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科技時代,美學與一個人的智慧和勤奮的品質一起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地的男人和女人都很關心他們的外表和風格,每個人都想看起來和感覺自己的年輕和美麗。美被定義為“一種讓審美感官感到愉悅的品質的組合”[1]。人們對美的孜孜以求,產生了專門為美服務的產品,也就是常說的“化妝品”,提到化妝品那就離不開中藥經皮給藥。
中藥經皮給藥是指采用適宜的方法和基質將中藥制成專供外用的劑型施于皮膚(患處或相應經穴),通過皮膚吸收進入體循環(huán)或作用于皮膚局部產生藥效,及通過經穴效應發(fā)揮藥效,達到相應治療目的的給藥系統(tǒng)[2]。中藥經皮給藥起效部位包括局部起效、經穴起效及局部給藥起效全身作用(內病外治)?;瘖y品是指以涂抹、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散布于人體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膚、毛發(fā)、指趾甲、唇齒等,以達到清潔、保養(yǎng)、美容、修飾和改變外觀,或者修正人體氣味,保持良好狀態(tài)為目的的化學工業(yè)品或精細化工產品[3]。化妝品起效部位包括局部起效及經穴起效兩部分。目前市場上的化妝品基本都屬于局部起效,以經穴起效的化妝品仍是空白。從這個意義上講,化妝品屬于經皮給藥的范疇,是專為美麗服務的經皮給藥制劑。相對于經皮給藥,化妝品更強調其安全性、穩(wěn)定性、易用性。
中藥經皮給藥技術的發(fā)展
中藥經皮給藥歷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xiàn)在《黃帝內經》,載曰“桂心漬酒,以慰寒痹”。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中有“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則愈”的記載。晉代葛洪《肘后備急方》記載了用生地黃搗爛外敷治傷,并收錄了斷續(xù)膏、丹參膏等膏藥。唐代孫思邈所著《肘后備急方》收載外治方1200 余首,涉及內、外、婦、兒等科。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已經有可用于局部治療的膏藥。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亦收載了大量經皮給藥外治法,僅小兒外治方就有232 首,其中還包括了穴位療法的內容。
清代是傳統(tǒng)經皮給藥的鼎盛及成熟時期,出現(xiàn)了徐靈胎、程鵬程、吳師機等內病外治的名家。清代徐靈胎曾曰:“用膏貼之,鼻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腠理,通經貫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之服藥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對皮膚吸收的機制進行了初步闡述。清代程鵬程篡輯了外治法專著《急救廣生集》,匯集了嘉慶之前千余年的外治經驗和大法,選方1500 余首,涉及雜癥、急癥、奇癥、婦科、幼科、骨科等。清代吳師機所著《外治醫(yī)說》是一部以中醫(yī)學理法方藥為理論依據(jù),而以外治法為主要內容的臨床著作。書中強調:“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眳鞘仙朴猛庵畏?,尤其擅長用膏藥治病,他認為“膏可統(tǒng)治百病”,發(fā)展了膏藥的治療范圍。
近代以來,隨著制藥技術的進步和藥用新輔料的出現(xiàn),尤其是高分子材料的應用,出現(xiàn)了以水性材料為主要基質的新型中藥經皮給藥制劑,如涂膜劑,膜劑,凝膠貼膏(原巴布劑)、噴霧劑、貼膏、貼片等中藥經皮給藥制劑。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又出現(xiàn)了納米載體——經皮給藥制劑構建的新型復合經皮給藥系統(tǒng),用以解決難溶性藥物與水溶性基質相容性的問題,增加藥物的經皮滲透特性,增強中藥經皮給藥制劑體系的穩(wěn)定性。常見的納米載體- 經皮給藥制劑復合體系包括中藥微乳——凝膠貼膏經皮給藥系統(tǒng),中藥微乳——凝膠經皮給藥系統(tǒng),中藥微乳——原位凝膠經皮給藥系統(tǒng),中藥脂質體——凝膠經皮給藥系統(tǒng),中藥醇質體- 噴霧劑經皮給藥系統(tǒng)。
