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鵬,夏宏林,趙含信,郝維敏
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宿州醫(yī)院檢驗科,安徽宿州 234000
據(jù)統(tǒng)計,支原體肺炎(MPP)占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10%~30%,多見于3~15歲兒童,具有臨床表現(xiàn)多樣化、病情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等特點,可引起腎炎、心肌炎、腦炎等嚴重并發(fā)癥,威脅患兒生命安全[1-2]。目前,抗菌藥物治療是MPP患兒的常見治療手段,動態(tài)監(jiān)測特異性較高的生化指標可以盡早地為預測療效、調(diào)整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jù),有助于改善治療結局。C反應蛋白(CRP)是反映早期細菌感染的指標,在細菌感染性疾病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3]。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降鈣素原(PCT)亦是臨床判斷細菌感染的重要血清指標[4-5]。但MPP 患兒治療前后CRP水平、SAA/PCT 動態(tài)監(jiān)測的臨床價值仍有待明確。因此,本研究探討了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CRP水平、SAA/PCT 對療效的預測效能,旨在為臨床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MPP 患兒共114例納入研究,其中男60例、女54例,年齡3~13歲、平均(5.5±1.1)歲。病情程度:輕癥94例、重癥20例。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均經(jīng)胸部X 線片、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證實為MPP;(2)鼻咽分泌物檢測顯示,支原體陽性或血清支原體抗體檢查呈陽性;(3)為首次確診的患兒,未接受過任何抗支原體感染治療;(4)臨床資料完整;(5)患兒監(jiān)護人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2)對本研究相關藥物過敏或存在相關禁忌證;(3)參與本研究前1個月內(nèi)服用過免疫抑制劑、免疫增強藥物、抗菌藥物者;(4)合并細菌、病毒、衣原體感染性疾病者;(5)伴有其他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6)惡性腫瘤患者。
1.3 方法 所有納入的患者均在止咳、解痙、退熱等對癥治療基礎上,給予阿奇霉素和孟魯司特鈉治療。阿奇霉素:劑量為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天,連續(xù)用藥5 d后停藥。孟魯司特鈉:口服,持續(xù)治療7 d;≤6歲者4 mg/次,1次/天;>6歲者5 mg/次,1次/天。于治療前和治療3、5、7 d 后分別抽取兩組患兒清晨空腹靜脈血標本。CRP、PCT 水平的檢測:采用非抗凝生化采血管采集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保存于—20 ℃恒溫冰箱內(nèi)待檢。SAA 水平的檢測:采用EDTA-K2抗凝管采集靜脈血2 mL,室溫保存(15~25 ℃)待檢。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CRP,儀器為貝克曼庫爾特AU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購自德國德賽公司;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SAA,儀器為錦瑞PA300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試劑為原廠試劑;采用上轉(zhuǎn)發(fā)光法測PCT,儀器為熱景上轉(zhuǎn)發(fā)光免疫分析儀UPF3A,試劑為原廠試劑;所有操作步驟均嚴格遵循試劑盒說明書。
1.4 療效判斷及分組 患兒咳嗽、發(fā)熱、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X 線胸片顯示恢復正常為顯效;患兒咳嗽、發(fā)熱、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X 線胸片顯示肺部陰影縮小幅度≥50%為有效;臨床癥狀、X 線胸片無明顯改善為無效。根據(jù)上述療效標準將顯效(66例)和有效(26例)患者作為有效組(共92例),無效(22例)患者作為無效組。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預測效能分析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間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性別、居住環(huán)境、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NE)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病情程度、治療前臨床癥狀積分、白細胞計數(shù)(WBC)、淋巴細胞計數(shù)(LYM)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資料在兩組間的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 水平、SAA/PCT 比較 有效組治療3、5、7 d 后血清CRP 水平、SAA/PCT 低于治療前及無效組,且治療3、5、7 d后依次下降(P<0.05);無效組治療3、5、7 d后血清CRP 水平、SAA/PCT 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水平、SAA/PCT 變化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水平、SAA/PCT 變化情況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治療前血清CRP 水平、SAA/PCT 與實驗室指標、臨床癥狀積分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治療前血清CRP 水平(r=0.705、0.595、0.610)、SAA/PCT(r=0.586、0.647、0.720)與治療前WBC、LYM、臨床癥狀積分均呈正相關(P<0.05),見圖1。
圖1 治療前血清CRP水平、SAA/PCT 與治療前WBC、LYM、臨床癥狀積分的相關性
