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擔任首席執(zhí)行官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或即將進行它的首次人體試驗。
Neuralink于近日新發(fā)布的“臨床試驗總監(jiān)”職位暗示了這一計劃。
該職位描述中提到:“臨床試驗總監(jiān)將與最具創(chuàng)新性的醫(yī)生和頂級工程師,以及Neuralink的第一批臨床試驗參與者合作, 并幫助建立團隊, 負責Neuralink的臨床研究活動?!逼浔砻鱊euralink這家創(chuàng)立于2016年的侵入式腦機接口神經(jīng)技術公司正計劃將腦芯片研究推進到下一階段,即在人類身上測試腦芯片。
支持這一推測的依據(jù)還有,馬斯克在上個月一次直播中被問到Neuralink準備在2022年做什么時, 他回答說:“2022年會進行初步的人體試驗,可能會涉及癱瘓的人使用Neuralink的腦機接口來獲得對計算機光標的直接神經(jīng)控制。”
此前,Neuralink已在豬和猴身上進行過相關腦機試驗。
2020年8月,Neuralink召開發(fā)布會,演示了將其所開發(fā)芯片植入豬腦的情況。該演示表明豬大腦信號能夠被成功采集和解讀。
2021年4月,Neuralink發(fā)布一只九歲獼猴Pager借助腦芯片玩游戲的視頻。馬斯克表示:“Pager于6周前在腦內植入了兩個腦機接口設備,經(jīng)過訓練后,它可以用大腦控制光標在屏幕上移動?!?/p>
對猴腦進行試驗后,馬斯克在推特上發(fā)表評論稱,Neuralink的首款產(chǎn)品希望幫助癱瘓病人實現(xiàn)用大腦操作手機,且具體效果比一般人用手指操作還快。而之后的產(chǎn)品能實現(xiàn)“將顱內的神經(jīng)電信號轉化為運動/感官刺激”,以讓癱瘓患者能夠重新行走。
據(jù)了解,Neuralink開發(fā)的腦機接口技術旨在解決包括失明、癱瘓和聽力損失等在內的與腦科學相關的醫(yī)療問題。
該公司正在研發(fā)的芯片,能同時記錄和刺激大腦活動。將其植入人腦后,可實現(xiàn)讓患有嚴重脊髓損傷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人獲得控制外部設備的能力。同時,還將賦予人們“增強的能力”,例如,將音樂直接流式傳輸?shù)酱竽X。
Neuralink最終的愿望是實現(xiàn)“人機共生”。
“我們實際上正在做很多測試,只為確認Neuralink的設備安全可靠。目前,設備在猴子身上工作得很好,并可以安全地移除, ” 馬斯克說道, “ 將來,人們能夠保存和重放記憶,可以將記憶下載到一個新的身體或機器人的身體里。就像是《黑鏡》中描述的一個場景?!?/p>
然后,值得一提的是,在Neuralink宣布正在聘請一名臨床試驗總監(jiān)后,不少網(wǎng)友對此開展廣泛討論,并引用了馬斯克關于《黑鏡》的言論。
《黑鏡》系列其中一集“The WholeHistory of You”,展示了一種大腦植入裝置。該裝置允許人們記錄視聽記憶,并可對過往記憶隨時重新觀看,甚至,還允許用戶修改或刪除已錄制的記憶。
網(wǎng)友將馬斯克的Neuralink大腦植入芯片與《黑鏡》中的設備進行比較探討,一部分人對此表達樂觀,但也有人表達了對未來該技術可能會引發(fā)問題的擔憂。
腦機接口的概念并不是近年來新提出的,而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雅克·比達爾在1973年首次提出。
2008年,美國兩所大學(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科研人員,使用侵入式腦機接口方式,成功讓猴子用“意念”控制機械臂喂食。
而在2012年,美國布朗大學研究團隊發(fā)布論文稱,他們使得中風患者借助機械臂完成了進食行為。
現(xiàn)如今,腦機接口正漸漸從學術走向商業(yè)化。雖然距大規(guī)模落地應用還較為遙遠,但已表現(xiàn)出巨大潛力,并成為未來一個發(fā)展趨勢。
對于創(chuàng)辦Neuralink的原因,馬斯克曾表達過一個觀點。他認為,由于人類的智能未來會遠遠落后于超級人工智能,對于它們,人類將像一只寵物,甚至會有可能使得人類滅絕,而人類的一個出路就是將自己和機器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Neuralink做的是侵入式腦機接口研究,而侵入式腦機接口需要進行開顱手術。對于有可能的“開顱風險”,Neuralink表示,“未來植入芯片的過程希望能夠像激光近視矯正手術一樣沒有創(chuàng)傷, 甚至不需要全身麻醉。”
最后,說回此次Neuralink的首次人體試驗。雖然推測其即將發(fā)生,但還是應持謹慎態(tài)度,因為馬斯克在該項目的時間規(guī)劃上有過不止一次“ 食言” 。2019年,他說,Neuralink有望在2020年年底前開始人體測試。2021年2月他表示,Neuralink預計將腦芯片植入人體的時間為2021年年底前。