中藥經皮給藥制劑
中藥經皮給藥制劑種類繁多,《中國藥典》2020 版[4]收錄經皮給藥制劑20 種,包括眼用制劑、鼻用制劑、栓劑、軟膏劑乳膏劑、吸入制劑、噴霧劑、氣霧劑、凝膠劑、搽劑、涂劑、涂膜劑、酊劑、貼劑、貼膏劑、膜劑、耳用制劑、洗劑、沖洗劑、灌腸劑、膏藥。與化妝品關系比較緊密的劑型有軟膏劑乳膏劑、噴霧劑、氣霧劑、凝膠劑、搽劑、涂劑、涂膜劑、膜劑、凝膠貼膏劑、洗劑、沖洗機?;瘖y品中則分成了六大體系:水劑體系、皮膚護理乳霜體系、面膜體系、防曬化妝品體系、祛斑化妝品體系、毛發(fā)護理乳霜體系等。
軟膏劑系指原料藥物與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質混合制成的均勻的半固體外用制劑。因原料藥物在基質中分散狀態(tài)不同,分為溶液型軟膏劑和混懸型軟膏劑。乳膏劑系指原料藥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狀液型基質中形成的均勻半固體制劑;乳膏劑由于基質不同,可分為水包油型乳膏劑和油包水型乳膏劑。噴霧劑系指原料藥物或與適宜輔料填充于特制的裝置中制成的軟膏劑,使用時借助手動泵的壓力、高壓氣體、超聲振動,或其他方法將內容物呈霧狀物釋出,直接噴至腔道黏膜或皮膚等的制劑。噴霧劑按內容物組成分為溶液型、乳狀液型或混懸型。
氣霧劑系指原料藥物或原料藥物和附加劑與適宜的拋射劑共同裝封于具有特制閥門系統(tǒng)的耐壓容器中,使用時借助拋射劑的壓力將內容物呈霧狀物噴至腔道黏膜或皮膚的制劑。
凝膠劑系指原料藥物與能形成凝膠的輔料制成的具凝膠特性的稠厚液體或半固體制劑。除另有規(guī)定外,凝膠劑限局部用于皮膚及體腔。
搽劑系指原料藥物用乙醇、油或適宜的溶劑制成的液體制劑,供無破損皮膚揉擦用。
涂劑系指含原料藥物的水性或油性溶液、乳狀液、混懸液,供臨用前用消毒紗布或棉球等柔軟物料蘸取涂于皮膚或口腔與喉部黏膜的液體制劑,也可為臨用前用無菌溶劑制成溶液的無菌凍干制劑,供創(chuàng)傷面涂抹治療用。
涂膜劑系指原料藥物溶解或分散于含成膜材料的溶劑中,涂搽患處后形成薄膜的外用液體制劑。
膜劑系指原料藥物與適宜的成膜材料經加工制成的膜狀制劑,供口服或黏膜用。
凝膠貼膏劑系指原料藥物與適宜的親水性基質混勻后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制成的貼膏劑。常用基質有聚丙烯酸鈉、羧甲纖維素鈉、明膠、甘油和微粉硅膠等。
洗劑系指用于清洗無破損皮膚或腔道的液體制劑,包括溶液型、乳狀液型和混懸型洗劑。
沖洗劑系指用于沖洗開放性傷口或腔體的無菌溶液。
中藥經皮給藥技術在化妝品中的應用
01微乳
微乳是光學透明、低黏性和熱力學穩(wěn)定的油和水分散體,由兩親性的界面膜如表面活性劑穩(wěn)定,通常與共表面活性劑如多羥基化合物、短鏈和中鏈醇結合[5]。根據(jù)分散特性和油/ 水假相比,它們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水包油(o/w)、雙連續(xù)和油包水(w/o)。由于皮膚角質層的屏障功能,對潤膚霜、增白劑和抗氧化劑等化妝品的經皮吸收率較低,微乳劑是一種有用的配方方法,它能夠比簡單溶液或傳統(tǒng)劑型更好地通過皮膚輸送化妝品。應用微乳技術上市的化妝品包括Skinlastin(Proctor &Gamble)、Nano-Lipobelle H-EQ10 cream(Mibelle Biochemistry,Switzerland)。
02脂質
