
春天來了,處處充滿著生機與希望。在中外畫家們的眼中,春天都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穿越到過去,感受畫筆下的盎然春意。
《游春圖》以山水為主體,人物為點景,營造了生機勃勃的春日氛圍。展子虔使用大篇幅的青綠色,遠處山頂敷以深綠,樹葉染以靛藍,樹干則是用濃墨勾勒而成。中景的房子、小橋運用了細筆勾線的方式,筆法細膩。近景的山峰上綠樹成蔭,線條婉轉(zhuǎn)頓挫。此外,他還用白色表現(xiàn)蒸騰的云霧,淡綠色表現(xiàn)小山坡,各種濃淡不一的青綠之色在不同的染色技法之下顯得錯落有致。人們行走在青山綠水之中,姿態(tài)各異,神態(tài)萬千。人物服裝的顏色皆為淺色,與山河的富麗之色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好一幅淡雅又明媚的山中春景圖!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痹绱簳r節(jié)的山間景色最是令人神清氣爽。郭熙的《早春圖》展現(xiàn)了北方山峰的宏偉氣勢。畫作以近景、中景、遠景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三遠取景法,為我們呈現(xiàn)了冰雪消融后薄霧繚繞、萬物復(fù)蘇的初春景象。對近景古木山石、中景巨巖叢樹、遠景主峰山崗的刻畫實中有虛,虛中有實。除了對巍峨群山的描繪,畫面中對閣樓、小路、山泉以及路人等的精心刻畫,也都是畫家注重細節(jié)的表現(xiàn)。
國畫中的春天清幽淡雅,而油畫中的春天則顯得色彩濃郁,讓我們循著《林蔭道》中的這條泥濘小道走進十七世紀的荷蘭農(nóng)村生活。道路兩旁,佇立著姿態(tài)各異的樹木。初春的小草,剛剛顯露出一些綠意。畫家采取近大遠小的焦點透視手法,把透視的焦點延伸至道路盡頭。畫面上的樹木越遠越矮,路面上的車轍以及道路兩旁的水渠也是越遠越窄,而樹木的枝葉卻漸趨于茂密。畫家通過前后對比,形象地展現(xiàn)了兩排延伸向遠方、看不到盡頭的樹木。畫面各部分彼此映襯,有疏有密,別有一番趣味。
如果一場猝不及防的雨浸潤了森林,我們不妨來一場雨中漫步。行走在綿綿細雨中,聞著那清新濕潤的空氣,嗅著那青苔的芳香,讓人覺得十分愜意。《橡木林中的雨》中的畫面十分逼真,畫家將樹木分列兩側(cè),利用樹枝的傾斜搖曳和大片森林交錯形成的間隔,營造出幽靜之感。遠處幾個打著雨傘的身影隨著我們的視線逐漸向遠處延伸,加深了畫面的空間層次。這幅畫作沒有強烈的色彩對比,但這種追求整體觀感且簡潔樸素的配色方式反倒襯托出雨中森林的靜謐之感。
大自然無限的生機被畫家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傾聽、感受這美妙無比的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