2.4 支原體肺炎患兒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支原體肺炎患兒療效作為因變量(有效=0,無效=1),以病情程度,治療前和治療3、5、7 d后血清CRP 水平、SAA/PCT 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病情程度,治療前和治療3、5、7 d 后血清CRP 水平、SAA/PCT 是MMP 患兒療效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MMP患兒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
2.5 血清CRP 水平、SAA/PCT 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療效的預測價值 ROC曲線分析見圖2。治療前、治療3 d后、治療5 d后血清CRP 水平單獨預測MMP患兒療效的AUC 分別為0.767(95%CI:0.659~0.875)、0.800(95%CI:0.690~0.910)、0.855(95%CI:0.748~0.961),SAA/PCT 單獨預測MMP 患兒療效的AUC分別為0.711(95%CI:0.598~0.824)、0.824(95%CI:0.720~0.927)、0.862(95%CI:0.789~0.936),見表4。將治療前、治療3 d后、治療5 d后血清CRP 水平、SAA/PCT 進行Logistic二元回歸擬合,返回預測概率Logit(P)作為獨立檢驗變量,獲取聯(lián)合預測的ROC曲線,見圖3。治療前CRP水平、SAA/PCT 聯(lián)合檢測預測MMP 患兒療效的AUC為0.838(95%CI:0.748~0.929),靈敏度為72.73%,特異度為83.70%;治療3 d后兩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預測MMP 患兒療效的AUC 為0.892(95%CI:0.824~0.959),靈敏度為77.27%,特異度為85.87%;治療5 d后兩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預測MMP患兒療效的AUC為0.947(95%CI:0.900~0.995),靈敏度為90.91%,特異度為91.30%。治療前、治療3、5 d 后血清CRP 水平、SAA/PCT 聯(lián)合檢測預測MMP患兒療效的價值高于各時間點血清CRP水平、SAA/PCT 單獨檢測(P<0.05)。上述兩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預測MMP患兒療效的AUC 由大到小依次為治療5 d后、治療3 d后、治療前(P<0.05)。
圖3 血清CRP水平、SAA/PCT 聯(lián)合檢測對療效的預測價值
表4 血清CRP水平、SAA/PCT 單獨檢測對療效的預測價值
圖2 血清CRP水平、SAA/PCT 單獨檢測對療效的預測價值分析
有報道顯示,支原體基因突變、患兒體內(nèi)高凝狀態(tài)、氣管內(nèi)黏液形成等多種因素會導致難治性MPP發(fā)生風險增加,治療難度增加[6]。目前,部分MPP患兒經(jīng)阿奇霉素等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治療后咳嗽、發(fā)熱等癥狀無明顯好轉(zhuǎn)。早期選擇可靠的指標對療效進行預測,在治療期間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對改善治療結局至關重要。
CRP作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機體感染時會被大量釋放進入血液,激活補體經(jīng)典途徑,提高白細胞吞噬能力,調(diào)節(jié)單核細胞與淋巴細胞功能,加重機體炎癥反應[7]。在機體發(fā)生急性炎癥反應時,單核巨噬細胞活化,使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的釋放加快,誘導肝細胞合成SAA,導致血清SAA 水平異常升高[8]。在細菌、真菌等病原體進入機體后,脂多糖等物質(zhì)介導甲狀腺C 細胞持續(xù)分泌PCT,因為PCT 具有代謝周期長、無法被迅速分解等特點,其在血液中水平升高[9]。查巍等[10]、富琤等[11]的研究表明,血清CRP、SAA、PCT 在MPP 患兒輔助診斷中具有良好價值。在上述研究基礎上,本研究發(fā)現(xiàn),MPP 患兒治療前血清CRP水平、SAA/PCT 與WBC、LYM、臨床癥狀積分均呈正相關(P<0.05),提示治療前檢測血清CRP水平、SAA/PCT 能為臨床評估病情嚴重程度提供更多依據(jù),有利于制訂更為精準的治療方案。原因分析:(1)機體感染狀態(tài)下會產(chǎn)生高水平CRP,CRP通過黏附或結合在病原體表面,激活機體免疫防御機制,其水平隨感染嚴重程度增加而不斷升高,從而導致臨床癥狀加重[12];(2)支原體感染后多黏附于氣道黏膜上皮細胞,促使氣道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并導致機體產(chǎn)生過度的免疫反應,造成機體內(nèi)部炎癥因子過多釋放,誘導肝臟細胞分泌較多SAA;支原體感染與過度免疫反應會持續(xù)激活補體,介導炎癥介質(zhì)的分泌,引發(fā)疊加效應,使SAA 合成增加[13-15]。因此,治療前檢測血清CRP 水平、SAA/PCT 可作為制訂MPP患兒治療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既往臨床多將血清CRP水平、SAA/PCT 用于疾病診斷及預后判斷,本研究探討了動態(tài)監(jiān)測治療前后血清CRP水平、SAA/PCT的臨床價值,發(fā)現(xiàn)有效組治療3、5、7 d 后血清CRP 水平、SAA/PCT 顯著降低,無效組無明顯變化。這可能是因為治療后有效組機體支原體被清除,臨床癥狀消失或減輕,血清CRP水平、SAA/PCT 隨之下降;無效組支原體感染未被清除,臨床癥狀無好轉(zhuǎn),血清CRP水平、SAA/PCT 無明顯變化。同時,本研究顯示,治療前和治療3、5、7 d后血清CRP水平、SAA/PCT 是MPP患兒療效的影響因素。ROC曲線分析顯示,治療前、治療3、5 d后血清CRP水平、SAA/PCT 聯(lián)合檢測預測MPP患兒療效具有較高的價值;治療5 d后血清CRP水平、SAA/PCT 聯(lián)合預測的價值最高。這為臨床治療期間盡早對療效進行預測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加快疾病轉(zhuǎn)歸。但本研究未詳細探究血清CRP水平、SAA/PCT 與MPP 患兒遠期預后間的關系,需作進一步分析與研究,以獲取更為全面的數(shù)據(jù)來支持得到的結論。
綜上所述,動態(tài)監(jiān)測MPP患兒治療前后的CRP水平、SAA/PCT 有助于評估臨床癥狀嚴重程度,盡早預測療效,為臨床后續(xù)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