體脂質體是一種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親水頭部插入水中,脂質體疏水尾部伸向空氣,攪動后形成雙層脂分子的球形脂質體,直徑為25~1000nm 不等。脂質體可用于轉基因或制備的藥物,利用脂質體可以和細胞膜融合的特點,將藥物送入細胞內部。生物學定義:當兩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時,分子的疏水尾部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開水相,而親水頭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雙分子層結構的的封閉囊泡,稱為脂質體[6]。1986 年,迪奧推出了第一款脂質體抗衰老乳膏,名為“Capture”[7]。應用脂質體技術開發(fā)的上市的化妝品包括Nano Breast Cream(St.Herb Cosmetics International)、Efectdu Soleil( L’Oreal)、Revitalift DoubleLifting (Anti-wrinkle cream)( L’Oreal)、Capture Totale( Dior)、Marinosomes(N Moussaoui et al.)、Ageless Faceliftcream( I-Wen Naturals)、 ROVISOME ?Retinol Mois t cosmetic ac tive(A irProducts & Chemicals Inc.)、RovisomeACE Plus( Air Products&Chemicals Inc .)、Aquasome A E(Nikkol)、Formule liposome gel( Payot (Fedinand Muhlens))、Symphatic 200(BiopharmG mb H)、Brookosome ?(Lo nza)、Inovi ta(Biopharm GmbH/Pharm/Apotheke)、Future per fect skin gel(Estee Lauder)。
03微針
微針為當今大多數(shù)皮膚科醫(yī)生所熟悉的術語,自20世紀初成立以來一直在不斷發(fā)展。微針技術建立在用微型針對皮膚進行非致病性穿刺的基礎上,從而刺激底層細胞增加生長因子和重要的皮膚成分膠原蛋白的產生[8]。相對于傳統(tǒng)的皮下注射針,微針使用時人是無痛的,因為它們不能穿透真皮層。使用微針還可以減少與使用皮下注射針頭進行腸外分娩有關的錐蟲恐懼癥(針頭恐懼癥)。作為一種專業(yè)美容選擇,微針還克服了痤瘡、手術、瘢痕疙瘩和妊娠紋所形成的皮膚損傷造成的疤痕突出和難以對抗脫發(fā)和再生的問題。盡管可通過非侵入性技術來解決上述美容條件,包括磨皮、化學脫皮和激光治療,但它們具有脫色、皮膚瘢痕和不希望的臨床結果。常用的微針包括固體微針、涂層微針、空心微針、可溶性微針及微針液體注射系統(tǒng)等。
當固體微針被插入和移除后,在皮膚表面形成微米級的毛孔時,它們可以被用作皮膚預處理——這些微通道作用于“戳和貼片”原理。對傳統(tǒng)可靠的微針技術的一種改進是“刮傷和修復”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將微投射物刮到皮膚上,產生微擦傷。溶液分散在貼片內特定的微投射物上。微針貼片包含一系列固體微針,產生一個微孔網格,產品可以通過這些微孔輸送到皮膚進行局部或制劑全身吸收。另一種變體是使用含有微針的滾子,當滾子在皮膚上旋轉時,它會多次穿透角質層。根據(jù)這一定義,市售的真皮輥用于皮膚開孔程序。
涂層微針這些基于“涂層和戳”的概念操作的微針包含一層固體微針,其中有一層含有溶液的涂層。最流行的方法是浸漬涂層,但需要精確地控制,以確保微針被充分地注入到浸漬溶液中。
空心微針是傳統(tǒng)皮下針的一個小變體。藥物的傳遞是由壓力驅動的液體制劑的流動來完成的。其可以通過這種技術分配到真皮層,空心微針由于其組成和脆弱性,制造起來具有挑戰(zhàn)性。
可溶性微針,其工作原理是“戳和釋放”的概念。與其他微針相比,它們易于通過微成型方法制造和使用,近年來獲得了相當大的普及??扇苄晕⑨樖怯煽缮锝到獠牧希缣腔蚓酆衔锟缮锝到?,并填充藥物。應用后,微針溶解到皮膚中并釋放藥物。
微針液體注射系統(tǒng),用于為慢性傷口提供必要的藥物濃度。微針液體注射裝置不僅可以提供快速、精確和無痛的慢性傷口輸送,而且與皮下注射針相比,還可以實現(xiàn)額外的優(yōu)勢。
目前上市的用于化妝品領域的微針系統(tǒng)包括DermaRoller? (DermaRoller, Germany)、Dermapen?(EquipMED ? , Australia)、Revive ? HAP (AMIEA MED,Berlin, Germany)。
04離子導入
作為最古老的透皮技術之一,離子導入應用一種溫和的電流來推動分子進入皮膚[9]。離子導入的基本原理是,與電極排斥相同的電荷離子,將這些離子運送到皮膚的結構層?;谶@一原理,通過離子導入傳遞的分子必須是水溶性的、離子性的,分子大小為13kDa或更少的。在制劑使用中,離子滲透裝置已被用于輸送芬太尼(Ionsys?)、舒馬曲坦(Zelrix ? ) 和利多卡因(Lido-Site ? )。在化妝品領域應用上述技術的產品包括WrinkleMD ? (WrinkleMD? , CA,USA)、BioBliss ? (Iontera, Inc., RI, USA)、NuFace? Trinity (NuFace, CA, USA) 等。
05超聲電泳
超聲電泳,也被定義為“聲電泳”,利用超過正常聽力范圍(>20kHz) 的超聲波來幫助藥物分子滲透皮膚中[10]。雖然最常用于蛋白質傳遞(如胰島素和促紅細胞生成素),但超聲電泳也被用于美容增強藥妝劑通過表皮層的滲透。通常,藥物和藥妝分子的頻率范圍為20~100kHz。聲波電泳利用聲波(超聲波輻射)導致細胞膜的破壞,通過一項被稱為“微聚焦超聲”的程序,超聲電泳已被用于治療30~65 歲女性皮膚I型的皺紋。此外,其還用于眉毛和頸部提升,治療后幾乎沒有恢復時間,治療后有顯著改善。上市的產品為Clarisonic? OpalSonic Infusion (Clarisonic, WA, USA)。
06激光激光
作為一種皮膚微穿孔技術已被用于主動透皮應用。在化妝品使用中,激光被分為兩類:燒蝕和非燒蝕[11]。由于這些類型的激光器存在局限性,因此新類別的激光器,如IPL(強脈沖光),射頻和分餾激光器也被開發(fā)出來,并提高了療效。上市的產品包括Quasar? MD Plus (Quasar Bio-Tech, Inc., FL, USA)、QS ND:YAG (variedwavelengths); Er: YAG, CO, Er:glass(trade names vary by company)、Titan?(Cutera, CA, USA)、Triactive?(Cynosure,MA, USA)、SmoothShapes?(Cynosure,MA, USA)。
07微晶磨皮
微晶磨皮是最常見和最古老的皮膚科美容手術之一,已在臨床和家庭環(huán)境中用于中等水平的皮膚表面置換[12]。微晶磨皮被認為是基于FDA 法規(guī)的I 類設備程序(可以不需要醫(yī)療監(jiān)督,是用一種設備進行的皮膚與微米大小的研磨性晶體,部分去除角質層,結合真空吸引,具有“負壓”效應)。該晶體可以由氧化鋁、碳酸氫鈉、剛玉粉末或金剛石制成。上市的產品包括PMD?(Personal Microderm) (Age SciencesInc., UT, USA) MegaPeel ? (Derma Med Solutions, LLC, PA, USA) Pristine? (Viora,NJ,USA)。
展望
中藥經皮給藥與化妝品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其作用部位均為皮膚且均受到皮膚角質層的限制。中藥經皮給藥制劑作用部位多、產品形式也更加豐富,并且可以形成納米載體——基質的復合載體,將此類技術應用于化妝品領域必然會產生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共同為美麗事業(yè)服務。
杜茂波
中藥制劑學博士,副研究員,畢業(yè)于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就職于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從事中藥制劑及外用新劑型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4項,參與國家級項目10余項;發(fā)表論文80 余篇;獲省部級獎勵2項;授權專利5項;主編專著1部。完成企業(yè)技術服務100余項。此外,擔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同行評議專家,中國中藥雜志、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